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肥东刘墩——新石器、夏商周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
基本信息:编: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肥东县文物管理所编著:陈小春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8月印次:1ISBN:9787573217172内容简介: 刘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定光社区刘墩村,是一处时间跨度大(以新石器、夏商周遗存为主,延续至清代)、文化层堆积厚、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复杂的遗址。2016年9月至201 ...
基本信息:编: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肥东县文物管理所编著:陈小春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8月印次:1ISBN:9787573217172内容简介: 刘墩遗址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店埠镇定光社区刘墩村,是一处时间跨度大(以新石器、夏商周遗存为主,延续至清代)、文化层堆积厚、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复杂的遗址。2016年9月至201 ...
本文通过扼要分析遗址出土的各类商品瓷废弃堆积,判断古港遗址中部及其西侧可能存在两处商品交易市场,并对各类商品瓷系占比、产地以及南宋龙泉瓷数量显著减少的断层现象进行了分析探讨。
本研究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以及激光粒度分析等方法,对石峁遗址内不同性质砌石建筑用土的来源与加工方式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石峁遗址砌石建筑用土的主要成分为石英、方解石、长石和白云母,其成分和组成均与遗址内生土表现一致,应为就地取土,并经过简易加工后投入使用。营建过程中,针对建筑不同部 ...
关中地区高等级墓葬墓道的门楼装饰因十六国时期墓葬墓道的新形态而生,伴随北周时期墓葬墓道壁画发展渐趋成熟,在初盛唐时期成为墓道空间的视觉界标。这类图像频现于唐代高等级墓葬中,恰与当时宫城的城门意象相吻合,意在显扬墓主群体的皇室身份。门楼图及墓道壁画所包含的非现实性图像,借助道释交织的视觉符号,展现出该时期对死后理想世界的多重想象。 ...
高句丽墓葬壁画是高句丽考古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探索高句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材料。文章首先对高句丽墓葬壁画进行了定义,随后对高句丽墓葬壁画的发现、内容和源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壁画内容编年、壁画墓葬年代、墓主人等问题是高句丽墓葬壁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上述问题的解决既需要建立在高句丽陶器、瓦件、墓葬等基础考古遗存的编 ...
梁带村芮国墓地2009年度发掘报告考古2025年09月12日 07:03湖北内文摘录梁带村大墓与刘家洼大墓讨论梁带村芮国墓地发现后不久的2016年,在梁带村西南约60千米的澄城县刘家洼村发现了一处春秋时期的大型遗址,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墓地出土了芮公、芮定公、芮太子白等铭文铜器,根据遗址规模、墓葬形制、特征及结合文献判定,该遗址是春秋早中期芮国的一处都 ...
2019年,西北大学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青海省都兰县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进行考古调查,重点记录了石墙,土坯墙,墓葬等遗迹现象,采集到陶片,石制品等遗物,明确了该遗址是一处由居址区和墓葬区组成的大规模诺木洪文化聚落,并发现居址区防御体系是由双重或三重石墙构成.碳十四测年结果显示该遗址距今3400~3000年.作为目前规模最大,功能齐全的诺木洪文化遗 ...
西安南郊上塔坡唐韦元方、韦承庆墓发掘简报原创中原文物中原文物2025年09月23日 16:39河南2019年12月,为配合基本建设,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西安市南郊上塔坡村东发掘了一批墓葬。发掘地点位于皂河北岸台地之上,地势北高南低,属凤栖原向西延伸的余脉,发掘区呈不规则长方形,北邻西部大道,东邻长兴北路,南邻陕西省送变 ...
建窑遗址:1989-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建窑遗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水吉镇后井村与池中村之间,是驰名中外的一处古窑址。1989年,鉴于建窑遗址被盗挖、破坏情况严重,经批准,再次对建窑遗址进行全面考古调查和重点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考古发掘的田野工作,历4年,实际用时450天,发掘总面积为2800平方米。书名:建窑遗址:1989-1992年考古发掘报告作者 ...
【新书介绍】徐旭生年谱中国考古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9月12日 18:43北京基本信息:编著:徐有礼、赵海涛、谭玉先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71124816内容简介:徐旭生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哲学、教育学、史学、考古学等诸多领域建树颇 ...
【新书介绍】苏州考古资料汇编中国考古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9月15日 14:51北京基本信息:编著: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苏州考古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3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3月印次:1ISBN:9787501085439内容简介:苏州考古发轫于1936年卫聚贤对周边古遗址的调查,此后只有地方文化界人士零星开展过一些金石学调查 ...
【新书介绍】中国出土金银器全集中国考古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9月16日 18:18北京基本信息:主编:齐东方出版社:龙门书局出版时间:2025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8月印次:1ISBN:9787508867175内容简介:本书的出版是首次自主开展的对中国百年考古出土金银器资料的文物普查工作,拟收录经科学发掘且信息完整的金银器,由各省、自治区 ...
