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色香味俱全 中国古代花椒功用的演变

摘要: 中国是花椒的原产地,先民对其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早期花椒可能主要用于宗教祭祀和丧葬仪式,随着时间推移,花椒逐渐融入饮食中,功用从仪式性转向实用性。如今花椒已成为中国传统调味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广泛应用于烹饪之中。花椒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干有刺,可生长至10米高。果实红色或橙色,外表饱满光滑,内含花椒粒。从花椒中提取的活性成 ...
 中国是花椒的原产地,先民对其使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早期花椒可能主要用于宗教祭祀和丧葬仪式,随着时间推移,花椒逐渐融入饮食中,功用从仪式性转向实用性。如今花椒已成为中国传统调味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广泛应用于烹饪之中。 

 花椒是一种常绿乔木,树干有刺,可生长至10米高。果实红色或橙色,外表饱满光滑,内含花椒粒。从花椒中提取的活性成分羟基-α-花椒烯酮(hydroxy-alpha-sanshool),具有辣味和麻木感,不同于辣椒中的辣椒素辣味,更接近麻木感。 

  ● ●    文献与考古发现   ● ●     

  花椒在先秦时期被称为椒、檓、椒聊。据《中国植物志》,我国有花椒属植物39种14变种,在古代被广泛利用的主要是花椒和竹叶椒。 

 《山海经》  中对花椒的记述出现在《北山经》和《中山经》中。《北山经》中提到的景山位于盐贩之泽的南面、少泽的北面,山上生长着许多草、薯蓣和秦椒等植物。《中山经》  中提到讲山盛产玉石、柘树和柏树,还有一种名为“帝屋”的树木,其叶子形状像椒叶,具有抵御凶险的作用。同在《中山经》中提到的琴鼓之山,位于讲山东南二百里,山上生长着谷、柞、椒、柘等树木。另外还提到楮山和虎尾之山,分别位于琴鼓之山西面三十里和五十里处。楮山上生长着寓木、椒、椐、柘等植物,虎尾之山上则生长着椒、椐,还有封石,阳面有赤金,阴面有铁矿。
 
 《水经注》  卷三十《淮水》:“……淮水又北左合椒水。”据《水经注·全译》,在今安徽寿县(古寿春)以东、肥水以西有椒水。既称椒水,应与《楚辞》  中的椒丘相类,表明当地有花椒生长。《水经注》卷三十九《赣水》:“赣水又迳椒丘城下”,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所筑也。据《中国历史地名词典》椒丘城位于今江西南昌新建。此外,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  :“秦椒生泰山山谷及秦岭上,或琅琊,八九月采食。”北宋苏颂《本草图经》:“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茎实都相类,不及蜀中者。”这些文献资料表明花椒适应性强,耐旱、耐瘠薄,广泛分布于山地、河谷、沿海,为多地先民提供了易获取的自然资源,并且有地区种属差异。 

      弦纹铜鼎与贮藏花椒 

  近年来,通过植物考古浮选法获取的花椒标本也丰富起来。云南玉溪江川甘棠箐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植物种子,初步鉴定有25科31属,有报道称其中有花椒。浙江宁波鱼山遗址发现了炭化的花椒种子,余姚跳头遗址中也发现有花椒。山东济南唐冶遗址通过浮选发现了2粒西周时期的花椒。川渝地区发现的花椒较多,重庆巫山大水田遗址发现炭化花椒种子6粒,属于大溪文化时期,涪陵古坟坝商周遗址发现2粒花椒,永川汉东城遗址汉代遗迹中发现花椒3粒。 

  ● ●    早期功用   ● ●     

  通天达神   

 《离骚》:“巫咸将降兮,怀椒而要之。百神翳其备降兮,九嶷缤其并迎。”东汉王逸注:“椒,香物,所以降神。言巫咸得己椒糈,则将百神蔽日来下”,这里的“椒”指的是用花椒拌米制作的香饭。神灵巫咸闻到散发着花椒香气的香饭后,带领其他神灵一同降临。 

