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汉甘泉宫遗址内发现西汉石熊
西汉甘泉宫遗址内发现西汉石熊发布时间:1989-05-26 作者:张民生本报讯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淳化县城北约17.5公里处的铁王乡西汉甘泉宫遗址内进行文物普查时,在该遗址的东北隅发现了一件罕见的西汉石熊。石熊通高1.25米,最大腹径1米,腰围2.93米。熊呈蹲卧状,面部圆目突起,平视前方,嘴部稍有残缺,左前足挠于耳,余三足搂于腹部,体态憨厚温顺,给人一种好 ...
西汉甘泉宫遗址内发现西汉石熊发布时间:1989-05-26 作者:张民生本报讯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淳化县城北约17.5公里处的铁王乡西汉甘泉宫遗址内进行文物普查时,在该遗址的东北隅发现了一件罕见的西汉石熊。石熊通高1.25米,最大腹径1米,腰围2.93米。熊呈蹲卧状,面部圆目突起,平视前方,嘴部稍有残缺,左前足挠于耳,余三足搂于腹部,体态憨厚温顺,给人一种好 ...
莫奇卡文化黄金遗物被秘鲁学者发现发布时间:1989-05-19 作者:胡小毅黄金的假面、王冠、刀,这些迄今为止在美洲大陆考古遗物中最豪华的宝物,被秘鲁学者发现了。1988年9月,在华盛顿召开的全美地理学协会上,秘鲁学者沃鲁特阿鲁拜博士公开发表了这一发掘收获。沃鲁特·阿鲁拜博士领导的小组,在距秘鲁首都利马西北600公里的希潘镇,发现了建于15()()年前的武将 ...
道县四百躯古石雕人像出土引人瞩目发布时间:1989-05-19 作者:吴志洪本报讯去年9月,湖南省考古研究所在道县下蒋乡田广洞村鬼仔井进行洞穴考古调查时,在一处古木参天的树林中,发现石雕人像约100躯。这一罕见的发现,引起了考古界专家的极大关注。鬼仔井石雕人像均采用扁平石灰石雕成,一石一像,均采用粗线条浮雕工艺,风格粗犷古朴。石像大小不一,身高40-l00 ...
李凤墓壁画发布时间:1989-05-19 作者:张鸿修李凤,唐高祖李渊第十五子。据墓志与册书刻石记载,李凤历任邓、豫、虢、宋、寿、沁、青七州使持节诸军事和刺史,食邑万户,为唐室重臣。上元元年(674年)薨,享年52岁,陪葬献陵,溢曰荘。李凤墓位于陕西省富平县吕村,与妻刘氏合葬,是唐高祖李渊献陵的陪葬墓之一。1973年由陕西省文管会和富平县文化馆进行了发掘清理, ...
理县发现唐维州故城发布时间:1989-05-12 作者:徐学书本报讯在四川理县的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唐王朝抵御吐蕃的军事重镇维州城故址。城址位于理县杂谷脑镇杂谷脑河北岸的一级台地上,城垣沿台地南端及东部边沿夯筑。现存城墙系夯土筑成,从残断墙垣来看,平面布局原分内外城,一字形排列呈长方形。城四角及东墙中部施马面,与茂县维城前村发现的唐左封县故城平面 ...
美国收藏一批居延汉简始末发布时间:1989-05-05 作者:大庭脩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前的街道上,有我熟识的一家兼营旧书业的古玩店,这家店铺藏有大量有关美术的图书。那天我去的时候,无意中在那里看到一本题为《汉代美术》的展览目录,一时吸引了我,这是1979年3月14日至5月27日在纽约中国画廊举办的展览会上的东西,第一页上对顶排列着四枚木简的照片,收 ...
新疆清理洋海古墓群发布时间:1989-05-05 作者:肖小勇本报讯去年10至1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洋海古墓群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古墓葬82座,出土遗物300余件。洋海古墓群地处鄯善县吐峪沟乡洋海戈壁滩的几处戈壁台地上,纵横1000余米。墓葬形制有土坯砖券墓和竖穴土坑墓。前者系在竖穴土坑墓墓口周围砌一圈砖坯而成,有的在圈内再盖一层骆驼刺,圈内多附有童葬。 ...
