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北齐东安王娄睿墓壁画:骆驼商队

画5骆驼商队,已残。面积4.2米×1.4米,约5.9平方米。上半身大部分已残破,四人五驼,满载货物,用丝带捆系丝绸及货物。为首一人,已残,头部肥硕,顶部光秃,前额脑后留有三撮乌发,浓眉大眼,高鼻,落腮胡,身穿月白色绣花圆领窄袖长袍,脚穿黑色软靴,靴上面捆有绳索。腰间有蹀躞带,左侧挂剑,后腰挂香囊,似为大食人。身背后的骆驼商旅队,驼首高昂, ...

• 大同北魏墓葬出土骆驼俑及相关问题探析

摘要:骆驼俑是一个时代的符号,也是丝绸之路的象征。北魏时期的平城与丝路沿线各国来往密切,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北魏墓葬中出现了骆驼俑和胡俑。骆驼俑造型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变化,这对于我们研究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交流和丧葬理念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关键词:骆驼俑;丝绸之路;造型 ...

• 浙江绍兴市兰亭村南朝墓发掘简报

〔关 键 词〕 兰亭 南朝 砖室墓 青瓷 滑石猪〔内容提要〕 2021年3—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绍兴市柯桥区博物馆对柯桥区兰亭街道兰亭村野生动物园一期项目建设地块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7座南朝砖室墓时代特征明显,内涵丰富,平面形状多样,出土遗物6件。这批墓葬的发掘对于研究绍兴南朝时期的墓葬形制、建筑技法、丧葬习俗、青瓷特征等课题具有 ...

• 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旧石器文化与人群交流

摘要:西南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亚大陆、南亚及中亚南部等区域的重要纽带,为理解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迁徙扩散与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跨区域视角。本文首先根据历史文献、现代交通网络和遥感影像等资料,重建了历史时期西南丝绸之路的复杂路网格局。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梳理了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早段西南丝绸之路上的考古发现和研 ...

• 重庆市大足区锅盖坡宋墓清理简报

摘要:2002年9月,为配合重庆市大足区城北环二路的修建,大足石刻研究院对报恩村锅盖坡发现的两座仿木建筑结构宋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内发现花卉纹、启门、孩童嬉戏等雕刻,出土少量“祥符元宝”铁钱、棺钉及铁环、碎瓷片等物。孩童嬉戏雕刻与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136窟所刻极为相似,体现了大足地区石窟艺术的历史传承性,也为研究墓葬与摩崖造像的联系 ...

•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价值研究

长沙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楚汉名城”是长沙叫得最响的文化标签。20世纪50年代初期,夏鼐先生带队开启长沙发掘之旅,至今已整整70年了。在此期间的重大考古发现多集中于楚汉时期,尤其是数以万计的楚汉时期墓葬的考古发掘,为我们认识长沙这座城市的历史面貌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先生曾指出:“湖南的历史,西汉长沙国 ...

• 灋丘陶文

中国田野考古报告集考古学专刊 乙种第五十三号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丛书《灋丘陶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编上海书画出版社定价:278元优惠价:222.4元?图书特色01.收录全部110枚秦汉陶文!秦与西汉都城研究阶段性成果“灋丘陶文”首次整理出版。《灋丘陶文》书影实拍灋丘陶文虽数量、品种有限,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从 ...

• 唐昭陵陵山南麓陪葬墓布局再认识

唐太宗昭陵陪葬墓众多,陵山上除魏征墓外,陪葬墓埋葬的是妃嫔、公主及宫女;陵山南麓陪葬墓埋葬的主要是文武功臣,以及许多亲王、公主、县主等皇室成员。截至2022年,唐昭陵经考古调查或生产建设中发现的陪葬墓共203座,其中已明确墓主的有70座。关于唐昭陵陪葬墓的布局,前人有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有《昭陵陪葬墓调查记》、《中国西安、洛阳汉唐陵 ...

