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佳人已逝 佳镜犹存:中国古代的铜镜如何使用

镜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一种生活器具,可照容颜变化,也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可鉴国家盛衰。 那么,古人究竟如何使用镜子,从古至今,它们又经历了哪些转变?何为镜架与镜台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西汉“中国大宁”鎏金博局铜镜 上海博物馆周亚先生曾研究过古代铜镜的使用方式,认为有手持和放置于镜架、镜台之上两种方式。实际上,这两种使用方式 ...

• 霍宏伟: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

《易•乾》云:“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早在春秋时期,龙纹已出现在铜镜之上。1987年,在新疆和静县察吾呼西周至春秋墓地发掘出土两面龙纹镜(图一,以往有学者认为是蜷狼纹镜,后来有学者提出是龙纹镜。早期的龙纹形象,有的是嘴唇朝上翘着。仔细观察战国时期一些铜镜上的龙纹,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赞成这应该是龙纹镜,而不是狼 ...

• 洛阳两汉彩画

洛阳两汉彩画 作者:王绣 /霍宏伟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15-6页数: 295定价: 300.00元装帧: 精装ISBN: 9787501041992内容简介本书封面书名集自汉晋北朝碑志拓本中的文字。用笔以方笔为主,辅以圆笔,能够充分体现汉文化的阳刚与豪迈。本书出于学术研究目的,引用了一些图版,均注明资料来源,并向这些图版的发表者表示感谢。洛阳两汉彩画的创作者霍宏 ...

• 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

洛鏡銅華:洛陽銅鏡發現与研究 作者:霍宏偉 等編 /霍宏伟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出版年: 2013-10页数: 420定价: 600装帧: 精装ISBN: 9787030390783内容简介《洛镜铜华——洛阳铜镜发现与研究(上下册)》是一部反映洛阳地区铜镜发现与研究的工具书,内容分为总论、上编、下编及附录等四个部分。总论包括两篇综述性研究论文;上编著录自战国至宋金元明时期的铜 ...

• 古钱极品-中国钱币丛书乙种本

古钱极品-中国钱币丛书乙种本 作者:霍宏伟出版社:中华书局副标题: 中国钱币丛书乙种本出版年: 2016-7-1页数: 305定价: 49.00装帧: 平装丛书:中国钱币丛书乙种本ISBN: 9787101115253内容简介本书精选先秦至明末的中国珍稀钱币40余种,依时代先后编排,对所收每种钱币的历史文化信息、考古及实物资料都进行了详细地叙述和分析,并旁及相关收藏故事、趣典逸闻 ...

• 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

望长安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作者: 霍宏伟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副标题: 海外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故事出版年: 2024-6定价: 88.00元装帧: 平装ISBN: 9787108076311霍宏伟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博研究院副院长,兼青铜器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汉唐考古、镜鉴学、博物馆藏品研究。著有《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 ...

• 隋唐洛阳城与龙门石窟空间关系之辩证

国门门南二十里,双阙峨峨夹伊水。不论形胜接皇居,远泽灵仙亦飞拟。洛阳士女重清明,闻向龙门更著情。铁关金锁在开钥,宝马香车透出城。城中歌舞纷相乱,侠客骄矜仙结伴。晻暧前惊上路尘,崩腾角赴长津岸。这是唐代河南县尉卢竧所撰《龙门赋》的开始部分,描写了清明时节居住于洛阳城内的人们纷纷骑马乘车赶往南郊龙门踏青赏景的场面。诗人细致入微地刻画 ...

• 考古学视野下的铜镜鉴赏

  铜镜鉴赏研究的概念界定  今天,我们的讲座主要围绕考古学视野下的铜镜展开。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周年。回顾一个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有关镜鉴学的田野发掘资料逐渐丰富,研究成果与日俱增。下面要说的两大铜镜展览中,就展出了一些考古发掘品。霍宏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镜鉴学。著有《鉴若长河: ...

• 霍宏伟:铜镜文化的魅力

 从距今4000余年的齐家文化铜镜至清代镜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镜里千秋:中国古代铜镜文化”展,首次全面、系统地展出了国博馆藏铜镜及其相关文物,时代蝉联,体系完备,让观众大饱眼福。汉镜:“中国大宁”  1952年,在湖南长沙北郊伍家岭发掘出土一面鎏金中国大宁四神博局镜,这面镜子在纹饰、铭文及工艺三方面都有独特之

• 汉代画像石上的儿童形象 | 文化

汉代画像石主要为墓室构件、墓上祠堂和墓前石阙等,均与墓葬关系紧密,画像石图像中也有一些儿童形象,但大部分表现的不是儿童玩乐嬉戏的自然天性,而是包含了不同寓意。这些身份各异的儿童因出现的场景不同,在构图、造型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画像石上的存在可能有一定背景,代表了不同内涵,通过对这些儿童形象的归类探讨,对于了解汉代画像石本身 ...