【新书介绍】探古论金:曾侯乙青铜器工艺图解中国考古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9月17日 18:40北京基本信息:主编:江旭东副主编:曾攀 李毅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7月印次:1ISBN:9787030826633内容简介: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发掘,揭开了先秦时期青铜文明的辉煌篇章。出土的尊盘、鉴缶、九鼎八簋 ...
【新书介绍】古陶述史——陕西陶器精粹中国考古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2025年09月10日 21:44北京基本信息:著者:田小娟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823410内容简介:本书精选了陕西历年发掘、收集等的陶器,共选取350件器物进行展示。首先对陕西史前遗址的彩陶、一般陶器进行分类叙述,以 ...
新书推荐 丨《器以载道——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25年07月15日 16:50上海器以载道——山东晚期铜器的古意与新义山东博物馆 编著2025年4月出版580.00元978-7-5732-1608-3内容简介本图录基于2023年11月至2024年3月在山东博物馆举办的同名原创展览撰写。展览首次汇集了山东省内十家博物馆的宋元明清铜器珍品文物,共计230件(套), ...
新书推荐 丨《伊朗萨珊时期的建筑与艺术》出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25年09月18日 18:03上海伊朗萨珊时期的建筑与艺术亚欧丛书卡列宁著 吴筱 译 魏正中 审校2025年6月出版138.00元978-7-5732-1516-1内容简介尽管萨珊帝国在古典时期和中世纪早期的历史全景中占有一定的篇幅和地位,但对其与同时期罗马和拜占庭世界相比更为隐秘的历史和艺术材料,当今学界的认识 ...
学术研究 | 加兹尼省的建筑保护和历史遗迹原创邱奕菲读书共和国2024年04月05日 19:51上海加兹尼省的建筑保护和历史遗迹:璀璨的加兹尼王朝bySayed Mayal Matahar阿富汗信息和文化部历史古迹保护局翻译:邱奕菲(北京101中学)校对:谢玥(哈佛大学博士研究生)历史简介1839-42年间加兹尼古城风景 ©️James Rattray加兹尼有着动荡、迷人和复杂的历史,几个 ...
学术研究 | 斯瓦特的考古发掘与阿富汗阿姆河流域地区的考察 (一)原创犍陀罗守护人读书共和国2025年09月14日 22:41上海1938年考察的详细报告byEvert Barger /Philip Wright埃弗特·巴格尔(布里斯托大学讲师)菲利普·赖特(南肯辛顿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助理馆员)翻译:赵 荻校对:付霁晔历史研究往往伴随着偶然与必然的交织。1938年夏,英国布里斯 ...
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迈向定居种植,深刻变革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人口结构、健康状况、遗传适应及文化面貌。这场农业革命在西亚、东亚和美洲等多地独立起源后,逐步向周边区域扩散。虽然考古研究已初步勾勒出农业传播的时间、地理节点与路径,但其背后的复杂扩散机制,尤其是“人口扩散”与“文化扩散”的学术争论,仍是学术界的焦点。 中国的 ...
为解决红山文化扩散模式(遗传扩散还是文化扩散)的争议,河北医科大学与复旦大学等团队通过对河北郑家沟遗址19例红山文化相关个体的全基因组分析,结合辽宁牛河梁遗址数据,首次证实红山文化的西向扩张遵循遗传扩散模型(demic diffusion)。研究发现红山人群具有古代东北亚(ANA)、仰韶文化(NYR)和大汶口文化(LDWK)三重遗传成分,揭示黄河中游与山 ...
长期以来,围绕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三星堆文化以及相关文化遗存的命名问题,中国学界聚讼纷纭、莫衷一是。三星堆遗址先秦时期遗存从最初被归为一个文化类型,到后来被分为二至四个考古学文化,经历了分分合合的整合认知过程。三星堆文化早期遗存应属新石器时代,而不属于青铜时代。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个器物坑是迄今所知成都平原青铜时代最早的遗存,就目 ...
作者:田伟 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院田野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馆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 晋南地处广义中原地区,为“夏墟”之所在。1926年,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开展汾水流域考古调查,并选择夏县西阴遗址开展发掘工作,开启国人独立主持考古工作之先声。此后,不少历史、考古工作者陆续在晋南留下学术印迹。尤其是1949年以来,数代学者通过大量考古工作和研究, ...
基本信息: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怀化市博物馆、麻阳县滕代远纪念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01087945内容简介: 本书首次系统、全面地刊布了1982、1986、1993年在湖南怀化麻阳、通道两县发现的三批窖藏64件(套)金银器,对于进一步研究社会变 ...
郑州商城遗址书院街北片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区,其隋唐文化堆积层同出了一批青瓷、白瓷和茶叶末釉瓷,本研究使用仪器分析了这批瓷器的形貌、色度、烧成温度与成分等信息。结果表明这批瓷器烧制年代至迟为隋代,处于白瓷起源的关键时期。将XRF分析结果与同时期窑口生产的白瓷成分进行对比,发现这批瓷器很可能产自河南巩义窑。对书院街北片区出土的瓷器 ...
