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院刊 | 马顺平:绘画所见永乐时期明朝与帖木儿帝国的文化交流
永乐时期(1403-1424),明朝与帖木儿帝国是当时亚洲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经济文化均处于各自辉煌阶段。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藏《牵马图》残本、《海东青图》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细密画《花园宴会图》,是记载这一时期两国经济文化交往的珍贵历史图像。画面中出现的大西马、海东青、猎豹,呈现出当时亚洲宫廷狩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织金服 ...
永乐时期(1403-1424),明朝与帖木儿帝国是当时亚洲最为强大的两个国家,经济文化均处于各自辉煌阶段。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藏《牵马图》残本、《海东青图》以及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藏细密画《花园宴会图》,是记载这一时期两国经济文化交往的珍贵历史图像。画面中出现的大西马、海东青、猎豹,呈现出当时亚洲宫廷狩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而织金服 ...
汉简研究中的“北辰一刀流”——读冨谷至教授简牍学新作札记童 岭内容提要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冨谷至教授,是日本东洋史学界汉代史和简牍学研究的巨匠。在其诸多著作中,《文书行政の汉帝国:木简·汉简の时代》是其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本新作。本文试图从纵向“京都学派”三代简牍学学人(森鹿三、大庭修等)的发展脉络上,以及横向比较王国维、白乐日等 ...
作者简介罗帅,1985年生,湖北大悟人,博士(后)。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丝绸之路历史与考古、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汉—贵霜关系与丝绸之路的兴起研究”等课题,出版专著1部,在《考古》《考古学报》《北京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内容摘要两汉时期,中原王朝将塔里木盆地纳入治下,设立西域 ...
抚柔殊俗:唐与突骑施关系研究赵梦涵垂拱以降,唐在西突厥“十姓”施行的册封阿史那氏为首望的羁縻策略已失去效力,后突厥西侵中亚,突骑施逐步统摄“十姓”,发展壮大。唐自此始与突骑施接触,但仍沿用册封阿史那氏为“十姓”首望的羁縻策略。突骑施第二任可汗娑葛死于抵抗后突厥默啜西征的战争。苏禄可汗时期,因抵抗大食东侵有功,唐日益倚重突骑施,唐 ...
欲谈五千年中华文明史,不可不谈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而要讲红山文明,大凌河畔的牛河梁遗址无疑首屈一指。牛河梁遗址区目前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点数量已达四十余处,其中第一地点尤为引人瞩目。1983~1985年试掘的第一地点“女神庙”堪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史无前例的重大发现,“女神像”等珍贵文物一经出土便吸引了全国考古工作者的目光。以牛河梁遗址坛 ...
洛阳地处黄河中游的河洛地区,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万里茶道、隋唐大运河和红军长征四条文化线路在此交汇,特别是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洛阳城、隋唐洛阳城等五大都城遗址和邙山陵墓群沿洛河两岸密集分布。这些考古遗址规模大、密度高、时间跨度长,是千年古都洛阳价值最突出、意义最重大、影响最深远的历史见证 ...
晋国,是周代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它起源于西周、鼎盛于春秋、结束于韩赵魏三家分晋,立国660余年,历经38位国君,春秋时期曾称霸中原150余年,创造了璀璨的晋文化。考古资料表明,“曲村—天马”一带正是晋国在西周时期的都城所在地,20世纪90年代,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曲村—天马遗址核心区域发现了晋侯墓地,从 ...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据古籍记载,早在秦汉时期,环南海沿海居民已经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他们滨海而居,因海而生,创造出了内涵丰富的南海海洋文明。船舶是世界上一切海洋文化的主要载体,自古以来,通过航运的物品几乎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领域,他们因消失于海底而不能反映人类多方面的历史。 ...
