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筹备会议在三门峡市召开
6月6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筹备会议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来自北京、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的25家文博单位、高校、研究院所、媒体、文保企业等齐聚三门峡市,共商筹备成立“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大计。本次筹备会议由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会议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仰 ...
6月6日,在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筹备会议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召开。来自北京、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地的25家文博单位、高校、研究院所、媒体、文保企业等齐聚三门峡市,共商筹备成立“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大计。本次筹备会议由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组织召开。会议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致仰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考古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充分发挥考古工作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增强社会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由陕西省文物局和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承办的 “2024年度陕西考古成果交流会”将于2025年1月10日至13日在西安召开。会议以“2024年度考古新 ...
6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阜新市委、市政府主办的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辽宁阜新召开,来自十余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与会。本次研讨会以“续写八千年西辽河文明新篇章”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深入探讨查海遗址的保护与传承,围绕查海遗址群今后的文化内涵阐释、保护利用、文旅产业融 ...
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市区北部的上村岭上,自1956年被发现以来,经历过了1956-1957年和1990-1999年两个阶段的发掘,发掘清理了M1052虢太子墓、M2001虢季墓、M2012梁姬墓、M2011虢国太子墓、M2009虢仲墓、M2006孟姞墓、M2010大夫墓、M2013醜姜墓等一批高等级墓葬,发掘者判定虢国墓地的具体年代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间。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可能为虢 ...
济南市章丘区文物资源数量位于全省前列,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2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7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44处。章丘区大遗址具有数量多、面积大、价值高的特点,城子崖遗址、西河遗址、洛庄汉墓、危山汉墓、焦家遗址先后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年来,章丘区高度重视大遗址保护利用 ...
监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而产生。以中国古代监狱为研究对象的群体多为法律史方面的学者,鲜有考古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本文试从这一角度对中国古代监狱遗迹提出一点遐想。上海政法学院王志亮教授在其著作《中国监狱史》中,将中国古代监狱的发展划分为孕育与诞生(原始社会—春秋)、成长与成型(战国—宋)和 ...
12月24日,中国知网主办的“2024年度知网学术影响力评价系列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办。《中国文物报》在“历史、地理”(第1位)、“工业技术”(第4位)、“新闻传播、图书情报”(第9位)三个学科领域进入“2024年度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名单。知网发布的《高学术影响力中国报纸评价报告》(简称《报告》)从学术文献引用的视角,揭示报纸在学术研究中 ...
今年5月18日15时,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播放了纪录片《武王墩考古新发现》。片中曾展示两枚竹简的红外影像。其中一枚的字迹依稀可见:“……二人皆玄备觟冠执……”“觟冠”,亦见于其他战国简册。望山简2-62:“二觟冠,二组缨。”整理者指出:“‘獬’从‘圭’声,古音与‘解’极近。……‘觟冠’亦即‘獬冠’。《淮南子·主术》‘楚文王好服獬冠,楚国效 ...
确定采掘人资格是古物采掘法制化管理的基础,“采掘古物应由中央或地方政府直辖之学术机关为之”是我国古物立法史上对采掘人资格的首次规定,该条款的立法渊源可追溯至“发掘古物为国立学术机关之独有权”原则的确立过程。作为我国近代古物立法的最高成就,《古物保存法》在古物保护和法制化管理上的多项突破均成型于其草案时期。从严智怡提案“限制发掘古 ...
在香港成为现代大都市之前,是由一系列围村及渔村组成的。时至今日,“八大渔港”中大多已随时代变迁难觅昔日图景,而名列其中的大澳渔村,因其位于离岛的地理位置,以及近十几年来香港政府、当地社区、学界、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仍保留着山海相映的如画景观、独特丰富的历史层积,以及居民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大澳今昔:小渔村华丽转身的故事大澳渔村 ...
无论是村庄,还是钢筋混凝土构成的城市,我们都生活在人工环境里。除了一些飞翔的鸟儿,我们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什么野生动物了。甚至有些驯化的动物也生活在专门的养殖场,为了能更为高效地提供肉食而机械般地不断进食。食物都在超市的货架上,甚至在手机里,我们似乎忘记了它们都需要阳光和雨露,都有野生祖先。我们似乎也产生了幻觉,人类可以无所不能,但 ...
随着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考古成果不断丰富,亟待保护修复的文物也愈来愈多。长期以来,大量考古出土(出水)的陶瓷文物都采用了考古型修复,即对破碎的器物进行简单的清洗、粘接和石膏补配处理,其目的主要是便于考古工作者开展器物类型学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文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物修复师应尽可能提升文物修复的效果,挖掘文物的价值内 ...