马家窑遗址2014~2017年发掘出土了21件齐家文化时期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玉质品,除M2出土的两件是较为规整的柱状玉料外,其余多为制作玉器时切割下来的边角料,另有少量玉锛、钻芯和器物残件。边角料多为不规则形片状或块状,也有少量为三角形或梯形片状,大多至少有一个光滑的切割面,形状规整的三角形和梯形者一面为玉皮,余面均为片切割面,或全为切割面。 ...
基本信息:编著: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河北省文物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7月印次:1ISBN:9787030817808内容简介: 本书是河北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系列考古报告之一,主要对2010年河北邯郸磁县南城圣泉寺遗址暨北南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整理和介绍。 ...
商末周初时,空心砖的制坯工艺和使用功能一直都是学界尚未解决的难题。基于周原遗址凤雏六号至十号基址新出土的砖类建材,本文拟就该问题试做分析与探讨。研究表明,这一时期空心砖的制坯思路已基本与战国及两汉时期相类,但成型工艺仍不成熟,或可称作“条片拼接制坯法”;此外,它很可能被用作建筑护墙砖或台基包边砖,目的是为了保护大型夯土建筑的墙基 ...
一、前 言 家庭结构是指具有血缘、姻缘及收养关系的成员共居和生活在一起所形成的各种家庭类型。它表现了社会成员间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与经济形态、社会关系等内容密切相关。由于资料获取及阐释的局限性,史前考古更多在强调共居性和功能性的“家户”概念下讨论相关话题,即构成家户的社会因素、物质因素和行为因素。虽然家户不等于家庭,但学者们普 ...
基本信息:编著:明楚王墓文物管理所、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市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4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4月印次:1ISBN:9787030819215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梳理了近四十年来明楚昭王墓的考古成果、学术研究成果及保护利用工作进展,不仅详细著录了楚昭王墓的茔园、墓冢、出土器物、祔葬情况,还对藩王制 ...
汉代西南夷地区的石构墓主要有石棺葬与大石墓两类。在汉文化的影响下,当地墓葬呈现出坚持传统和与汉相融两条路径,表现为独立发展、夷为汉用与融入汉制的状况。论文分析了石构墓葬的演变特征,明确了汉文化对本土石构墓的影响进程:由汉式随葬品的增加到汉式墓建材的使用,最终走向墓葬结构的融合与改制。该状况与汉朝管控西南夷地区的策略相符:由贸易互 ...
唐代初年,朝廷曾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的先人进行集体封赠。新近出土的墓志表明,除凌烟阁功臣外,唐廷对开国元从功臣的封赠极可能以集体方式进行,且对特定级别的开国元从父祖的封赠形成一定模式,即祖辈封赠州郡长官,父辈封赠县令、县丞等。唐代河东道尤其是潞州地区开国元从功臣墓志中提及先人所任晋阳、太原县令,多数可能非实职,而为李唐政府封赠。对 ...
基本信息:编著: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794314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工作报告与考古成果两大部分。工作报告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前期工作及学术基础、秦始皇陵考古分区规划、年度工作进展、发掘工作。考古成果部分的主要内容为封土、台体建筑、墓道、建筑遗址(西内外城间建筑遗 ...
文献及考古均能证实“安台居室”是秦代上林苑内一处宫殿的管理机构。本文认为洛阳、辽阳两地出土战国铜鼎上刻写的“安居”铭文均应是“安台居室”的省称,是一种较为特别的对地名和职官都进行省略的现象。由此可见,“安居穌公”鼎和“安居翟□”鼎都曾经在秦都咸阳的安台居室使用过,后因秦灭六国而分散各地。 ...
古史传说研究是严文明先生学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花较大精力梳理古史传说,撰写发表了多篇古史和考古学对证研究的专门论文,并在几十篇论著和多篇诗作中都涉及古史传说,足见对古史传说的高度重视。他对东夷文化、炎黄文化、五帝时代等的深入研究,不但依据考古学材料初步建立了炎黄至五帝时代的基本时空框架,而且还提炼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方法, ...
基本信息:口述:李伯谦撰写:赵富海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7月印次:1ISBN:9787501087921内容简介: 本书是今年已经88岁的李伯谦先生的自述,由赵富海整理、撰写。全书分为上下两篇。其中上篇是考古人生,讲述出身贫寒的农村娃考入北京大学,并且留校任教,几十年从事考古发掘、教学研究,成为考古学界的泰斗,桃 ...
扬州市城北乡三星村侯庄组M93和西庄组M268新出土五代解除木人两组三件,本文对木人所带墨书文字进行考释,其中M93木人丰富了对五方解除术的认识,M268木人墨书文字虽有缺损,但亦提示了一些新内容。梳理已公布的十六种唐宋解除木人文本,可以将其分为四类六种。 ...
一 前 言 北齐短祚,自高洋称帝(550年)至为北周灭国(577年),前后计28年。北朝时期占据北方陶瓷手工业核心地位的低温铅釉陶器(本文简称釉陶)的生产在此时走向繁荣,最大的变化是高岭土胎透明质铁呈色青黄釉陶成为主流,延续北魏、东魏传统的易熔黏土陶胎酱釉或绿釉陶产品仅占极少数。长久以来,学者多凭直观印象,认为北齐釉陶是彰显地位、财富的象 ...