• 汉代铜镜的生产与传播——以铅同位素比值分析为视角

摘要:文章从已有的铅同位素分析数据入手,对汉代铜镜的生产与传播进行考察。研究认为,中国出土西汉铜镜所用铅料同时包含了华北铅和华南铅,其中华北铅的具体产地可能有多处,华南铅应主要来自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铸镜中心生产铜镜的合金技术和矿料来源似有所不同。云南、新疆、阿富汗、泰国、日本等地出土西汉镜很可能是从都城长安传入的,长安可能是 ...

• 《西安博物院》院刊第一辑

主编:王自力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1月定价:98元ISBN:978-7-5518-3243-4内容简介《西安博物院院刊》是由西安博物院主办的学术期刊,内设“长安史地”“文物稽考”“丝路探赜”“宗教视阈”“考古手记”“学术博览”“物展新语”七个栏目,共收入论文成果38篇,所载论文学术观点新颖,引用文献资料丰富,集中呈现了当前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 ...

• 山西襄汾陶寺北墓地三座春秋墓葬发掘资料公布!出土器物促进春秋晚期青铜器演变研究

图一 陶寺北墓地位置示意图(一)墓葬形制口小底大,方向4°。墓口长3.7、宽3米,墓底长3.9、宽3、深4.6米。墓底填黄褐色花土,经夯打,夯层厚薄不匀,较致密。墓壁粗糙,深4.5米处北壁外鼓。棺椁之间东北角有动物骨骼(图四)。(一)墓葬形制口大底小,方向6°。墓口长3.4、宽2.34米,墓底凹凸不平,长3.56、宽2.3、深5.36米。填黄褐色花土,含少量陶片 ...

• 河南登封唐庄宋代壁画墓发掘简报

2010年11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与登封市文物勘探队在河南省登封市唐庄乡西北约1公里处发掘了两座宋代壁画墓.这两座墓均为仿木结构砖室墓,其中M2的壁画保存较好,M3的砖制浮雕较细致.根据墓葬形制,壁画内容等判断,M2的年代为北宋晚期早中段,M3的年代为北宋晚期早段.这两座墓为研究北宋时期的服饰,家具,丧葬习俗及绘画艺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

• 太原郑村汉墓M2发掘简报

2022年7-11月,为配合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建设项目,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在太原市区东南部的郑村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地点位于郑村以北、龙兴街以南、光明路以东、东沟以西的医院建设区域内。该区域属系舟山山系的山前冲积扇,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整体呈缓坡状,较为开阔。经过发掘,共清理出各时期墓葬23座。其中编号为M2的墓葬(图一),位 ...

•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鱼塔梁商代墓葬发掘简报

陕西清涧寨沟遗址鱼塔梁商代墓葬发掘简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 清涧县博物馆原载《考古与文物》2024年第2期关键词:清涧县,鱼塔梁墓地,李家崖文化,商代晚期摘要:2023年4~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等在清涧县寨沟遗址鱼塔梁地点发掘了34座小型商代墓葬,出土了一批极为难得的随葬品,部分随葬品陶、铜器共存。 ...

• 孢粉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孢粉分析在考古学中的应用文 图 / 袁媛本文刊登于《大众考古》2024年11月刊根据繁殖器官的不同,植物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孢子植物产生孢子用于繁殖,包括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等。种子植物又称显花植物,花粉是种子植物的繁殖细胞。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在外,其外层没有果皮,被子植物的种子外层有果 ...

• 再论内蒙古伊和淖尔M1出土人物纹银碗

关于内蒙古伊和淖尔M1出土的人物纹银碗,学界历来说法不一,但多数都强调了萨珊风格的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类似发现,认为这件鎏金银碗明显带有希腊、罗马烙印,但又展现出了自身独特性的一面。其来源应与大同出土的3件鎏金银器相一致,即属于巴克特里亚的产品。伊和淖尔银碗并未受到萨珊影响,故与萨珊或嚈哒制品无关。不排除它是先从域外传至平城 ...

