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郭士嘉 | 西周时期铸铜作坊“单元式”生产方式刍论

以往研究已提出了先秦铸铜业有“全面式”与“规定式”两种生产方式,但无法准确概括铸铜作坊的生产方式特征。新提出“单元式”生产方式,指作坊内每个生产单元完成操作链上相对完整的一个阶段的工序。周原李家铸铜作坊属“单元式”生产:整个发掘区为“浇铸区”,不见制范生产活动;其内的每个分区彼此独立,均可以完成熔铜、浇注、脱范等浇铸环节的生产。 ...

• 【新书介绍】与动物为伴

基本信息:著者:吕鹏主编:陈星灿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5年6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5年6月印次:1ISBN:9787571121501内容简介: 本书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主编的“写给青少年的考古书”系列中的一本,为有关动物考古方面的科普读物。全书分别介绍了动物考古的方法、意义、发展历史,以及和动物考古有关的我国六 ...

• 崔素云 秦超超 | 临淄河崖头西周墓出土原始瓷相关问题讨论

1.引言 相较于东汉后的成熟瓷器,原始瓷通常被认为是夏商至西汉时期烧制的较为原始的瓷制品,具有使用瓷石或瓷土制胎,表面施人工釉,经约1200℃高温烧制,吸水率低等特征。在夏、商、西周时期,原始瓷作为社会地位和等级的象征,开始出现在北方地区的一些重要遗址和贵族墓葬中。作为一种稀少而珍贵的器物,在商周时期的北方地区其社会价值仅次于青铜器, ...

• 皖南沿江中部地区周代文化格局研究

皖南沿江中部地区周代文化遗存复杂多样。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先后有群舒、周、大路铺、吴、越、楚等文化影响到该地区。聚落及墓葬出土遗物的文化因素分析表明,群舒、吴、楚文化曾经在这一地区有过相对稳定的控制范围,而周、大路铺和越文化对该地区的影响则是间接或短期的。在两周时期,皖南一带实为中原、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文化交流的通道 ...

• 典型砂岩石窟岩体损伤劣化机制与失稳机理

石窟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瑰宝,集建筑、壁画、雕塑于一体,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对其保护与传承责任重大。受长期自然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石窟寺的损伤劣化及失稳风险不容忽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正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团队以典型砂岩石窟为对象,系统分析了石窟岩体的赋存环境、多尺度结构、损伤时效 ...

• 郑州古荥程庄唐墓M68发掘简报

郑州古荥程庄唐墓M68发掘简报原创中原文物中原文物2025年08月01日 17:55河南2021年1月至7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古荥镇程庄村城改项目考古过程中,发掘汉、唐、宋、清时期墓葬125座,其中编号M68的唐代墓葬虽遭盗扰,但墓葬结构完好,随葬器物丰富,为近年来郑州地区唐墓所仅见。现简报如下。(图一)一、墓葬形制M68为斜坡墓道单室砖券墓,方向18 ...

• 《四川文物》2025年第3期目录

《四川文物》2025年第3期目录及摘要四川省考古学会2025年07月02日 22:27四川▎考古中国成都市金沙遗址“三和花园”地点商周时期建筑基址发掘简报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市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中心)摘要:成都金沙遗址是十二桥文化的中心聚落。1999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金沙遗址东北部、摸底河北岸的“三和花园”地点发现了7座大型建筑基址,规模 ...

• 《四川文物》2025年第2期目录

《四川文物》2025年第2期目录及摘要四川省考古学会2025年05月07日 14:58四川▎考古中国四川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月亮湾城墙2017年度发掘简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摘要: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月亮湾城墙所在土埂的拐角处和南段进行了考古发掘,明确月亮湾土埂拐角处和南段的结构与月亮湾城墙北段及北城墙 ...

•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5年第3期目录

2025年第37卷第3期目录和摘要原创编辑部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25年07月03日 13:26上海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2025年第37卷第3期NO.01研究报告标题:砂岩质文物风化的空气耦合超声检测方法研究——以云冈石窟为例作者:黄继忠,夏冠鹏,程远,李奕成,张若愚,张悦摘要:在石质文物的风化检测领域中,耦合剂式和无耦合剂接触式超声检测技术均被广泛应用 ...

• 【新刊】麻国庆|走廊和通道:理解何以中国的空间视角

【新刊】麻国庆|走廊和通道:理解何以中国的空间视角民族史2025年07月29日 00:01云南以下文章来源于开放时代杂志,作者麻国庆本文刊于《开放时代》2025年第1期内容提要:走廊和通道是从空间的角度认识中国社会整体性的重要研究单位。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跨越山海草原,促进国内和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走廊也是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和实践的 ...