基本信息:编著:南京博物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盱眙县博物馆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5月印次:1ISBN:9787501082759内容简介: 全书为江苏省金马(金湖至马坝)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抢救性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全书分为四章,结构清晰,内容扎实,公布的223座墓葬绝大多数时代为汉 ...
中国瓷器作为商品大规模外销肇始于中唐时期(8世纪后半叶至9世纪初),文献和考古资料均证明中唐时期分别通过陆路和海路外销,随后陆路迅速被海路取代。早期外销瓷器以巩义窑产品为主,包括白瓷、三彩器和白釉绿彩瓷。根据《贝伊哈奇史》记载,这些器物通过陆路销往中亚地区。考古资料证明,中唐时期以唐三彩为代表的中国瓷器通过海路销往东亚、东南亚、南 ...
基本信息:编著: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物保护中心、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和龙市文物管理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01086757内容简介: 龙头山墓地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已确认墓地由南至北分布有石国墓区、龙海墓区、龙湖墓区。1980年龙海墓区发现贞孝公主墓,学界即认定 ...
在中国数十万公里的国道中,有三条极为特殊,它们蜿蜒迤逦、彼此相连,环绕着漫长的陆地边境线。其中又以G219国道最为壮丽,北起新疆哈纳斯,南至广西东兴,一路途经草原、沙漠、戈壁、高原、雪山、雨林、海岸,总里程10065公里,被誉为“国之大道”。 G219国道的5000公里处,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康马县嘎拉乡。如今,许多自驾路过的游客都会在此驻车打 ...
基本信息:编著:李默然 钟华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8月印次:1ISBN:9787522750613内容简介: “没有玉米,就没有我们国家。”为什么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人民对于玉米如此钟爱,对待它们已经超出了普通食物的范畴,达到了崇拜的程度?这本由中国考古学家亲历并书写的境外考古手记,聚焦古代中美洲文明特别 ...
贵州商周时期的历史研究,一直以来囿于考古材料和文献记载的局限性而进展较慢。近年来,随着考古材料的不断增加,使我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本文通过最新的考古材料,以考古学的视角对贵州商周时期的历史文化进行初步的探讨。 ...
本研究对牛坡洞遗址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四期文化遗存中的92例动物骨骼进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探讨人类狩猎策略及所处环境的变化。水鹿、梅花鹿等五种哺乳动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数据反映出栖息在林地的生态习性,且在不同时期未见明显变化,表明这些动物都是人类狩猎所获,没有人工驯养痕迹。无论是样品量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的水鹿,还是所有 ...
基本信息:编著:吴桐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8月印次:1ISBN:9787573216090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社会研究为重心,以社会发展模式与转型态势为条理,对公元前10至前3世纪东南沿海的文化与社会进行综合考察。本书在完善分期年代框架的基础上,勾勒区域格局变迁的整体态势,并以此统合材料,从文 ...
在新石器时代出土石器考古研究中,相比形制—功能联系较强的磨制石器,对打制石器、石片、断块等石制品的讨论较为缺乏,对唐户遗址裴李岗文化打制石制品功能展开的研究有助于弥补这一不足。形制工艺分析表明,唐户打制石制品是本地旧石器时代以来石片石器技术传统的延续,体现了一种权宜性工具使用行为。微痕分析表明,部分标本可能用于切割树枝或禾本科植 ...
新乐下层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于下辽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由于对考古资料掌握程度的参差和为确认年代参照类比对象的不同,新乐下层文化的分期与年代问题未形成统一认识。根据最新公布的新乐遗址发掘资料,新乐下层文化可以分为四期。通过碳十四测年数据和与周邻考古学文化的比较分析,新乐下层文化的年代主要在公元前5200~前4500年,上限可能达到 ...
基本信息:编著:湖南博物院出版社:岳麓书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53823355内容简介: 本书为《湖南博物院院刊》创刊20周年特辑。设有“马王堆汉墓研究”“考古发现与研究”“文物鉴赏与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文物保护与研究”“博物馆学研究”6个栏目,收录学术论文63篇,共计百万余字。其中既有新资料的 ...
成化斗彩瓷器在中国彩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斗彩工艺在传承前朝精湛技艺的同时,不断发展创新,达到超凡境界,并为清代的釉上粉彩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为探讨明代成化斗彩瓷器的红彩、黄彩与绿彩烧成技术等古今工艺问题,通过现代电炉与古法红炉的大量烧制试验,在宏观与微观角度分析推断斗彩瓷适宜的烧成温度、时长、升温曲线、氛围等。对烧制试验 ...
前 言 在我国广袤的沿海地区,大量分布着以贝丘遗址为代表的海洋性文化遗存。利用碳十四测年技术,为沿海地区的考古遗址提供准确的绝对年代数据,重建先民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历史,一直是沿海地区考古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但是,由于海洋中广泛存在的海洋碳库效应(Marine Reservoir Effect,缩写为MRE,或称海洋碳储存库效应)会对海洋来源的样品以 ...