传统建筑文化遗产的“物质性”“物质性”即客观存在的物质,对于中国传统建筑而言它包括宫殿、坛庙、寺观、佛塔、石刻、壁画、园林以及建筑施工图纸、手稿等文物。古往今来留存下来的各种类型的建筑文化遗产,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西安的大雁塔、洛阳的永宁寺塔、正定的隆兴寺摩尼殿、大同的华严寺大雄宝殿、太原的晋祠圣母殿、应县的佛宫寺释迦塔等,对研 ...
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西孟村西南约150米处,2018年-2019年度对该遗址进行完整揭露,发现了一批诸如环沟、围墙、房址等重要遗迹,大量柱洞分布、组合较有规律,部分可组成完整的房屋建筑单元,聚落外围是由柱洞形成的围墙。该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龙山时期小型围墙聚落,也是唯一一处聚落全貌和演变过程得到清晰完整揭露的遗址,故 ...
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5周年之际,9月9日,“亘古巨制 煌煌文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展”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幕。展览分为“民族元典”“轴心时代”“中华一统”“交流互鉴”“文化高峰”五个单元,粹选传世善本与出土文献,包括甲骨、简牍、石刻、善本等多种类型,植根中华文脉,聚焦典籍深刻内涵,同时展示“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中华传统 ...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有着深厚的史前基础和独特的文明基因,史前考古发现不断强化着中华文明探源的多元视角。考古成果说明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家国一体的形成发展过程,揭示了中国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深入研究这种文化根基,对于正确理解中国历史,加强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均具有重大的学术价 ...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散布着许多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村落,它们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见证。它们承载着世代相传的民间传统和地域特色,是研究中国历史、建筑和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料库。河北省井陉县于家村,就是这一历史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于家村全貌(何克宁/摄)井陉,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的晋冀交界处,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 ...
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州市界河镇西孟村西南约150米处,2018年-2019年度对该遗址进行完整揭露,发现了一批诸如环沟、围墙、房址等重要遗迹,大量柱洞分布、组合较有规律,部分可组成完整的房屋建筑单元,聚落外围是由柱洞形成的围墙。该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处龙山时期小型围墙聚落,也是唯一一处聚落全貌和演变过程得到清晰完整揭露的遗址,故 ...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暨中法文化旅游年。为加强中法友好交流,并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办,中国艺术研究院工笔画院承办的“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展”,于当地时间9月18日上午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开幕。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刘红革、法兰西学院通讯院士迪迪埃·贝奈姆、法国 ...
长江中下游的成矿带横亘湖北、江西、安徽、江苏四省,矿带富含铜、铁、钨、锡等资源。安徽铜陵地处成矿带的中段。目前的考古调查和已发掘的资料显示,铜陵地区的铜矿开采、青铜冶炼活动肇始于中原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勃兴于春秋战国时期,鼎盛于汉唐,衰落于北宋,至明代基本停止,延续时间达2000多年未曾中断。新中国成立后,铜陵的铜工业继承并发展了古代 ...
2021年8月,全国文物保护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优化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对接文物行业对文博技能人才的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成立了行业工作组及研制组,对文物行业职业教育专业简介和教学标准进行了修(制)订工作。经过工作组一年的研究,2022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新版的职业教育本专科专业简介。在新发布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本专科专业简介中将文物修复 ...
长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伟大奇迹之一。1961年国务院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山海关、北京八达岭、甘肃嘉峪关名列其中。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其中包括山海关长城。河北现有12处23个长城点段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山岭长城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长城保护 ...
汉代长沙王陵墓群是长沙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名片。目前发现的汉代长沙王陵墓群及考古发掘的大批精美文物,对研究汉代中央与诸侯国的关系、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大汉帝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难得的资料。近年来,秉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长沙始终将汉代长沙王陵墓群的保护置于首位,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致力于 ...
9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早期文明研究基地承办的“历史学与考古学的对话——中国早期文明与国家起源”学术研讨会在山西襄汾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文明与国家的概念与标准,历史学、考 ...