• 回望贺兰:西夏文明史再研究

新作||李华瑞《回望贺兰:西夏文明史再研究》,中华书局出版历史书讯指南2025年07月28日 21:04安徽《回望贺兰》作者: 李华瑞出版社: 中华书局副标题: 西夏文明史再研究装帧: 精装ISBN: 9787101171228内容简介书稿在梳理和利用国内外西夏史研究已取得的丰硕成果基础上,围绕西夏文明的属性和历史地位这一宏大主题,针对海外学者“西夏是一个中亚国家”的论 ...

• 《丝绸之路考古》第10辑目录及内容摘要

《丝绸之路考古》第10辑目录及内容摘要原创本刊编辑部丝绸之路考古2025年07月24日 10:31江苏《丝绸之路考古》第10辑目录及内容摘要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疏附阿克塔拉遗址群2021年度考古发掘简报摘要:2021年7~10月,南京大学考古文物系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阿克塔拉遗址群两处遗址点进行发掘,发现 ...

• 广元千佛崖莲花洞考古报告

本书是“广元石窟考古报告系列”的首部成果,书中全面系统地记录了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莲花洞(第535号窟)的基本概况,正壁、北壁、南壁三大龛造像,以及补凿的99个小龛的相对位置、时代、形、保存状况、造像内容、装彩等情况,对洞窟内早期遗迹进行了识,从而推断莲花洞开凿于北魏晚期、改凿于唐武周时期。本书可供考古学、宗教学及美术史等领域的专家学者 ...

•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双元村墓地考古新发现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双元村墓地考古新发现大众考古2025年07月16日 16:58江苏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双元村墓地考古新发现文 图 / 盐城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淮安市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所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5年增刊墓地位置双元村墓地位于盐城市亭湖区文峰街道沿河路南、东方红仓库围墙西、规划朝阳新村路北、新西门路东。地处唐宋捍海堰范公堤以西,与古 ...

• 全球视野下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以榆林地区公元前3千纪动物考古研究为例

作者:胡松梅 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陕北榆林地区公元前3千纪至2千纪生业及环境的多学科研究”首席专家、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现为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  在我国陕北榆林、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牛羊肉食品、羊毛衫和毛毯等以其特色品质而远近闻名。这些分布在农牧交错带的特色饮食和生活用品都离不开食草动物牛和羊。和我们日常 ...

• 韩建业:中国北方早期石城兴起的历史背景——涿鹿之战再探索

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在距今4700多年的庙底沟二期之初,突然涌现出许多军事性质突出的石城,同时在黄土高原文化的强烈影响下,内蒙古中南部、河北大部和河南中部等地的文化格局发生突变。这一系列现象应当是以黄土高原人群为胜利方的大规模战争事件的结果,很可能与文献记载中的涿鹿之战有关。 ...

• 聚落形态考古与中国文明起源

作者: 高江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山西陶寺考古队领队。 聚落形态考古在我国的研究萌芽于20世纪30年代殷墟的发掘,正式开始于1954年至1957年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到80年代,由于张光直等先生的推动,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聚落形态考古研究更加深入,不再局限于单个聚落的研究,更多地通过聚落之间的关系和聚落群的研究来探讨当时人们 ...

• “文明时代”的中原和长江下游——不同轨迹和道路的比较

“文明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时代,中原和长江下游地区地理环境、聚落分布规律和规模、生业经济、特别资源的掌控以及信仰系统的不同,导致了两地文明化进程不同的轨迹和道路,长江下游地区社会结构稳定,影响深远但没有扩张的欲望,与中原地区社会组织内部充满了张力形成鲜明的对比,距今4300年前后中原和海岱地区的龙山文化形成对峙之势,而环 ...

• 世界首次!山东傅家遗址考古证实人类曾存在母系社会阶段

2025年6月4日,一项震撼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发表。这项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展的考古研究,首次通过古DNA技术证实了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存在,这一发现为人类早期社会结构的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此次研究选取的样本来自山东广饶傅家遗址,该遗址处于鲁北山前和渤海湾南岸,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重要遗址,距 ...