基本信息:编著:杨建华、罗丰、周琪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73215833内容简介: 宁夏以固原和中宁中卫为代表的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是中国北方长城文化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东邻的内蒙古地区当代文化有广泛交往;南边是秦文化,又与中原有密切联系。本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对这些青铜 ...
“南海Ⅰ号”沉船1987年发现于广东省台山、阳江交界海域,2013年底对其保护发掘工作全面启动,2015年完成沉船本体及船货以上的堆积清理,此间的清理用田野考古的发掘方式见证了船体沉没下压,到海水激荡冲击扰乱,海生物侵蚀,淤泥掩埋,再到意外发现,水下调查、发掘,到最后整体打捞的整个过程。该项考古以整体打捞的方式把“南海Ⅰ号”船体和周边海泥堆 ...
基本信息:编著:赵平安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73214850内容简介: 本书以甲骨文中著名的方国下危、危方为研究对象,考证出“危”应改释为“图片”字。“下图片”对应《汉书·地理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下辨”,“图片方”虽不见于《汉书·地理志》,但可与《二年律令》中的 ...
楚系墓葬的椁室研究以往多基于礼制视角,探讨其规模、分室数量、用材规格等与墓主身份等级之间的关系。相较之下,学界对于椁室形制与设计本身的探究虽有一定基础,但仍显不足。 郭德维结合文献提出,“椁室的形制可能依据当时的房屋(宫室)建造形制,即把房屋(宫室)之制,移到建造墓葬方面来。” 宋公文与张君则根据不同分室数量,归纳了对应的椁室形制 ...
2000 年以来,邺城考古队在河北临漳东魏北齐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核桃园北朝佛寺及宫城区等地进行了持续 20 余年的考古工作,先后发现和发掘了两座东魏北齐时期皇家寺院内的塔基、佛殿、讲堂、僧房,以及宫城区中轴线上的大型宫殿基址和相关附属建筑,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和珍贵文物。通过对各主要建筑的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剖,确认了主要建 ...
本文首先根据吉林扶余和洛阳东郊明墓中嘉靖器物与类似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遗物之间的共存关系,提出西北陆坡一号可能是明代嘉靖时期的沉船。随后,通过西北陆坡一号沉船出水遗物与一系列的考古纪年沉船、墓葬以及带款器物的对比,推断该船的年代集中于嘉靖晚期至隆庆时期,这接近于沉船中出水的一件红绿彩碗底“丙寅年造”款所对应的1566年。因此,西北陆 ...
基本信息:编著:徐琳 顾万发出版社:故宫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7月印次:1ISBN:9787513416832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玉器研究的专刊,全书分为玉学理论、考古与馆藏玉器研究、海外藏玉研究、玉料研究、玉器鉴定、活动纪要六个部分,共28篇文章。目 录玉学理论关于玉文化、玉学的一些思考 卢兆荫玉经:从礼神到财富的变化 张 ...
山地和高原的年均气温低,冬季寒冷且漫长,动植物资源匮乏。海拔2500米以上由于缺氧症导致的生理不适,进一步增加了人类在这一极端环境下生存适应的难度。现今生活在世界三大高原——青藏高原、南美阿尔蒂普拉诺高原和北非埃塞俄比亚高原的人群已经进化出应对缺氧环境的生理机制,并在高原和山地之巅创造出极富特色的经济与文化。但人类究竟是在何时、以怎 ...
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提出了著名的世界体系理论。这一理论被应用到中美地区古代文明的考古学研究中,产生了颇具启发的成果。在古典时代早期,以特奥蒂瓦坎为核心的中美地区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以大范围、远距离的奢侈品贸易为基本特征。宗教因素是该体系形成的主要动力。通过打造仪式圣地和使用大量奢侈品进行宗教仪式活动,特奥蒂 ...
基本信息:编著:生膨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8月印次:1ISBN:9787309181036内容简介: 本书梳理并研究了以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为核心区域内考古出土的植物、动物和人类遗存,从作物组合、种子尺寸、同位素分析的角度,系统探讨了黄土高原北部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早期的农业经济,揭示了当地长时段的史前农业发 ...
基本信息:编著: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7月印次:1ISBN:9787501086450内容简介:龙兴寺遗址位于甘肃省泾川县城关镇共池村。本报告就是对该遗址发掘资料的整理汇集。此次新发现为认识宋代寺院布局结构提供了新材料。地宫舍利出土,反映了舍利瘗埋的发展变化。出土的佛教造像弥补了宋代甘肃地 ...
本文根据空间布局、葬俗和物质文化的特征将水泉墓地区分出两个墓区,确认出墓区是根据人群的社会关系进行划分的,且两个墓区在布局、随葬品等方面存在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本文认为水泉墓地的人群受到华夏文化和北方民族文化的共同影响,在社会生产上采取农牧分工的混合经济类型,是中国北方长城文化带上融合性社会族群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缩影。 ...