“黄淮七省考古论坛”是由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江苏七省考古院(所)联合举办的文物考古学术交流会,为展示黄淮地区考古工作成果、深化学术交流与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9月11日至12日,第十二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河北保定举办。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河北省文物局局长罗向军、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安悦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 ...
鲁东南地区是海岱文化区的腹心地带,五莲山脉东西两麓自古以来便是南北交通要冲,北接胶莱,南控沂泗。古国时代晚期这里孕育了丹土、两城镇和尧王城等重要史前城市,开启了泰沂山脉和黄海之间文明化进程的序幕。1934年原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了鲁东南沿海地区的田野考古调查,是本地区科学考古工作的开端,迄今已跨越九十年春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8月23日至25日,“浙江大学中国大遗址考古与中华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浙江杭州顺利举办。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主办,大遗址考古研究中心、考古学研究所承办,主题为“大遗址考古与中华文明”,来自全国各地文博考古行业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活动。会议开幕式由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党委书记方志伟主持。浙江大学副校长周江洪、浙江省考古学会理事 ...
9月21至22日,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以下简称文博系)、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共同主办的“撷翠:第二届复旦大学陶瓷考古论坛暨龙泉窑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二十余所文博机构、高校的5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龙泉窑考古新发现”“龙泉窑与历代宫廷的互动”“龙泉窑的工艺交流与影响”“龙泉窑对外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等四 ...
太湖地区发现了一件“虎纹刻符”石钺,出自无锡宜兴市的丁埂遗址。丁埂遗址紧临太湖西北岸,2022年8月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了一批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良渚文化的遗物,“虎纹刻符”石钺便在其中。这件石钺发现于良渚文化的祭祀高台上,双面均刻有“虎纹”、“鸟纹”以及“卷羽”等符号。这是太湖边首次发现的良渚文化“虎 ...
10月12日,北京阅读季度名家领读“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轴线的故事”主题活动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举办。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从钟鼓楼到万宁桥,从景山到故宫,从太庙到端门,从社稷坛到天安门,从正阳门到天坛,从先农坛再到永定门,北京中轴线的15处遗产点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目光。本次活动带领观众了解中轴线的故事,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中国第一历 ...
自东汉时期,就已经有再用汉画像石墓的出现,也有很多专家学者对再用汉画像石墓已经有了很细致的研究,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再葬汉画像石墓”“再用汉画像石墓”“盗用汉代坟墓材料建墓”等。根据出土资料初步整理,滕州目前发现的再用汉画像石改建墓至少有6座,其中汉代1座,三国1座(造纸厂石椁墓),西晋1座(元康九年汉画像石墓),宋代1座(官桥后掌 ...
一以发掘为核心的田野考古具有浓厚的经验性色彩,表现为知识和技能传播具有地域性和传承性的特征。就地域性而言,适用于北方黄土分布区的发掘经验,也许到了南方红土带就不再那么适用。就传承性而言,一名成熟的田野发掘人员在初出茅庐时必然受到过有着丰富经验的前辈的指点,尤其是长期驻扎在田野一线的老技师们,都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籍”,从此代代相传 ...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是中国历史上贡御时间最长、文献记载最多的窑址,其产品上至宫廷贵胄,下至百姓戍卒都使用,宋金对峙时期还曾用于南宋和金代贸易,并在晚唐至金代行销海外。定窑最重要的产品是不施化妆土的精细白瓷,成为宋元时期士大夫清雅艺术取向的典型代表。其历史地位因长期以来持续不断的文献记载和广泛影响,被近代学者列为六大瓷系之一。 ...
近年来,经科学发掘的黑龙江饶河县乌苏里江西岸小南山遗址第二期出土的玉器已多达400余件,是迄今东亚地区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一批系列组合型玉器,也是东北地区兴隆洼、红山诸文化玉器乃至长江流域各发达玉文化的直接源头。小南山玉器的种类包括玦、环、管、珠、扁珠、璧饰、锛形坠饰和玉斧等,器型丰富多样,已经形成整套的玉器组合。这些玉器上多能观察到 ...