• 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绝对年代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绝对年代宋殷、吴小红、潘岩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朱延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立新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本文原载于《边疆考古研究》(第33辑),注释从略,如需引用请据纸版原文。喀喇沁旗大山前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永丰乡。1996~1998年,中国社会科学 ...

• 先秦两汉都城礼制文明研究

中国古代城市文明是一种礼制性的城市文明,它既是物象的行政规划形式,又是政治和意识的体现。从史前时代到东汉,都城逐渐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仪中心,都城的礼制建筑不仅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和规划形式,更重要的是蕴含着丰富的礼制思想,是礼仪制度、政治制度、等级观念、意识形态等多方面的反映。 ...

• 最早的陶水管排水系统及东亚季风区水利社会的形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但我们依然要从纸上开始最早的陶水管排水系统及东亚季风区水利社会的形成李春霞、曹艳朋、张弛、秦岭、邓振华、陈艳、朱树政、李唯、袁俊平、张海、庄奕杰*中文梗概河南东部平粮台龙山城址的发掘揭露了目前中国最早的陶水管排水系统。排水系统的出现显示了龙山时代社会及环境管理的强化,是应对东亚季风区全新世晚期环境危机加剧的结果。 ...

• 围塔拜佛和信仰杂糅——统万城北朝仿木结构M1壁画再解读

图一六 四川博物院1号背屏式造像1.四川博物院1号背屏式造像照片 2. 四川博物院1号背屏式造像线图(采自四川博物院等编著《四川出土南朝佛教造像》,中华书局,2013年,第77、78页)图一七 莫高窟第285窟西壁壁画中与其他三天王一起站立的毗沙门天王(敦煌研究院杨富学提供)霍巍对四川大学藏毗沙门天王像和丹丹乌里克出土毗沙门天王像进行了研究。在位于今 ...

• 2023年山西平陆茅津村东汉墓发掘简报

2023年山西平陆茅津村东汉墓发掘简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运城市考古研究所运城市考古队摘要:2023年下半年,山西平陆县茅津村东北发掘了三座历史上遭盗扰的东汉长斜坡墓道砖室墓,编号M7、M8的两座墓相邻成组,分别为单室穹窿顶墓和多室三穹窿顶墓,出土的铜钱、釉陶器、铜镜及墓葬器物组合具有明显东汉中晚期特征。两墓突出的区域文化因素 ...

• 江苏六朝石刻保存现状调查

六朝石刻,主要指雕刻于这一时期,竖立在皇帝、王侯陵墓前的神道石刻,一般指南朝陵墓石刻,全部位于江苏境内,分布于南京市和镇江市,两市四地,共计32 处,年代集中于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时期。2022年9月,六朝石刻调研队对分布在江苏的32处六朝石刻开展实地调研工作。调研小组对石刻名称与所在位置(地理坐标)逐一核对;在现场运用便携式荧光光谱仪 ...

• 重庆江津白沙师范校1959年出土器物整理

壹据江津博物馆藏品档案记录,馆藏文物中有7件青铜器和1件陶鸡,来源记载均系“1959年白沙师范校建房时发现,黄中幼前往清理采集。”年代均登记为汉代。负责清理采集的黄中幼先生,是当时江津的文化文物专干,后担任江津文物管理所的首任所长,除此以外再无其他档案资料留存。该批器物出土地点“白沙师范校”,即原“四川省江津师范学校”,前身是1933年江 ...

• Q2 JCH| ART-RISK 3.0 :结合了 GIS 和专家评估的文化遗产保护策略平台

摘要 本文探讨了基于模糊逻辑的Art-Risk 3.0软件在文化遗产建筑预防性保护与修复监测中的应用。该软件通过量化建筑的脆弱性、环境风险及功能性服务寿命,支持多场景风险分析。研究通过500个理论案例及西班牙塞维利亚圣卡塔琳娜教堂(14世纪哥特-穆德哈尔风格)的修复前后对比(2012-2020年),验证了Art-Risk 3.0的效能。结果显示,软件能有效识别环境对建 ...

