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洛陽兩漢彩畫 | 燒溝西漢墓M61壁畫

摘要:    1957年7月,在洛阳老城西北郊、烧沟汉墓区东南方发掘出西汉壁 画墓M61。该墓是用空心砖与小砖混合砌筑的砖室墓,墓门向东,方 向100度。主要由墓道、墓门、主室、南北耳室等部分组成。东西长约 7.71、南北宽约9.29、深8.5米。在主室后部南北两侧, 分别葬一具人骨,头均向东(墓门)。墓内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多,其中陶器43件,铜器374件,铁器34 ...

   1957年7月,在洛阳老城西北郊、烧沟汉墓区东南方发掘出西汉壁 画墓M61。该墓是用空心砖与小砖混合砌筑的砖室墓,墓门向东,方 向100度。主要由墓道、墓门、主室、南北耳室等部分组成。东西长约 7.71、南北宽约9.29、深8.5米。在主室后部南北两侧, 分别葬一具人骨,头均向东(墓门)。墓内出土随葬品数量较多,其中陶器43件,铜器374件,铁器34件,共计451件。壁画主要位于主室墓顶、门额、隔墙及后壁上。根据墓葬形制及出 土遗物,将此墓年代定在约为西汉元帝至成帝(公元前48-前7年)之 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洛阳地区考古发掘出的第一座汉代壁画墓。该墓 先是于1959年移至洛阳王城公园内复原,后于1987年搬迁至洛 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烧沟西汉墓M61平面图

  

  

M61墓门外景

M61前室遗物

M61南耳室遗物图

  

  

M61北耳室遗物

M61墓室透视与壁画位置示意图

a.由东向西透视图

b.由西向东透视图

  

  

M61出土陶器与铜钱

  

  

M61出土铜器与铁器

  

复原至洛阳王城公园的 M61墓室内景

  

复原至洛阳古代艺术物馆的M61外景

  

M61墓门内景

M61虎食鬼魅图壁画发掘现场

一 虎食鬼魅图

   长方形,位于墓门内上额梯形山墙正中空心砖上。摹本 高48.5、宽38厘米。在砖的中上部,有一高浮雕公绵羊头正面 像,两角分别从两侧向内上方勾卷。羊角涂灰蓝色,并以浓墨绘环节。朱绘竖耳,以朱、墨两色绘出双眼,吻部前伸。

   此类羊头形象在汉代遗址、墓葬中均有所发现。1954年春季,在洛 阳汉河南县城遗址东区发掘过程中,于探方T312中出土一件残损的无角 陶塑羊头,灰黑色,手工捏制,磨光。长5.7、髙46厘米。

M61虎食鬼魅图摹本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空心砖正面及局部

  

波士顿美术馆藏洛阳八里台西汉墓壁画空心砖背面及局部

   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洛阳八里台出土西汉墓壁画空心砖正面上部 中央,有一高浮雕绵羊头砖雕形象,双角弯曲前伸,左角略有残损。空心 砖正、背两面,绘制一些精美壁画。该馆还展出一组东汉画像石墓门,门楣中央为一高浮雕加阴线刻绵羊头形象,双角向内上方弯曲 。陕西咸阳龚家湾1号新莽墓,第三重石门楣正面有一横幅 画面,正中为一羊头,周围流云环绕。在《中国画像石全集》中收录较 多雕刻有羊头的汉代画像石。《说文》云:“羊,祥也。” “羊”有吉祥 之意,将绵羊头雕刻装饰于墓中,取其吉祥的含义。在汉代墓砖上,就有 “大吉羊”砖铭。

   除了在汉墓内雕刻羊头之外,还有饰以高浮雕鹿首的现象。洛阳古 代艺术博物馆藏一件空心砖正中,高浮雕鹿首已被人为铲去,仅存略近圆 形的鹿首、双耳及分出枝杈的双角等残迹。《后汉书·郑弘传》 注引谢承书曰:“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白鹿方 道,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曰:‘鹿为吉为凶? ’国拜贺曰:‘闻三 公车蟠画作鹿,明府必为宰相。’ ”由此可知,汉代“鹿”字读音同于 “禄”字’有福禄之意。

波士顿美术馆藏东 汉画像石墓门

  

  

  

波士顿美术馆藏东汉画像石墓门门楣上雕刻的羊头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藏西汉 空心砖上的鹿头残迹

