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志敏|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梁思永先生
梁思永先生(1904~1954年)系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通过一生的田野实践和辛勤劳动,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壮大以及考古人才的组织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建国以来,他还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建立和考古学学科规划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功不可没的。 梁思永先生是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的第三子。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 ...
梁思永先生(1904~1954年)系中国近代考古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他通过一生的田野实践和辛勤劳动,为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壮大以及考古人才的组织培养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特别是建国以来,他还为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建立和考古学学科规划付出了大量的劳动,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功不可没的。 梁思永先生是广东新会人,梁启超的第三子。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 ...
一 梁思永先生已离开人间了,然而他在中国考古学上所留下的功绩,是永远不会消灭的;他的忘我的服务精神,也是永垂不朽的。他用意志的力量和病魔奋斗了许多年,使脆弱的身体坚持到最后的一刻钟。但是,他终究撒手离开我们了,能不使我们悲痛! 最后这一次他进入医院,头一星期恰巧和我同住在一个病房里。我们因为遵照医师的吩咐,竭力避免谈话过多。在谈话 ...
基本信息:作者:王仁湘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9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9月印次:1ISBN:9787540167059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10章47个主题和近200幅精美图片,将一百多年来我国考古界学者对仰韶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通俗性的转化,生动讲述仰韶文化被发掘的来龙去脉,以及仰韶先民的衣食住行、仰韶文化彩陶上的美学法则、仰韶时代社会的人 ...
“游耕”,又称为迁移农业,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相似,是耕地和居住地均不固定的一种相对原始的农业形态。有学者提出,“游耕”的内涵中,“游”强调移动,“耕”则反映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营生方式。本文中“游耕”的“游”,不同于游牧和游猎采集社会中更偏向季节性移动的“游”,而是人们在居址附近经过多年的耕作行为,耗尽地力,不得不寻找新的居住点和 ...
下埃及地区一般指尼罗河自南向北汇入地中海时在河口处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带,即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与之相对应的是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地区。下埃及水系发达,水网密布,自史前时期就已有人类在此活动。然而,三角洲地区的地下水位较高,不利于地下文物的保存,也不便开展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材料的缺乏,使得我们对下埃及地区史前文明的认识起步较 ...
基本信息:编著:冉万里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24年10月版次:1印刷时间:2024年10月印次:1ISBN:9787030795984内容简介: 隋唐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组成部分,属于典型的历史时期考古学,上承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下启宋元考古。这一时期各类遗迹与遗物数量多且丰富多彩。通过本书,不仅可以加深对“汉唐雄风”的理解,触摸隋唐文化的脉搏,更能深 ...
2024年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贺信站在中华文明永续传承、世界文明繁荣共生的历史和时代高度,深刻阐释加强中希两国文化交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又一次集中体现和生动诠释,为我们担负起古典文明研究的使命、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基底提 ...
当地时间11月28日,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在希腊雅典举行揭牌仪式。正在希腊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考察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并为研究院的成立揭牌。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高翔陪同赵乐际委员长出席上述活动。出席揭牌仪式的还有希腊文化部长莉娜·门佐尼、希腊议会教育委员会秘书长安吉利基·德利卡里、中国驻希腊大使方遒等嘉宾。 高翔 ...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博中国 ,作者高星 1929年12月2日傍晚4时左右,阴冷昏暗。北平西郊周口店半山腰的一个小洞中,一桩震惊世界的科学事件正在发生。一位腰系绳索的青年在飘曳烛光的映照下与一个看似石头的圆疙瘩对视。少顷,他用颤抖的双手,捧起刚刚从沉积物中撬出的这个圆形物。不久,坐落于北平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收到一封电报:“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 ...