泾阳发现秦汉谷口宫遗址发布时间:1989-05-05 作者:刘随群本报讯一处大型秦汉宫殿遗址谷口宫遗址在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露世。这座宫殿建筑遗址,地处泾阳县口镇西南方,依山傍水。东西700余米,南北宽约900米:总面积达63万平方米。在宫殿遗址分布区域内,建筑遗物堆积极为丰富,有的区段厚达两米,发现的建筑构件有板瓦、筒瓦、云纹瓦当、宫字瓦当、方形几何纹铺 ...
咸阳文物普查又获重大成果 在三原县发现的汉池阳宫遗址,地下建筑保存完整,建筑结构布局规整,出土文物丰富新颖发布时间:1989-04-21 作者:咸文本报讯最近,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三原县嗟峨乡发现一处大型汉代宫殿遗址。遗址规模宏大,内涵丰富,地面遗存和地下建筑保存完整。经省、市文物考古专家们反复考察并结合历史文献论证,断定为汉代池阳宫遗址。池 ...
秦望夷宫遗址地望确认发布时间:1989-04-21 作者:刘随群本报讯三月中、下旬,陕西省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泾阳县普查文物时,对秦官殿遗址进行了一次详细考察和论证,从而确定了望夷宫的具体地望和规模。据《史记》记载,望夷宫为秦始皇所建,赵高曾逼杀秦二世胡亥于望夷宫内。这次考察确认,望夷宫遗址位于泾阳县蒋刘乡五福村和二杨庄北部,北达泾河岸边。从裸露的 ...
武威征集一批珍贵文物发布时间:1989-03-24 作者:钟长发本报讯甘肃省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最近在武威市城乡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农民家中发现一批珍贵历史文物。这批文物是近几年农民们在平田整地时发现的,现已被征集到地区博物馆收藏。这批文物为原始社会(马家窑文化)、两汉和魏晋三个时代墓葬中所出土。其中4件当地十分罕见,现介绍如下:新石器四耳彩陶罐发 ...
九省开展丝绸之路货币研究发布时间:1989-03-10 作者:史学英本报讯在最近召开的全国钱币学会秘书长会议上决定,由甘肃省钱币学会牵头,联合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古、四川、云南、贵州等西部省区开展丝绸之路货币研究。甘肃地处丝绸之路干道上,出土钱币实物较丰富,因此,省钱币学会今年将把工作重点放在丝绸之路的货币研究上。(史学英)
巩县发掘一批晋唐墓葬发布时间:1989-03-03 作者:廖永民 吴茂林本报讯为配合基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去年5、6月份,郑州市文物工作队与巩县文管所联合对巩县芝田村以西的古墓群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清理的83座古墓,除3座汉墓外,有晋墓24座,唐墓31座,另有晚唐、北宋末迁葬墓21座,小儿墓10座。这些不同时期的大、中、小型墓葬都是土坑洞室墓,但墓道的形制却 ...
漫漫古道风沙急 丝丝绸纱友情长──奈良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巡礼发布时间:1989-02-17 作者:侯八五去年4月24日至10月24日在日本奈良举办的《奈良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是奈良县和奈良市为庆祝奈良县设立100周年、奈良市设立90周年而举办的大型纪念活动。来自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苏联、意大利、法国以及南朝鲜等10 ...
《中国文物报》1989年02月03日 星期五 第三版大嘴子遗址发掘见闻录发布时间:1989-02-03 作者:褚蓝大连大嘴子遗址是一处罕见的完整的青铜时代村落遗址,在考古学上具有颇高的学术价值。令人遗憾的是,这座曾对考古学家具有诱惑力的遗址,刚刚向人们暴露出自己隐藏了三、四千年的秘密,就永远消失于该市现代经济建设大军翻腾的漫天尘土之中了。今作此文,旨在追 ...
