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 郑建邦发表主旨演讲并宣布开幕 普日布道尔吉致辞胡昌升致辞 任振鹤主持 庄国泰出席

9月21日上午,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式在敦煌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郑建邦发表主旨演讲并宣布开幕。蒙古国大呼拉尔副主席普日布道尔吉致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主持开幕式。省政协主席庄国泰,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出席。郑 ...

• 第二届高庙文化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

2024年9月28日第二届高庙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举行,研讨环节分为专家主旨演讲、专家研讨发言两个部分,共有21位学者进行了精彩发言。现将与会专家的发言(按发言顺序)整理如下:(一)专家主旨演讲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做了《我国新石器时代图像反映的精神信仰管窥》的发言,他指出在中国史前时代,各个区域 ...

• 湖南省耒阳市烈士公园新发现汉代墓葬

为配合耒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项目建设,2024年8月~9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耒阳市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对发现墓葬进行了发掘,共清理古墓葬5座,出土陶器、青瓷器、铜器、铁器等70余件(套)。耒阳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建设项目位于耒阳市城北中路与蔡伦北路交汇处的烈士陵园内,东距耒水1.5千米(图一)。发现墓葬主要位于项目红线 ...

• 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两千年对话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6世纪期间连接欧亚大陆的贸易大通道。界定时段始自公元前138年,中国使臣张骞从汉帝国首都长安出发,以拓展区域联盟合作、发展和巩固中国与中亚和波斯的贸易通道为最初目标出使西域的历史性事件。在相关各国和地区人民的支持、参与和共同巩固、拓展中,这条通道向西到达地中海、向南至印度次大陆;东端在东汉(公元25~22 ...

• 打开时间轴 回看中国考古75年走过的路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中国文物报2024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这75年间,各领域各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考古学也不例外,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新中国成立伊始,从五十年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成立、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正式设立、全国考古人员训练班开班,到重启周口店、殷墟等的考古工作,再到前往河南辉县进行发掘,尽管底子 ...

• 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记者 赵昀本报讯 记者赵昀报道9月24日,全国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主持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 ...

• 历史与理论视域下的历史文化空间价值认知 | 规划年会

导读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于9月7-9日在合肥召开。9月9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承办的专题会议十六“历史与理论视域下的历史文化空间价值认知”成功举行。本文字数:4465字阅读时间:14分钟主持人:董卫学会理事、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分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研讨主持人董卫对论坛议题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阐释,指出历史与理论 ...

• 契丹女性墓 蒙古国发现!

近期,蒙古国东方省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个废弃堡垒中的贵族墓穴,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2世纪至13世纪,这时正处于契丹末期和蒙古帝国前期。这一发现为深入了解当时社会结构、贸易网络和丧葬习俗提供了独特的视角。蒙古国东方省所在位置契丹(907—1125年)曾经统治着现今蒙古国中东部的广大地区,1125年被金朝所灭。辽朝亡后,辽朝宗室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建 ...

• 《第六届赤峰考古论坛》征稿

ARCHAEOLOGICAL《第六届赤峰考古论坛》征稿赤峰考古论坛介绍赤峰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既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中国北方古代文化的摇篮。 赤峰考古论坛依托赤峰地区丰富的文物资源与文化遗产,秉承“学术双赢”原则,是我校与国内高校考古文博专业本、硕、博学生群体联合打造的面向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方向的交流学习平台。 目前,已经 ...

• 黄淮七省考古新发现与新成果交流活动暨第十二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保定成功举办

2024年9月11日至12日,黄淮七省考古新发现与新成果交流活动暨第十二届黄淮七省考古论坛在河北保定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河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主办,由保定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保定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协办。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关强,河北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向军,保定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安悦民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河 ...

• 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科考凯旋

9月15日,昆仑巡礼——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科考活动凯旋仪式在新疆和田学院举行。张亚辉 摄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新疆和田学院于阗学院昆仑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科考队领队巫新华,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穆桂金、新疆日报社(集团)副总编辑肖春飞、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编审颜廷真、南京博物院研究员陆建芳、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教授米 ...