11月30日下午,海丝学术交流暨朔门古港遗址研究成果发布会透露温州朔门古港考古最新三大重要发现:发掘揭露奉恩水门、朔门及瓮城区块,将隔断打通连接成片,基本理清了温州古城兴废沿革,为早期城址探索指明方向;初步完成2号沉船现场清理测绘,该船可能由温州本地造船场建造;温州港城一体联动模式更加具象化。这些成果进一步丰富我国海丝申遗体系港口类 ...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博中国 ,作者马占山 邓新波等 2023年12月至2024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在对七里河城市更新一期项目进行前期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一处东周时期的手工业作坊遗址。该遗址位于洛阳市涧西区黄河路以东、大明渠以南、涧河街以西,处在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内的中部偏西,西距东周王城西城墙约100米。截至目前发掘面积为6400平方 ...
2015年11月以来的九年间,南昌海昏侯国考古从田野发掘、资料整理、文物保护、研究阐释到活化利用都不断推进,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考古工作者需要有献身精神,需要有考古人的情怀;田野考古工作、发掘资料整理和考古报告编写,是考古工作者的主责、主业;多学科合作研究,是现代考古学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重要途径;考古 ...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博中国 ,作者琚香宁 陈化诚等 庆元小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丽水市庆元县松源街道庆元大道以南的山岗,北距松源溪约400米。因庆元五都香菇小镇工业区块(熊山区块)开挖项目涉及小熊山山岗,该山岗未发现文化层,但地表可见陶片,为了解是否有先秦时期墓葬等遗迹,2023年9月至11月,由施工方安排挖机,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庆元县文物保 ...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博中国 ,作者车亚风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从2024年3月开始对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塘北遗址进行第二次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700平方米。 2024年发掘区位于地块北部,主要发现崧泽文化时期土台1处,遗迹以墓葬为主;以及马桥文化、“后马桥文化”、西周、春秋时期的生活遗存, ...
秘鲁中北部沿海地区有不少发源于安第斯山脉、汇入太平洋的东西向短河,它们流经干涸的沙漠地带,带来绿洲并孕育出距今五千年的美洲最古老的文明。 被学者们习称“卡拉尔文明”的秘鲁史前文化主要分布于圣塔河(Santa River)与奇隆河(Chill’on River)之间,并向东延伸至安第斯山脉的马拉尼翁河(Marañón River)和华拉加河(Huallaga River)的谷地, ...
这是12月6日在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华龙洞遗址陈列馆拍摄的华龙洞6号头骨复原头骨和下颌骨(模型)。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8日,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成果发布,确认华龙洞人是迄今东亚地区呈现出智人(现代人)特征最多、年代最早的从古老型人类向智人过渡的古人类。 2024华龙洞遗址学术研讨会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日前开幕,近百名专家学者参 ...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博中国 ,作者史晟 2022年1月至2024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配合长安区贾里村棚改项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工程建设范围内所涉及的遗址、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墓葬1240座,灰坑2295座,其他134处(沟64条、窑址27座、井43眼),涉及年代自西汉早期至清代晚期,出土文物近4000件组。 该项目位于长安区神禾塬北部最大村落 ...
一、双槐树遗址概况 双槐树遗址位于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双槐树村南的高台地上,现存面积约117万平方米,其年代为公元前3300~前2900年,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图1 双槐树遗址展区 双槐树遗址是在1984年河南省第四次文物普查、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时发现,被命名为滩小关遗址。1992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现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
一、牛河梁遗址概况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凌源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三县交界处。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1983年起开始正式发掘。牛河梁遗址开展正式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共发现二十多个地点,已编号十六个地点,分布在5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截止到2003年,已发掘了第二(N2)、三(N3)、五(N5)、十六(N16)、十三地点 ...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科学、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同时结合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于教育与研究”的主题,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教育、研究职能,开展具有本馆资源特色的教育活动,中国考古博物馆“中华文明溯源”系列学术讲座,邀请专家学者做客中国考古博物馆,与观众分享互动,聚 ...
主讲人:刘庆柱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休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主持人:陈时龙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讲座时间:2024年12月25日15:00-17:00讲座地点:中国历史研究院西裙楼一层琼山厅腾讯会议:275-337-533(线上)主 办: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承 办:考古学理论研究室、公共考古中心、考古大数据资料中心个人简介:刘庆柱,中 ...