陕西省临潼县在文物普查中,在骊山西麓的秦东陵区又发现一座大型四面斜坡墓道式的“天子”级别大墓,这是秦东陵区又一重大发现。随着秦东陵奥秘的不断揭示,临撞县文物普查队对秦东陵区的勘查格外细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他们在秦东陵区调查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时,发现一处1米多高的断崖上有25米长一段花土。在省考古所秦陵工作站的大力支持下,普查队立即组 ...
这批佛教摩岩造像位于四川省黑水县木苏乡黑水河东岸距地面一米多高的岩石上。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这批造像共计19龛,上下排列四层,分布于7.50×7.50米的范围内。造像的内容有一佛二弟子、西方三圣、观音菩萨,计有人物造像35尊。所有的龛均为长方形穹窿顶。佛像多己严重风化,无题记发现。这批佛教造像与汉代佛教造像风格全然不同,衣著亦同于吐著而不同于 ...
本报讯 最近,北魏故都大同发现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北魏时期古墓群,共计200余座。已出土文物1000余件。大同市位于晋北,北魏时期为都,称平城。近几年来,曾在此发现不少北魏时代墓葬,以这次发现规模最大。墓中出土的木棺绘画,内容反映了有关山野丛林、歌舞饮食、骑马狩猎的场面,摆脱了宫廷生活的豪华气息,是北魏时期世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画面造型上继承了汉代 ...
本报讯 今年9月中旬,中科院塔克拉玛干沙漠综合考察队在于田县克里雅河流域进行了综合科学考察,首次于克里雅河上游发现一处细石器遗址。遗址位于昆仑山北麓濒临克里雅河西岸的三级台地上。地名为巴什康苏拉克。南距普鲁村约10公里。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海拔约2300米。从散布于地表的诸多石料、石屑中,采集到细小的石核、石叶数十件,有的切割器和刮削器依稀 ...
本报讯 近几年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在西昌市郊陆续发现大批大理国时期的火葬墓群,并抢救发掘了其中的部分墓葬,获得了一批包括金、银、铜、铁器和陶瓷器等在内的重要文物。还发现了一通刻有大理国“盛德二年”(公元1177年)纪年的火葬墓碑。这对于研究两宋时在云南和川西南等地建立起来的大理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迁 ...
本报香港讯 特约记者彭全民报道 应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的邀请,深圳市博物馆一行6人,于今年10月28日离开深圳到达香港,参加大屿山石壁东湾沙丘遗址的考古发掘这是深圳市博物馆首次与香港考古界合作进行的考古发掘。香港大屿山,旧称大濠岛,位于香港的西南面珠江入海口处,是香港地区最大的一个岛屿、东湾沙丘遗址位于大屿山西南部,西北与石壁隔一 ...
发布时间: 作者: 本报讯 今年夏天考古学家们在以色列靠近地中海的海港城市海法以南约10英里处的海面下发现一座8000年前的古代村落遗址。 据美国《太平洋垦条旗报》10月10月日报道说,考古工作目前仍在进行。现已挖掘出15枚大部分尚完整的人类、动物骨骼和小麦、小扁豆以及箭头、刀、碗等遗物。 海法考古与海洋研究学院的埃胡德贾和利说:“这座村落是目前 ...
有的逶迤于大青山南麓,有的纵贯于大青山区,有的筑于山脊、谷口,还有的“因山制险”,利用峭壁做为一面墙体。其中,大青山南麓长城和大青山纵向长城是呼市地区的主体长城;而大青山山脊、谷口及“因山制险”长城,都各自成段,长短不等,一般多在100~00米之间,是立体长城的辅助设施。这些长城的构筑材料都是就地取材,建筑方法“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常见的墙体结 ...
内蒙古凉城发现圆子沟人类聚落遗址发布时间: 作者:特约记者本报呼和浩特讯 特约记者王大方报道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乌兰察布盟凉城县圆子沟村,发掘出一处大型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蒎遗址和大量保存完好的窑洞式房址。圆子沟遗址北依阴山的支脉蛮汗山,南濒烟波浩渺的岱海。依山傍水,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已经发掘出来的窑洞遗 ...