   在烧沟M61高浮雕羊头左侧,用淡墨绘出一棵弯曲的高树,灰色的树 枝上点出稀疏的红色叶子,树梢上有黑色的燕子在飞翔。树杈上搭着红色 的衣物,树干下躺着一个头北足南的裸体女子,以墨线勾勒出身体轮廊, 体施灰色。女子的头发被缠在树干上,右臂上伸,身上站立一只凶猛的 翼虎,噬其左肩,右爪抓其头顶。虎尾翘到羊头的右上方,已不甚清晰。 《风俗通义·祀典》:“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 鬼魅。”《续汉书·礼仪志中》李贤注云:“驱除毕,因立桃梗于门户 上,画郁櫑持苇索,以御凶鬼,画虎于门,当食鬼也。”

   孙作云认为这幅画像表现的是“神虎吃女魃”,此说影响甚广。近 年,王煜提出这类画像中的被食者并非女魃,而翼虎亦非强良(彊良)。 被食者应是危害死者尸体的鬼魅,翼虎为穷奇。人们在墓葬中画上翼虎穷 奇食鬼魅的图像,意在保护死者不受侵害,较好地解释了“虎食鬼魅”画 像总是刻在墓门与主室(死者旁边)的原因。

河南焦作马村西汉墓M121彩绘陶仓楼

  

  

M121彩绘陶仓楼背面(同前)正面(韩长松供图)

  

  

M121陶仓楼背面绘制的虎食鬼魅图

  

  

河南南阳唐河县针织厂东汉虎食鬼魅画像石拓本

   2009年8月,河南焦作市马村区发掘一座西汉晚期墓M121,出土一 件四层彩绘陶仓楼,在第四层楼体背面绘制一幅虎食鬼魅图 。河南南阳唐河县针织厂出土一件东汉虎食鬼魅画像石,髙65、长142厘米|91,运用了与M61相同的绘画题材。

   总之,烧沟西汉墓M61中的高浮雕羊头与虎食鬼魅图壁画结合在一 起,想要表达的主题应该是趋吉避凶。

  

  

M61星象图彩色摹本

  

  

  

  

夏鼐论文中引用的M61星象图蓽本

  

  

  

  

星象图在M61墓顶的位置示意图

二 星象图

   位于主室墓顶平脊内侧。在12块空心砖上画有彩绘,形成连续的星象 图,包括曰、月、星、云等形象,汉代人将日、月、星称为“三 辰”。摹本长240、宽29厘米。壁画自墓门口顶端依次向后排 列,均以白粉涂地,用墨、朱两色绘出不同的星辰,在其空白处饰以云纹 ,砖有残损。夏鼐对这些星宿进行了详细考证。

M61星象图东段发掘现场

  

  

  

  

M61星象图西段发掘现场

   第一幅为太阳图。这一幅画在制作空心砖坯时,已预留出圆形平面, 两侧各印三只飞鸟。在圆形平面上施以朱红色,象征太阳,在其北侧用黑 色绘出一只向西疾飞的金乌。在太阳四周空白处,先涂以粉色,再以红、 黑两色绘出彩云。

   第二幅东部绘7星,为北斗。西部5星,为五车星。

   第三幅东部有环绕成圆形的7星,可能为贯索星。西部3星,可能是房宿。

复原至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M61星象图局部

   第四幅作“Y”字形的一组,可能是毕宿。独处于这幅画面东南角的 一星,有可能是指昴宿。

   第五幅上有一个形成近似等边三角形的星座,应是心宿。

   第六幅上有4星,形成近似菱形的四边形,或许是指鬼宿。

   第七幅为月亮图。以墨线绘出一轮圆月,内施绿色,西侧用墨色绘制 蟾蜍,体施蓝绿色,四腿点斑纹。蟾蜍呈游泳状,尾巴似蝌蚪尾。蟾蜍的前 面,有一只奔跑的小玉兔。月亮的西面,南、北各有一星,应是虚宿2星。

