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围堡村元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卓资县文物管理所2015年10月30日,卓资县梨花镇围堡村村民耕作时发现一座墓葬,村民及时上报了相关单位,最终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组成调查小组,到卓资县梨花镇刘光窑行政村围堡自然村实地调查,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通知进行抢救性发掘。现将墓葬发掘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的地理位置及发掘概况墓葬位于围堡村东北300米处(图一),围堡 ...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卓资县文物管理所2015年10月30日,卓资县梨花镇围堡村村民耕作时发现一座墓葬,村民及时上报了相关单位,最终乌兰察布市博物馆组成调查小组,到卓资县梨花镇刘光窑行政村围堡自然村实地调查,后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通知进行抢救性发掘。现将墓葬发掘情况报告如下:一、墓葬的地理位置及发掘概况墓葬位于围堡村东北300米处(图一),围堡 ...
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鄂托克前旗文物保护管理所2012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镇至乌审旗舍尔利格镇的乡村公路建设中,发现一座墓葬。该公路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穿过巴音哈达遗址东部区域。2012年5月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鄂托克前旗文物保护管理所清理了这座墓葬(编号QAHBM1),同时于巴音哈达遗址调查,发现两座墓葬(编号QAHBM2、M3 ...
内蒙古河套项目课题组上世纪末的1999年,张忠培先生与乔梁、曹玮和魏坚等共同考察了陕北、内蒙古中南部及吕梁山地区的一些遗址,并在大量查阅调查资料和观摩出土陶片的基础上于2000年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了《河套地区先秦两汉时期人类文化、生业与环境》一文。这篇文章融汇了张忠培先生对长城地带考古学文化及谱系问题的思考,提出了内蒙古、陕西、山西 ...
内蒙古乃林皋遗址2015年出土动物遗存研究王雅艺1陈全家1包曙光2王乐文2(1.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2.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乃林皋遗址 动物遗存 夏家店下层文化一、遗址概况及动物遗存出土简况乃林皋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新惠镇乃林皋村八组西南部,北距旗政府所在地新惠镇约3公里(图一),蒙语意为“细小的河流”。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 ...
塔 拉 陈永志 曹建恩(1.内蒙古博物院 2.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017年7月5日,一个让中国考古界悲伤的日子,一代考古大师张忠培先生阖然长逝。这一天的上午,电话、微信、网站都在转载先生去世的消息,同时各类怀念先生学术、为人的文章不断发出并大量转载。一时间,我们都沉浸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他的去世让每个考古人不舍并充满遗憾。先生此生八 ...
赤峰市魏家窝铺遗址2010-2011年出土动物的考古学研究陈全家 张 哲(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内蒙古 魏家窝铺 红山文化 动物骨骼魏家窝铺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魏家窝铺村东北约2公里处的丘陵台地上,是内蒙古目前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最完整、发掘面积最大的红山文化时期聚落遗址。2009 年7 月初到9 月底、2010 年7 月初到10 月初与20 ...
李 双徐 磊高兴超 古日扎布(1.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高原古代城址瓮城的类型学考察李 双1徐 磊1高兴超2古日扎布1(1.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鄂尔多斯博物馆)鄂尔多斯高原 城址 瓮城 类型一、鄂尔多斯高原地区古代城址的整体情况鄂尔多斯高原地区的城址,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至今,共统计有65座城址,消失城址6座① ...
摘 要: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的巴彦塔拉遗址是一处集居址与墓葬的辽代遗址,在2011年的发掘中共出土遗物四十余件。本文通过对巴彦塔拉辽代遗址出土铁器的类型学研究和金相学分析,初步确定该遗址的年代和铁器的制作技术,为研究辽代冶金业提供资料。关键词:巴彦塔拉;辽代;铁器中图分类号:K87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0-001 ...
摘要:云冈石窟自北魏文成帝和平年间(460年)开凿,是北魏皇室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群。石窟内以佛教文化为主,吸收了来自鲜卑、中原、西域等地的文化元素,是中国石雕艺术的瑰宝。云冈石窟见证了北魏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对后世石窟艺术影响深远。关键词:云冈石窟;文化交融;北魏时期云冈石窟坐落于平城,即今山西大同, ...