本报讯 最近,山西大同发现一批北魏时期墓葬,目前,发现清理工作正在进行。这处墓群距大同市城南约2公里,当地人称“张女坟”。在7000平方米的范围内,现今已探明古墓250余座,其分布密集,排列有序,为以往所鲜见。发掘初始,已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其中一部分随葬品显示出浓郁的草原民放文化风格。大同,古称平城,是我国北方重镇。公元398年,魏道武帝拓跋垚由盛乐( ...
本报乌鲁木齐讯 特约记者艾尔肯米吉.提报道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厅于9月20日在乌鲁木齐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新疆文物考古工作者近几年来在罗布泊荒漠地区的考古新成果。1979年至1980年间,自治区考古研究所组织了三次以楼兰故城遗址为重点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今年3月底,自治区文化厅根据国家文物局的指示,组织了古楼兰遗址区文物普查队。普查队在兰州 ...
本报讯 应中日友协的邀请,以日本商工会议所会头、鹿岛建设公司会长石川六郎为团长,日中友协副会长、著名画家平山郁夫为副团长的日本文物保护振兴财团访华团一行67人,在中日友协会长孙平化陪同下,于最近抵达敦煌访问。在敦煌访问期间,副团长平山郁夫先生宣布将自己举办画展所得收入两亿日元,捐赠给敦煌研究院,作为敦煌学术研究和学术会议基金。平山郁夫先生 ...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王兆麟)为了弄清汉代帝王陵园的布局及地面礼制建筑的形制,考古工作者选择了位于西安东南郊的宣帝杜陵进行了系统的钻探发掘,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杜陵是目前古代帝王陵园礼制建筑中第一个进行系统发掘的古代陵园,今年1月,杜陵被国家确定为第3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对外开放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拥有大量文化遗存的中国古代 ...
本报讯最近,陕西省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在眉县常兴镇石莲寺村学校院内发现一通北周造像碑。该碑四方柱状,断面呈长方形,上部略有收分,通高一点一三米。碑面共有高浮雕造像三十二尊,造像面部清瘦,衣纹流畅。碑下部刻有题记,可辨认出「建德二年岁次癸已七月十五日造讫」等字,说明此碑为北周建德二年(公元五七三年)所雕树。此碑位于原石莲寺附近。据眉县县志记载, ...
本报讯在文物普查中,湖南攸县文化局在本县湖南坳乡自村发现一面龙兽纹铜镜。镜体稍残,为一村民挖出时所致。该镜为圆形,直径21.8厘米。镜面微凸,肉厚0.1厘米。窄平边缘,缘高0.7厘米,宽0.2厘米。三弦纹钮,钮高0.9厘米,穿径1.4厘米。镜背主题花纹凸起0.1厘米,云雷纹地上饰龙兽纹。内区主纹是3只首尾相衔,互相追逐,足踏祥云的神兽。外区主纹为神兽斗龙图。4龙6 ...
本报讯《长安古桥交流文物展》于三月二十日至九月三十一日在日本高僧空海的家乡、香川县濑户大桥纪念馆展出。此次共展出各类珍贵文物八十件,以周、秦、汉、唐时代的典型文物为主。这次展览是作为《濑户大桥架桥纪念博览会》内容之一而参展的。展览受到日本各界人士的好评,日本新闻界为此作了详细报道。(王磊)
本报讯 《甘肃丝绸之路文物展》于9月22日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这次展出的350余件文物,大部分是甘肃出土文物中的精华,如仰韶文化人头形器口彩陶瓶、马家窑文化内弧线纹陶盆、汉代铜奔马以及武威出土的汉代铜车马仪仗俑。整个展览精品荟萃,设计典雅,展示出地处丝绸之路咽喉要道的甘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该展览是由甘肃省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 ...
新华社雅典讯(记者周锡生) 希腊考古工作者最近在爱琴海南部的克里特岛发现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据负责发掘工作的雅典大学考古学教授约尼斯萨凯拉拉斯基估计,该建筑物约建于古希腊米诺斯文化的中期(公元前2000~1600年),大约在3600年时因遭受大地震而倒坍。这一古建筑物位于一个高约1200米的山坡上,长70米,宽40米。整个建筑由十多个房间和作坊以及几个庭 ...