二十八宿与其他在汉墓星象图中绘出的星座

   第八幅是3星列成近似直线,距离相等,当为危宿。

   第九幅中央斜绘一排3星,在其东北面另绘一排3星,构成丁字形。 这一幅中央部分的3星,当为河鼓(即牵牛),另外3星为河鼓的辅星“旗 星”,亦称“右旗”。

   第十幅是排成近似等边三角形的3星,当是织女三星。与上一幅河 鼓星(牵牛)互为衔接。

   第十一幅,南部偏东4星,北部3星,共计7星,像斗形,这星群可能 是南方七宿中的柳宿或星宿。

   第十二幅东部被隔墙所遮盖,从照片与摹本上来看,仅有1星,可能为参宿。

复原至洛阳王城公园的M61墓顶星象图局部

   综上所述,12幅星象图自东向西,最东端的一幅为太阳图,紧接着 是属于“中宫”的北斗、五车及贯索,二十八宿中东方的心、房,西方的 毕、昴、参,北方的虚、危,南方的柳、鬼(或轸)等九宿,还插入月亮 图、河鼓(及有关的旗星)与织女星。依据今天北天的星图,将壁画中的 星宿表示出来,作成一图。这是当时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一幅星 象图,为天文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1987年,陕西西安交通大学附 属小学发掘一座西汉晚期壁画墓,在主室顶部绘有主要为二十八宿的星 象图。2003年,在洛阳宜阳尹屯新莽壁画墓Ml中发现多幅星象图,较为重要。

   搬迁、复原于洛阳王城公园的M61壁画墓,墓顶采用长方形 蓝色角铁加固,并顺着角铁安装白色电线、螺口电灯泡。由于诸多客观原 因,造成该墓星象图的复原出现一些问题。今以考古发掘简报照片、夏鼐论 文中引用的星象图摹本为标准,与复原在王城公园M61的星象图照片对比, 发现复原星象图中第6块、第11块砖的方向是正确的,其余皆上下颠倒。王 绣摹本客观记录了复原于王城公园时的M61星象图,今将这一彩色摹本原 样发表。复原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M61星象图,根据照片来 看,第8块砖是上下颠倒的。

  M61大傩图本(王绣摹绘)

三 大傩图

   位于主室隔墙前额、横梁之上,采用镂空、墨线勾勒加彩绘的技法,由中间的长方形砖与两侧的两块三角砖组成梯形画面。摹本高55、上宽44、下宽 161厘米。从该墓发掘简报发表的照片来看,当时在考古现场采用了 大揭顶的发掘方式。在横梁上的3块砖中,位于两侧的三角砖保存较好,中间 长方形镂空砖残损面积较大,透出背面天门上部的菱形窗侯。后来此 墓王城公园时,大傩图已得到了较好的修复,目前看到的彩色 画面是修复之后的面貌。

M61大傩图壁画发掘现场

  

  

  复原至洛阳王城公园的M61大傩图

   在中间的长方形砖上,左上角有一红色似豹的动物,呈攀爬状。下方 有一条直立昂首长龙,施以绿、灰两色。右上角绘一只绿色蟾蜍,其下方 为一直立的老虎。画面中央上部绘一只展翅欲飞的朱雀,下方左、右分别 为一只深紫色熊状动物与一人。最下部绘一巨兽,面似虎,四肢长毛, 着红衣。其左臂、右肩上各立一人,手持一鼓状物。

   两侧直角三角形砖上的壁画,形象完全对称。以左侧砖为例,上方绘 一带翼天鹿,驻足,呈回首状。其左下方绘一大环,悬一谷纹玉璧。玉璧 左侧有一狼状动物,呈奔跑状,着黄色短衣与红色短裤,左手推玉璧,右 手执刀削。璧右侧立一黑熊,呈回首状,左前肢上举,右前肢扶玉璧。黑 熊下方绘一匹蓝紫色带翼天马,呈飞奔状。天马后绘一仙人,上穿红色短 衣,下着蓝紫色短裤,赤足。左手前伸,触及马尾,右手屈于胸前,左腿 略屈,右腿伸直。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大傩图拓本局部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上的凶神形象

山东沂南东汉画像石大傩图线图(同前)

   1954年3-5月,在山东省沂南县北寨村发掘一座东汉晚期画像石 墓。前室北壁上横额雕刻有大傩图,形象各异,充满动 感。东汉廉品撰有《大傩赋》,以文学手法生动再现了大傩活动的场景:

  

  

   于吉日之上戊,将大蜡于腊烝。先兹日之酉久,宿洁净以清 澄。乃班有司,聚众大傩。天子坐华殿,临朱轩。凭玉几,席文旃,率百隶之依子,群鼓噪于宫垣。

   弦桃刺棘,弓矢斯张。赭鞭朱朴击不祥,彤戈丹斧,芟夷凶 殃。投妖匿于洛裔,辽绝限于飞梁。

M61二桃杀三士图、孔子师项橐与入周问礼图本(王绣摹绘)