6月21日上午,由中国历史研究院编著的《文明中国——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考古学阐释》一书,在第三十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现场的科学出版社展台对外宣介。该书部分主创团队成员与广大读者和媒体记者进行了图书分享和交流。该书总策划兼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张国春编审介绍了组织编撰这本书的缘起及意义。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 ...
“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根据《史记·楚世家》等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楚国发源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汇的丹水流域,最初“土不过屯”,自周成王封熊绎于丹阳之后,作为诸侯国的楚国才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拓展到江汉平原、两湖流域、淮河中游及上游局部地区、长江下游的部分地区,成为雄 ...
6月25日,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在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开班。国家文物局、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武汉大学、哈佛大学等单位相关代表出席开班仪式并和学员们交流座谈。开班合影盘龙城国际田野考古暑期学校在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的组织下,依托盘龙城遗址,由武汉大学历史学院(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牵头,联合 ...
6月28日,“牛津话绘本世界沉浸式互动体验”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行,国家图书馆、牛津大学出版社、英国驻华大使馆等相关机构代表出席展览开幕式。本次展览由上海鲲集文化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牛津大学出版社首度独家内容授权。展览将于6月29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七、八展厅正式面向公众开放,并持续展出至10月27日,期间还将开展双语研学等活动,丰 ...
从南湖的小舟到长征的雪山,从抗日战争的硝烟到改革开放的春风,从香港回归的百年期盼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幅幅形象传神的剪纸艺术作品,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生动写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讲好党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特别策划并推出《“剪”映党史》主题展览,于6月28日 ...
6月28日,以“保护文化遗产 绽放时代光彩”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三山五园文化内涵,分享三山五园保护利用现状,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发展建言献策。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情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在未来三山五园文物保护利用 ...
广州,古称番禺,地理位置富有特色,“连山北峙,巨海东环,所谓包山带海,险阻之地。……其地上束石门,下瞰扶胥,外扼虎门之险,内当三江之汇,故曰石门天开,三江赴之,南汇于海,群山固之,其镇曰白云,其主曰越秀,其胜曰西樵,其秀曰灵州。……至沙尾角,当省会上流,其外坦虽沙淤高积,而前清以来,历筑炮台以镇之,由是形势益雄,门户益固。”(《 ...
1993年2至7月,长沙市文物工作队、长沙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对望城坡古坟垸西汉渔阳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木楬、签牌、封泥匣等100余件”。《文物》2010年第4期公布了8件木楬、2件签牌、1件封泥匣的照片和释文。近日,这批“木楬签牌”(共计123枚)的全部图版(11枚为彩色图片、其余为红外图片)和释文都已公布。现在,我们就51号木楬的内容进行探 ...
1986年4月至5月,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野蛮盗捞瓷器,引发中国政府和文物部门的关注,中国的水下考古事业开始孕育。这项事业可谓是临危而建,应运而生。要建设这样一项事业,人才基础必不可缺。注重人才储备与培养,也成为水下考古事业自创建以来,一以贯之的核心要务。站在2024年的时间节点,回首看中国水下考古三十八年的发展历程,人才队伍的发 ...
6月29日,由中国考古学会动物考古专业委员会指导,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云梦县博物馆承办的头蹄葬动物考古专题研讨会,在湖北省云梦县举办。与会人员合影头蹄葬,是指以牛、马、羊等家畜的头骨和蹄骨随葬于墓葬中的一种葬俗,以往认为与游牧人群有着密切关系。但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显示出这一葬俗的复杂性。鉴此,中国考古学会动 ...
6月20日至23日,由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国际生物退化与生物降解学会联合主办,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甘肃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设计咨询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承办,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古代壁画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二届“文物的生物退化与防 ...
为进一步加强史学界与考古学界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宋辽夏金时期考古与文物研究水平,7月5日至7日,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中国考古学会宋辽金元明清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宋代考古与文物学术研讨会在河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4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的7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研讨会围绕宋代 ...
《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与利用研究》作者:尹占群 戈玉兰 周敏出版社: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23年9月尹占群、戈玉兰、周敏合著新书《苏州运河资源价值与利用研究》已正式出版。该书是苏州市社科联重点委托项目研究成果,读后受益良多。它是首部专业研究阐述苏州运河系统性资源的基础成果,是利用苏州运河资源独特禀赋,策划培育运河新经济新业态的应用性 ...
