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王鹏 | 论“王若曰”——对西周萨满式宗教观念的考察

通过文本分析,并结合民族学材料,指出金文中的“王若曰”在册命仪式上所要表达的,很有可能是王在所谓的神灵附体的状态下说。“王若曰”的主体即“王若曰”之“王”,是时王,但“王若曰”的具体内容却是由先王发出。在“王若曰”的语境当中,先王自称“余一人”,即“作为王的我”;先王称时王为“我一人”,即“我们的王”。“王若曰”所领起的内容系先 ...

• 【新书介绍】唐山地区先秦时期遗存调查报告

基本信息:编:唐山市文物古建研究所、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著:徐磊、高熊、陈山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819253内容简介: 本书为河北省唐山市先秦时期遗存调查报告,记述了2018~2019年对唐山地区滦河流域、蓟运河流域和沙陡河流域等的调查新发现或者复查的先秦时期遗址相关情况, ...

• 席乐 | 初探盘龙城遗址二里岗文化陶系

二里岗文化时期盘龙城遗址陶系与郑州商城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特点是夹砂陶、红陶、黑皮陶比重较高。这些特点的形成是因为盘龙城的制陶传统除了来源于二里头文化和漳河型文化的影响外,辉卫文化等制陶传统对其影响也较大。上述表明,虽然盘龙城遗址的权贵阶层与郑州商城在身份认同上保持一致,但平民阶层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保持既往传统。 ...

• 【新书介绍】玉成其美:龙山时代的用玉制度与工艺美学

基本信息:编著:曹芳芳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302687757内容简介: 早期玉器因其所具备的神圣性、等级性、符瑞性、纽带性、珍贵性、艺术性,成为先秦时期重要的祭祀礼器、身份标志、优质贡赋与“奢侈品”。玉器的使用则是当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社会上层艺术观与审美观的重 ...

• 新庙庄遗址:跨越十万年的华北地区古人类“演化史”

新庙庄遗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泥河湾盆地中部南侧深山中,海拔超过1200米,是一处贯穿晚更新世(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编者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它的发现对探索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叶技术的出现,装饰品的起源与工艺,石料热处理,以及古人对火的创新性使用等,提供了重要线索;对尼安德特人的扩散、华北古人类演化、早期现代人的出现、旧石器向新石器时 ...

• 高精度墓葬定年法在夏商周年代学研究中的实践

时间是考古学研究最基本的维度之一,准确的年代判断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历史叙述和阐释的前提。“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碳十四测年与夏商周三代历史考古研究紧密交融,研究者从考古遗址获取了大量直接测年数据,作出了一系列考古学文化分期与碳十四数据拟合的尝试,并从特定堆积单位的年代结果出发对关键历史事件的年代进行了讨论,相关工作充分展示了 ...

• 笪浩波 | 论叶家山西周曾侯墓地几座大墓的年代及诸墓之墓主关系

本文对叶家山曾侯墓地的M65、M28及M111的年代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有自名的曾侯器和无任何族徽铭文的铜器以及原始瓷器的类型学分析,排出了这几座大墓的相对早晚关系,即M28—M65—M111。又通过与其他诸侯国同类器比照,推断出了这几座大墓的绝对年代:M28为成康时期,M65为昭王时期,M111为穆王初期。同时,根据墓中随葬器物的联系,并参考春秋时期曾国墓地 ...

• 【新书介绍】随州周家寨汉墓简牍

基本信息:编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790392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4年随州周家寨墓地的整体发掘材料的完整报告。内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对墓地材料的整体介绍,包括墓地的位置及其历史概况,考古发掘的工作经过;墓葬的分布与墓葬形制,并对出土随葬器物进行了分类 ...

• 霍巍 | 长江上游文明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关系

研究长江流域文化,对于从总体上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独特的贡献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万里长江,发源于雄阔壮美的青藏高原,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以一泻千里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越过巴蜀,来到江南,最终注入东海。从区域文明和文化地理角度大体可以将长江流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段。长江上游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包括今成都、重庆、云 ...

• 【新书介绍】洪江黔城楚汉墓

图片基本信息: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怀化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01087938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黔城楚汉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首次系统整理并公布了1982年—2000年间在黔城发掘的202座楚汉时期墓葬。主要内容是按时代介绍 ...

• 闫欣 | 碳十四测年法的常用材料与前处理方法

碳十四测年技术利用碳十四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测定古代生物遗存的年代,这一方法于20世纪中叶开发并引入我国,已经在很多考古学研究课题中得到应用。碳十四同位素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适用于五万年以内考古遗址的年代测定。能够用于碳十四测年的材料包括一切曾与大气处于碳交换平衡、后退出碳循环的含碳物质,如吸收大气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以植物 ...

