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显示子项
丝绸之路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 丝绸之路:泽拉夫尚-卡拉库姆廊道 丝路预备遗产点 丝路相关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费尔干纳—锡尔河廊道
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塔吉克斯坦
世界遗产 跨国遗产
遗产专题 海上丝绸之路遗产点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 长城及烽燧 万里茶道
中国历史时代
考古时期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 威武堡遗址

威武堡遗址,明,榆林,横山县塔湾镇塔湾村,古遗址,第五批 威武堡为延绥镇中路所辖十营堡之一,成化二年王复置,西至清平堡41里,驻兵525名,马353匹,把总一员。 明时威武堡辖长城"三十四里三百二十一步,墩台二十六座。"今该堡原包砖石全被拆光,堡内已被黄沙掩盖,仅夯土墙断续残存,基本轮廓可辨。

• 响水堡遗址

响水堡遗址,明,榆林,横山县响水镇响水村 ,古遗址,第五批 位于今横山县响水乡所在地,西距县城96里。明正统2年(1437)始筑,后属绥德卫。成化2年(1466)移建黑河山并更名夷堡。成化7年该堡因泉水干涸,不利屯守,于是又迁回原址,仍称响水堡。与归德堡距40里。榆林自古便是边关要地,从战国开始到秦、隋和明一直在修筑长城,现在保留下来的大都是明长城 ...

• 罗兀故城

罗兀故城,宋、元 ,榆林,榆林市榆阳区石崖底村,古遗址,第五批 罗兀故城 时代:宋、元 地址:榆林市榆阳区石崖底村 保护范围:罗兀故城城墙遗址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A区周边外延30米。 2008年,罗兀故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罗兀城又名嗣武寨,据《续资治通鉴》载,该城由西夏国相梁乙埋始建于宋神宗熙宁四年 ...

• 易马城遗址

易马城遗址,明,榆林,榆林市榆阳区,古遗址,第五批 位于城北4公里镇北台与红石峡之间,俗称"买卖城"。明嘉靖初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息战议和,共商沿边界开放,设互市11处,交换双方所需物品,易马城即互市之一。此城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呈长方形,南北长250米,东西宽150米,夯土筑实。墙基宽6.5米,易马城遗址高约6米,顶宽约3米。当 ...

• 常乐堡遗址

常乐堡遗址,明,榆林,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常乐堡村,古遗址,第五批名称:常乐堡遗址 常乐堡位于榆阳区牛家梁镇常乐堡村,北距大边长城0.5公里,东至双山堡20公里,西至榆林城15公里。建于弘治二年(1489),万历六年(1578)重修。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城垣周长1680米,总占地面积176400平方米。城堡建制规整,四角都建有角楼,保护相对较好。堡设东西城门, ...

• 建安堡遗址

建安堡遗址,明,榆林,榆林市榆阳区大河塔乡大河塔村建安堡自然村 ,古遗址,第五批 建安堡遗址位于榆阳区大河塌乡大河塌村西南1公里处,北距大边2.5公里为明代延绥镇三十六营堡之一。地址:榆阳区大河塌乡大河塌村西南1公里处堡北面为河,西临沟壑,东南为耕地。据史载,建于明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万历25年(公元1607年)用砖名砌堡墙。城址平面呈长方形 ...

• 保宁堡遗址

保宁堡遗址,明,榆林,榆林市榆阳区芹河乡前湾滩村南,古遗址,第五批 保宁堡位于榆阳区芹河乡新湾滩村南,在榆林城西30里,为明代延绥镇长城沿线三十六营堡之一,属中路榆林道管辖城堡。2008年保宁堡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清道光年《榆林府志·卷六》记载:“明成化年间(1465一1487)巡抚卢祥建。弘治二年(1489)巡抚刘忠移筑今堡。嘉靖四十 ...

• 神疙瘩山遗址

神疙瘩山遗址,新石器时代,延安,延川县马家河乡郭家河行政村 ,古遗址,第五批 神疙瘩山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延川县马家河乡郭家河行政村保护范围:西北以渭清路为界,东南以秀延河、滑马河为界,山体二级台地6万平方米。2008年,神疙瘩山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敷政故城

敷政故城,北魏——明 ,延安,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 ,古遗址,第五批 敷政故城时代:北魏——明地点:甘泉县下寺湾镇阎家沟村保护范围:城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城墙墙基分别向外延伸50米。2008年,敷政故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藩延堡故城

藩延堡故城,明,延安,甘泉县石门乡石门村,古遗址,第五批 藩延堡故城时代:明地点:甘泉县石门乡石门村保护范围:城墙墙基四周以外各延伸1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分别向外延伸10米。2008年,藩延堡故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众宝寺遗址

众宝寺遗址,唐,延安,甘泉县高哨乡寺沟村 ,古遗址,第五批

• 树坬遗址

树坬遗址,新石器时代,延安,吴起县新寨乡树洼村 ,古遗址,第五批 树坬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点:吴起县新寨乡树洼村 保护范围:东至河边,南至湫滩沟,西、北靠山。 2008年,树坬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安定堡故城

安定堡故城,宋、明 ,延安,子长县安定镇 ,古遗址,第五批 安定堡故城时代:宋、明地点:子长县安定镇保护范围:内城、外城、东关城,东西2700米,南北150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米。2008年,安定堡故城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栾家坪遗址

栾家坪遗址,新石器时代、汉 ,延安,子长县栾家坪镇,古遗址,第五批 栾家坪遗址位于陕北延安地区北部的子长县(原名瓦窑堡)县城西北8公里处的秀延河畔。遗址在秀延河北岸约0.5公里的第二级阶地上,属栾家坪乡栾家坪村。乡政府门前是公路,背后即为遗址所在的黄土台地,当地俗名龙岗寺台。该台地高出公路约20余米,略呈东西向的长方形。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 ...