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3周年之际,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交流会暨仰韶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三门峡市举办。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文物考古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会等5家联盟指导单位及陕 ...
齐长城遗址博山段位于齐长城中部,自山东济南市莱芜区、章丘区和淄博市博山区交界处的霹雳尖山进入博山境内,隶属淄博市博山区管理的有14点段,长34.208千米,主要经过附近7个镇街、24个村庄。在对齐长城的保护过程中,淄博市博山区文物事业服务中心立足工作实际,采用数字化巡护手段,确保齐长城保护监管“看得见、反应快、抓得准、管得住”,取得了一定 ...
10月18日至20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主办,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支持,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广汉市人民政府、三星堆遗址管理委员会、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承办的“互动与交流视野下的长江流域青铜文明”学术研讨会(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十一次年会)在广汉举行。百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交流探讨以长江流域为代 ...
西周考古与历史研究不同于夏商,夏商时期可供使用的传世文献、出土文献较为稀少,只凭借文献史学构建全面且宏观的社会历史面貌有一定难度。亦不同于秦汉及后世朝代,秦汉及以后的文献史料汗牛充栋,考古资料在研究古代社会时与文献史料已紧密结合在一起。西周时期的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介于其中,既可从文献史料中探索西周历史,但时常又面临“文献不足征” ...
鸿山遗址博物馆,作为一处依托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山墓群而建立的专题博物馆,坐落于特大墓葬邱承墩的原址之上。该博物馆的主要职责在于展示和研究鸿山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同时深入挖掘和研究吴文化,以及对邱承墩进行原址保护和展示。博物馆收藏的主要是春秋时期的玉器与瓷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博物馆的安全管理 ...
现在我国考古学面临着田野考古和科技考古成果难以契合的“两张皮”的困境。近几十年来,科技考古迅速发展,不但专业人员迅速增加,而且社科院考古所和各省的考古所及高校都大力建设科技考古实验室,并有大量成果发表在国内外的刊物上。然而,虽然科技考古蓬勃发展,但是除了给考古发现带来不少惊喜和为考古报告增添一些科学主义的表现外,似乎对农业起源和 ...
当西安鼓乐遇见《春江花月夜》,常德丝弦演绎《生在潇湘多自豪》……10月22日,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2024年第四期中华优秀文化体验项目轮展开展仪式在京举行。本期体验活动以图物展陈、非遗传承、文化体验、文创空间等形式,集中展示来自陕西和湖南的秦风湘韵和文化精品。戴上AR眼镜,亲历兵马俑的建造、发现、研究和修复全过程;置身VR舱, ...
10月21日,故宫博物院—杜伦大学全球学术讲座在故宫博物院举办。本次讲座聚焦“考古与气候变化”主题,旨在通过长时段的历史视角来理解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进而通过考古学的研究为当前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出席活动并致辞,英国杜伦大学校长以及杜伦大学代表团、英国驻华机构代表、国内考古学界专家等 ...
莲池书院,因坐落于河北省保定市老城中心的古莲花池内而得名,是清代直隶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学府。其选址于古莲花池内,不仅承载了丰富的历史积淀,更体现了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交融与和谐共生。本文从元代贾辅万卷楼的历史渊源、明代以来的读书藏书传统以及古莲花池独特的自然环境等方面,探讨莲池书院选址的深层次原因。元代贾辅万卷楼与莲池书院的历史 ...
性别本身是生物学所决定的,男女两性是自然界基本的存在形态。高等灵长类动物中就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性别分工,人类在百万年演化过程中是如何随着外在文化适应手段的提升,从生物学性别开始向社会性别转变并最终形成社会分工,这其中的过程和动因都需要通过考古学来阐释。社会性别(Gender)最早是一个人类学上的概念,与生理层面的性(Sex)相对,性别强调 ...