 花椒还是敬神祭祀的香物。《诗经·周颂·载芟》:“有飶其香,邦家之光。有椒其馨,胡考之宁”,以及《九歌·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都将花椒视为珍贵的祭品,敬献花椒调制的美酒与食物,祈求神灵保佑。 

 考古发掘也证实了花椒在古代祭祀中的重要地位,如金沙遗址、安阳殷墟、曾侯乙墓、马王堆汉墓等都有出土,大多数与朱砂相伴而出,到战国晚期逐渐与果品、农作物等相伴而出。 

    花椒在墓葬中的摆放位置 

  安徽淮南谢家集区唐山乡九里一带征集到一件弦纹铜鼎,通高只有5厘米,重仅114克,是迄今发现最小的鼎,鼎内存放着2000多年前的圆形椒属果实。用精巧特制的青铜鼎来贮藏花椒,足以显示花椒的珍贵,此时花椒还为社会上层垄断。 

 驱邪避凶   

 先秦两汉时期墓葬多有花椒出土,随葬花椒应该不是一种普通的、不经意的安排。梳理墓葬中花椒出土位置,从商代晚期到战国存在由直接散落在墓主身体上向密封盛放的转变。 

 对于朱砂随葬的主要功用是为墓主驱邪避凶,学术界已有共识,墓葬内的花椒与朱砂伴出,说明它们被视为相似物,功用应该类似。此外,花椒在古代被认为具有驱虫的功用,在墓葬中使用花椒可以保护墓主尸身不被虫侵蚀,花椒的香气还可以净化墓内的空气。因此,花椒在墓葬中的使用具有实际的防腐、驱虫和净化空气的作用,不仅仅是象征意义。 

  ● ●    药食两用   ● ●     

 酿酒   

 椒酒是一种传统的节日饮品,主要由花椒、酒和其他配料制成,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楚辞·九歌》中“奠桂酒兮椒浆”表明椒酒在古代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东汉《四民月令》的记载中,正月初一饮椒酒的习俗已经非常普遍。晋代董勋《答问礼俗说》中也提到岁首饮椒酒的风俗。南北朝诗人庾信的五律诗《正旦蒙赵王赉酒诗》记录了当时饮椒柏酒的风俗,称之为“椒花颂”。南宋,陆游《己巳元日》诗中有“曾孙新长奉椒觞”的描述。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提到椒柏酒具有辟邪、预防疫病的功用。今天,正月喝椒酒祝寿、免灾的习俗在贵州仡佬族和四川部分地区仍有保留。 

 烹饪调味   

 先秦时期烹制肉食主要以姜、桂调味,文献中未提及花椒。《楚辞·九章》中有“凿申椒以为粮”,但更多还是出现于祭祀场合。 

 魏晋时期,花椒已用作调味料,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今成皋诸间有椒,谓之竹叶椒,其树亦如蜀椒,少毒热,不中合药也,可著饮食中,又用蒸鸡豚最佳香。”周处《风土记》:“三香,椒、櫈、姜。”南朝梁时,吴均在《饼说》中记载了一些美食制作之法:“洞庭负霜之桔,仇池连蒂之椒,调以济北之盐,锉以新丰之鸡。”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鱼鲊”“脯腊”“羹臛法”“蒸鱼法”等篇均椒、姜并提,绝大多数情况是姜、椒、橘皮、葱、小蒜一起配伍。 

 唐宋开始,花椒作为调味品逐渐普及。唐代《蛮书》《北户录》《四时纂要》均记载了花椒作为调味品的情况。《蛮书》卷八《蛮夷风俗》:“取生鹅治如脍法,方寸切之,和生胡瓜子及椒咯之,谓之鹅阙,土俗以为上味。”诗僧寒山曾以“蒸豚揾蒜酱,炙鸭点椒盐”。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记载:“寻鸡洗涤,用麻油、盐、火煮、入椒。” 