• 回鹘路

回鹘路 : 又称金山道。唐代由庭州北至漠北牙帐的大路。经此可转赴长安。安史乱后,吐蕃攻占河陇,唐北庭、安西守将多沿此路入朝奏事。悟空取经,亦沿此路返唐。其具体路线是: 由*庭州东经蒲类县(今奇台县唐朝墩古城),东北经郝遮镇(今奇台县北道桥古城),穿行将军戈壁,经咸泉镇、特罗堡,越北塔山入蒙古,再东南行,可达中受降城(内蒙古乌喇特旗黄河北岸)。再经辗 ...

• 新开道

新开道 : 唐西州道路。见敦煌遗书《西州图经》。道始自西州蒲昌县(今新疆鄯善),行程不详。唐中后期“见阻贼不通”。

• 白水涧道

白水涧道 : 唐西州通往轮台的道路。《西州图经》: “右道出交河县界,西北向处月已西诸蕃,足水草,通车马。”白水涧即今白杨沟。岑参由此路“平明发轮台”,“暮投交河城”(《使交河郡》)。其具体路线是: 由吐鲁番西出,通过白杨河峡谷、白水镇城、达坂城、盐湖、柴窝堡,穿越乌鲁木齐峡谷盆地,抵昌吉古城(唐轮台)。

• 花谷道

花谷道 : 唐西州蒲昌县和庭州间的道路。《西州图经》: “右道出蒲昌县界,西合柳中向庭州,七百卅里,丰水草,通人马。”具体路线由今新疆鄯善之东的台子出发,沿克尔其河北行,越天山峡谷(花谷),经木垒达吉木萨尔。

• 昆仑山北路

昆仑山北路 : 古代穿越昆仑山北麓和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间的东西通道。《汉书·西域传》称为南道: “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踰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 《魏略·西戎传》、《隋书·裴矩传》所记皆同,即从玉门关、阳关西行,由白龙堆沙漠南缘至*鄯善,经*且末、*精绝、*扜弥、*于阗,西越葱岭,经*大月氏至*波斯等地。该道自西汉张骞通西 ...

• 天山南路

天山南路 : 古代沿天山南麓和塔里木盆地北缘至葱岭以西的通道。《汉书·西域传》称为北道,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改称中道。西出玉门关或阳关,经哈顺沙漠南缘至高昌、焉耆、龟兹、疏勒,越葱岭,再经*大宛和*康居南部,西行至伊朗及欧洲。该道在西汉张骞通西域后成为丝绸之路重要通道。后代又有发展。唐慧超、悟空等僧人都由疏勒到龟兹东行回国。唐诗人岑参的诗也 ...

• 赤亭道

赤亭道 : 唐西州、庭州间道路。见敦煌遗书《西州图经》。道由西州蒲昌县(今新疆鄯善)赤亭镇(今新疆南湖)西北行至*庭州。开元八年(720),回纥毗伽可汗追击拔悉密至北庭,“引兵还赤亭,掠凉州人马”,即行由此道。一说是由西州经赤亭往*伊吾的道路。

• 新道

新道 : 汉、三国时玉门关至高昌的道路。汉平帝时戊己校尉徐普开通。据《三国志》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从玉门关西出,经横坑,避开三陇沙及*白龙堆,出五船北(今新疆巴里坤至奇台之间),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治所高昌,转西与中道合于龟兹。该道较为便捷易行,但因沿途相继为?哒、 柔然及西突厥等占据, 经常受阻。

• 北新道

北新道 : 天山北路的一部分。《三国志》注引鱼豢《魏略·西戎传》: “北新道,西行至东且弥国、西且弥国、单桓国、毕陆国、蒲陆国、乌贪国,皆并属车师后部王。”路线在今巴里坤、吉木萨尔、阜康、乌鲁木齐、呼图壁一带。转西北可达乌孙、康居。

• 天山北路

天山北路 : 古代沿天山北麓西行道路。《隋书·裴矩传》称为“北道”。路线由玉门关西北行,过莫贺延碛,经伊吾、蒲类,达北庭。再西经*轮台、*张堡守捉,至*弓月城。再渡伊丽河,西至*碎叶城,过今里海北,经黑海至欧洲。另《汉书·西域传》所记北道,即隋唐时中道; 唐道宣《释迦方志》所记北道,指自伊州经天山与塔里木河间通道西行、越凌山(今乌什西北巴达里山口) ...

