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战国波澜 楚风觅踪——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

摘要: 发掘单位: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项目负责人:宫希成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大型墓地。经考古勘探确认,武王墩墓地存在独立陵园,陵园坐落于一条南北向的岗地之上,占地约150万平方米,四周由围壕围合而成,围壕周长近五千米。陵园除主墓一号墓,还分 ...
 发掘单位: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山东大学考古学院 

 项目负责人: 
宫希成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是一处战国晚期楚国大型墓地。经考古勘探确认,武王墩墓地存在独立陵园,陵园坐落于一条南北向的岗地之上,占地约150万平方米,四周由围壕围合而成,围壕周长近五千米。陵园除主墓一号墓,还分布有大型车马坑、大型陪葬墓、祭祀坑等相关遗存。     

陵园整体三维地形图
 
 一号墓为一座大型“甲字形”竖穴土坑墓。覆斗状封土东西长约134、南北宽约114、高约14米。墓圹开口近方形,边长51米,东侧有长约42米的斜坡墓道,墓圹四壁有21级台阶逐级内收至墓室土坑顶部,填土层层夯实,夯窝清晰密集。墓室土坑近正方形,边长约23米,中央由长条形方木垒砌“亞字形”木椁室,四角为填土,坑壁、四角填土及木椁室盖板上均铺设竹蓆。 

   封土北半区发掘期间(镜向南)
 

   填土夯层 

   墓室台阶(镜像东北)
 
 武王墩一号墓木椁室是首见结构完整的九室多重棺椁,由方木、薄板搭建而成,总体呈“亞”字形,中间为棺室,东、西、南、北各有两个分室,由隔墙界隔,分室有独立墙体,共九室。棺椁搭建工艺多样,有垒砌、平铺、扣接、搭接、嵌套榫卯、燕尾榫卯等。椁木均为素面枋木,棺木髹漆。椁木上发现有墨书文字,这是目前国内发现数量最多、等级最高、内容最丰富的先秦墨书文字。椁室盖板、墙板、底板,均有书写,内容格式基本一致,分为四部分:椁木方位、分室名称、椁木性质、椁木编号。在盖板、墙板、底板接缝处可以观察到呈锥形分布的刻凿痕迹,刻痕间距一端宽一端窄。墨书文字编号与刻痕存在对应关系:编号越小,刻痕间距越窄。 

   器物提取结束后的椁室(上为北)
 
 武王墩一号墓共发掘出土器物1万余件,包含基本完整的礼容器、礼乐器组合,保存完好、共出器物丰富的“木俑坑”,以及大量漆木生活器、车马兵器、玉器、卜甲等,种类包罗万象,为了解楚国物质文明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礼容器主要埋藏于东I室、东Ⅱ室。东I室保存完整,出土各类铜器154件,种类较为齐全,主要类别有鼎、簋、簠、敦、豆、甗、盘、匜、壶、钫、鉴、尊缶、浴缶、炉等。其中铜鼎共有44件,核心为九件一组的束腰平底升鼎、七件一组的卧牛钮子母口盖鼎、三件一组的鑊鼎、三件一组的箍口鼎。基础器物组合为九升鼎八簋八簠、七卧牛钮鼎六豆六敦、三件镬鼎、三件箍口鼎。 

   东Ⅰ室 第5次降水面(上为东) 

   升鼎
 

   大鼎
 

   铜方座簋
 

   铜簠
 
   提链炉
 
 礼乐器主要埋藏于北室和西Ⅱ室,根据出土器物、追缴文物可以基本复原其器物组合全貌。出土乐器发音构件完备,部分可见使用痕迹。材质包括铜、石、漆木、匏竹。乐器面貌与战国早、中期高等级楚墓相比变化较大,大型组合编钟被大量的丝竹类乐器取代,生动呈现了战国时代楚国礼乐文化的发展演变。
 
 武王墩一号墓西室是两座基本完整的“木俑坑”,出土超过280个木俑,部分木俑面部有漆绘,有纺织品残留。其中西Ⅰ室初步推测是一座仪仗俑室,出土木俑80余件,共出有漆木模型车、木模型剑、竽;西Ⅱ室初步推测是一座歌舞俑室,出土木俑200余件,共出有漆木模型车、瑟、竽。武王墩一号墓木俑规模大、种类多、保存完好、共出器物丰富,属楚墓中首见,其性质应是墓主人死后对生前出行仪仗、乐舞队的明器化呈现。 

   木俑
 
 经初步整理统计,出土器物以漆木生活器数量最众,工艺精湛,纹样精美,器型包括案、俎、耳杯、盒、豆、盘等。玉器主要埋藏于南室、东Ⅱ室、中室,主要为佩饰用玉,也有部分丧葬用玉,部分器物可见明显改制痕迹。器类包括玉璧、玉环、玉璜、玉管、玉珩、玉龙、玉带钩、玉韘等。另外发现大量卜甲,主要埋藏于南室,初步缀合背甲7、腹甲48件,少量卜甲发现有墨书文字。腹甲反面均有钻凿痕迹,正面有兆纹,钻均为方形,边缘规整,多数钻内中部凿一道竖槽。武王墩一号墓还出土了载体丰富、内容多样的文字资料,包括椁木墨书文字、青铜器铸刻铭文、漆器针刻、彩绘文字以及竹简等。 

  彩绘铜包边漆木案
 
    漆耳杯   

镂孔玉璧
 
 武王墩一号墓椁室发掘期间,发掘资料整理、多学科研究和出土文物保护工作同步进行。东Ⅰ室的青铜器和漆木器中发现大量动植物遗存,目前,已鉴定动物种类达17种,包括牛、羊、猪、狗、鹿、鸡、鱼等。植物遗存有瓜类、果类和香料三类共13种。另外,在东I室内共提取200余个植物包。农作物粟、黍和水稻(都带壳)主要包裹在槲树树叶中随葬,其中水稻的数量最多,粟和黍数量较少。 

 武王墩墓是经科学发掘的迄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结构最复杂的大型楚国高等级墓葬,为研究战国晚期楚国高等级陵墓制度,以及楚国东迁后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系统性的考古资料。经过近五年的考古勘探、发掘、整理、研究,结合文献史料综合分析,一号墓墓主人是《史记·楚世家》中记载的楚考烈王“熊元”,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时空坐标。
 
  工作照      
 
   现场提取、数据采集
 
   现场器物提取工作照
 

   西一室南端漆木车整体提取
 

   室内清理漆木模型车
 

   吊装团队对西Ⅰ室第三层厚分室盖板进行吊装试验
 

   考古队合影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