本报讯 最近,陕西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旬邑县寺沟石窟壁画上发现6条记载地震、大雨,山洪、冰雹等灾异情况的题记。寺沟石窟位于旬邑县东北10公里处,凿于海拔1100米的石崖上。石窟分3层共11个洞窟,中层和上层少数窟壁存有明代壁画。上层窟壁画内容为经变故事,中层窟壁画内容多为菩萨画像,灾异题记就写在中层窟的壁画上。题记或用毛笔书写,或用树枝刻划,依其内 ...
本报讯 最近,陕西城固县文物普查队在秦岭南麓盘龙乡的一个崖洞内发现一处石窟,为研究我国南北分界地区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提供了重要资料。石窟内有摩崖造像29尊,壁画5幅,石狮2尊,石塔香炉1个,双狮、鸟兽、人物、莲花式香炉9个。佛像最大的高2.2米,最小的高0.5米,有诵经打坐的,有骑虎,骑象、骑狮的,另有握剑捧笏的武将文臣,神态各异,形象逼真。壁画各长2. ...
本报讯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工作者在近年来的普查中新发现古代石窟寺66处,目前,全地区石窟寺总数已达155处,一个地区集中了这么多的石窟寺,在全国尚属罕见。延安地区的石窟寺,其时代上迄北朝,下至明清,其中北朝至唐代15处、宋代88处、金元明清41处、待考11处。这次新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石窟寺有安塞县王窑乡樊庄石窟、延安市枣园乡肖村石窟、延安市川口乡 ...
本报讯 8月11日,陕西省咸阳市文物工作者在旬邑县普查时,发现一处汉代大型宫殿遗址。宫殿遗址规模恢宏,遗物堆积十分丰富,经初步鉴定,该遗址为西汉早期行宫,这是继秦甘泉宫、梁山宫发现之后,陕西省文物普查工作的又一重要成果。遗址位于旬邑县排厦乡沟老头村,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1000米,普查时在群众居住的窑面上发现宫殿建筑倒塌层,遗址距地表30~60厘米,除 ...
本报讯 今年6月下旬,辽宁法库县叶茂台村西北约2公里的唐房山发现一座辽代早期多室石券墓,出土各种文物19件。经过清理发现该墓葬有墓道、主室和左右耳室。墓道为南北向,长3.1米,宽1米,高2米。主室略呈长方形,南北宽3.6米,东西长4米,高6米,石壁厚1.1米。棺木已腐烂。墓主为男性,仰身直肢葬,头向东。随葬品有陶注壶一套(图一),哥窑豆青小瓷碗一件,圈足瓷莲花 ...
日本栃木县那须郡驹形大塚于1974年11月发掘调查,1975年被指定为国史遗迹。墓的形制为方形双室墓葬(日本称之为前方后方坟),葬式为仰身直肢。木棺两端塞有大量木炭,随葬遗物中有稀见的汉式画纹龙虎四兽镜一件及铜镞、铁制两刃小刀等。从墓的形制、葬式及随葬品来看,它属于一座具有日本前期古坟风格的墓葬。画纹龙虎四兽镜面直径13.25厘米,镜背直径12.85厘米, ...
本报讯 5月17日至22日,黑龙江省文物考古工作者在阿城市巨源乡城子村发掘了一座金代大型贵族墓,出土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种类繁多的精美服饰,为我国金代考古所仅见。该墓位于松花江南岸,阿什河东侧的二级阶地上,为夫妻合葬竖穴土坑石椁木棺墓。木棺长2.3米,宽1.4米,高0.9米,棺上用丝织品覆盖,木棺制做考究,边、角均用如意纹银片包饰,棺盖正中置有标识墓主人 ...
本报讯 截止今年7月底,陕西延安地区共查明各类文物点5310处,从而证明举世闻名的革命圣地不仅革命文物得天独厚,而且历史文物也异常丰富。普查中共发现古文化遗址2647处。其中新石器时代1100多处,这些遗址分属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及齐家文化,填补了该地区考古学文化的一些缺环。此外,还发现商周遗址115处,秦汉遗址581处,隋唐 ...