• 把疾道

把疾道 : 唐沙州通吐谷浑道路。由敦煌西南行,过马圈,越今当金山口,经墨离海(今苏尔干湖)达吐谷浑及吐蕃地境。敦煌遗书《张议潮变文》: “仆射闻吐浑王反乱,即乃点兵,錾凶门而出,取西南上把疾路进军。才经信宿,即至西桐侧近,便拟交锋。”

• 大海道

大海道 : 唐沙州、西州间道路。《西州图经》有载。道由西州*柳中界出,东南经大沙海、汉玉门关、*河仓城、兴湖泊(今哈拉诺尔)至沙州,全程1360里。道路便捷,但“常流沙,人行迷误,有泉井,咸苦,无草,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往来困弊”。吐鲁番阿斯塔那188号墓文书有“北庭大贼下逐大海路”句,当即此。该道东段与矟竿道合。

• 伊吾路

伊吾路 : 敦煌与高昌间的道路。始开自东汉,诸凉时期日益重要。西凉王裔李宝取此路自敦煌西徙伊吾; 魏使董琬、高明赴西域,玄奘西行取经,宋使王延德、明使陈诚出使西域,皆沿此路。具体路线是由今敦煌西行,经哈密、四堡而达吐鲁番。经唐代修整,其后已成中西交通正途。一说即第五道。

• 楼兰道

楼兰道 : 古阳关至楼兰的道路。路线大致由阳关西行,过白龙堆沙漠,经罗布泊西北至楼兰。自此,或南下扜泥(今新疆若羌),沿南道西行,或西北至焉耆,沿中道西行。该道始自张骞“凿空”西域。《汉书·西域传》: “楼兰国最在东垂,近汉,当白龙堆,乏水草,常主发导,负水儋粮,送迎汉使。”因受匈奴等威胁,该道时或阻断。南北朝后有所衰落,西行僧侣及使节商客间或行由 ...

• 伊循道

伊循道 : 古代由阳关至伊循的道路。路线大致由*白龙堆西南行,经罗布泊南缘至伊循(今新疆若羌东北米兰),再向西南,即到扜泥(今若羌县城)。该道始自汉元凤四年(前77 )。西汉朝廷遣吏士四十人屯田伊循,即经此道。由于近便,后人多由此道西行。唐贞观年间,以康艳典为镇守使,管理该道事宜。

• 第五道

第五道 : 见《沙州都督府图经》。唐瓜州与伊州间道路。由瓜州(今甘肃安西锁阳城)西北行,经莫贺延碛至伊吾(今新疆哈密)。该道总置新井、广显、乌山、双泉、第五、冷泉、胡桐、赤崖等10驿; 且置戍,与驿同名。玄奘西行取经即取此道。

• 矟竿道

矟竿道 : 唐沙州、伊州间道路。见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道由沙州州城驿西北行,经兴湖泊、河仓城、玉门关,折北至碱泉戍、矟竿馆,达伊州伊吾县,全程700里。

• 纳邻道

纳邻道 : 元大都通往西北边境的驿道。世祖初为适应西北边防军事需要而设。纳邻,蒙古语意为“敏捷”、“机密”之意。该道主要用于递送紧急、机密军事要件,大部分驿站位于甘肃行省境内,故又称甘肃纳邻道。站役皆由蒙古军人承当。按规定,该道只许悬带海青牌、金银字圆牌通报军情机密重事使臣行走,其余一切出使人员只能取道汉站。

• 居延道

居延道 : 古代连接辽西、河套平原与西域的道路,因途经古居延绿洲(今弱水下游沙漠中)而得名。路傍阴山山脉西行,穿乌兰布和沙漠,经居延绿洲、马鬃山北麓,达天山南北。汉至明、清,一直使用。西汉卫青、霍去病征匈奴,宋王延德使高昌,均经此道。

• 胡羌道

胡羌道 : 古代由西平郡治(今青海西宁市)通往张掖的道路。为联系羌中道与河西道的通道。由湟水谷地西行,再沿长宁谷(今青海北川河)西北行,越祁连山,穿大斗拔谷(今甘肃民乐扁都口),过焉支山、删丹,到达河西重镇张掖。东晋法显西行求法,即经此道。隋炀帝西征吐谷浑获胜后,沿此道巡视张掖。唐甘州与吐蕃作战,多次经过此道。

• 河西道

河西道 : 古代贯通河西走廊的道路。又称绿洲路。沿祁连山北麓,途经凉州(今武威)、张掖、酒泉至敦煌。因沿途自然条件较好,向为丝绸之路东段的主干道。

• 羌中道

羌中道 : 丝绸之路横贯今青海省北部的一段。路经今湟水谷地、青海湖盆地、柴达木盆地北缘到达新疆若羌,与西域南道相接; 或越当金山口到甘肃敦煌,与河西道西端相接。两汉时即有此名; 魏晋南北朝时沿途为吐谷浑居地,故又称吐谷浑道。当时河西道因战乱受阻,此道日趋重要。南朝僧人昙无竭,北魏僧人宋云等,都由此道入西域转天竺;公元559年,乾陀罗人阇那崛多也由 ...