10月24日至25日,由中国文物学会、湖南省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学会古村镇专委会与凤凰县政府承办的“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县召开。中国文物学会会长顾玉才、湘西自治州副州长高湘文、凤凰县委书记毛家出席会议,80余位来自全国文物、建筑、规划、测绘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机构代表与会,围绕传统 ...
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为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直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加挂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牌子。为充分展现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形象,提升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公众辨识度和社会知名度,塑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特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深海考古研究院)形象标识(Logo)设计方案。现将征集活动有关事项公布如下:一、 ...
各有关单位:为加强文物保护修复成果的宣传,弘扬工匠精神,提升文物保护的社会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促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化遗产传播中心、中华文明展示传播联盟组织开展“2024全国文物修复案例宣传展示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名称2024全国文物修复案例宣传展示活动二、组织机构主办单位:中国文物报社 中国文化 ...
20世纪80年代初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在吉林白城地区静山乡万山村东北约500米,发现一处辽金时期的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沿嫩江边断崖上绵延1.5千米,文化层厚约2米。采集到大量泥质灰陶片、布纹瓦、瓷片、灰砖、陶网坠等。2007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再次对该地区进行调查工作,万山遗址作为大安市辽金时期一个重要遗址点被收录进《大安县文 ...
为进一步提高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利用水平,通过文旅融合推动活化利用,助力打造苏州吴江特色“江南文化”品牌,近两年,苏州市吴江区积极探索和创新文物资源活化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本文通过部分案例,探析吴江区文物单位活化利用现状,并作简要思考建议。一、基本情况吴江地理位置优越,文化内涵丰富,全区不可移动文物不仅数量多,而且类型丰富,涵盖 ...
当下历史书写与研究呼唤用新的历史书写与研究范式取代旧的历史书写与研究范式,实现历史书写与研究范式的整体转换和根本变革。采用截然不同的历史范式和历史研究范式将有可能得到截然不同的历史研究结果。真正的大革命是轴心革命,是政治范式和社会范式、经济范式和生态范式、文化范式和文明范式的根本性变革和跃迁。历史系统论要求树立大中华史观和世界体 ...
苏秉琦于1948年发表的《瓦鬲的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史的名篇,常读常新。长期以来,对于这篇论文于中国考古学的贡献,学者多强调它在考古类型学的示范之功(如俞伟超、张忠培:《探索与追求》,《文物》1984年第1期;杨晶:《中国考古类型学研究的典范之作——读瓦鬲的研究》,《南方文物》2009年第1期)。至于苏秉琦在考古层位学方面的贡献,学者则突出其19 ...
哈萨克族民间演唱艺人——铁尔麦奇黄中祥内容提要本文参照15世纪以来哈萨克族民间艺人口头创作的诗歌文本,对铁尔麦的嬗变过程、演唱风格和内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类。铁尔麦的发展成熟为从事其创作和演唱艺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虽然铁尔麦的形成可追溯到几个世纪之前,但是到了20世纪以后从事铁尔麦创作和演唱的铁尔麦奇才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哈萨克族民间 ...
悬泉汉简所见丝绸之路张俊民悬泉置是汉代东西交通路线上规格最高的接待机构之一,类似的机构在694汉里的酒泉郡有11个,敦煌郡有9个。主要功能是负责过往人员的接待和政令文书的传递。规模最大时,在悬泉置设有最高行政长官“丞”,其下又有分管不同职能部门的啬夫、佐,置啬夫主要负责住宿、厨啬夫负责饮食、厩啬夫负责养马。为了完成迎来送往的任务,悬泉 ...
蒙古国考古新发现中的佛教元素——兼论6至8世纪漠北草原的佛教传播徐 弛关于隋唐时期佛教在漠北地区的传播情况,由于史料不足,前辈学者多是在论述其他问题时提及。例如耿世民研究佛教在古代新疆和突厥、回鹘人中的传播情况的同时,关注了漠北地区突厥、回鹘人的佛教信仰情况。林梅村研究《布古特碑》时,对柔然汗国及第一突厥汗国佗钵可汗时期漠北地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