• 刘曙光:考古遗产保护利用与遗址博物馆建设

考古遗产保护利用与遗址博物馆建设刘曙光本文转自《考古遗产研究》(第一辑)中国考古学会新近成立考古遗产专业委员会,致力于考古遗址、考古遗址公园、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研究,提升考古遗产保护管理水平。这在考古学界和博物馆界,都是一件值得关注的大事,折射出新时代考古和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阶段。虽然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早在1990年就通过了 ...

• 湖北京山苏家垄M88实验室考古简报

湖北京山苏家垄M88是春秋中期偏早的高等级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及玉器,墓主人为“曾伯”夫人“芈克”。由于墓葬未遭盗扰,其考古价值尤为重大,为避免遗物本体的破坏和原始信息的流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等多家单位,对M88棺柩所在部分进行了实验室考古。在可控环境下对棺区进行精细清理及各类信息的多方位提取、保存及检测, ...

•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冢子坝地点2021年发掘简报

为配合屈家岭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于2021年上半年,对冢子坝地点北部岗地和西北部坡地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了一批油子岭文化遗存,另有少量屈家岭文化遗存,初步确认该地点的文化内涵以油子岭文化晚期为主,为进一步探索屈家岭遗址的整体布局提供了重要材料。 关键词:屈家岭遗址;冢子坝地点;油子岭文化;整体布局 ... ...

• 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石家河文化灰坑H13发掘简报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于2020年8月至2021年1月对湖北襄阳凤凰咀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出一批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煤山文化时期的遗存。其中石家河文化晚期灰坑H13堆积形式特殊,出土较多功能互补的陶器以及呈现明确空间分布规律的大量不同类别的遗物。综合研究表明,凤凰咀遗址先民以H13为中心进行过多次炊煮和饮食活动,推测与集体宴飨有关,此次 ...

• 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屋场地点2023年发掘简报

遗址最初发现于1983年,当时被命名为“草家湾遗址”,同时根据采集到的陶片认为是新石器时代遗址。2006年10月,荆门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复查,推测该遗址可能为史前城址,面积约70万平方米,并将遗址更名为“城河遗址” 。新的发掘收获为城河遗址的考古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以早期卫星影片为线索,联合考古队在城河遗址开展的航测、反复勘探过程 ...

•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2022年考古发掘简报

在往年对鸡叫城遗址的调查勘探中,了解到城址中心位置有一处覆斗形土台,土台高出周围地表1~2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平面大体呈长方形,地势南高北低,呈两级阶梯状。方向与城址方向基本相同,为北偏东20度。为了解中心土台的功能结构和堆积过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大学和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土台北坡布设5米×5米探方1 ...

• 中国早期文明研究中几个问题

作者:徐良高 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兼任两周考古专委会常务副主任。 1996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遗址考古队队长,主持丰镐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自1999年开始,兼顾主持周原西周都城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另曾主持苏州木渎东周古城和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的发掘。 出版专著《中国民族文化源新探》、《求真抑 ...

• 陶寺古城——唐虞联盟与夏初中心都邑

作者:彭邦本,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四川大学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主任、蜀道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孔子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大禹文化研究专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四川省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曾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访问学者(1997—98年),中国社会史学会理事( ...

• 小溪(鄞江):考古调查与发掘报告

根据南宋以来部分志书记载,宋时小溪镇(今宁波市海曙区鄞江镇一带)曾在东晋隆安四年(400年)或五年(401年)至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相继或同时设置过句章县治、鄞州州治、县县治和明州州治及其下辖附廓县县治。但这一说法历来争议不断,难有定论。“小溪(鄞江)”问题曾是宁波古代城市发展史上最为著名也最为复杂的历史公案。2011~2015年,宁波 ...