张 滨(郑州二七纪念馆,河南 郑州 450000)我国作为历史大国,文化底蕴较为浓厚,在我国文物中铁器比例较大,但是由于铁器的特殊性,在埋藏过程中会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铁锈出现,并且在出土以后由于环境变化会加深铁锈程度,因此,工作人员需要做好研究,加大铁器保护力度,做好铁器保护工作,充分发挥铁器作用。工作人员需要充分了解铁器出现 ...
考古学视野下汉朝与朝鲜半岛南部的交流蒋 璐(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朝鲜半岛南部 汉朝 文化交流西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攻灭卫氏朝鲜政权,在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乐浪、玄菟、真番、临屯四郡县,由此开启了汉王朝在朝鲜半岛的统治。郡县制的实施加强了朝鲜半岛与汉王朝的联系,推动了朝鲜半岛经济文化的发展。此时的朝鲜半岛南部作为马韩、辰 ...
隋代《郁久闾伏仁墓志》考释王 萌1杜汉超2(1.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2.内蒙古博物院)郁久闾伏仁墓志 北齐 隋代 职官 仕宦最近研读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所收隋代《郁久闾伏仁墓志》,志文所述郁久闾伏仁家族世系较详,可补史阙。志文又涉及柔然称号、姓氏与降附中原政权的柔然王室成员姓氏与籍贯之变迁、柔然官制、北齐地方官员任职之 ...
两汉时期内蒙古中南部殉牲现象试析刘 騻(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殉牲 汉代 内蒙古中南部前 言殉牲,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是近年来学界较为关注的领域,但其多作为墓葬文化的一部分加入文中进行介绍,专文的研究仍较少。①殉牲,此处特指人群在墓葬中使用各种动物遗存进行祭祀仪式的行为。②现阶段的研究时段集中于史前至战国时期,关注的地域仍较分散 ...
岱海地区东周墓葬群相关问题讨论—— 以忻州窑子、小双古城、水泉墓地为突破口孙金松(内蒙古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岱海地区 东周墓地 文化因素 人群构成 畜牧方式图一 岱海地区东周墓地分布图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内蒙古凉城县永兴镇发掘毛庆沟墓地①始,以内蒙古岱海地区东周墓地相关问题为核心的研究 ...
对准格尔旗阳湾遗址布局的初步分析李 鹏(河北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阳湾遗址 布局 家庭形态 人口变迁 自然环境阳湾遗址是鄂尔多斯市东部准格尔旗点岱沟村阳湾自然村的一处仰韶文化中期聚落遗址。整个遗址位于该自然村北部一处北高南低的缓坡之上,遗址的东、西、南三面皆被自然冲沟所围,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1993年6-8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 ...
杨岐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从案板等遗址看关中西部地区仰韶中晚期到龙山时代的气候变化杨岐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考古遗址 关中西部 仰韶 龙山 气候人类的活动是在其所处的环境中进行的,人类的生存、文化的孕育发展与人类所处的环境气候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早期人类,更多的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在不断适应环境中成长。因此环境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的承 ...
吴慧珍(浙江自然博物馆)浙江长兴发现的一件砍砸器吴慧珍(浙江自然博物馆)七里亭 砍砸器 更新世 环境砍砸器(chopper)作为一种重型石质工具,形体较大,器身厚重,是旧石器时代石质工具中的主要器形之一,在东亚大陆一直贯穿于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华北南部以南,尤其是南方地区甚至延续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砍砸器是将砾石或石核的边缘制作成厚 ...
李铁军 李婉琪 索秀芬(1.通辽市博物馆2.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 3.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与探索内蒙古中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陶窑初探李铁军1李婉琪2索秀芬3(1.通辽市博物馆2.内蒙古民族大学政法与历史学院 3.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中南部 新石器时代 陶窑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范围在阴山以南、明长城以北、贺兰山以东、大马 ...