• 南宫山莲花寺遗址

南宫山莲花寺遗址,宋、清,安康,岚皋县溢河乡南宫山中峰,古遗址,第五批 名称:南宫山莲花寺遗址宋、清地点:岚皋县溢河乡南宫山中峰保护范围:东至千年古栎根部,南至平台外沿,西至本寺后沿边,北至大北殿石栏下。东西长38米,南北宽15米。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莲花盆侧面小沟,南同保护范围,西至本寺后面小沟边,北至金顶崖根。

• 子午道南段驿站遗址(包括谭家湾遗址,郭家坝遗址,万家堡遗址)

子午道南段驿站遗址(包括谭家湾遗址,郭家坝遗址,万家堡遗址),谭家湾遗址:汉;郭家坝遗址:汉;万家堡遗址,汉、宋、明、清,安康,谭家湾遗址:石泉县池河镇谭家湾村村委会西侧30米;郭家坝遗址:石泉县中池乡五坪村村南500米的郭家坝;万家堡遗址:石泉县迎丰镇万家宝村,古遗址,第五批

• 吉挹城古战场遗址

吉挹城古战场遗址,东晋,安康,安康市汉滨区吉河镇吉河坝村,古遗址,第五批吉挹古城位于安康市汉滨区西南吉河口3公里处巍山之巅,是安康东晋时著名战争遗址。据北魏政治家、地理学家郦道元著《水经注·沔水》载:“汉水又东,右得大势,势阻急溪,故亦曰急势也。依山为城,城周二里,在峻山上,梁州都护吉挹所治,苻坚遣偏军韦钟伐挹,挹固守两年不能下 ...

• 杨填堰

杨填堰,南宋 ,汉中,城固县宝山镇丁家村 ,古遗址,第五批 杨填堰,古代引水水利工程。位于陕西省城固县北约10公里处的湑水河中游段左岸,相传为汉代箫何、曹参所修。后因宋代洋州知州杨从义作较大整修改造,灌溉洋州、城固2县农田5000亩,故名杨填堰。元、明、清各代不断整修,灌溉面积有所扩大。民国37年(1948)杨填堰纳入湑惠渠灌区。后因供水不足,城 ...

• 阳平关遗址

阳平关遗址,汉,汉中,勉县武侯镇莲水村,古遗址,第五批 阳平关遗址时代:汉地点:勉县武侯镇莲水村保护范围:以四周城墙墙基为界,向东至正寿路,向西至咸河,向南至汉江,向北至汉惠渠。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面各外延20米。2008年,阳平关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刘备设坛遗址

刘备设坛遗址,东汉,汉中,勉县勉阳镇旧州铺村,古遗址,第五批 刘备设坛遗址时代:东汉地点:勉县勉阳镇旧州铺村保护范围:东面以围墙为界向东6米至高建新宅;西面以围墙为界向西2米至番永生宅;南面以大门为界向南10米至乔新生宅滴水;北面以围墙为界向北10米至高润成宅。建设控制地带:A区周边外延2米。2008年,刘备设坛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 ...

• 山河堰

山河堰,汉 ,汉中,汉中市汉台区河东店镇红旗村,古遗址,第五批 山河堰,因褒河又名山河水而得名,又因"汉相国酂侯(即萧何)、懿侯(即曹参)之所肇创"又称箫曹堰。是中国古代陕西汉中引褒水灌溉农田的一项伟大水利工程,与关中的郑国渠、白公渠和四川的都江堰齐名于世。创修于刘邦为汉王都南郑时,是汉中最早的灌溉工程。山河堰在发展汉中农业生产方面 ...

• 拜将坛遗址

拜将坛遗址,西汉 ,汉中,汉中市汉台区风景路中段 ,古遗址,第五批 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区风景路中段北侧,由南北两座石台及众多碑文题词组成,台高三米有余。景区总面积为7840平方米,相传为刘邦拜韩信为大将时所筑。拜将坛,亦称拜将台,位于汉中市城区,距离古汉台西南约200米处,由新建拜将坛南北两座石台组成,台高3米多。总面积为784 ...

• 姜女祠遗址

姜女祠遗址,北宋 ,铜川,铜川市印台区印台乡虎头村,古遗址,第五批 铜川姜女祠修建于1000多年前,历经宋、元、明、清修葺扩建,到清代乾龙年间时,已成为规模宏大,庙宇林立,影响久远的名胜古迹。姜女祠遗址位于万德镇长城村北首,原有姜女祠正殿5间,内有姜女及其夫塑像,正殿前为天王殿, 还有东西厢房、钟鼓楼等。现仅存遗址及明嘉靖四年重修观音堂、姜 ...

• 炭科沟遗址

炭科沟遗址,新石器时代 ,铜川,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乡炭科沟村,古遗址,第五批 炭科沟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乡炭科沟村保护范围:东至赵家塬、枣园沟一线,铁道以东二层台地墓葬区;西至耀州区北村、塬畔村塬下三层台地;南至炭科沟村、八号信箱;北至雷坪寺遗址。2008年,炭科沟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 香山寺遗址

香山寺遗址,前秦 ,铜川,铜川市耀州区庙湾镇瑶玉村,古遗址,第五批 大香山寺,大香山寺位于耀县西北四十五公里的庙湾镇境内。因居山之阳,每到春夏时节,山花遍野、香气四溢,故得名大香山寺。寺院建于苻秦,兴于隋唐,是我国八大佛教圣地之一,素有“北香山南普陀”之称。大香山山分三峰,东西走向,东、中、西峰并举,宛然一只笔架,又酷似香炉,登临 ...

