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王权、城市与国家:比较考古学视野中的中国早期城市

城市的出现集中体现了社会分化的长期趋势,并给进一步分化提供了舞台和社会环境。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看,世界上最早的城市通常从以普通村落为代表的社会背景中经历社会突变而在相当短的时间中发生。与 “城市化” 伴生的是 “农村化” ——人们流向早期城市的过程创造了一个新的农村,其社会生活中的关键内容,例如宗教权威、公共仪式、行政和手工业渐渐依赖 ...

• 早期全球贸易的考古学研究:太平洋航线上的漳州窑陶瓷

内容提要: 这项研究通过分析漳州窑业生产、港口外销、沉船陶瓷,以及菲律宾和美洲等太平洋航线社会的考古遗存来探索早期全球贸易的考古学研究路径。发生在16世纪晚期传统亚洲贸易体系向近现代世界体系的转折如何发生?那些主动或被动参与早期全球化过程的社会经历了何种文化变迁? 在东亚和美洲之间跨太平洋贸易的背景之下,本文把早期全球化进程中商团活动 ...

• 李旻:当理论迷失在宁乡——湖南青铜器群再考察

  2022年5月14日上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系主办的“东方考古论坛”邀请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李旻教授,为师生带来题为“当理论迷失在宁乡——湖南青铜器群再考察”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方辉教授主持。  百年来湖南地区零星出土的青铜器已达千件,但这些器物的性质、来源问题迄今未有很好解答,尤其 ...

• 李旻 | 重返夏墟:社会记忆与经典的发生

  重返夏墟:社会记忆与经典的发生作者简介:李旻,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文章原刊:《考古学报》2017年第3期。  所谓文明,叶斐定义为“在文化的层面上,古代国家所共享的社会秩序和共同价值”①。社会记忆是社会秩序与共同价值的重要来源,它涉及不同社会群体如何形成文化认同。在口头叙事与文献典籍之外,山川形胜、传世古物、宗教仪式、生活 ...

• 中国考古学景观与卫星图片的利用丨李旻

摘要:解密后的科罗娜卫星图片因其覆盖全面,开放易得,为我们看到中国工业化大发展之前的景观提供了高分辨率图像。其对于理解考古景观变迁的巨大潜力尚未获得全面认识。本文探讨了将科罗娜图片用于中国考古学研究和教学的途径。选取曲阜地区的三个实例来说明歷史景观与社会之间的动态关系。引言作为冷战时代留下来的一项丰厚遗产,解密后的美国第一代间谍 ...

• 信而有征—中国考古学思想史上的徐旭生

 在发掘方法、分析手段与解释体系的完善之外,现代考古学成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考古学思想史的自觉。20世纪前期形成中的中国考古学,如何在民族救亡图存的大时代中定义自己的使命?在现代学术形成的过程中,中国考古学如何在历史与哲学、在静止的物质文化与动态的古代社会之间架设桥梁?如何在中西思想体系的折冲中营造一套文明观来诠释中国社会所经历的 ...

• 李旻:早期中国的蓝图与记忆

  近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人类学系与亚洲语言文化系李旻教授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邀请,作题为 “禹迹与夏墟:早期中国的蓝图与记忆” 的学术讲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邓振华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李旻教授讲解《禹贡》可能是傩祭禹步表演念唱的颂词  先秦文献中,三代历史传统的开端主要涉及四点:一、圣王纾解水患,奠定早期王权;二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