文博信息
翘袖折腰的玉舞人
摘要: 楚王好细腰,高祖乐楚声“翘袖折腰”曾是战国时期楚国宫廷主导风尚的舞蹈。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同样也相当程度吸收接纳了楚文化,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高祖乐楚声”,汉高祖刘邦对楚声楚舞尤为喜爱,其宠姬戚夫人更是“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汉代还有不少后宫佳丽能歌善舞,汉武帝时李夫人“妙丽善舞” ...
楚王好细腰,高祖乐楚声
“翘袖折腰”曾是战国时期楚国宫廷主导风尚的舞蹈。汉代继承了秦代的政治制度,同样也相当程度吸收接纳了楚文化,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高祖乐楚声”,汉高祖刘邦对楚声楚舞尤为喜爱,其宠姬戚夫人更是“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汉代还有不少后宫佳丽能歌善舞,汉武帝时李夫人“妙丽善舞”,汉成帝时赵皇后“学歌舞,号曰飞燕”。由于统治阶层的推崇,上行下效,使得长袖舞风靡一时,来自楚国的翘袖折腰得以汉代四百余年盛行不衰。
在汉代舞蹈中几乎“无袖不舞”,而“翘袖折腰”则是汉代舞蹈中最典型且最具代表性的舞姿,是中国古代舞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长袖舞从新石器时代而来,历经了原始社会的喧嚣与狂野,经历了夏商时期的万物翼翼,领会了西周的礼乐制度,也在东周时四处流荡,在秦汉时期走向繁盛,汉代时演绎出人舞合一的巅峰之作。
“翘袖折腰”的特点就是“翘袖”与“折腰”,舞者运用柔软的腰部展现出婀娜多姿的舞蹈形态,同时在双臂发力下将袖体飞舞于空中,不仅舞姿优美,也给人以空灵神秘之感。
汉代“翘袖折腰”之舞散发着简朴雄浑的艺术格调。如今我们在出土的汉画像石、舞俑、玉器等文物中仍然能一览“翘袖折腰”的舞姿,感受大汉帝国的别样浪漫。
战国时期至汉代的玉舞人,翘袖折腰,婀娜多姿,充分体现了汉代宫廷贵族们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