• 焚书台遗址

焚书台遗址,秦,渭南,渭南市临渭区党校,古遗址,第五批 焚书台遗址时代:秦地点:渭南市临渭区党校保护范围:西至?河,东至西张村耕地,北至临渭区党校围墙,南至临渭区林业站围墙。建设控制地带:A区南、北外延150米,东、西外延100米。2008年,焚书台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东高垣城堡

东高垣城堡,清——民国,渭南,大荔县段家乡东高塬村 ,古遗址,第五批 东高垣城堡时代:清——民国地点:大荔县段家乡东高塬村保护范围:沿城堡城墙及其遗迹四周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50米。2008年,东高垣城堡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南寨遗址

南寨遗址,新石器时代 ,渭南,潼关县城关镇南寨子村,古遗址,第五批

• 泗洲城遗址

泗洲城遗址,西周,渭南,潼关县太要镇南巡村 ,古遗址,第五批 泗洲城遗址时代:西周地点:潼关县太要镇南巡村保护范围:遗址墙体(包括暴露于地面上的部分和地下部分)四周各外延4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2米。2008年,泗洲城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飞泉寺遗址

飞泉寺遗址,明——清 ,渭南,白水县雷牙乡 ,古遗址,第五批 始建于明朝,寺庙依山势构筑。寺内原有观音像一尊,俗称“观音寺”。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由僧人寂瑞扩修。

• 五郡沟遗址

五郡沟遗址,新石器时期、周、汉 ,宝鸡,扶风县城关镇五郡村 ,古遗址,第五批 五郡沟遗址时代:新石器时期、周、汉地点:扶风县城关镇五郡村保护范围:东至蔺家卫,西至小韦川下堡,南至水库,北至五郡老堡100米,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50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北与西各外延10米,东与南同A区。2008年,五郡沟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 ...

• 六盘鸟道

六盘鸟道 : 古代翻越六盘山的道路。唐代即有六盘关。元代开辟了六盘道,因山路陡峭险峻,加之“夏潦冬雪,风雨冰凌,难于蜀道”,故称。《固原州志》载有《六盘鸟道图》。元世祖忽必烈改建了由关中通往兰州的道路,即经泾州、平凉、瓦亭,越六盘山,再经会州、定西州、金州(今榆中)到兰州。元中叶后,由于裁撤了长安西通临洮至兰州的驿路,该道更为繁忙,许多站赤“日 ...

• 兴元新路

兴元新路 : 又称文川路、文川道,唐秦蜀间通道。北起郿县(今陕西眉县),南至兴元府(治在今陕西汉中)。其北段因袭汉晋褒斜道,南段则沿汉水北侧支流文川河谷而行。《唐会要》卷86: 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当道先准敕,新开文川谷路,从灵泉驿至白云驿共十一所。”唐人孙樵著有《兴元新路记》。

• 金牛道

石牛道 : 又称金牛道,古代汉中入蜀交通要道。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越七盘岭入四川境与剑阁道合。《水经注·沔水》 引来敏《本蜀论》:“秦惠王欲伐蜀而不知道,作五石牛,以金置尾下,言能屎金。蜀王负力,令五丁引之成道,秦使张仪、司马错寻路灭蜀,因曰石牛道。”汉建安17年至19年(212——214),刘备灭刘璋,自葭萌(故城在今四川广元南)攻成都,道即由此。后代频加 ...

• 辽代官窑

缸瓦窑遗址辽代官府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目前发现的窑址有缸瓦窑和林东窑两处。▲ 三彩连体鸳鸯缸瓦窑窑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以西60公里的缸瓦窑村附近。1964年内蒙古昭乌达盟文物工作站进行调查,1975~1979年辽宁省博物馆再次调查。窑址范围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堆积层厚2~3米。▲ 白瓷荷莲碗以粗白瓷为主,细质白瓷不多,缸胎粗瓷不少 ...

• 惠家宫殿遗址

惠家宫殿遗址,秦——汉 ,咸阳,三原县新兴镇惠家村,古遗址,第五批 惠家宫殿遗址时代:秦——汉地址:三原县新兴镇惠家村保护范围:西临沟,东至干渠,南至惠家村北50米处,北至潘家村;南北400米,东西100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100米。2008年,惠家宫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刘李沟遗址

刘李沟遗址,隋唐、五代 ,咸阳,三原县西阳镇刘李沟及以西贾家坡村、苏家坡村、李家坡村、孙家坡村,古遗址,第五批 遗址处于关中黄土台地,呈长方形,东西长4千余米,南北宽1千余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遗址区域及四周为杂果林和耕作区,南部为平原地带简介遗址区文化层厚1—3米,地表可见大量建筑构件残块、陶瓷残片,发现有多处灰坑遗迹,,发现有绿釉 ...

• 咸阳古渡遗址

咸阳古渡遗址,明——清 ,咸阳,咸阳市渭城区渭河北,古遗址,第五批 咸阳一些民工挖取河沙时,在渭河2号桥附近河道中掘出数十根木桩。专家们考证后确定:这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的遗址。据有关文献、资料记载,"咸阳古渡"美景始于秦代。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咸阳古渡"真正成为"秦中第一大渡 ...