偃师商城与郑州商城规模庞大,统治行政、军事防御、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日常生活等功能齐全,是商代早期两处最为重要的都邑性遗址,多数学者认为两者皆与传说中的汤都存在密切联系1。相比于此前的夏都二里头遗址,两处早商都邑内宗教祭祀活动显著增加,无论是种类、规模、频率均前所未见。以往对于两处早商都邑祭祀遗存的研究多关注祭品种类、祭祀方法 ...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贵族墓中发现较多以玉敛尸的现象。在继承先秦丧葬礼俗的基础上,西汉玉敛葬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文献和墓葬资料可知,玉敛葬广泛流行于西汉贵族阶层中。帝陵暂未发掘,相关情形仅能从文献得知:“帝崩,晗以珠,缠以缇缯十二重。以玉为襦,如铠状,连缝之,以黄金为缕。”(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礼仪志下》,中华书局,1965年) ...
在我国大运河沿线,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塑造了一座座充满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韵味的水乡小镇,它们依傍着大运河,形成了水陆并行的格局,体现了江南水乡的地域文化,在此特将其称为“运河小镇”。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河小镇”已经成为运河沿线新业态、新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街区、建筑、景观等进行保护控制,对把控运河文化带风貌、保留运河文 ...
城河遗址位于湖北省沙洋县后港镇双村村十三组和龙垱村三组,地处汉江西侧、长湖北岸,南距荆州古城约40千米,北距荆门市50千米,东北距沙洋县城20千米,东南距汉宜公路3千米。城河及其支流分别流经遗址的西、南及东侧,于遗址东南方位汇合。城河遗址鸟瞰图(南-北)城内西部发掘区(东-西)鄱阳湖-邓关台水坝航拍(东-西)该遗址最初发现于1983年,当时被 ...
淮南武王墩大墓椁室的发掘无疑是本年度考古界的重大事件,从墓葬规模、出土器物规格、铭文等信息,并结合相关地望和文献记载来看,该墓墓主基本可锁定为楚考烈王(前290-前238年)。此墓墓室平面呈方形,开口边长51米,墓室东侧接一条长达42米的墓道,墓坑四周为逐级内收的台阶,共21级。方形墓底近500平方米,其内被营建出一个亜字形的木质椁室结构,共分 ...
7月16日,以“重塑:数字遗产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国际论坛(CHCD2024)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开幕,来自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个文化机构、高校和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论坛。论坛由清华大学、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数字遗产专委会联合主办。本届论坛聚焦数字遗产新技术与新模式,设置历史城镇、人工智能 ...
2017年4月1日,新华通讯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几年来,雄安新区强力推进起步区市政设施,生态环境整治,铁路、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雄安新区建设正可谓如火如荼,日新月异。现在,容东片区整体城市框架结构已经初具规模,6万多征迁群众喜搬新居;京雄城际铁路建成并运营,京雄高速公路河北段建 ...
在新时期文物保护工作系统谋划、整体推进的背景和要求下,科技对文物工作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显著。近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打造文物领域“国家队”为使命担当,着力加强文物保护领域科技攻关,通过聚焦不可移动文物的结构探测和监测等关键问题,推动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宇宙线缪子成像技术具有无源、无损、高精度等优势,缪子探测技术及其应用已引起国 ...
磁县位于冀南之端,东南近东魏、北齐的国都“邺城”,南临安阳殷墟,西靠太行山,北接赵古都邯郸,漳、滏两河由西向东穿境而过。在其城南、城西南、漳河和滏阳河之间的平原和西岗一带分布着百余座古墓——北朝墓群。M26是北朝墓群中的一座,位于磁县讲武城镇釜阳营村西北300米处的冈前平地上,当地人称“探花冢”。2006年,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全线建设阶段, ...
文物的既有特性决定了文物保护工程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建设项目,无法套用固定的技术标准。受文物结构、勘察条件和设计水平的限制,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和不可预见性,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对保护对象开展持续性的分析、探讨与研究,并将研究工作贯穿于文物保护工程的始终。《文物保护法》第十一条“鼓励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文 ...
妙剪生花,壮丽史诗。《南湖》《遵义会议》《翻越大雪山》《转战陕北》《抗美援朝》《北京亚运会》《火星探测天问一号》……一幅幅形象传神的剪纸艺术作品,成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生动写照。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讲好党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浙江自然博物院特别策划并推出“赓续红色血脉 厚植家国情怀——《党 ...
大运河北,纵贯千里。昔日里“渔唱樵讴听不辨,人声半在水声中”的诗情画意重现运河之畔。古韵新风,生生不息。看今朝一泓碧波,留下“一眼千年”的完整印记。巍巍太行,悠悠运河。古老的燕赵大地,焕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奋进河北,与您相约。……夕照金港(香河段) 王爱民/摄河北千年运河蝶202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 ...
