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阿克苏文博院珍藏陶器

摘要: 陶器是最早被人类改变物质形态,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需求,为己利用的器物,也是人类使用时间最为久远的材质。一件陶器的制作既有使用的需求,又有审美的意趣,将淘洗过的泥土经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绘上喜欢的图案,再经过熊熊火焰的焙烧做成器皿,可谓是土与火的艺术,也是人类文明和审美启蒙时期最早的艺术创作园地。 阿克苏地区出土的陶器 ...
    陶器是最早被人类改变物质形态,根据自己的想象和需求,为己利用的器物,也是人类使用时间最为久远的材质。一件陶器的制作既有使用的需求,又有审美的意趣,将淘洗过的泥土经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绘上喜欢的图案,再经过熊熊火焰的焙烧做成器皿,可谓是土与火的艺术,也是人类文明和审美启蒙时期最早的艺术创作园地。       
阿克苏地区出土的陶器从西周时期一直延续到唐代,类型上有彩陶、灰陶和红陶。出土陶器以克孜尔水库墓地、多岗墓地、温宿博孜敦古墓和库车友谊路魏晋墓出土的最为精美,早期器身有赭红色彩绘,图案多为菱格纹、田字纹,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口部有高而上翘的流口。

01单耳带流大彩陶罐

       西周时期,夹砂红陶,1999年拜城县多岗墓地出土。高45.9厘米,口径29.9厘米。陶罐口部有高而上翘的流口,便于倾倒液体。颈部绘赭色三角纹,肩腹绘不规则曲折纹,器型硕大,是目前新疆境内考古出土的同时期同类器物中体形最大的一个。

02单耳菱形纹彩陶罐

        西周时期,夹砂红陶,1999年拜城县多岗墓地出土。高18厘米,口径19.7厘米,厚0.4厘米,敞口,圆腹,圜底。陶罐颈腹部装饰紫红色菱格纹。菱形格的图案是龟兹文化中的代表性元素,在拜城县克孜尔石窟壁画发现最多,壁画中的佛教故事都绘在彩色菱格内。

03鸭形陶壶

      汉代,泥制灰陶,1985年温宿县包孜东墓地出土。壶全长35.5厘米,高27.5厘米。手工制成,外形酷似一只鸭子。嘴部为流形口,壶背上有凸起的棱状,似鸭子的翅膀。

04绿釉陶罐

       魏晋十六国,2007年库车县友谊路魏晋墓出土。通高18厘米,微敞口,束颈,鼓腹,双耳已残,器身通体施绿釉,口沿、颈部和腹部有突出的绳纹装饰。

05六系陶罐

       魏晋十六国,陶制,2007年库车县友谊路魏晋墓出土。通高13厘米,腹径16厘米,圆口,直腹,腹中上部对称排列有六系,器身涂有一层白色陶衣,这种器型为典型的魏晋时期塔里木盆地边缘器物。

06三耳绿釉陶罐

      唐代,夹砂黄陶手制,低温釉烧制。高35厘米,口径19.2厘米,底径14.2厘米。喇叭口,束颈,平底,口肩三耳,耳下饰树叶纹,肩部三处装饰人面纹饰,通体饰绿釉。现藏于新和县文物管理局。



转载自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