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第2届石窟遗址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敦煌召开李膺、童明康等出席
摘要: 6月28日—7月3日,由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第2届石窟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甘肃敦煌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就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进行了专题研讨。甘肃省副省长李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敦煌市市长包东红等出席了会议开幕 ...
6月28日—7月3日,由敦煌研究院和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主办的“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第2届石窟遗址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在甘肃敦煌召开,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文物保护专家和学者就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进行了专题研讨。甘肃省副省长李膺、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敦煌市市长包东红等出席了会议开幕式。
童明康在开幕式上说,这次会议将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围绕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壁画保护与研究、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相关岩石土工程研究、与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相关的历史、美术史研究等展开专题讨论和深入交流。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早在1944年,中国政府就在莫高窟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并先后经历了前期的看管、维护、大规模抢救加固和后期的注重科学技术手段对遗址进行综合保护的不同发展阶段。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敦煌研究院已经在文物安全、壁画和塑像修复、环境监测、风沙治理、石窟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中国文物在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中的典范。与此同时,为了做好敦煌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从20世纪8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与国外保护机构和科研单位不断开展合作。如与美国盖蒂保护所进行的莫高窟85窟的保护研究,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合作保护莫高窟194、53窟,与美国梅隆基金会进行敦煌石窟壁画的数字化制作等。在众多的国际合作之中,最受关注的是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进行的长期保护合作项目。从1988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双方已经进行了15年的合作。通过该项目的合作,1993年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双方共同举办了第一届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此后,又进行了第二阶段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壁画保护的许多难点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通过第85窟的合作保护,国家文物局广泛借鉴国外的文物保护行业规范,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起草制定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从而使《文物保护法》等文物保护法律有了更为详细的解释。中外专家们认为,《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不仅对今后中国的文物保护有重要规范指导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物保护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会议共收到论文100多篇,有80多位中外代表在会上宣读了各自的最新成果。(中国文物信息网)
童明康在开幕式上说,这次会议将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围绕丝绸之路遗产的保护与管理、壁画保护与研究、与丝绸之路有关的环境监测和气象研究、相关岩石土工程研究、与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相关的历史、美术史研究等展开专题讨论和深入交流。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早在1944年,中国政府就在莫高窟设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并先后经历了前期的看管、维护、大规模抢救加固和后期的注重科学技术手段对遗址进行综合保护的不同发展阶段。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敦煌研究院已经在文物安全、壁画和塑像修复、环境监测、风沙治理、石窟科学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成为中国文物在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精心管理中的典范。与此同时,为了做好敦煌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从20世纪80年代起,敦煌研究院与国外保护机构和科研单位不断开展合作。如与美国盖蒂保护所进行的莫高窟85窟的保护研究,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合作保护莫高窟194、53窟,与美国梅隆基金会进行敦煌石窟壁画的数字化制作等。在众多的国际合作之中,最受关注的是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进行的长期保护合作项目。从1988年起,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双方已经进行了15年的合作。通过该项目的合作,1993年第一阶段工作结束后,双方共同举办了第一届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此后,又进行了第二阶段合作,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壁画保护的许多难点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通过第85窟的合作保护,国家文物局广泛借鉴国外的文物保护行业规范,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起草制定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从而使《文物保护法》等文物保护法律有了更为详细的解释。中外专家们认为,《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不仅对今后中国的文物保护有重要规范指导作用,而且对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物保护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会议共收到论文100多篇,有80多位中外代表在会上宣读了各自的最新成果。(中国文物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