万佛堂、孔水洞石刻及塔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万佛堂村,所属年代跨越隋唐至辽到元明多个时期,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文物保护范围以万佛堂居中,下为孔水洞,洞内有石雕,东北部有辽代的花塔,西南部有元代的龄公和尚塔。万佛堂、孔水洞万佛堂始建于唐,现存建筑为明代重建,为无梁殿,单檐歇山顶,覆以灰瓦,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墙 ...
《中原地区史前时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作者:任小林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5月只要有环境考古的著作出版,我都十分高兴。任小林的著作《中原地区史前时代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即将出版,约我为其写段文字,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与人类历史相伴,人类对这种相互作用的探究也有很久远的历史。关于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 ...
冈村秀典 著秦小丽 译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年2月古典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王朝。在中国,对夏王朝的探索从考古学诞生之初,就一直是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核心主题。而日本学界也一直有学者进行着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考古学的研究。2023年出版的日本考古学者冈村秀典先生的《夏王朝:中国文明的原像》就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夏王朝觅踪之旅。 ...
镶嵌绿松石的铜牌饰是二里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关于其文化来源学者探讨较多,目前基本达成了共识,即认为铜牌饰不是单一的文化来源,而是综合多个文化来源而出现的新器物。由此学界进一步细化了铜牌饰的内涵,将其分为形制、纹饰、材料、技术、制作工艺等不同方面,深入探讨每一方面的文化来源。如陈国梁先生认为二里头文化的铜牌饰汇聚了二里头文化边缘地 ...
“烽火南疆”展厅序厅“烽火南疆”展厅尾厅展现广西近现代革命的壮丽史诗“烽火南疆”充分体现广西人民自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辛亥革命、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到广西解放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重点展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西各族人民走过的革命岁月和取得的丰功伟绩,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伟大历程。“烽火南疆”定位 ...
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要求,更好利用文博资源开展社会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中国文物报社联合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公益文化中心,面向文博单位及相关机构和组织开展第三届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一、活动名称全国文博社教案例宣传展示活动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关心下 ...
从若干回鹘文献的缀合看敦煌吐鲁番文献流散的另一路径阿依达尔·米尔卡马力 阎婷婷内容提要国内外各地收藏的回鹘文文献其实皆为流散于世界各地的敦煌吐鲁番文献,其中,北京国家图书馆、敦煌研究院、台北傅斯年图书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图书馆等多地收藏的回鹘文文献可以缀合,呈现出其不同的流散路径。敦煌吐鲁番回鹘文文献的缀合研究不仅可以立体地 ...
大运河作为中国南北交通与经济文化交流的黄金水道,孕育了沿线众多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江苏淮安正是其中之一。自2021年淮安市出台“先考古后出让”的考古前置政策以来,淮安地区新发现了20余处与运河相关的古遗址和古墓葬,绝大多数处于城区范围内。其中庆成门、新路和板闸镇遗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突出反映了本地城镇兴起、发展与变迁,及大运河淮安段在 ...
7月29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考古学会共同举办“纪念张忠培先生诞辰90周年座谈会”。来自国内高校、文博机构,以及国家文物局、故宫博物院领导参加了本次座谈会。张忠培先生为考古而生,从求学北京大学到执教吉林大学,再到任职故宫博物院,先生将其一生奉献给了考古学、考古教育及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座谈会上,故宫博物院王旭东院长,中国考古学会陈星灿理 ...
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浦江县黄宅镇上山村,地处钱塘江支流浦阳江上游,是上山文化的发现地、命名地,现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浙江省全力推进联合申遗、考古研究、规划编制、工程建设、宣传推广等工作,上山遗址相继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入列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和“考古中国”项目,重大研究成果相继在国际权威 ...
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考古、博物馆等工作领域的进一步深化拓展,对专业人才也呈现出旺盛需求,加之考古、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年轻一代对于原本相对冷僻的考古文博类专业心驰神往,使得近年来报考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攀升。为及时呼应行业与社会需求,国内高校也在积极蓄势储能。近日,国务 ...
东夷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的形成演进过程中作出过突出贡献。7月20日至22日,“东夷文化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学术研讨会在山东济南举办,旨在深化中华文明起源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研究,阐释中华文明发展的突出特性。东夷文化是孕育中华古代文明母体的重要代表性文化形态,是齐鲁文化的重要源头, ...
碑刻石刻是我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数量巨大、亟待保护修复的碑刻石刻,无论是从技术、材料,还是专业力量上,都难以大面积开展保护,碑刻石刻的信息的采集、留存和研究显得尤为紧迫。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石窟保护团队开展了风化碑刻石刻的信息提取技术研发,并成功应用到多处碑刻石刻的信息提取与留存,为抢救濒危碑刻石刻的信息,以及碑刻石刻的数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