• 南方丝绸之路史

新书丨《南方丝绸之路史》巴蜀书社民族史2025年07月10日 00:01四川以蜀地为起点的南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同东南亚、南亚、西亚以至欧洲等地各文明之间碰撞、交流的重要纽带,是欧亚大陆相互影响、促进发展的文明载体,有着尤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面临“世界百年米有之大变局”,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当下,南方丝绸之路研究的现实意义愈加凸显。 ...

• 嘉黎驿道文献辑注

嘉黎驿道文献辑注赵书彬、政协那曲市委员会办公室 辑注四川民族出版社

• 藏北古道——那曲市历史文化线路的文献与实地考察

处于唐古拉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藏北古道,呈现出东西走向,又沟通南北,是高原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历代官道驿路经过的一个重要地段和地理区域,也是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重要线路。本书由专注于藏北历史文化的学者赵书彬等撰写,他们生活于藏北、工作于藏北,长期专注于藏北古道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及研究,并在政协那曲市委员会的支持下,进行 ...

• 西出葱岭:亚洲考古八讲

新书丨《西出葱岭:亚洲考古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民族史2025年07月14日 00:00四川内容简介本书系根据2022年秋季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系列讲座整理而成,内容涵盖中国以西亚洲大陆的主要部分。第一讲介绍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的总体历史背景,第二讲至第八讲分别介绍印度-巴基斯坦地区印度河流域文明的社会演进;印度历史时期的佛教遗存;意大利考古工作 ...

• 屈家岭遗址考古的回顾与思考

屈家岭遗址位于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市雁门口镇高墩村,地处大洪山南麓向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是“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同时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发现、最早发掘、极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屈家岭遗址的发现,第一次揭开了长江中游地区特征鲜明的史前文明的面纱,率先打破了固有的“黄河流域文化中心论”的学术观点,证明长江 ...

• 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任宋村2021年汉代窑址发掘简报

学术分享 | 浙江宁波市奉化区任宋村2021年汉代窑址发掘简报原创李永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2025年07月05日 08:31浙江注:本文发表于《北方文物》2024年第二期,已经作者授权。任宋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溪口镇任宋村北部的山坡上,东北距宁波火车站34.2公里,东南距奉化火车站22.3公里(图一)。山坡坡度大致相同,平均为15度。山坡中部有一条环 ...

• 丝绸之路知识手册

《丝绸之路知识手册》是由浙江大学主导,联合国内外本领域一流学者共同完成的著作,既代表丝绸之路研究的前沿水平,亦为该领域研究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手册分为上、中、下三编,既凝练了学界的主流观点,同时也融入了团队已获学界广泛认可的新识。开篇之际,手册介绍了丝绸之路研究的核心概念和学科特点,继而聚焦于丝路交流的四大要素——路网、人、物和 ...

• 泾川金石录

新书推介丨魏海峰编著《泾川金石录》甘肃教育出版社西北学2025年07月05日 08:01甘肃敦煌作者简介魏海峰,甘肃泾川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主编《泾川完颜文萃》等十多种地方文化书刊。主持或参与编撰《丝绸之路上的世界遗产•泾川文化遗产录》《泾川佛教瑰宝》《泾川馆藏文物精华》等专著。著者:魏海峰出版社: ...

• 西北丝路上的利来利往

资源禀赋是基于资源流动的基础因素。以利为先的商贸驱动了作为商品的资源流动,也是商人围绕商品而获取利润的一个动态闭环系统。商品的经济性是其参与市场交换的基础,在特定的时空场域,又附着了政治、生态性。本书立足于唯物史观与资源禀赋和流动理论,从中国西北丝路的商业资源环境出发,充分利用既有学术成果,潜心爬梳一手档案,围绕商路、商品与商人 ...

• 外国考古学及理论方法论文集

本书收集了作者从事考古教学与科研工作以来全部关于西亚、两河流域史前时代,以及关于考古学史和理论方法的论文。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考古学史和理论方法对认识与反思,从宏观上对国内外考古学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理解;第二部分是对西亚、两河流域考古发现进行评介,并针对其中有待深入的基础问题,用中国考古学擅长的类型学和区系类型 ...

• 南方文物 2021年02期

南方文物 2021年02期 目录 考古的中国与“神性”的中国 施劲松; “中国明清城墙”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观察与思考 贺云翱;陈思妙; 中国最早城市体系研究(二) 郭立新;郭静云; 关于城市手工业考古问题 白云翔; 考古学术史的结构问题 陈胜前;王红博; 新中国龙泉窑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郑建华; 百工铸明镜 兢兢分秋毫——《临淄齐故城冶铸业考古》读后 常怀颖; 莫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