• 更好守护中华文脉 科技赋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文物保护和研究。近年来,从考古发掘到文物保护与修复,从价值阐释到展示传播,文物和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技创新已成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 ...

• “十六国墓葬及其仿木构——墓葬与建筑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纪要

2024年9月1日,由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主办,中国考古学会建筑考古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协办的“十六国墓葬及其仿木构——墓葬与建筑考古发现与研究论坛”在陕西西安召开。学术考察下午为学术讨论环节,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研究室进行。学术讨论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的主题为“考古发现与 ...

• 2024东南亚考古与美术国际会议回顾

2024年6月10-14日,三年一度的东南亚考古与美术国际会议(SPAFACON)在泰国曼谷召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应邀参加会议。一、会议背景本次大会是由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下设考古与美术区域中心(SEAMEO SPAFA)主办的三年一度的国际学术盛会,旨在推动对东南亚考古学、艺术和文化遗产的知识和理解。SPAFACON为来自不同学科视角的专业人士提 ...

• 瑞士ICOMOS暨第14届历史建筑结构分析国际会议

瑞士ICOMOS暨第14届历史建筑结构分析国际会议征稿瑞士 ICOMOS及建筑遗产结构分析复原专委会暨第14届历史建筑结构分析 SAHC国际会议“数字时代的遗产保护”将于2025年9月15-17日洛桑举行。本届会议旨在强调数字时代在对建成文化遗产的材料、结构和建筑特征全面理解的基础上,为遗产保护带来的安全、有效和可持续的巨大机遇。摘要征稿2024年9月15日截止。素 ...

• 考古中国 | 江苏盐城盐业考古取得重要收获

沙井头遗址出土陶水管2.缪杭遗址缪杭遗址位于盐城市东台梁垛镇董贤村九组,遗址四周被老河道环绕,遗址总面积6.75万平方米。遗址东距粱垛河约300米,西距泰河村遗址约3千米。2022年至2023年间,考古发掘揭露出蓄卤池、淋卤坑等制盐遗迹,出土了长沙窑、繁昌窑、越窑、德清窑、宜溧窑等不同窑口瓷器400余件。缪杭遗址全景照2022年发掘区内清理出蓄卤池一座 ...

• “统一多民族国家考古”学术交流会·2024师宗——以西南夷考古为中心会议纪要

2024年8月17~18日,由中国考古学会秦汉考古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考古’学术交流会·2024师宗——以西南夷考古为中心”在云南师宗县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国内30余家科研院所、文博机构和高校的近50名考古、文博、历史等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中国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 ...

• 新发现 | 2024年度乌苏里江流域新石器时代考古调查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摸清乌苏里江左岸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构建三江平原史前史,在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局的指导下,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考古调查队,联合穆棱市文物保护中心、鸡西市文物保护中心、密山市文物保护中心、虎林市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于4月15日至6月30日,顺利完成了乌苏里江左岸南部地区的系统考古调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虎林市虎头村南遗址 ...

• 新发现 | 陕西地区首次发现宋金时期长条形窑炉

2024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东大道以北,科源一路以东,科源路以西,沣东二路以南的FD3-10-13宗地工程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区域内共清理灰坑8座和1座陶窑。发掘前建设项目的基坑已开挖至1.6米深度,地层已达生土。其中发掘区域东南角的Y1形制特殊,保存情况较好,为陕西地区首次发现。沣东新城FD3-10-13宗 ...

• 秦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暨秦始皇陵大遗址保护研究国际会议在陕西召开

徐明非指出,陕西始终坚持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颁布实施《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让秦陵大遗址保护有了更有针对性和更有力度的法治保障;始终坚持守正创新、活化利用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如今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已成为陕西乃至中国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陕西将以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为契机,坚决守护好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 ...

• 新发现 | 四川广汉狮象村发现南宋小型石室墓

2021年9月16日,接群众举报,广汉市新鸥鹏教育小镇工地施工中发现古墓,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立即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经初步勘查,该墓除墓圹上部及墓顶部已被施工取土扰乱破坏,墓室内被落下的覆顶石和浮土填满外,墓室保存基本完整。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立即将发现情况上报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经多部门会商,决定由德阳市文 ...