四 二桃杀三士图

   二桃杀三士图、孔子师项橐与入周问礼图均位于主室隔墙横梁之上, 大傩图的下部。摹本高25、长194厘米。绘有十三个大小不同 的人物、山峦、盘几等,前者通过画面右侧的八个人物形象来讲述这一 悲壮故事,后者则在画面左侧绘制出五个人物形象来再现两位思想家非 同寻常的相见瞬间。为了便于读者了解两个主题的历史故事画面,在此 分别记述。

   二桃杀三士图位于整个画面的右侧,右边缘绘有蓝紫色小山峦,山左 绘三位武士形象。山边上的这位武士头梳黑髻,上插黑色发簪, 脸向左侧,橙灰色面容,红眼眶,连鬓胡子。着蓝紫色长衣,领、袖口施 赭色,束黑色细腰带,下身穿墨色勾边裤子。左手握剑柄,右手执剑鞘, 欲拔剑而出。第二位武士穿赭色长衣,下为蓝裤。头向左偏,面向右,两 脚分开直立,双手拄剑柄,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第三位武士服饰与第一 位基本相同,面向左下方,身体略向前倾,左手扶剑,右手去面前的几上 盘中取桃子。

河南南阳英庄东汉画像石二桃杀三士图拓本

   几左立一人,头戴黑冠,冠缨结于颔下,留有胡子。着赭红色长衣, 用深红色线条勾勒出衣边与衣褶。双手持旌节,面向三位武士。其左跪一人,头戴冠,身着蓝紫色上衣,面向左侧。跪者左侧立一人,身材高 大,穿绿色长衣,与其他人服装颜色不同。面向右侧,左手执剑,其余部 分已模糊不清。其身后并立两人,头戴冠,向右注视,左侧一人着黄色长 衣,右侧一人穿紫色长衣,皆以红色勾勒衣纹与身形轮廓。手持黑色棨 戟,双手拱于胸前。

   沈从文对M61 “二桃杀三士图”中的人物服饰有过一段精彩论述: “用笔虽近写意画,人物精神面貌和衣着巾裹式样,却还表现明确。三人 均衣齐膝短衣,大口袴,佩长剑,头不着冠,只用小巾子约发,怒发上 耸,须髯戟张。……本图中还有一个身份较高的官吏,应为赐桃使者或晏 婴形象。手执旌节,作三段垂穗,是目前所见画刻中较早旌节形象,可 和《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中所见旌节比较。冠子极小,附着头 顶。……本图使者身后尚有二持器仗的侍卫,头上如在平巾帻上另加一个 薄纱笼巾。……或以为即史志所谓‘武冠’,似可商量。”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孔子师项橐与入周问礼图壁画

   郭沫若对这幅表现“二桃杀三士”的故事画做出高度评价:“作 画者是特费匠心的,完全采用着写实的手法,画面颇为生动。在画的布 局我认为可以和欧洲文艺复兴期中意大利名画家达文西的《最后的 晚飱》相比。但这幅画要早一千多年,当然在技巧上是有精粗的不同 的。”二桃杀三士这一绘画题材还运用于汉画像石的创作之中,如河 南南阳英庄出土一件东汉画像石,雕刻有二桃杀三士图,与壁 画的表现形式有相似之处。画像石高0.35、长1.56米。

M61孔子师项橐与入周问礼图摹本(王绣摹绘)

五 孔子师项橐与入周问礼图

   与上述烧沟M61二桃杀三图士中最左侧的两个人物形象相背而立者, 应是孔子。他头戴冠,穿一件蓝紫色长衣,白色袖口。略微俯 身,朝向左下方,面对一位童子,鼓掌而笑。童子应是项橐,头梳双髻,抬头望着长者,双手举于胸前。童子背后站立一位身形髙大之人, 头戴冠,凝视右前方,着紫色长衣,手执弯曲黑杖,这个人物形象应是 老子。其背后立一人,穿一件黄色长衣,双手拱于胸前。最后一人,已 模糊不清,不易辨识。此类题材的画面,在汉代壁画和画像石上发现较 多,学术界一般称为“孔子见老子图”,笔者认为这只是简称,全称应 是“孔子师项橐与入周问礼图”。