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查干浩特城址试掘简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中心阿鲁科尔沁旗 查干浩特城址 测绘 试掘查干浩特城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沁旗罕苏木苏木白城子村东北约0.7公里,在阿巴嘎山脚下(图一),城址中心坐标东经119°46′14.40"、北纬44°30′13.81"。查干浩特城址由外城和内城组成,连同东查干浩特城址、阿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辽市奈曼旗大代村辽代M1清理简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奈曼旗 大代村M1 辽代中晚期2015年11月中旬,通辽市奈曼旗新镇大代村东北一处辽墓被盗,奈曼旗文化局接到报案后立即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并及时将情况上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自治区文物局责成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发掘,墓葬编号为2015TNDM1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巴林左旗文物保护管理所赤峰市巴林左旗南山窑遗址发掘简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 巴林左旗文物保护管理所巴林左旗 南山窑遗址 辽代中晚期 驿馆聚落南山窑遗址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2公里处,北距辽上京汉城南城墙约350米。遗址坐落于沙里河南岸二级阶地,海拔高度486-500米 ...
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阿巴嘎旗阿拉坦嘎达苏嘎查白音呼舒岩画调查简报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 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白音呼舒岩画 题材 制作技法2016 年7-10月,由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等单位组成联合调查队,对锡林郭勒盟境内的岩画点进 ...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与发掘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现综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016 内蒙古 考古发现 课题意识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文物考古工作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为了顺应国家文物局考古遗址博物馆、大遗址保护的步伐,有探索早期聚落及社会研究的主动性的科研课题,有配合国家大遗址公园、申报世界文 ...
王永乐 梅建军 李延祥 曹建恩 孙金松 党 郁(1.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 2.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我国早在仰韶时代就发现有铜器①,约在公元前两千纪前后铜器开始大量出现。我国早期铜器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中原地区和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铜器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成果,而关于北方地区早期铜器的研究则略显薄弱。近年来 ...
李文艳 韩金秋(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乡观遗址位于邢台市隆尧县固城镇乡观村北100米。遗址东西200米,南北200米,面积40000平方米,保存情况较差。2014年4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邢台市文物管理处、隆尧县文物保管所组成乡观遗址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自西向东划分Ⅰ、Ⅱ、Ⅲ三个发掘区,面积1660平方米。该遗址遗存年代跨度大,可分为龙山、 ...
草原文物2018年2期关键词:烽火台松树古城张文平 甄自明(1.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2.鄂尔多斯市博物馆)2013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准格尔旗文物管理所的业务人员,联合对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的北宋丰州城及相关军事防御设施作了全面调查。通过调查初步认为,在北宋时期,以丰州城为中心,形成了包括 ...
顾亚丽(赤峰市博物馆)一、辽代纺织业的形成和早期发展辽代纺织业是一个卓有成就而又富于民族特色的部门,包括毛、麻、丝纺织等门类。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处于联盟时代的契丹部族内纺织业尚不成熟,仅能生产毡、毯等游牧民族传统的毛纺织物,所需丝麻纺织品要用畜产品从汉地交换而来。契丹社会的桑麻种植和纺织实践始于9世纪末,随着契丹和中原政权联系愈 ...
付承章(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近年来对丝绸之路北线,即草原丝绸之路的研究正逐步受到学术界的重视。这其中,辽与西方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无疑应被看作是整个草原丝绸之路文化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陶瓷器为例,埃及福斯塔特、伊朗西拉夫、伊拉克萨马拉等伊斯兰遗址出土的辽白瓷和辽三彩,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些器物很有可能是在辽地制作完成,并经由陆 ...
大同北朝艺术博物馆藏石函研究赵肖霞草原文物2018年2期关键词:瑞兽舍利纹样赵肖霞(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石函,“石”为石质,“函”为舍利函,是舍利的容纳供奉之具;也可称作“石匣”,即石制的匣子。舍利,梵语为sarira,音译为师利罗、设利罗和实利,即骨身、遗身,是指人体火化焚烧后遗留下的颗粒状遗骨等,后来泛指佛教高僧尊者火化后的遗骨。 ...
邵会秋 石嫦静(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马镳是最重要的一种御马器,它往往与马衔配套使用,在人类对马的开发和使用过程中意义重大,《说文解字》中记载“镳,马衔也 ”①。王筠《说文释例》:“案,上文衔,马勒口中也,革部勒,马头络衔也,然则勒以革为之,所以系镳。镳与衔,皆以金为之,镳在口旁,衔在口中,三物一绳,顾通其名,而所在不可不别也”②。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