• 新发现 | 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

内蒙古敖汉旗元宝山积石冢地理位置积石冢发掘全景扁钵式无底彩陶筒形器目前可知北部的圆形积石冢的外冢墙直径23.5米,晚期积石堆直径可达28米。保存较好的北部冢墙体可见六至七层台阶状墙体,残高0.4~2米。墙体整体向外挤压倾斜,使得底部摆放的筒形器破碎并挤压至内圈冢界墙处。保存较好的北部墙体处摆放的黑彩带高体筒形器原位保存状态良好,局部还可见 ...

• 数据安全管理不松懈 考古研究助力新发现——多地“四普”实地调查工作高质量有序推进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京文 辽文 鄂文自今年5月,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进入实地调查阶段以来,北京、辽宁、湖北等地,不断加强人力投入、强化进度管理、抓好安全保障,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实效。强化普查数据安全责任意识8月30日,北京市四普办召开会议,专题部署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安全管理,强化各区 ...

• 阿富汗考古与文物保护高级人才研修班成功举办

近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承办的阿富汗考古与文物保护高级人才研修班在京如期成功举办。23位来自阿富汗文化部的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研修活动,学院院长马峰出席开班和结业仪式并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赠送精美礼品。此次培训采取课堂授课、现场教学、座谈交流与文化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分享了中方在考古与文物保护的思考与实践经验。学 ...

• 北京中轴线南段考古发掘成果公布

今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此前12年,中轴线考古工作亮点频现。相较中轴线北段钟鼓楼、万宁桥等古迹,南段的遗产格局不够清晰完整。为了还原完整的中轴线,2021年,北京考古研究院启动北京中轴线南段考古发掘工作。  历时3年,考古人员先后确定了正阳桥遗址的位置,发掘出天桥遗址,南中轴线的格局逐渐清晰。这些成果,均被记录 ...

• 【讲座纪要】第四季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期│中埃联合考古项目——卡尔纳克北部孟图神庙

由国家文物局、人民网主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网文娱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正式推出。本季讲座将展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和当代中国的考古研究水平,向国内外公众传递“中国考古之声”。本期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 ...

• 从新疆和田出发,多学科科考再探昆仑

9月1日,昆仑巡礼——昆仑和田段多学科科考出征仪式在新疆和田学院举行。科考路线点位涉及整个和田地区七县一市,活动预计持续至9月17日。此次科考将继2023年“于阗南山·玉河古道”多学科综合科考后,再次探访昆仑,进一步挖掘、保护、弘扬昆仑文化,持续开展昆仑文化研究,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探索文化润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途径,为建 ...

• “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展览座谈活动在河北博物院成功举办

2024年8月28日上午,“敕勒长歌——北朝的融合之路”展览座谈活动在河北博物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河北博物院联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河北博物院党委书记、院长熊慧彪,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出席并致辞,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朱 ...

• “石窟寺考古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邀请函

INVITATION“石窟寺考古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大会邀请 函(第一次)尊敬的 (女士/先生):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于2022年7月28日在山西太原成立。联盟单位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甘肃、宁夏等沿黄7省(自治区)11家石窟寺文博单位,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学院等11家“省校合作”院校和中 ...

• 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

8月18日,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会议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挖掘文物价值,彰显文化自信。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出席并致辞。湖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浩东等出席活动。会议指出,50年来,几代考古、文保专家赓续奋斗,努力守护 ...

• ​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召开

论坛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刘汉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作主旨报告。来自16个国家的石窟寺保护研究专家聚焦论坛主题,分别在石窟寺保护理念与技术、考古与价值阐释、管理与能力建设3个分论坛上进行研讨交流,进一步凝聚各方共 ...