吐鲁番地区晋唐墓葬出土了大量的丝织覆面。通过与新疆其他地区和甘肃地区的丝织覆面比较,可以得知吐鲁番地区的丝织覆面形制较为固定,可分为覆布型和帽套型两类。覆布型覆面的形制在晋唐时期呈现固定化特征,其根源可追溯至河西地区移民带来的持续性中原文化影响。中原文化因素的强化,推动了覆布型覆面形制规范的定型。而帽套型覆面则仅见于吐鲁番地区, ...
基本信息: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8月印次:1ISBN:9787030823984内容简介:本书是重庆市巫山县琵琶洲遗址和山包墓地1997~2006年的考古发掘报告。重点对山包墓地战国晚期至汉代墓葬与琵琶洲遗址的关系、墓地布局、墓地形成过程、墓葬方向以及文化因素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上述发 ...
合浦作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合浦汉墓群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青铜器,但大部分器物脆弱且腐蚀矿化严重。为研究合浦汉墓群青铜器的保存状况、锈蚀特征和腐蚀矿化成因,对合浦汉墓群出土典型脆弱青铜器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超景深显微镜、X射线探伤仪、金相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镜-能谱仪及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分析了9件合浦汉墓 ...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木漆器3000余件,其中有漆木剑椟数件。剑椟类器物普遍残损较重,器身残断,褪色严重(图一)。经拼合后以一对漆龙形剑椟(M1:486、490)保存尚好,也最为精美,试论如下。图一 漆龙形剑椟(M1:486)一 基本情况 刘贺墓西藏椁北部的“武库”中出土有剑椟数件,位置相对集中,质地均为漆木。因武库北侧的衣笥库在历史上曾遭盗扰, ...
基本信息:编著: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8月印次:1ISBN:9787030828323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广汉龙居寺中殿壁画保护修缮工程前期勘察研究成果的系统总结。书中除介绍壁画资料收集整理、现状调查描述、文物价值评估、数字化测绘、材质工艺分析、病害调查记录等常规的勘察 ...
8月29日上午,河北省文物局在张家口市宣化区召开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宣化郑家沟遗址系“红山社会文明化进程研究”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内容之一。该遗址自2022年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以来,取得重要成果,基本厘清了积石冢结构、各类遗迹关系等关键问题。截至目前发现石界墙、石棺墓、祭祀坑等200余处遗迹,出土玉熊龙、三 ...
博罗横岭山是目前岭南商周时期发现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发表材料最详的墓地。从葬俗空间分布与墓葬等级结构来看,以横岭山为代表的岭南商周时期社会关系应以地缘为主,呈现为“大地缘、小血缘”,而不同于中原高度发达的血缘宗法社会,并与后者形成“边疆—内陆”之别。相应的边疆视角可为理解中国国家与中华文明的形成,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视野与更宏大 ...
本文围绕周代“征行器”与“行器”的用途展开研究。征行器至迟西周晚期出现,流行于春秋早期,铭文显示其主要供生人出行、巡狩或征战等使用,并非随葬器。行器最早见于西周中、晚期,春秋中、晚期大量流行。其用途多样,多数用于出游、巡狩或征战,部分用于邦交会盟,多为生前实用器,也有少量作为随葬品。先秦文献中的“行”“大行”均与死亡无关,“行” ...
基本信息:编著:李钊出版社: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5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5月印次:1ISBN:9787567029880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南海诸岛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文物保护的发端,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文化遗产保护进展,南海重要海洋文化遗存与价值阐释,等等。总体而言本书是对海南水下考古与南海海洋遗产的一次系统梳 ...
2021年3月至2024年12月,为配合海宁经编产业新材料创新基地投资项目,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海宁市文保所,对项目涉及的朱福浜遗址进行了为期四年的全面考古发掘。揭露面积共计1430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581个,出土各类遗物1384件(组)。文化堆积包含崧泽、良渚、商周、唐宋、明清等多个时期,以史前时代的崧泽—良渚文化遗存为主,反映出此地曾经是 ...
本文通过对考古出土的镂孔方管、榫状内芯和藕芯形器进行梳理,结合金石学材料,首先确定了三者是同一器物的不同构件。这一器物应为锁芯“键”,其中镂空方管为锁芯壳,榫状内芯为机芯,藕芯形器为钥匙。而这种汉代锁具主要用于固定门闩,并且需结合其他木质机关使用,是一种铜木组合的销锁。在当时,锁具和钥匙分别由不同身份的人员掌管,应存在相应的管理 ...
考古和文献资料是历史研究体系中密切相关的两个重要载体。数千年来,中国就有利用文献和传说构筑起来的历史体系;百年来,根据考古资料复原与重建古代社会的研究体系不断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研究的重要方向。对今天的考古学家或文献史学家而言,如何更好地将考古和文献资料结合,服务中国特色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体系,成为当下历史和考古学家们的迫切使命。 ...
基本信息:著:梁宪亮、高振华编: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长治市考古研究所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73216724内容简介: 为配合黎霍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的施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发掘队伍对建设项目涉及的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大批古代遗迹现象,出土了一大批陶、石 ...
