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泉置遗址
讲座回顾 | 悬泉置汉简与丝绸之路
摘要: 讲座回顾 | 悬泉置汉简与丝绸之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25年06月24日 17:46甘肃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汉字与文明大讲堂”第六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中文堂206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秦汉研究会理事张俊民先生受 ...
讲座回顾 | 悬泉置汉简与丝绸之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2025年06月24日 17:46 甘肃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汉字与文明大讲堂”第六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中文堂206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秦汉研究会理事张俊民先生受邀作“悬泉置汉简与丝绸之路”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范常喜教授主持,我校中文系等院系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张俊民先生介绍了悬泉置的地理位置、发现、命名、发掘状况等,以及悬泉置出土的简帛、纸张、墙皮题记等文物,指出悬泉置是汉代邮驿系统中级别最高的驿站,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接点,悬泉置汉简是邮驿系统、丝绸之路运作的档案文书。

张俊民先生讲座中(一)
接下来,张俊民先生分析了悬泉汉简反映的汉代丝绸之路运作等历史信息。由悬泉汉简可知,敦煌郡有九置,置、骑置、亭等机构共同组成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一般所称的“西域都护”在早期汉简称“使都护西域骑都尉”。悬泉置在西汉宣、元之际设有置丞,下分设主管不同任务的啬夫、佐,由太守府派监管人员“监史(守属)”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悬泉置的主要功能包括过往人员接待与公文、邮书传递。悬泉置为过往人员提供食宿、车马服务,并抄录过往人员的传文书。简文记录了过往人员的身份与接待细节,并有“鼓令册”“適令册”等相关令文,所见数十个西域国家是中西交通的生动记忆,传文书抄件反映了使者在汉境的待遇。而过书刺(邮书课)记录了邮书的传递方向、邮书种类、数量、发文单位、收文机构、传递时间、经手人、邮书完好状况等,由简文可知邮书传递有不同速度。此外,悬泉汉简中有关风灾的内容可使我们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张俊民先生讲座中(二)
最后,张俊民先生总结了悬泉置遗址的价值,指出悬泉置是丝绸之路上唯一确认并经过考古发掘的驿站遗址,遗址的发掘确定了丝绸之路在此地的走向、驿站布局。悬泉置汉简作为日常运作档案文书得以保留下来并被发掘的部分,详细记录了汉代驿站的组织机构形式、日常运作的主要程序,悬泉置“迎来送往”与“传递文书”的功能得到完美体现。悬泉置汉简对于丝绸之路、汉代邮驿制度、中西交往史、西北史地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2014年6月,悬泉置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产点之一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中,现场师生积极参与,围绕大风对悬泉置遗址发掘与保护的影响、悬泉置文物的时代跨度等问题进行提问,张俊民先生结合自己多年亲身发掘的体会与研究心得,给出了详细的回答,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互动交流环节
讲座尾声,范常喜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范教授认为,张俊民先生的讲座丰富了我们对悬泉置与丝绸之路的认识,使同学们了解到西北汉简的独特价值。最后环节,范常喜教授向张俊民先生赠送了讲座纪念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赠送纪念品
来源:中山大学中文系
初审|魏彦飞 刘兵兵
复审|潘玉灵
终审|陈国科

风采 · 目录上一篇讲座回顾 | 简牍文字的释读方法与实践下一篇【寻根者——甘肃考古人】之四 解码大地湾史前奥秘 · 探寻八千年文明根脉——赵建龙专访阅读原文阅读 81
留言写留言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汉字与文明大讲堂”第六讲在中山大学南校园中文堂206室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联合主办。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中国秦汉研究会理事张俊民先生受邀作“悬泉置汉简与丝绸之路”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中山大学古文字研究所所长、中国语言文学系副主任范常喜教授主持,我校中文系等院系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首先,张俊民先生介绍了悬泉置的地理位置、发现、命名、发掘状况等,以及悬泉置出土的简帛、纸张、墙皮题记等文物,指出悬泉置是汉代邮驿系统中级别最高的驿站,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接点,悬泉置汉简是邮驿系统、丝绸之路运作的档案文书。

张俊民先生讲座中(一)
接下来,张俊民先生分析了悬泉汉简反映的汉代丝绸之路运作等历史信息。由悬泉汉简可知,敦煌郡有九置,置、骑置、亭等机构共同组成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一般所称的“西域都护”在早期汉简称“使都护西域骑都尉”。悬泉置在西汉宣、元之际设有置丞,下分设主管不同任务的啬夫、佐,由太守府派监管人员“监史(守属)”负责协调各部门的工作。悬泉置的主要功能包括过往人员接待与公文、邮书传递。悬泉置为过往人员提供食宿、车马服务,并抄录过往人员的传文书。简文记录了过往人员的身份与接待细节,并有“鼓令册”“適令册”等相关令文,所见数十个西域国家是中西交通的生动记忆,传文书抄件反映了使者在汉境的待遇。而过书刺(邮书课)记录了邮书的传递方向、邮书种类、数量、发文单位、收文机构、传递时间、经手人、邮书完好状况等,由简文可知邮书传递有不同速度。此外,悬泉汉简中有关风灾的内容可使我们了解丝绸之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张俊民先生讲座中(二)
最后,张俊民先生总结了悬泉置遗址的价值,指出悬泉置是丝绸之路上唯一确认并经过考古发掘的驿站遗址,遗址的发掘确定了丝绸之路在此地的走向、驿站布局。悬泉置汉简作为日常运作档案文书得以保留下来并被发掘的部分,详细记录了汉代驿站的组织机构形式、日常运作的主要程序,悬泉置“迎来送往”与“传递文书”的功能得到完美体现。悬泉置汉简对于丝绸之路、汉代邮驿制度、中西交往史、西北史地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2014年6月,悬泉置遗址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遗产点之一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讲座现场
在讲座的互动交流环节中,现场师生积极参与,围绕大风对悬泉置遗址发掘与保护的影响、悬泉置文物的时代跨度等问题进行提问,张俊民先生结合自己多年亲身发掘的体会与研究心得,给出了详细的回答,激发了同学们的思考。


互动交流环节
讲座尾声,范常喜教授作了总结发言。范教授认为,张俊民先生的讲座丰富了我们对悬泉置与丝绸之路的认识,使同学们了解到西北汉简的独特价值。最后环节,范常喜教授向张俊民先生赠送了讲座纪念品,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

赠送纪念品
来源:中山大学中文系
初审|魏彦飞 刘兵兵
复审|潘玉灵
终审|陈国科

风采 · 目录上一篇讲座回顾 | 简牍文字的释读方法与实践下一篇【寻根者——甘肃考古人】之四 解码大地湾史前奥秘 · 探寻八千年文明根脉——赵建龙专访阅读原文阅读 81
留言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