作为一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的技师,我的日常是与历史的尘埃为伴,在古老的殷墟土地上,用手铲和刷子轻轻拂去岁月的痕迹,揭示出3000多年前商朝文明的辉煌篇章。2024年11月5日,我有幸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时刻——“世界古典学大会·走读中国之中原行”活动走进古都安阳。而我,则作为英文讲解,接待了来自希腊、俄罗斯、美国、英国等13个 ...
古文字学是研究先秦时期古体文字的学科,涉及文字起源、古文字学的基本理论、文字释读、甲骨学、金文学、战国文字学、早期民族古文字学以及古文字与古史研究等重要课题。文字是承载中国文化基本概念的符号载体,作为连接古今文明的桥梁,古文字学研究的深化,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及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中国社会科学院特殊 ...
2024年12月7日,“周原遗址考古新发现专家咨询会”在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召开。此次会议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主办,会议邀请了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联合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西省文物 ...
摘要:目前,学界普遍认同南岛语族起源于我国台湾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但关于南岛先民最初如何抵达台湾地区,进而向其他地区扩散,尚存在诸多疑惑。本文同时考虑末次冰消期后的水动型和地动型海平面变化,提出了一种南岛语族起源的可能性:在全新世早期(大约11.7~7.4 kaBP期间),南岛先民在今天的海峡近岸及台湾浅滩区域创造了“原南岛文化”。随着冰消 ...
西周定都镐京是为宗周,不就又兴建洛邑是为成周。东西两都同为全国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开创了我国古代政治历史上的两京制。武王克商之后,为什么要在中原腹地再建一个都城呢?下面我们细细说来。 周武王灭商回到镐京后,忧虑“未定天保”,天保就是顺从天意的国都,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在洛邑在建立一个国都,他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周公。武王没有看到洛邑 ...
“丝绸之路上的唐代建筑因素”11月25日下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第七期“陕西考古·终南新知”学术沙龙在考古研究中心图书阅览室成功举办。本期沙龙由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部承办,以“丝绸之路上的唐代建筑因素”为主题,邀请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西北大学特聘教授张建林老师,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副教授万翔老师、副教授徐弛老师,西安交通 ...
寻常的精致雪国考古一日克拉斯纳亚列奇卡遗址的工作基于国内大遗址考古的思路和方法,对遗址3号佛寺佛殿建筑遗址进行发掘的同时,在全城持续开展地面调查、遥感测绘、考古勘探、探沟试掘等工作。本年度新开10×10米的探方4个,另附加既往发掘的探方3个,并将既往发掘2米宽的探沟向北延伸15米,发掘面积总计730平方米,既明确了建筑遗址的西南转角,也了解 ...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高的地位,在很长的时间里都是皇室的专用图腾。那么龙的形象怎么来的呢。 1994年,辽宁省阜新市查海遗址发现了一条距今约8000年,用红褐色、大小均等的石块堆塑的长19.7米、头宽约2米,身宽约1米的疑似龙形物。 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掘出一座距今约6500年的墓葬,人骨的两侧各有一个蚌壳摆塑的虎形和鳄鱼形的图案。我想,后 ...
人红是非多,堆红是非也多!三星堆出土了很多瑰丽精美的文物,相对于中原青铜礼器的庄重肃穆,三星堆青铜器有更多充满想象力的造型,因此它显得格外神秘,也导致各种关于三星堆的绯闻、谣言层出不穷,泛滥成灾,比如:“三星堆为什么停止挖掘了?国家在害怕什么?”“中华文明恐受到挑战,三星堆研究有多惊悚?”“三星堆十大未解之谜,一旦被揭开,或将颠 ...
关于三星堆遗址,继上一篇文章,今天分析三个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三星堆被刻意打压了吗?三星堆人来自哪里?三星堆青铜文化来自哪里? 第一个问题:专家为了维护中原中心论,刻意打压三星堆?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专家隐瞒三星堆的真相,目的是为了维护中原中心论。其实但凡肯动动小手百度一下,就会发现关于三星堆研究的学术专著和文章是相当多,只是很多 ...