• 二里头遗址出土黄牛遗存的DNA初步研究

本文对二里头遗址出土、年代涵盖二里头文化三期早段到二里岗文化晚期的22例牛骨线粒体DNA控制区285bp的片段进行分析研究,其中13例获得了所需要的DNA序列,DNA分析表明它们全部都属于家养普通牛(Bos taurus)。结合已发表二里头遗址出土黄牛的DNA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整体,二里头遗址家养普通牛属于8个单倍型,可以归属于三个单倍型类群,以T3为主 ...

• 灵岩寺宋代彩塑

基本信息:编著:刘建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75317内容简介: 本书以这组泥塑造像为主要展现内容。采用专业设备和手法,最大程度保持真实还原,十分清晰、直观。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序言、内文图片和最后有关灵岩寺彩绘塑像的保护性研究文章,其中图片部分为书稿主体。目 录灵岩 ...

• 赵宾 | 河南义马上石河墓地的族属及相关问题

本文对义马上石河墓地作了重新分期,认为不同等级和不同葬俗的墓葬都从春秋初年延续至春秋中期早段,上石河墓地是虢国东逃贵族墓地的说法,和墓地上限不符。依随葬品和葬俗差异,可将上石河墓葬分为两类,其中甲类墓是包含秦人在内的西北人群,乙类墓是不同于虢国墓地的另一支姬姓虢人。以文化因素为线索、史实为背景,虢之东迁,不应早于春秋初年。 ...

• 黄盼 | 云冈石窟北魏佛寺的考古学研究

中原北方石窟主要以塔庙窟、佛殿窟为主,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仅石窟本体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佛寺。云冈石窟作为中原北方石窟寺院的代表,周边存在不少地面建筑遗迹,对这些建筑遗迹的研究是全面了解云冈石窟寺院布局的重要线索。本文通过对云冈石窟出土瓦当的编年,探讨山顶寺院营造的先后顺序,并基于寺院整体性这一视角,对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寺院景观进行 ...

• 开州长塝

基本信息:主编: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水利局编著: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824011内容简介: 本书是重庆市开州区长塝墓地和铺溪四组墓地的发掘报告。报告在介绍其发掘过程的基础上,以墓葬为单位,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汉代至六朝时期37座墓葬的全部发掘成果。该墓地是澎溪河 ...

• 嵩山东麓地区MIS3阶段遗址的石料采备模式初探

前 言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生产过程中,石料采备是第一个步骤,它牵涉到狩猎采集人群迁徙与技术组织安排的方方面面。石料转移距离(从产源到发现石制品的遗址间的距离)常被认为代表活动范围或觅食领地,进而成为人群重建土地利用、移动频率和移动规模的关键。国内对石料采备和利用方式的研究中,通常更强调历时性变化所反映的行为适应意义,而对于某一区域 ...

• 黄一哲 | 钱山漾遗址马桥文化遗存研究

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湖州东南,因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钱山漾一期、二期文化遗存而闻名。这两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空白,目前已被分别命名为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钱山漾遗址还有叠压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遗存之上、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马桥文化遗存。具体而言,钱山漾遗址在第三、四次发掘时发现了二百余个马桥文化时期的遗迹单位 ...

• 【新书介绍】人类的过往

基本信息:著者:张旭主编:陈星灿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7月印次:1ISBN:9787571127848内容简介: 该书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主编的“写给青少年的考古书”系列中的一本,为有关人骨考古方面的科普读物。全书分别介绍了人骨考古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人类的演化、人骨形态的含义等内 ...

• 刘德凯 | 河南郑州上街西晋墓出土晋式銙带的制作研究

利用微距摄影的方法,可以把握郑州上街西晋墓出土鎏金铜晋式銙带的纹样、形制及金属工艺特征。通过加工痕迹分析,判断该例资料的主要部件系铸造成形,采用了合范铸造→錾刻→鎏金这一制作工序。在西晋中晚期的洛阳皇室附属作坊,晋式銙带的制作中出现了以平面呈三角形与凹陷的半球状痕迹为特征的錾刻技法。参考同类器物的出土状况,详细复原了该例资料的使 ...