• 宁家遗址

宁家遗址,新石器时代 ,咸阳,礼泉县建陵镇宁家村和三王村之间,古遗址,第五批 位于建陵乡宁家村和三王村之间。该遗址面积较大,东临大路,西靠小河,南沿宁家村南端,北至三王村村北,东西约600米,南北约700米,总面积为42万平方米,出土文物计有:石器石斧一件,色青白,石质光滑,器呈长舌形,斧两面中部脊微凸,边圆棱,横剖面呈扁圆形,刃宽6厘米, ...

• 白马寺滩聚落遗址

白马寺滩聚落遗址,隋——唐 ,西安,高陵县药惠管委会北樊村白马寺滩自然村 ,古遗址,第五批 距今已3600年。考古人员在遗址现场发现了房基、灰坑、墙体,遗物包括石璧、陶罐、陶豆、鸟头形勺把等,与三星堆文化二、三期文化面貌一致。调查、勘探面积约66平方公里,共发现各类遗址、墓葬、窑址等26处,其中遗址5处,包括原麻秧乡红果社区张家坝遗址、云溪 ...

• 灰堆坡遗址

灰堆坡遗址,新石器时代——后秦,西安,高陵县通远镇灰堆坡村南 ,古遗址,第五批 灰堆坡遗址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遗存。位于陕西省高陵县通远镇灰堆坡村南。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有灰坑、居住面和墓葬。地表陶片丰富,其陶质有泥质红、黑陶和夹砂红陶,饰绳纹、线纹、弦纹及黑彩鱼纹、三角纹、宽带纹。可辨盆、钵、罐、尖底瓶、葫芦瓶、陶 ...

• 宗圣宫遗址

宗圣宫遗址,西周——宋、元 ,西安,周至县楼观台 ,古遗址,第五批 宗圣宫,迄今已有约2600年的历史,系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宗圣宫曾几经兴衰,唐初为第一次辉煌,元朝为第二次辉煌。元中统四年(1263)《重建宗圣宫记碑》载: 原系春秋函谷关令尹喜故宅,后因老子于此讲学而闻名,南北朝时创建道观。唐武德二年(619)和元太宗八年(1236)相继扩建。占地 ...

• 傥骆道遗址周至段

傥骆道遗址周至段,三国——清 ,西安,周至县骆峪乡骆峪村 ,古遗址,第五批 傥骆道是古栈道名。傥骆道得名于其南口位于汉中洋县傥水河口,北口位于周至县西骆峪。傥骆道长约240公里,是褒斜道、子午道、连云栈道等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古道。至今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是沿着傥骆道飞行的。傥骆道之名,三国时期始见于历史记载。曹魏正始五 ...

• 陕西省纺织供销公司办公楼

陕西省纺织供销公司办公楼,1959年,西安,西安市新城区东七路33-1号,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六批

• 西安人民大厦

西安人民大厦,1958年,西安,西安市新城区东新街319号,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六批

• 三原崔氏民居

三原崔氏民居,明,咸阳,咸阳市三原县城关镇政府街29号,第六批 三原崔氏民居时代:明地址:咸阳市三原县城关镇政府街29号保护范围:民宅院墙外延3米。建设控制地带:北至政府街、南至石头巷,东西院墙各外延10米。2014年,三原崔氏民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邓艾墓

邓艾墓,三国,渭南,渭南市蒲城县洛滨镇前阿村,古墓葬,第六批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初为司马懿掾属,建议屯田两淮,广开漕渠,并著《济河论》,加以阐述。后为魏国镇西大将军,与蜀将姜维相拒。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同钟会分军灭蜀,后为钟会所诬,被杀。邓艾墓在蒲城县洛滨镇后阿村 ...

• 永丰墓群

永丰墓群,战国、秦,渭南,渭南市蒲城县永丰镇,古墓葬,第六批 永丰墓群时代:战国、秦地址:渭南市蒲城县永丰镇保护范围:以2011年钻探发现的24座战国秦汉墓葬范围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100米。2014年,永丰墓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味经书院正堂

味经书院正堂,清,咸阳,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姚家巷,第六批 位于陕西泾阳县城姚家巷中学内。讲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沟头滴水。前檐柱头斗拱为三踩单昂,明间斗拱为如意形,外曳瓜拱,正心瓜拱刻三幅云朵。据史载,该书院为陕西学政许振祎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奏建。 邑绅吴建勋捐址。宽 ...

• 邛崃窑址

▲ 邛崃十方堂唐代瓷窑址。在今四川省邛崃县。邛崃唐代属邛州,故亦称邛窑。创烧于南朝而终于宋,是四川烧瓷品种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瓷窑之一。▲ 唐代 邛窑绿釉双耳瓷扁瓶(重庆博物馆藏)邛窑于20世纪初遭到严重破坏,50年代后期起至80年代初,四川省博物馆及文物考古部门对遗址做过多次调查,在十方堂、尖子山、瓦窑山、西河乡及固驿镇5地均有古窑遗 ...

• 大华纱厂旧址

大华纱厂旧址,20世纪30年代,西安,西安市未央区太华南路251号,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六批 大华纱厂位于西安市太华南路251号,毗邻西安火车站与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始建于1935年,是西安乃至西北最早的现代纺织企业。作为西北首个现代纺织工厂,这里曾产生了西安市第一度工业用电,走出了西北工业的第一批女性职工,成立了西安第一个工人运动地 ...