建城郭前首先要正方位,跟我们自己盖房子先要请人正方位是一样的,这里面有一套文化体系在里面。方位体系一般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在作者家乡正房一般都是背向磁北方位,面朝南。 《周礼》开篇说“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这里的“国”可不是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周代有“国野之分”,“国”为统治者及其宗族所居之郭,“野”系城郭外围之农村。 ...
南佐遗址位于甘肃省庆阳市,坐落于黄土高原第一大塬——董志塬上。初步认为遗址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是一处仰韶晚期具有都邑性质的大型高等级中心聚落,碳十四测年距今约5100-4700年。 遗址核心区有9座呈倒“U”字形对称分布的夯土台,“九台”外侧有两道环壕,环壕和“九台”围成约30万平方米的遗址核心区。当地人把这9座大型夯土台叫“九女绾花台”。韩 ...
关于夏人的来源,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豫西说,认为夏人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河南洛阳嵩山一带; 2. 晋南说,认为夏人可能起源于山西南部。 3. 山东说,认为夏人可能来自山东省。 4. 东南地区说,认为人可能源自东南江浙一带。 5. 四川说,根据古代文献有“大禹出西羌”和“禹生石纽”的说法,认为夏人的起源可能在四川北部。 之所以有这 ...
运城市垣曲县北白鹅周代墓群是近年来山西省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丰富。北白鹅墓地的发现为运城厚重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墓地出土的精美文物吧: 首先欣赏这件“铜盒”,它长仅为10厘米左右,虽然体积小巧,但做工非常精巧,盒身是鸟纹,底足是四只小老虎,盒子的盖可以打 ...
2016年12月26日,四川省公安机关历时两年,辗转10余个省市,行程10万余公里,破获了一起特大盗掘古文化遗址案件,将10个盗掘团伙和70名涉案人员一网打尽,并追回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8件、二级文物38件,三级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额高达3亿元。这些文物之中,最为珍贵的当属前面所说的虎钮“永昌大元帅印”金印。这枚金印经过多次倒手,最终卖出了 ...
哈拉帕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几乎同时代 。哈拉帕文明的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800年左右,鼎盛时期约为公元前2500年至前1750年。 哈拉帕文明覆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它广泛分布于印度河流域,北至今天印度北部,南至阿拉伯海,主要区域与今天巴基斯坦的大部分国土重合 。 哈拉帕文明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在当时是非常 ...
复活节岛上矗立着著名的摩艾石像,这些石像多达900多尊,它们大多是由火山岩石雕刻而成,平均高度在3到6米之间,有些甚至高达20米以上,重达数十吨,那你知道岛上的居民来自哪里吗? 根据考古学的研究,复活节岛上的第一批居民可能是在公元400到700年间从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某个岛屿长途航行到达的,这些居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和文明,并逐渐发展成为拉帕努 ...
武王墩墓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三和镇徐洼村,是中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的墓葬。该墓地于1981年被安徽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武王墩考古发掘计划,2020年列入“考古中国”课题重点项目。 武王墩墓地现存主墓(一号墓)、墓园、车马坑、陪葬墓、祭祀坑等重要遗迹,整个墓园占地2100余亩,规模非常巨大。主墓(一 ...
从考古的视角看,殷商的历史是血腥的,目前,殷墟已发掘的正常墓葬是六千多座,代表了六千多名正常的死者;而发掘的集体人祭坑则有近两千座,平均每座坑内有5到10人,保守估计这些人祭数量在一万人以上,这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商人重视人祭是普遍现象,不仅商王室、贵族阶层有这样的风俗,人祭在民间也很普遍,“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考古人在商王朝的平 ...
鬼方,又称鬼国。在甲骨文中,“鬼方”通常被写作“鬼方昜”,学者们认为:这里的“昜”字可能是一个错误的写法,正确的写法应该是“鬼方易”。 在《易经》中,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的记载,意思是商朝的高宗武丁花了三年时间征服了鬼方。战国时赵国史料《世本·帝系》记载:黄帝直系后裔陆终娶鬼方氏之妹女嬇,陆终与女嬇生了六个儿子。《史记》 ...
