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意外查获的国宝——青铜龙

摘要: 1993年寒冬的西安街头,警方在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行动中,意外发现了了一件青铜重器。当警方打开涉案车辆的后备厢时,八块包裹严实的青铜残件赫然在目——这些锈迹斑驳的金属碎片总重达92.5公斤,正是日后震撼世人的青铜龙最初的模样。 经专家初步鉴定,这些残件带有典型的战国至秦代工艺特征。被切割的断口显示,盗墓者为方便运输,竟将整器切割为便于装 ...
1993年寒冬的西安街头,警方在打击盗窃机动车犯罪行动中,意外发现了了一件青铜重器。当警方打开涉案车辆的后备厢时,八块包裹严实的青铜残件赫然在目——这些锈迹斑驳的金属碎片总重达92.5公斤,正是日后震撼世人的青铜龙最初的模样。
经专家初步鉴定,这些残件带有典型的战国至秦代工艺特征。被切割的断口显示,盗墓者为方便运输,竟将整器切割为便于装箱的碎块。若非警方及时截获,这件国之重器或将永远流失海外。1994年,这些残件移交给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开启了它跨越两千年的重生之旅。

青铜巨龙涅槃重生
2000年11月,为筹备《中国——秦始皇的世纪》国际大展,陕西历史博物馆启动了修复工程。经过半年的精密拼接,考古人员确认了双龙盘绕的主体结构:1、2号残件构成威严的龙头,4、5号残件组成蜿蜒的龙身,8号残件则是交缠的龙尾。
      2001年5月,青铜龙终以完整形态亮相:复原后长240厘米、宽100厘米、高40厘米,重达92.5公斤。龙头方正威严,双目圆睁,口部大张,展现出秦文化中“威服四方”的审美取向;龙身蜿蜒盘绕,龙身浮雕鱼鳞纹,细节繁复却层次分明;四条龙尾交缠成柱础状锥体。整体为中空结构,既具动态美感,又轻盈稳固,具有力学稳定性。根据4条龙尾交缠的造型判断,原来完整的器物应当还有两条龙,整体应该接近5米,只可惜其它残件不知身在何处。

功能猜想
     这件巨大而神秘的青铜器物,其用途是什么呢?
      1. 祭祀礼器说
      部分学者认为,青铜龙象征四方神兽,用于祭祀天地。其造型与河北中山王墓出土的鸟柱青铜盆上的龙纹相似。
      2. 乐器底座说
      主流观点认为,青铜龙是编钟等巨型乐器的基座。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统一后“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三辅黄图》描述秦宫编钟“高三丈”,需庞大底座支撑。青铜龙的柱础状尾部与湖北曾侯乙编钟的铜人底座功能相似,但其规模远超后者。
      3. 殉葬与建筑构件说
      另有学者提出,青铜龙可能是陵墓中的升天坐骑,呼应黄帝乘龙飞升的传说;或作为宫殿建筑的柱础,兼具装饰与承重功能。但这些假说缺乏直接考古证据,仍需进一步研究。
      青铜龙千年重生之路象征着中华文明顽强的生命力,它不只是冰冷的青铜器,更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图腾。这件承载着未解之谜的国宝,时刻提醒我们要打击盗掘,保护好我们的珍贵文物。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