石家及遇村遗址是陇东地区首次发现的两周时期大型聚落。该遗址经历了单一墓地、城址功能完备、城址衰落三个阶段。根据墓葬特征可以看出,该遗址一直以周文化为主导,并在不同阶段与殷移民、西戎、秦等人群进行交往。春秋早期伊始,该地区成为周余民人群的重要聚居地。基于此,我们可以对陇县边家庄墓地族属与陇东地区周、秦、戎之间的关系提出新的认识。 ...
通过文本分析,并结合民族学材料,指出金文中的“王若曰”在册命仪式上所要表达的,很有可能是王在所谓的神灵附体的状态下说。“王若曰”的主体即“王若曰”之“王”,是时王,但“王若曰”的具体内容却是由先王发出。在“王若曰”的语境当中,先王自称“余一人”,即“作为王的我”;先王称时王为“我一人”,即“我们的王”。“王若曰”所领起的内容系先 ...
基本信息:编:唐山市文物古建研究所、辽宁大学历史学部考古文博学院著:徐磊、高熊、陈山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819253内容简介: 本书为河北省唐山市先秦时期遗存调查报告,记述了2018~2019年对唐山地区滦河流域、蓟运河流域和沙陡河流域等的调查新发现或者复查的先秦时期遗址相关情况, ...
二里岗文化时期盘龙城遗址陶系与郑州商城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特点是夹砂陶、红陶、黑皮陶比重较高。这些特点的形成是因为盘龙城的制陶传统除了来源于二里头文化和漳河型文化的影响外,辉卫文化等制陶传统对其影响也较大。上述表明,虽然盘龙城遗址的权贵阶层与郑州商城在身份认同上保持一致,但平民阶层在日常生活中仍然保持既往传统。 ...
基本信息:编著:曹芳芳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302687757内容简介: 早期玉器因其所具备的神圣性、等级性、符瑞性、纽带性、珍贵性、艺术性,成为先秦时期重要的祭祀礼器、身份标志、优质贡赋与“奢侈品”。玉器的使用则是当时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时社会上层艺术观与审美观的重 ...
新庙庄遗址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泥河湾盆地中部南侧深山中,海拔超过1200米,是一处贯穿晚更新世(距今约12万年至1万年。编者注)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群。它的发现对探索华北地区石叶、细石叶技术的出现,装饰品的起源与工艺,石料热处理,以及古人对火的创新性使用等,提供了重要线索;对尼安德特人的扩散、华北古人类演化、早期现代人的出现、旧石器向新石器时 ...
时间是考古学研究最基本的维度之一,准确的年代判断是进行科学、合理的历史叙述和阐释的前提。“夏商周断代工程”启动以来,碳十四测年与夏商周三代历史考古研究紧密交融,研究者从考古遗址获取了大量直接测年数据,作出了一系列考古学文化分期与碳十四数据拟合的尝试,并从特定堆积单位的年代结果出发对关键历史事件的年代进行了讨论,相关工作充分展示了 ...
本文对叶家山曾侯墓地的M65、M28及M111的年代进行了探讨,通过对有自名的曾侯器和无任何族徽铭文的铜器以及原始瓷器的类型学分析,排出了这几座大墓的相对早晚关系,即M28—M65—M111。又通过与其他诸侯国同类器比照,推断出了这几座大墓的绝对年代:M28为成康时期,M65为昭王时期,M111为穆王初期。同时,根据墓中随葬器物的联系,并参考春秋时期曾国墓地 ...
基本信息:编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790392内容简介: 本书为2014年随州周家寨墓地的整体发掘材料的完整报告。内容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是对墓地材料的整体介绍,包括墓地的位置及其历史概况,考古发掘的工作经过;墓葬的分布与墓葬形制,并对出土随葬器物进行了分类 ...
研究长江流域文化,对于从总体上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独特的贡献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万里长江,发源于雄阔壮美的青藏高原,从涓涓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以一泻千里之势、雷霆万钧之力越过巴蜀,来到江南,最终注入东海。从区域文明和文化地理角度大体可以将长江流域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大段。长江上游以四川盆地为中心,包括今成都、重庆、云 ...
图片基本信息: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怀化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01087938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黔城楚汉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首次系统整理并公布了1982年—2000年间在黔城发掘的202座楚汉时期墓葬。主要内容是按时代介绍 ...
碳十四测年技术利用碳十四同位素的放射性衰变测定古代生物遗存的年代,这一方法于20世纪中叶开发并引入我国,已经在很多考古学研究课题中得到应用。碳十四同位素的半衰期约为5730年,适用于五万年以内考古遗址的年代测定。能够用于碳十四测年的材料包括一切曾与大气处于碳交换平衡、后退出碳循环的含碳物质,如吸收大气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以植物 ...
本文对二里头遗址出土、年代涵盖二里头文化三期早段到二里岗文化晚期的22例牛骨线粒体DNA控制区285bp的片段进行分析研究,其中13例获得了所需要的DNA序列,DNA分析表明它们全部都属于家养普通牛(Bos taurus)。结合已发表二里头遗址出土黄牛的DNA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作为一个整体,二里头遗址家养普通牛属于8个单倍型,可以归属于三个单倍型类群,以T3为主 ...