• 安塞石寺河石窟

安塞石寺河石窟,宋,延安,延安市安塞县招安镇王尧社区,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 安塞石寺河石窟时代:宋地址:延安市安塞县招安镇王尧社区保护范围:东西长17米,南北宽18米。2014年,安塞石寺河石窟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府谷郝氏庄园

府谷郝氏庄园,清,榆林,榆林市府谷县府谷镇深墕村,古建筑,第六批

• 府谷香莲寺

府谷香莲寺,清,榆林,榆林市府谷县黄甫镇川口村,古建筑,第六批 香莲寺,位于府谷县黄甫镇下川口村。始建年代待考究,重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占地面积1617平方米,建筑面积516平方米。2009年6月被列为府谷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被列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群座北面南,分前后两进院落。 ...

• 佳县开化寺

佳县开化寺,明、清,榆林,榆林市佳县康家港乡康家港村,古建筑,第六批

• 统将魁星楼

统将魁星楼,清,延安,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统将村,古建筑,第六批 统将魁星楼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统将魁星楼时代:清地址:延安市洛川县槐柏镇统将村保护范围:魁星楼本体。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10米。2014年,统将魁星楼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洋县佛爷洞石窟寺

洋县佛爷洞石窟寺,明、清,汉中,汉中市洋县溢水镇深溪村,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 据山下的石碑所载内容可见,这里的两处石窟被统称“洋县佛爷洞石窟寺”属于明清时期佛教遗存。2014年被定为陕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开凿于峭壁上,分为东北窟和东南窟两处。佛爷洞石窟是陕南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石窟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 西安报话大楼

西安报话大楼,1958―1963年,西安,西安市新城区西新街西华门十字东南角,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六批 西安报话大楼又称西安电报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1959年动工兴建,1963年竣工使用。该建筑由Ⅰ段塔楼和Ⅱ#8203;、Ⅲ段,东南两翼三部分组成,Ⅰ段主体8层,为短、微波系统,顶层建有5层方型塔楼,四面嵌设时钟,每小时报一次,播报音乐为《 ...

• 牛骨湾石崖居

牛骨湾石崖居,清,榆林,榆林市米脂县郭兴庄乡白兴庄村,第六批 牛骨湾石崖居时代:清地址:榆林市米脂县郭兴庄乡白兴庄村保护范围:牛骨湾石崖居本体。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100米。2014年,牛骨湾石崖居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清咸丰年间,白兴庄人治田万亩富甲一方,五世同堂人丁兴旺。同治年间,为躲避战乱的祸害,村里的人在 ...

• 崇实书院书房

崇实书院书房,清,咸阳,咸阳市泾阳县泾干镇姚家巷,古建筑,第六批 位于泾阳县姚家巷,中共泾阳县委大院内西北角。讲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时深三间、七架梁,抬梁式结构。硬山式屋顶,顶施灰布纹筒、板瓦、檐施沟头滴水。补间拱一攒,单拱双替。书院系陕西学政赵惟熙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创建。清光绪十三年(1897),督学赵维熙奏建格致实学书院于味经 ...

• 洋县清凉寺

洋县清凉寺,清,汉中,汉中市洋县四郎乡清凉村,古建筑,第六批   清凉寺,建于唐朝,位于陕西洋县城北10里处的清凉川。  清凉寺处于傥骆道出秦岭崇山之南口,环境优雅、风清气爽、山清水秀。  傥骆道,从周至骆峪口沿骆峪、经厚畛子、越兴隆岭,沿华阳至洋县傥水河谷,全程240多公里。历史上从关中通往蜀地有六条古道,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 ...

• 洋县龙泉寺

洋县龙泉寺,清,汉中,汉中市洋县贯溪镇龙泉村,古建筑,第六批 洋县龙泉寺时代:清地址:汉中市洋县贯溪镇龙泉村保护范围:东至檐外,南、北至围墙外,西至贯长路。2014年,洋县龙泉寺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洋县五佛庵

洋县五佛庵,清,汉中,汉中市洋县黄家营镇三岔村,古建筑,第六批 洋县五佛庵时代:清地址:汉中市洋县黄家营镇三岔村保护范围:东、西至围墙外10米,北至坡根,南至戏台。2014年,洋县五佛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华阳老街古建筑群

华阳老街古建筑群,清、民国,汉中,汉中市洋县华阳镇,古建筑,第六批 华阳老街古建筑群 时代:清、民国 地址:汉中市洋县华阳镇 保护范围:(1)华阳古街:东、南、西为东西河之间,北至将军桥;(2)华阳城址:城墙以内;(3)华阳街戏楼:东、南、西至外檐,北至外檐以北50米;(4)华阳村塔:塔本体。 建设控制地带:(1)华阳古街:同A区;(2)华阳 ...

• 南郑密严寺

南郑密严寺,明、清,汉中,汉中市南郑县圣水镇王营村,古建筑,第六批 密严寺位于南郑县圣水镇王家营村,原名治平庵,一九九四年九月改名密严寺。据《南郑县志》记载;“志平庵始建于明朝初年,光绪十九年(1893年)三十二年(1906年)两次重修,宣统三年(1911年)再重修”。寺院构件为悬山式格调砖石结构,飞檐翘角,兼有明清两代建筑风格。全采用石础 ...