山东嘉祥齐山东汉画像石孔子师项棄与入周问礼图拓本

   学术界对前一个故事的看法高度一致,而对后一个故事则有多种说 法,如周公辅成王、吴公子季札、赵氏孤儿、孔子师项橐、孔子见老子 等。1972-1973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考古发掘出一座东汉晚期壁画 墓。其中,有一幅孔子见老子图,带有“孔子”、“项橐”、“老子” 等榜题,两人中间就有一个小童子形象; 1977年,山东嘉 祥县西南核桃园公社齐山村北出土一块东汉画像石,上层画面为孔子见 老子图,有“老子也”、“孔子也”等隶书榜题。两位老者之间,立一 童子,手推小车轮,应是项橐。1983年,山东嘉祥纸坊镇 敬老院出土东汉早期画像石,有两幅孔子见老子图。其中一幅带有“孔 子”、“老子”榜题。两者相向而立,均头戴冠,躬身,执曲杖,目光 向下,看着两人中间的小童子。

山东嘉祥纸坊缜敬老院东汉画像石孔子师项橐与入周问礼图拓本

   上述这些图像中的人物均为立像。值得注意的是,1951年四川新津 县宝资山出土孔子入周问礼图画像残石函,老子为坐像,现藏四川博物 院。2014年7月15曰,笔者在该院展厅中见到这件残石函。画面中的老子坐 于左侧,昂首向右上方看,头正上方有“老子”两字榜题;右侧的孔子 躬身向左,拱手行礼,头后上方有“孔子”榜题。

四川新津县宝资山东汉画像残石函上的孔子入周问礼图及拓本

   邢义田指出,“如果再注意一下山东地区流行的孔子见老子画像,就 可以发现画匠习惯将文献中提到的孔子见老子,项橐七岁为孔子师本不相 干的两个故事合在一起。”据此分析,烧沟M61孔子见老子图也是“孔 子见老子”与“孔子师项橐”两个故事的杂糅,它是目前所见此类题材墓 葬壁画中最早的一幅。缪哲认为:“ ‘孔子见老子’画像,乃本于汉代 ‘王者有师’说的经义与实践。……他所师的老子,亦非黄老的鼻祖, 或道家的先师,而是‘王者师’的符号。其间的项橐,乃是孔子师老子 时的一插曲;并与老子一道,以‘一老一小’为象征,概括了圣王的 ‘好学’与‘多师’。”〜至今,在洛阳市漣河区还立有一通清代“孔 子入周问礼碑”,以纪念孔子来到东周王都洛阳向老子问礼的史实。

洛阳瀍河区清代“孔子入周问礼碑”碑楼

六 天门御龙图

   位于主室隔墙背面、横梁之上,采用镂空、墨线勾勒加彩绘的技法, 由中间的长方形砖与两侧的两块三角砖组成梯形画面。摹本高51、上宽 44、下宽158厘米。位于正中的长方形空心砖四面留有较宽的白 色边缘,上方绘有一排五个浅绿色谷纹玉璧,璧下有紫色菱形镂空窗棂。 最下方设置一双扇门,上绘门楣,左右绘出门框,并施红色以表示木材纹 理。两□中部各绘一红色铺首衔环,右侧一扇门半开着。郭沫若指出: “铺首门大约是意味着天门,即所谓阊阖。”

  烧沟西汉墓M61天门御龙图摹本

  

   中央天门两侧直角三角形砖上的壁画,内容、形象完全一致。以左侧 砖为例,三角形砖为白色边缘,主体纹饰是一条屈曲蜿蜒的翼龙,以墨线 勾勒出龙的外形,其外设以镂孔。龙首高昂,龙翼伸展,龙身绘有鳞甲, 龙爪踏着蓝紫色山峰。一位羽人乘于龙背之上,头戴斗笠状帽,身穿蓝色 短衣,腰束带,下穿短裤。背后有蓝色羽翼,手臂与膝盖以下均有长毛。