基本信息:编著:刘建波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501075317内容简介: 本书以这组泥塑造像为主要展现内容。采用专业设备和手法,最大程度保持真实还原,十分清晰、直观。全书共分为三大部分,包括序言、内文图片和最后有关灵岩寺彩绘塑像的保护性研究文章,其中图片部分为书稿主体。目 录灵岩 ...
本文对义马上石河墓地作了重新分期,认为不同等级和不同葬俗的墓葬都从春秋初年延续至春秋中期早段,上石河墓地是虢国东逃贵族墓地的说法,和墓地上限不符。依随葬品和葬俗差异,可将上石河墓葬分为两类,其中甲类墓是包含秦人在内的西北人群,乙类墓是不同于虢国墓地的另一支姬姓虢人。以文化因素为线索、史实为背景,虢之东迁,不应早于春秋初年。 ...
中原北方石窟主要以塔庙窟、佛殿窟为主,从功能的角度来看仅石窟本体并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佛寺。云冈石窟作为中原北方石窟寺院的代表,周边存在不少地面建筑遗迹,对这些建筑遗迹的研究是全面了解云冈石窟寺院布局的重要线索。本文通过对云冈石窟出土瓦当的编年,探讨山顶寺院营造的先后顺序,并基于寺院整体性这一视角,对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寺院景观进行 ...
基本信息:主编: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水利局编著:山东大学考古学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030824011内容简介: 本书是重庆市开州区长塝墓地和铺溪四组墓地的发掘报告。报告在介绍其发掘过程的基础上,以墓葬为单位,全面、系统地公布了汉代至六朝时期37座墓葬的全部发掘成果。该墓地是澎溪河 ...
前 言 在旧石器时代石器生产过程中,石料采备是第一个步骤,它牵涉到狩猎采集人群迁徙与技术组织安排的方方面面。石料转移距离(从产源到发现石制品的遗址间的距离)常被认为代表活动范围或觅食领地,进而成为人群重建土地利用、移动频率和移动规模的关键。国内对石料采备和利用方式的研究中,通常更强调历时性变化所反映的行为适应意义,而对于某一区域 ...
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湖州东南,因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钱山漾一期、二期文化遗存而闻名。这两期文化遗存填补了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空白,目前已被分别命名为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钱山漾遗址还有叠压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遗存之上、文化内涵非常丰富的马桥文化遗存。具体而言,钱山漾遗址在第三、四次发掘时发现了二百余个马桥文化时期的遗迹单位 ...
基本信息:著者:张旭主编:陈星灿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7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7月印次:1ISBN:9787571127848内容简介: 该书系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主编的“写给青少年的考古书”系列中的一本,为有关人骨考古方面的科普读物。全书分别介绍了人骨考古的定义和发展历史、人类的演化、人骨形态的含义等内 ...
利用微距摄影的方法,可以把握郑州上街西晋墓出土鎏金铜晋式銙带的纹样、形制及金属工艺特征。通过加工痕迹分析,判断该例资料的主要部件系铸造成形,采用了合范铸造→錾刻→鎏金这一制作工序。在西晋中晚期的洛阳皇室附属作坊,晋式銙带的制作中出现了以平面呈三角形与凹陷的半球状痕迹为特征的錾刻技法。参考同类器物的出土状况,详细复原了该例资料的使 ...
铜匵流行于春秋时期,分布在陕、晋、鲁、豫、鄂等省,其中贯耳类集中在陕西、山西两省,提链类集中于山东地区。铜匵多随葬于大中型墓葬中,三鼎以上墓为主,男、女均用,与礼乐器分置并与罐、奁等特殊器类相邻。残留物检测分析表明,其应是盛纳化妆品之器。铜匵的出现和流行当为春秋时期铜器世俗化的具体体现。 ...
基本信息:编著:龙静璠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8月印次:1ISBN:9787501084883内容简介: 石寨山文化是云南地区青铜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重要代表,本书以石寨山文化墓地为研究对象,对该文化墓地所反映的文化属性及社会状况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全面剖析了石寨山文化墓地所反映的社会 ...
2021年红山文化考古列入“考古中国”国家项目,此后几年,在内蒙古、河北与辽宁诸地同行努力下,不断取得喜人成果,为红山文化研究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新资料,提出了新课题,拓展了新视野。我也在有限的实地考察中,收获三点启示:牛河梁与“上庙” 牛河梁遗址第一地点女神庙北的山台发现后,我们一直冀希望在台上找到一座如甘肃秦安大地湾F901号那 ...
基本信息:编著: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2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2月印次:1ISBN:9787030805300内容简介: 本书是2006年考古发掘的道塘里、铜锣山、凤凰山三处窑址的发掘资料以及同年的调查资料,分别对三处窑址的自然环境、地层堆积、揭露遗迹、出土遗物进行详细介绍,采取统一标准尺度整理考古调查发掘资料,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