本报讯甘肃省武威地区文物普查分队,不畏严寒酷暑,行程13000余里,经过两年多深入细致地工作,取得重大成果。这次普查新发现古代遗存750余处,采集文物标本1500余件,征集流散文物514件,登记社会流散文物57件,清理残墓出土文物60余件。同时,他们还系统整理文物普查资料15万多字,绘制文物分布图和其它登记表格2300余张,汇编了一部近20万字的《武威地区文物概况一 ...
本报讯不久前,南澳岛文物工作者,在岛南云澳港边,发现了一块清嘉庆二年(1797年)制定的港口船舶税收制度和严禁各种额外勒索的《港规碑记》石碑。该碑高1.45米,宽0.59米。全文如下:云澳耕海作田,船只往返,所以通商贾而广财利,出入必由汛口挂验,历有成规。但日久弊生,乾隆五十五年以来,站口杨常,索取无度。嘉庆二年六月,幸逢府尊宪台莅治,四澳沾恩,仁声洋溢。 ...
本报讯 河南省考古工作者最近在邓县福胜寺塔地宫发掘中,于7月28日在地宫内发现了金棺、银椁、彩色玻璃器、鎏金双龙银壶以及舍利子等一批稀世珍宝。有关专家认为这是继法门寺之后,我国宗教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福胜寺塔(图一)位于邓县县城年,196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曾认为是隋塔,这次通过对塔的勘查和地宫出土的有纪年的须弥座记载,确定该塔始 ...
发布时间:1988-08-26 作者:本报讯 八月一日,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正式建成开放。该馆建筑面积为二千四百平方米,总投资七十五万元,主楼为三层。展览以通史陈列为主,重点展出两汉时期敦煌郡长城、烽隧出土的汉简及隋唐时期敦煌遗书。展览共陈列文物七百余件。(韩跃成)
由考古学家和一百名美国学生及志愿者参加的一个考古发掘队,目前正在以色列耶路撤冷北部的席普里的一幢罗马式别墅里发掘整理一幅公元4世纪时的大型镶嵌肖像画。他们决定将其运往耶路撤冷博物馆保存并展出。这幅镶嵌画的面积有40平方米,画中的人物是一位长有一头黑发、一双棕色明眸的极为迷人的女子。当人们刚一看到她那红润的双唇和那神秘而又温柔的淡淡笑 ...
发布时间:作者:本报讯 广东省汕头市达濠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在编写《达濠区地名志》搜集资料工作中,于达濠岛东南近海的三寮村与广澳村交界处磊广公路旁发现一明代记载海防设施碑刻。此碑为明代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勒刻于一巨大的天然花岗岩石上,刻文版面高185厘米,宽160厘米。碑首题文横书“潮阳县三寮四顾台”,每字约18厘米。正文直书,每字15厘米,文谓: ...
本报讯 特约记者邹伟初报道 由国家文物局、中国历史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考古人员组成的古代沉船调查小组于6月中旬至7月初在广东省吴川县沿海进行了古代沉船调查。这是国内专业考古人员进行的首次潜水考古调查。这次从事潜水调查作业的考古人员,克服水下能见度差、浪涌大的困难,对沉船进行了勘察测量,在沉船露出海底的部位分别取回了铜钉、铜柱、铜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已将古时阴山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形象地描绘出来了,阴山山脉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北部。东段称大青山,西段分为两支,一向西北,是为狼山,也称乌拉后山,古称阳山;一向西偏南,是为乌拉山。这一地区,作为古代防止外族入侵的天然屏障,至今,还残留着当时修建的防御工程遗迹 ...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一艘在公元1512年触礁沉没的葡萄牙军舰残骸最近在马六甲海峡地区被发现,估计沉船内的遗物价值约30亿美元。宣布这一消息的马六甲地方当局首席部长拉希姆不愿透露该船具体的沉没位置和财宝的详情,其原因是担心当局同发现这艘沉船的国际公司签订打捞协议之前被不法之徒所掠夺。拉希姆只说,这艘名为“海上之花”号的军舰是在马六甲海岸对开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