• 春秋时期铜匵研究

铜匵流行于春秋时期,分布在陕、晋、鲁、豫、鄂等省,其中贯耳类集中在陕西、山西两省,提链类集中于山东地区。铜匵多随葬于大中型墓葬中,三鼎以上墓为主,男、女均用,与礼乐器分置并与罐、奁等特殊器类相邻。残留物检测分析表明,其应是盛纳化妆品之器。铜匵的出现和流行当为春秋时期铜器世俗化的具体体现。 ...

• 【新书介绍】石寨山文化墓地研究

基本信息:编著:龙静璠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8月印次:1ISBN:9787501084883内容简介: 石寨山文化是云南地区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重要代表,本书以石寨山文化墓地为研究对象,对该文化墓地所反映的文化属性及社会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全面剖析了石寨山文化墓地所反映的社会 ...

• 郭大顺 | 红山文化考古新发现的启示

2021年红山文化考古列入“考古中国”国家项目,此后几年,在内蒙古、河北与辽宁诸地同行努力下,不断取得喜人成果,为红山文化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资料,提出了新课题,拓展了新视野。我也在有限的实地考察中,收获三点启示:牛河梁与“上庙”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北的山台发现后,我们一直冀希望在台上找到一座如甘肃秦安大地湾F901号那 ...

• 【新书介绍】景德镇青白瓷窑址——道塘里、铜锣山、凤凰山窑址考古发掘报告

基本信息:编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805300内容简介: 本书是2006年考古发掘的道塘里、铜锣山、凤凰山三处窑址的发掘资料以及同年的调查资料,分别对三处窑址的自然环境、地层堆积、揭露遗迹、出土遗物进行详细介绍,采取统一标准尺度整理考古调查发掘资料,通过 ...

• 新发现 | 山西河津古垛仰韶文化遗址考古新发现

古垛遗址位于山西省河津市古垛村南侧的台地之上,北依吕梁山,西眺黄河,南迎汾水,季节性河流瓜峪涧从遗址中部穿流而过。2022年12月至2025年4月,为配合河津市科技创新示范园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联合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市考古研究所、运城市考古队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累计揭露面积2180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房址5 ...

• 陈宁 刘雨婷 | 成都明代蜀王府遗址出土白釉褐彩瓷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2013至2019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成都市中心的明代蜀王府左花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址出土了数量众多、品种丰富的瓷器。其中尤值得注意的是白釉褐彩瓷器,器形皆为盘类,纹饰具有明显模仿明早期景德镇官样瓷器的特征,胎质与釉色较明早期定烧宫廷祭器的磁州窑瓷器更加精细。在全国各地出土明代藩府用瓷中,此为独特的一例。作者围绕白釉褐彩瓷器 ...

• 项坤鹏 秦大树 | 西亚出土(水)元代瓷器相关问题分析——关于遗址分布、瓷器组合及输出方式的考察

在西亚出土(水)了大量的元代瓷器,在远印度洋的遗址呈现出以浙江龙泉青瓷和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卵白釉瓷和青花瓷为主的组合面貌,而在近印度洋的港口、沉船遗址中,除了以上诸瓷,还有一定比例的福建、广东窑场产品和磁州窑风格产品,两类区域的瓷器组合是当时在利润驱动下市场不同选择的结果。通过瓷器面貌和遗址分布范围,并结合文献记载,可知当时的 ...

• 外国考古学及理论方法论文集

基本信息:编著:杨建华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5月印次:1ISBN:9787030821355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考古教学与科研工作以来关于西亚、两河流域史前时代,以及关于考古学史和理论方法的论文。目 录考古学理论方法试论考古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及其方法从学科结构看中间理论含义的差别田野考古资料发表的几个问 ...

• 马永嬴 | 汉文帝霸陵邑的探索

霸陵邑设置于汉文帝九年(前171),先属太常直辖,后归京兆管理,历新莽、东汉,至曹魏正始年间(240—248)废止。霸陵邑当有一定数量的徙民迁入,加上原有居民,邑中居民应在4.5万人左右。考古资料显示,白鹿原西坡有大量汉代墓葬、陶窑、瓦片堆积等相关遗存,据此研究分析,霸陵邑很有可能位于霸陵陵园西侧的江村一带。 ...

• 慕容忠墓出土陶质文物彩绘工艺及材质分析研究

慕容忠墓是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中目前发掘等级最高的墓葬。墓葬出土了彩绘立人俑、骑马俑等一批造型精美、色彩鲜艳的彩绘陶质文物。本工作运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探究了这些文物的结构、颜料和胶结材料。结果表明:绘制工艺有胎体—颜料层、胎体—打底层—颜料层两种;颜料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