• 勉县万寿塔

勉县万寿塔,明,汉中,汉中市勉县武侯镇武侯村,古建筑,第六批 万寿塔,明,位于勉县城西五公里古阳平关东约一里的头沟东岸,人行走在川陕公路上,远远就能了望到它伟岸的雄姿。《沔县志》载:“万寿宫在县(今老城)东一里。旁有万寿塔,(明)万历十七年(公元1598年)建。(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5月12日卯时地动,塔顶摇落。”原来的万寿宫规模 ...

• 略阳南山塔

略阳南山塔,清,汉中,汉中市略阳县城南翠屏山,古建筑,第六批 南山塔,又称略阳塔,位于略阳县城南山山腰,南山塔六角七层楼阁式砖塔,略阳县标志性建筑。南山塔建设于清道光30年(1850),通高约二十四米(一说二十六米),底层边长二点三五米,塔基以五层条石砌筑。塔身底层正面辟券门,以上各层每面均辟券龛。层间叠涩出檐,下砌菱角牙子。攒尖顶, ...

• 略阳故城东门

略阳故城东门,明,汉中,汉中市略阳县城,古建筑,第六批 略阳故城东门时代:明地址:汉中市略阳县城保护范围:东至八渡河护栏,西至门洞外5米,北至墙角外10米,南至侧门外10米。建设控制地带:东面同A区,西至东门广场,北面A区外延70米,南至东关大桥。2014年,略阳故城东门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 汉中城隍庙琉璃照壁

汉中城隍庙琉璃照壁,明,汉中,汉中市汉台区伞铺街,古建筑,第六批 汉中府城隍庙始建于洪武五年(1372年),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重修,崇祯二年(1630年)扩建,规模宏大,建筑别致,琉璃生辉,三百余年的沧桑变化,今天所能见者仅雄伟庄重的照壁,以及散于四周的十余通碑石。照壁长13 .50米,高5.86米,宽1.30米,琉璃覆顶,整体青砖砌成,正面中嵌琉璃浮雕 ...

• 泉州窑址

福建泉州地区的古瓷窑址群。包括泉州市及晋江地区的窑址近400处。烧瓷时间上起南朝晚期,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以宋元两代为兴盛,产品大量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对少数窑址曾进行过试掘和发掘。宋元时期的瓷窑及产品 在泉州、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等地有窑址100余处。泉州及晋江县有14处,主要分布在碗窑村、蜘蛛山、土尾庵、许山、宫仔山和 ...

• 汉中文庙

汉中文庙,明,汉中,汉中市汉台区民主街,古建筑,第六批 汉中文庙,亦称汉中府文庙,创建于明洪武五年。汉中文庙重建迄今600余年,建筑宏大雄伟,是汉中历史文化名城重要遗迹。从汉中市天汉大道(南大街段)沿文庙巷进去,有大石牌坊、棂星门、泮池、大成殿等建筑,共有百余间房屋,巨碑林立,威严肃穆,古树森森。棂星门是一座高大木牌坊,精雕细刻,彩绘 ...

• 严家沟秦陵

严家沟秦陵,战国,咸阳,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严家沟村,古墓葬,第六批 在这座陵园之中,南北分布着两座亚字形大墓,南边的一座封土大部分被平,仅存2—5米高的土台;北边的一座保存较好,封土呈覆斗形,底部边长75—88米,顶部边长32—34米,高约15米。封土顶部的中心,塌陷有一个直径约16.5米的圆坑,深约1米。

• 香溪洞石窟群

香溪洞石窟群,明、清,安康,安康市汉滨区新城街道办事处香溪洞风景区,石窟寺及石刻,第六批

• 西安和平电影院

西安和平电影院,1953―1955年,西安,西安市莲湖区北大街175号,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第六批

• 天池寺塔

天池寺塔,明,西安,西安市长安区太乙宫街道办事处蛟峪山村,古建筑,第六批 天池寺正门天池寺塔○秦延安 文/图  西安与佛教极有渊源,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有六个祖庭都在西安。终南山是隐士的天堂,宗派祖庭大多集聚于此。虽然历经了千年风雨,但这些名寺古刹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状态,即使庙宇不存,仍以一座塔、一棵树、一个碑的形式,记录着曾经的辉煌 ...

• 甘泉古崖居

甘泉古崖居,金,延安,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东沟乡、石门乡、高哨乡,第六批

• 城固天真院

城固天真院,清,汉中,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齐心村,古建筑,第六批 天真院位于城固县原公镇齐心村东950米。始建于清代,1927年进行了维修。总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坐北向南。天真院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为山门、金刚殿、睡佛殿、玉皇殿,两侧有东西厢房。均为砖木结构,硬山式,覆灰陶板瓦。存光绪十八年(1892)寺庙界碑等3通。2011年天真院被城固县人民政 ...

• 西坝韩氏祠堂

西坝韩氏祠堂,明、清,汉中,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西坝村,古建筑,第六批 西坝韩氏祠堂时代:明、清地址:汉中市城固县原公镇西坝村保护范围:东、西至院墙,南至照壁,北至大殿后檐。2014年,西坝韩氏祠堂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