  宜阳县牌窑村西汉画像空心砖墓墓门

  牌窑村西汉画像 空心砖墓墓门剖面图

   为什么要在天门上方饰以玉璧?《周礼·春官·宗伯》云:“以苍 璧礼天”,郑玄注云:“礼神者必象其类:璧圜,象天。” 汉代璧门 等同于天门,汉长安城建章宫正门名为阊阖门,因椽头饰以玉璧,所以亦 称“璧门”,在诸多文献中有所记述。《史记·封禅书》:西汉武帝“作 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其南有玉堂、璧门、大鸟之属。” 《三辅 黄图·汉宫》“建章宫”条:“宫之正门曰阊阖(阊阖,天门也。宫门名 阊阖者,以象天门也)。高二十五丈,亦曰璧门。” 班固《西都赋》 云:“陵燈道而超西墉,混建章而外属,设璧门之凤阙,上柧棱而栖金 雀。” 《水经注》“渭水”条引《汉武帝故事》:建章宫“南有璧门 三层,高三十余丈。中殿+二间,阶陛咸以玉为之,铸铜凤五丈,饰以黄 金,楼屋上橡首,薄以玉璧。因曰璧玉门也。”

  瑞典东亚博物馆藏汉代彩绘 画像空心砖

   类似的天门形象,在洛阳地区的出土资料中发现数例。1985年3月, 在洛阳宜阳县牌窑村北约300米的台地上发掘一座西汉中期稍后的画像空 心砖墓。墓门由门框、门楣、门坎四块空心砖组成,边缘饰菱形纹。门 楣砖的正面(门外)中间画像为七对飞雁,门楣砖背面(门内)画像为三 只朱雀。两块门框砖的正面为素面,背面(门内)上部角隅各画一蓝色璧 纹,璧面上又饰许多白色斑点,璧孔饰红色,其形制与墓室 东西两壁的蓝色璧纹相同。门楣与左右门框构成“工”字形,并饰红色彩 绘,这应该也是象征天门。

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Ml透视示意图

  

  

偃师辛村新莽墓Ml中后室间 横额剖面图

   瑞典东亚博物馆藏一件汉代彩绘画像空心砖,可能来自于洛阳地区,原为瑞典学者喜龙仁收藏,于1925年购入东亚博 物馆。此砖与烧沟M61中的天门形象有相似之处,均为长方形镂空砖, 上方饰以花纹,下方正中为近方形大门。不同点在于,东亚博物馆藏砖内 容较为复杂,画面上方以双龙穿璧为主体图案,璧上立一蟾蜍,其左右各 侧立一背负太阳的金乌,璧下左右各饰一只伏虎。下方大门左右两侧各立 一门吏,左侧一人执戟,右侧一人执戈。空心砖周围饰菱形回纹,局部残 存有朱红色彩绘。烧沟M61天门设计较为简洁,砖上方为五个玉璧及菱形 窗棂,下方为大门,无守门门吏。

  偃师辛村新莽墓Ml中后室间横额空心砖上的天门形象

   1991年7月,洛阳偃师辛村发掘一座新莽壁画墓Ml ,在中 后室横额上用空心砖来表现天门形象,与上述形制不同,它是以左右各立 一门柱的形式来象征天门。2003年,在宜阳丰李镇尹屯村 发现的新莽壁画墓中,绘有以双阙来表示天阙的形象。在洛阳 地区征集的西汉画像空心砖上,也有集双阙、楼阁、立凤、璧纹及守门武 士于一体的画面,与四川简阳县鬼头山东汉晚期崖墓出土3 号石棺上有“天门”题记的天门图相似。

洛阳博物馆藏西汉画像空心砖上的门阙形象

  

  

宜阳县尹屯新莽墓天阙图壁画

洛阳出土西汉画像空心砖上的门阙拓本

  

四川简阳鬼头山东汉崖墓石棺天门图拓本

   以上列举了各式各样的门阙形象,再来回味一下西汉武帝命人作 《郊祀歌》十九章中的《天门》,可能会对汉人心目中的天门产生更加 真切的感受:

   天门开,詄荡荡,穆并聘,以临飨。光夜烛,德信著,灵濅 鸿,长生豫.大朱涂广,夷石为堂,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星留俞,塞陨光,照紫幄,珠熉黄。幡比翅回集,貳双飞 常羊。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假清风轧忽,激长至重 觞。神裴回若留放,殣冀亲以肆章。函蒙祉福常若期,寂漻上天知厥时。泛泛滇滇从高斿,殷勤此路胪所求。佻正嘉吉弘以昌,休嘉砰隐溢四方。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烧沟西汉墓M61大傩宴飨图