 医药   

 花椒作为药品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具有祛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明目的功效。东汉末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载蜀椒干姜参饴糖的方子,用于治疗“阴盛阳虚”的腹痛病症。唐代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提到蜀椒辛热,可用于驱邪气等。明代《本草纲目》记载“椒孰纯阳之物,乃手足太阴、右肾命门气分之药。其味辛而麻,其气温以热,禀南方之阳,受西方之阴,所以能入肺散来,治咳嗽;入脾除湿,治风寒湿痹,水肿泻痢”,“治上气,咳嗽吐逆,风湿寒痹。下气杀虫,利五脏,去老血”,“解郁结,通三焦,温脾胃,补右肾命门,杀蛔虫,止泄泻”。总的来看,花椒在古代医学中被认为具有较强的温热性质,可治疗风寒湿痹、腹冷痛、泄泻等病症。 

      上图为马王堆汉墓出土花椒,下图为花椒嵌入亚长尸骨 

  花椒不仅可入药治病,还被皇室贵族用作致命毒药,北魏孝文帝赐死儿子元恂和齐州刺史高遵等人都与花椒毒药有关。晋代《肘后备急方》记载:“蜀椒闭口者有毒,戟人咽,气便欲绝,又令人吐白沫。”此外,从阜阳汉简整理所得,成书于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万物》一书中有“杀鼠以蜀椒颠首也”的记载。 

 考古中有关花椒入药的发现,可见于殷墟亚长墓中,墓主亚长的股骨颈下部、大转子与小转子之间的棱脊上部有干化的肌肉组织,其中镶嵌有大量炭化的植物种子,总长达61.5厘米,经鉴定为花椒。这表明在殷商时代,人们已知道花椒具有止痛的药用价值。亚长身负重伤时,一大把花椒被敷在他流血的伤口上,随着皮肉逐渐愈合,花椒最终镶嵌在伤口内。 

  ● ●    空间营造   ● ●     

 《九歌·湘夫人》:“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掬芳椒兮成堂。”在水中修筑宫室,用荷叶来装饰,用紫贝做坛,香荪涂墙,捧一把芳香的椒粉撒满厅堂,用花椒赋予美好。汉代继承“掬芳椒兮成堂”的传统,以椒和泥涂墙,使屋子温暖,满堂馨香,祈福子孙昌盛。皇后居所称“椒房”“椒宫”,《汉官仪》:“皇后称椒房,取其实蔓延,外以椒涂,亦取其温。”颜师古曰:“椒房,殿名,皇后所居也。以椒和泥涂壁,取其温而芳也。”班固《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汉书·车千秋传》:“江充先治甘泉宫人,转至未央椒房。”其后关于“椒房”的诗词也非常多,如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此外,《世说新语·汰侈》记载西晋时期,石崇“以椒为泥”,即花椒捣碎后和泥涂抹墙壁来彰显富裕的程度,物以稀为贵,彰显出当时及之前花椒的贵重。侧面印证,南北朝时期花椒开始人工栽培驯化。    

不同时期花椒主要功用 
  
  ● ●    咏怀与寄托   ● ●     

 古人借花椒吟咏情怀,表达清净高洁的志趣。屈原佩戴盛储花椒的熏具,用以彰明道德。《九章·惜诵》:“擣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九章·悲回风》:“惟佳人之独怀兮,折若椒以自处。”《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茝!”禹、汤、文王的品行多么纯洁,所有的芳香都簇拥在他们周围,不只有兰蕙与芷草,还有花椒与桂树杂陈其间。 

 作为定情物,花椒的花语与当今情人节玫瑰一样,象征爱情。《诗经·陈风·东门之枌》“视尔如荍,贻我握椒”;《诗经·国风·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远条且。椒聊之实,蕃衍盈匊。彼其之子,硕大且笃。椒聊且,远条且”。以椒喻人,以花椒的果实累累、香气远播,寓意高大健壮的心仪之人。 

 花椒功用受制于其产量。先秦时期花椒产量相对较低,数量稀少,主要用于祭祀与贵族陪葬。汉代以后随着人工驯化种植,产量逐渐上升,花椒开始作为居室装饰品和生活调味品。到了明清,特别是郑和下西洋以后,功用多元化的花椒成为中国重要的外销商品之一。 

 (作者为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