• 洛陽兩漢彩畫 | 燒溝西漢墓M61壁畫

   1957年7月,在洛阳老城西北郊、烧沟汉墓区东南方发掘出西汉壁 画墓M61。该墓是用空心砖与小砖混合砌筑的砖室墓,墓门向东,方 向100度。主要由墓道、墓门、主室、南北耳室等部分组成。东西长约 7.71、南北宽约9.29、深8.5米。在主室后部南北两侧, 分别葬一具人骨,头均向东(墓门)。墓内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多,其中陶器43件,铜器374件,铁器34 ...

• 霍宏伟:大英博物馆藏汉代人像砖柱探微

1942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入藏一件中国汉代人像空心画像砖柱(以下简称“大英人像柱”),编号为“1942,1010.1”,传其发现于河南郑州,由约翰·斯帕克斯公司资助购于英国艺术基金会(The Art Fund)。笔者尚未见到有学者对这件人像柱进行深入探讨。2016-2018年,笔者在参与编撰《海外藏中国古代文物精粹·英国大英博物馆卷》时,通过放大人像柱的高清晰图 ...

• 霍宏伟丨大英博物馆藏汉代人像砖柱出土时间地点及功能探微

内容提要: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汉代人像空心画像砖柱,以往未见有人对其进行深入论述。该馆研究人员认为砖柱发现于河南郑州,今通过对河南地区出土空心画像砖纹饰资料较为系统的梳理,排除了人像柱发现于郑州的可能性,提出该柱应出自郑州以南的周口、许昌一带。此柱年代应在西汉晚期至东汉早期,出土时间大致在清末、民国时期,最迟于 20 世纪 4 ...

• 【研究】霍宏伟丨一件银盒的定名与解读

一九六八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入藏一件中国宋代银盒(编号为1968,0422.12,以下简称“大英银盒”),为沃尔特·赛奇威克夫人遗赠。银盒为圆形,由盒盖与盒身两部分组成,以子母口相扣合。直径21.5厘米,高度不详。这件银器目前被称作“银盒”。中英两国学者都曾对银盒盖面中央图像进行过描述与推测,而对其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故事情节的诠释,还有进一步拓展 ...

• 霍宏伟:白居易诗歌中的隋唐洛阳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年少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相传此诗与一段逸闻有关。白居易年轻时进京赶考,带着自己的诗歌来拜谒诗人顾况。顾况看着白居易的大名,对白公说:“米价方贵,在长安城住着不容易啊。”等到读完第一篇中的“野火烧不尽 ...

• 霍宏伟:来自西域的车渠为何见于曹魏大墓?

车渠性质古时文献一般称“车渠”,“砗磲”(Tridacna)一词在现代常用。从历史文献来看,唐代之前,大多用“车渠”两字,“砗磲”少见,自唐开始大量使用“砗磲”一词。车渠是一种海洋生物,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海洋,共计6种。我国台湾、海南岛及其他南海诸岛屿均有出产。属于双壳纲簾蛤目的1科,壳大而厚,形状略呈三角形,两壳同形。壳表面有沟垄,如车轮之渠,因以得名。壳边缘呈锯齿状。外表为白色或浅黄色,内面质 ...

• 霍宏伟 : 唐朝的月亮比现在的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朝李白看到的月亮比现在的更圆吗?唐朝月光比现在的更亮吗?虽然没有时光机,回不去唐朝,但是有铜镜带我们”穿越“。从望不见月亮形象的铜镜铭文,到真子飞霜镜背上方的半个月亮;从双鹊盘龙月宫镜上的一轮小圆月,再到画面充满整个镜背的月宫镜。唐朝的月亮,从抽象的铭文,到具体的形象,由远 ...

• 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

基本信息:作者:霍宏伟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7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17年10月印次:1ISBN:9787108059161内容简介:  《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选取十四个关于古代铜镜的话题,从不同角度,对铜镜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举世瞩目的金村大墓出土铜镜,铜镜上的铭文诗词、图画,铸镜工艺,关乎铜镜使用方法的镜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