大傩宴飨图在M61主室后 壁位置示意图

七 大傩宴飨图

   位于主室后壁山墙上部。高23、上宽132、下宽178厘米。 此画犹如一幅长卷,左右展幵,在层峦叠嶂的背景上,八个人物及一个 怪兽形象栩栩如生,呈现在今人的视野之中。画面最右侧立一 人,俯身注视前面一人烤肉,身着紫色短衣、赭石色窄筒长裤,足穿黑 鞋。左手执黑色长叉,右手抚头顶。其左侧为烤肉之人,跪于炉旁,面向 左侧,手持长柄戟,挑着一块肉在炉上方烧烤。此人背后是起伏的山峦, 其上方高悬四个黑色钩子,挂着大块待烤的生肉,钩子右侧的山凹处放着 一个牛头。

   有一人跪于烤炉左侧,与炉相背。赤足,穿紫衣,左手似执一匕,右 手持角杯。其前方一人回首顾盼,跪姿,赤足,穿赭色长衣、白色裤。左 手拿一黑色弓形物,右手举于胸前。

  洛阳金谷园东汉墓IM337铁烤炉

   第五个人面左而立,穿紫色长衣、白色窄裤、黑鞋,双手拱于胸前, 对面前一个长得像熊似的怪兽毕恭毕敬。这个蓝灰色怪兽是整幅画的视觉 中心,兽首人身,头部硕大,瞋目张口,龇牙咧嘴,长毛,体形庞大。上 身穿白色长衣,赤足,盘坐。左手似执黑色长剑,右手持角杯。怪兽右侧 并立两人,一人身穿紫衣,腰系环首刀,另有一人着赭色长衣,双手执长 柄戟于胸前。画面的最左端绘一光头武士像,穿紫衣,腰束带。瞪眼龇 牙,左手叉腰,右手持剑,双腿分开站立。

  烧沟西汉墓M61大傩宴飨图发掘现场

   邢义田对烤肉者及其左右两人的族属进行了详细考证:“这位烤肉 的人物,有胡须,身上穿的衣服为左衽。其左侧的人物有胡须,右手则持 —角杯。这种角杯虽已见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原,也是草原游牧民常用的饮 器。左衽、长裤和长靴都是当时胡服的特色。因此有理由相信,烤肉者、 用角杯饮酒的人和最右侧的站立者应都是胡人。胡人烤肉的类似场面另见 于东汉顺帝以前的孝堂山石祠西壁。” 1992年,在配合洛阳市饮食服 务公司住宅楼工程中,发掘东汉中期墓IM337,出土一件铁烤炉,呈方鼎 状,四扁平足。器内底部与四壁均用铁条间隔构成窗棂形,内有木炭痕 迹。通高20、炉身长24、宽22厘米,与烧沟M61壁画中的烤 炉有相似之处。

  复原至洛阳王城公园的M61大傩宴飨图

   整幅壁画上方的空心砖上,用白粉书写了三个大大的隶书体“恐” 字。在考古发掘现场,三个字的笔画清晰可见。M61移至洛 阳王城公园时,三个“恐”字若隐若现。在该墓搬迁、复原 至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之后,后壁山墙上的字迹已经看不出来了。孙作云提出,此墓中“恐”字的含义,应是恐吓之意。其目的就是要“惊驱”鬼怪;惊驱就是恐吓、吓唬,那么这三个“恐”字就足以 证明:这幅图是打鬼图,它实际上是像标题一样,证明本图及下面的两幅图 都是打鬼图。这一幅画是打鬼仪式准备图,画面中的庞大怪兽是方相氏,目 前一般认同孙氏的观点。

  复原至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M61大傩宴飨图

   1991年,洛阳偃师高龙乡辛村发掘新莽壁画墓Ml,在勾栏门门额上 方壁画中央有一个怪兽头像,有人认为是方相氏,样子与上 述壁画中的怪物形象近似,均为圆脸庞,圆形耳朵,龇牙咧嘴,面目狰 狞,只是更像虎头。

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Ml伏羲女娲神兽图

歡迎分享至微信朋友圈

圖片版權為“閒人集”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接收 調閱往期資訊請加微信公眾平台

閒人集微博號:閒人

參拍字畫,印章 印石 老玉 老绿松 老珊瑚 老蜜蜡 ,日本茶道、香道等文房清玩

閒人堂 微信號:artxrt

勿語塵外事 文玩清賞之


識別上圖二維碼即可參拍

  

分类: 中文 图片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