• 蒙古国地利山岩刻所见唐与漠北交通及交往

期刊索引 《历史地理研究》2024年第1期,第72—82页张庆祎(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20)摘要蒙古国中戈壁省额勒济特苏木地利山地区发现的唐代汉文摩崖岩刻表明,该处彼时为草原交通线上的重要节点,《新唐书·地理志》所载出塞北渡碛至回鹘牙帐城的路线“回鹘道东道”(即“参天可汗道”)就经过此地。岩刻文字为麟德二年唐羁縻漠北时期所刻 ...

• 江西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蒸馏器的考古实验

2015年在海昏侯刘贺墓东藏椁北部的酒具库中出土一套大型组合铜器,该器自下而上由青铜釜、拥有内外腔的青铜甑和豆形器盖组成的天锅三部分组成,综合其出土位置、残留物信息以及器物结构,初步判断其应与蒸馏有关,为汉代青铜蒸馏器。根据考古资料统计,目前存世的汉代青铜蒸馏器共计五件,其中三件年代明确,即:江西南昌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西汉蒸馏器,其 ...

• 1909-1910年俄罗斯新疆探险考察初步简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等国探险队相继来到我国西北地区进行探险考察活动,盗掘和非法携带了大量文物出境。《1909-1910年俄罗斯新疆探险考察初步简报》一书概要报告了俄罗斯第一次新疆探险考察队的经历、遗址测绘和在各地的主要发现等。

• 山东青岛莱西董家庄汉墓发掘报告

山东青岛莱西董家庄汉墓发掘报告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 莱西市博物馆(原载《海岱考古》2023年第1期)摘要:20 世纪80 年代,在青岛莱西市董家庄村附近先后发现三座汉墓,出土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因为墓葬距离西汉胶东国国都即墨故城遗址较近,且出土刻有“左宫王氏铜鼎”铭文的青铜鼎,推测墓主可能与即墨故城有密切联系。董家庄汉墓是即墨故城遗 ...

• 《南方文物》2024年第6期目录

目录大道中国001新石器农民和猎民白陶形象和信仰之异同(特约专稿)郭静云 郭立新011 论夏商之际王都布局与中国早期王都规划理念的形成(特约专稿)侯卫东 李伊雯文博讲坛023 百色盆地旧石器时代考古50年(特约专稿)谢光茂考古发现本期主持:李水城 刘志岩036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袁家院地点1982年发掘简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 广汉市文 ...

• 江西省安义县长龙西周遗址发掘简报

江西省安义县长龙西周遗址发掘简报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摘要:2022年6月至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江西省安义县长龙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合遗迹、遗物特征以及碳-14测年数据,明确该遗址是一处西周中晚期到春秋的制陶作坊遗址,在江西该时期作坊遗址发现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过本次发掘,为江西地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最新资 ...

• 来通、画缸等来自土库曼斯坦文物的启示

欧亚大陆上,土库曼斯坦是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国家。1948年,考古学家在尼萨古城遗址发现了由象骨制成的大型角杯“来通”,这种大型来通并不是世俗酒器,而是宗教礼仪使用的祭器、礼器。其次,梅尔夫考古发现被外国学者称之为“四景花瓶”的陶罐,应是唐代杜环记载的“画缸”,为新年节庆时的交换礼品。而中亚提水罐则是挂在水车上提水的器皿,对理解西域陶罐 ...

• 牙璋为戊说

摘要:牙璋兴起于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早期的山东地区,之后向西传播,约当公元前2000年前后,在陕西神木石峁遗址,河南巩义花地嘴、偃师二里头遗址都有发现;进入商代之后,牙璋在中原地区趋于消失,而在西南地区的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遗址都有继续发展,而且这一时期牙璋的分布范围到达珠江流域以及越南北部地区。纵观牙璋发展的历史,大约从公元前 ...