• 鲜卑墓!哈萨克斯坦考古新发现!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马古兰考古研究所在东哈萨克斯坦卡顿卡拉盖区发现了13座鲜卑墓。东哈萨克斯坦卡顿卡拉盖区所在位置鲜卑人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居住在欧亚东部草原,现在的蒙古、内蒙古和中国东北部的部分地区。根据《后汉书》记载,鲜卑人是东胡族人的一个分支。经济主要以畜牧业为主,以农业活动为辅。坟墓照片这些坟墓可以追溯到公元1世纪,一共13座 ...

• “首届中俄文物古迹修复研讨交流会”召开

8月27日,“首届中俄文物古迹修复研讨交流会”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ICOMOS Chin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文化遗产专业委员会与俄罗斯文物修复者协会联合主办,旨在中俄建交75周年、中俄文化年之际进一步推动两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交流合作。国家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罗文利,中国古迹遗址保护 ...

• 蒙古国发现契丹女性墓

▲左:两个金色饰品,其中一个保留了其纺织背衬 右:一只金手镯和两只金耳环。根据墓葬中发现的金色耳环、银杯、青铜器皿、金手镯以及珊瑚和玻璃珠等随葬品判断,这位女性应该是贵族。▲ 银杯碎片另一件值得注意的物品是一只原本直径约为17厘米的银杯,现已破碎为26块。这只杯子上有丰富的图案和镀金条纹,在中世纪蒙古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类似的物件。 ... ...

• 【遗迹】塔吉克斯坦拨款500万索莫尼修缮历史遗迹捷帕-库尔干。(20240825)

2024年8月25日,(杜尚别,OKIJOT译)据“亚洲快讯”消息称,塔吉克斯坦哈特隆州首府博赫塔尔市(前库尔干秋别市)计划重建该市的历史遗迹之一“捷帕-库尔干”,它为该市的地标性建筑。三年前,位于山顶的比比霍努姆历史和当地传统博物馆,由于不安全因素被关闭,搬到了城市文化宫大楼。 ...

• 2023年丝绸之路青年研究基金获得者揭晓

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研究基金”——加强青年学者研究能力以及对丝绸之路的贡献教科文组织很高兴地宣布今年丝绸之路青年研究基金获得者名单。今年的研究提案征集于2023年3月到6月之间进行,面向所有35岁及以下的研究生毕业的、以个人或者团队形式进行研究的青年学者。今年一共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的超过900份覆盖广泛主题的研究提案。由10位丝绸之路研 ...

• 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东方人类的故乡” 泥河湾科学发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

百年探索,薪火相传。8月21日,在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指导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会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河北省泥河湾文化研究会等单位承办的泥河湾科学发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张家口市阳原县河北省泥河湾研究中心召开。中外专家学者代表走进“东方人类的故乡”——泥河湾,庆祝 ...

• 新发现 | 西咸新区三桥新街唐代及清代墓葬发掘收获

2023年7月至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三桥街道三桥新街东段小学建设区域东北部进行了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项目地块位于西安高架快速干道以南,三桥新街以北,西三环以东,阿房路以西,地处唐长安城外西北方。发掘区域内共清理21座墓葬,其中唐墓16座,清墓5座。发掘前建设项目的基坑已开挖至1米深度,地层已达生土,墓葬 ...

• 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主旨发言摘要

8月19日,“2024·石窟寺保护国际论坛”在甘肃敦煌开幕。与会专家聚焦“助推‘丝路文化’交流,筑梦‘一带一路’建设”主题,围绕石窟寺保护理念与技术、石窟寺考古与价值阐释、石窟寺管理与能力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助推“丝路文化”交流走深走实。现采撷部分论坛主旨发言,以飨读者。从敦煌到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与展望故宫博物院院长、 ...

• 未央墙西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陕西西安西郊唐代宫人墓地等考古新收获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021年至2022年,为全面提升配合城市基本建设考古工作的质量与效率,积极贯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基本建设考古“片区制”理念和方法,城西片区在西安西郊莲湖区枣园街道三民村、陈家寨和沣东新城三桥街道贺家村等地相继发掘魏晋至明清时期墓葬1200余座,极大地丰富了西安西郊历史时期的考古学研究资料,完善了该区域从 ...