三苗,又称有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族群。在古史记载中,三苗和中原华夏集团经历过激烈斗争,并最终以三苗的失败为结局。下面列举一些记载: 《山海经•海外南经》:“三苗国在赤水东,其为人相随。一日三毛国。”郭璞注:“昔尧以天下让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杀之,有苗之民,叛人南海,为三苗国。” 《吕氏春秋•召类》载:“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 ...
三苗之国的位置据吴起描述:“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 衡山,上一篇文章分析过,在淮河和长江之间,极大概率是南阳郡雉县的雉衡山,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南召县东伏牛山脉。《汉书·地理志》 南阳郡雉县:“衡山,沣水所出。” 《水经·汝水注》:醴水 “出南阳雉县,亦云导源雉衡山,即 《山海经》 云衡山也。”。 汶山,位置 ...
传说中的尧舜禹时代,南阳盆地主要分着后石家河文化,其绝对年代是公元前 2200 —前 2000 年。 后石家文化面貌相比前期确实有了很大变化,如玉器大量流行,瓮棺大量出现,还出现了不少王湾三期煤山类型的器物。对石家河文化面貌上的变化原因是什么?方勤先生不太同意是禹伐三苗的结果。他认为,在后石家河时期,石家河城继续往外扩张,像肖家屋脊、罗家 ...
考古学家发现石家河文化的衰落不单单是由于战争造成的,和洪水泛滥也有关系。 考古人员在钟桥遗址、中坝遗址和玉溪遗址都发现了石家河中晚期的古洪水沉积物,这表明当时发生过比较大的洪涝灾害。大致同时期的中原也在经历洪水,文献记载:“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榖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 ...
大松山墓群位于贵州省贵阳市贵安新区马场镇,这个墓群的特点是规模大,延续时间长。墓群发掘面积达到135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192座,出土各类文物4000余件,是目前西南地区发掘规模最大的墓地;时代从两晋南朝一直到隋唐宋元明,延续1400余年。根据出土文物饰品多,材质多为铜银的特点,结合人骨DNA检测,考古人员推测大松山墓群的墓主人很可能是苗族先民 ...
西吴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古绛镇西吴壁村南,面积达110万平方米,地处涑水河北岸的黄土台塬上,南距中条山约6公里。西吴壁遗址示意图 西吴壁遗址夏商时代的聚落范围基本一致,可见商人也是沿用了夏人的聚落。西吴壁是首次在邻近夏商王朝腹心发现的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专业化水平最高的冶铜遗址,弥补了夏商时代从铜矿开采到集中铸造之间所缺失的冶 ...
数年前,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张汉砖图,一眼就被吸引住了,这块汉砖上面的图案非常精美,正面雕一只大鹿头,整体呈高浮雕造型,两只大鹿角格外醒目。 我第一的反应是:这不会是草原文化的东西吧,再一想家乡有皋落这个古老的游牧部落留下的地名,不会是他们定居中原后的产物吧?后来和朋友们讨论,有人说是道教文化的东西,原始道教有骑鹿升仙的说法,传说老 ...
2024年4月,比利时玛丽蒙皇家博物馆一件镇馆之宝——明朝鱼藻纹盖罐被盗,这件盖罐是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大区的明星文物。 窃贼在凌晨4时左右进入博物馆盗走了盖罐。馆方认为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盗窃,并已将监控录像交给警方,同时报告给国际刑警组织,希望能找回失窃文物。 这件被盗的明朝鱼藻纹盖罐的原始拥有者是比利时的煤炭大亨哈乌勒·瓦洛克(Rao ...
《史记》载:“自契至汤八迁。汤始居毫,从先王居作《帝诰》。”《荀子·成相篇》云:“契玄王,生昭明,居於砥石迁於商。” 昭明所迁的砥石,可能位于今天的河北砥水流域 。不过,关于砥石的位置,史学界还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砥石可能在今天的河南省三门峡附近的黄河砥柱,有的认为砥石可能在今天的石家庄以南、邢台以北的区域。因修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