• 高频探地雷达在古城墙修复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0 引言得胜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是明代长城大同镇重要关隘。得胜堡修筑于嘉靖二十八年(1548年),先为土筑万历二年(1574年)包砖。经历长期环境作用和人为破坏,部分墙面和墙体已出现裂缝、分层、空鼓及墙皮脱落等病害。当地文旅局分别使用土坯砖垒砌法和传统的逐层夯筑法对典型区域试点进行了修缮。对文物的修复首先要满足干预最小化、修 ...

• 山西汾阳上庙村魏晋墓M2、M5发掘简报

2021年7-11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吕梁市文物考古调查勘探队组成联合考古队,在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配合下,对山西新晋商酒庄建设项目占地范围内的古墓葬进行了田野发掘。其中M2、M5为魏晋时期砖室墓,这在吕梁地区是首次发现,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发掘区位于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庙村北300米,西邻杏花村遗址,北为汾阳市火车站。背靠子 ...

• 稷山县孙家城战国墓发掘简报

一、地理位置及发掘概况2005年7月,为配合临汾——河津输气管道工程建设,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受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委托,对稷山县孙家城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墓地位于孙家城村北台地上,共发掘战国至汉墓葬3座,编号MI、M18、M19。M1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M18、M19为土洞墓。M1位于MI8东北30米处(图一)。二、墓葬结构M1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355°。墓口开 ...

• 【新书介绍】鹿邑崔寨遗址出土瓷器

基本信息:编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8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8月印次:1ISBN:9787573814548内容简介: 崔寨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试量镇崔寨村东。2019年11月至2020年4月,对该遗址及墓葬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3300平方米。共清理47座墓葬,其中战国墓葬2座、汉代墓葬39座、唐代墓葬5座、宋代墓葬1座。 ...

• 新疆伊吾尖甲坡墓群隋唐时期墓葬发掘简报

2022年7~9月,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等对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哈-伊公路北侧的尖甲坡墓群进行了发掘。其中主墓M1东南侧的石堆确定为隋唐时期游牧人群的墓葬,该墓葬的发掘为探讨东天山地区隋唐时期游牧人群的丧葬习俗提供了重要资料,也为完善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同时,出土的仿制拜占庭金币是古代丝绸之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实证, ...

• 浙江龙泉金村码头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金村码头遗址位于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金村,地处龙泉溪北岸,紧邻村东部吊桥(图一)。其北部有石砌台阶与大窑-金村古道相连,距大窑仅5里之遥。该遗址地处大窑龙泉窑遗址国保单位范围之内。2010年底当地文物工作者在对该地区进行野外调查时发现该码头遗址。在此之后,文物考古工作者曾对其进行过多次考古调查,于其外围发现排列整齐、以卵石包边的石砌遗迹以 ...

• 西安唐代王良弼、王皛墓发掘简报

摘要:2020年至2022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与山东大学组成联合考古队在建设区域内发现并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M140、M138为王皛、王良弼父子墓,墓葬时代明确,根据出土墓志铭文判断为中唐时期。其中M140出土的镇墓石,形制较为少见,为研究西安一带唐代道教及葬俗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关键词:西安;唐代;王良弼墓;王皛墓;镇墓石2020年 ...

• 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简报

清凉寺汝窑址位于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西南2.5公里的清凉寺、韩庄两村之间台地上(图一)。遗址总面积100余万平方米。按照地形地貌大致划分四个区(图二)。图一宝丰清凉寺汝窑址位置示意图图二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分区示意图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对该窑址进行试掘,出土北宋天青釉汝瓷20余件,引起国内外陶瓷界的关注。其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分别 ...

• 1926年李济汾河流域调查的中、英文报告研究

1926年2~4月,清华学校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合作,由李济在山西南部的汾河流域做了一次50多天的考古调查。这次调查是中国学者首次独立进行的考古工作,发现了著名的西阴村遗址,也是李济从人类学向考古学的转折点、考古事业的起点。1927年4月,李济撰写的英文调查报告Archeological Survey of the Fên River Valley, Southern Sha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