• 沙日塔拉遗址发掘收获实证4000年前人群交往交融历史

沙日塔拉遗址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镇沙日塔拉村东的台地上,西北距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约24千米。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沙日塔拉遗址因受冲沟破坏,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与鄂尔多斯市博物院、鄂尔多斯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伊金霍洛旗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发展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获得一批重要资料。为 ...

• 第四季中国考古大讲堂第三期│中美地区文明概述

由国家文物局、人民网主办,国家文物局新闻中心、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人民网文娱共同承办的《中国考古大讲堂》第四季“中外联合考古”系列讲座正式推出。本季讲座将展示古代中国与世界的物质交换、族群迁徙、思想交融和文明互动,更加全面地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和当代中国的考古研究水平,向国内外公众传递“中国考古之声”。本期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古 ...

• 大英图书馆展览“丝绸之路的绿洲:古代敦煌的生活”将于9月27日开展

大英图书馆丝绸之路展下月开展大英图书馆展览“丝绸之路的绿洲:古代敦煌的生活”将于9月27日开展。展览将展示千年前在敦煌绿洲生活、旅行、工作和礼拜的常人故事。展览得到 Sir Percival David基金会学术研究基金资助,将持续到2025年2月23日。

• 邂逅古都洛阳,看见“何以中国”!

15日,“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将在洛阳市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启动,由中央媒体、河南媒体、正能量中外网红代表组成的采访团,将分两组深入河南各地开展采访体验活动,共同开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探源”之旅,从悠久历史、博大文明中探寻自信之基、力量之源,为守护中华文脉、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中原力量,为坚定文化自信提供 ...

• 讲座纪要|最早的东西交流:理解史前新疆

2024年4月7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务处主办的“多元宗教与中西文化交流”系列讲座在中国人民大学教二2102教室正式开始第一讲,该系列讲座为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课第二季,本季主题为“四方有羡:丝绸之路上的多元宗教与文化交流”。本次讲座邀请到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于建军研究馆员为在场师生带来题为“最早的东西交流:理解史前新疆“的讲座, ...

• 讲座纪要|千年商港——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

2024年6月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通识课第二季“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系列讲座于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教学楼二2102教室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陈晓露副教授主持,主讲人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罗汝鹏研究馆员,讲座题目为《千年商港——温州朔门古港遗址与海上丝绸之路》,点评人为故宫博物院项坤鹏研究馆员。讲座现场讲座开始,罗汝鹏老师首先从 ...

• 皮洛遗址暨更新世亚欧大陆古人类迁徙扩散国际学术会议在稻城举行

8月14日,皮洛遗址暨更新世亚欧大陆古人类迁徙扩散国际学术会议在稻城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大会主题,交流和探讨考古及研究成果,共同追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古根系。在极端环境下,远古人类如何生存繁衍和演进?更新世亚欧大陆古人类曾经如何迁徙扩散?来自国内外旧石器考古、古环境研究、年代学、冰川地貌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在研讨会上 ...

• 神庙、祭火坛和壁画:2024年粟特考古新发现 | 亚洲文明信使【第十二期】

亚洲文化遗产快讯第XII期2024年粟特考古新发现近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考古所(Samarkand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宣布,其在粟特考古上又有新的发现,一座可能为粟特神庙的建筑被考古学家揭示出来,同时还出土有神像壁画等物质遗存,这引起了学界的一部分关注。这座位于撒马尔罕东南部30千米处的乌尔古特(Urgut)区域的名为库鲁贡·特配(Kurgon te ...

• 乌兹别克斯坦阿卡察可汗·卡拉遗址2024年度考古发掘正式启动

2024年8月9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卡尔卡拉帕克斯坦人文研究所共同主持的中乌联合考古发掘项目正式启动。图1中方考古队员(从左向右):常成、何辰晨、王傲、陈晓露、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王宇轩、吴昊天本次中乌联合考古发掘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实践国家文物局“大考古”工作思路、深化中乌双方学术合作与民间交流的重要举措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