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第45届世遗大会举办地:走近沙特阿拉伯的文化遗产

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于9月10日至9月25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德举办。本文介绍沙特阿拉伯这个“富得流油”国度的世界遗产。无可争议的,沙特阿拉伯是地球上最大的石油王国。坐拥世界上已发现石油的五分之一,全球最大的原油出口国,如今的沙特阿拉伯俨然已经成了阿拉伯世界的代言人。在前伊斯兰时期、在阿拉伯文明的序列里,沙特阿拉伯的土地上曾经留下过什 ...

• 中国考古博物馆开放, “超级国宝”绿松石龙首次公开

9月15日,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端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澎湃艺术在现场获悉,中国考古博物馆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多件,基本陈列包括“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展览最大的亮点,是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这些文物都出自田野考古发现 ...

• 故宫里的“宋拓魅力”:《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等亮相

由故宫博物院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推出的“宋拓魅力——碑帖珍本特展”今天在故宫文华殿举行开幕式。澎湃艺术从现场获悉,此次展览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的65件(套)文物,双方各自甄选出20件宋拓本,包括来自故宫博物院珍藏的著名宋拓本有东汉《西岳华山庙碑》华阴本、唐《九成宫醴泉铭》李祺本、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宋刻懋勤 ...

• 茶学专家谈古茶林申遗:世界茶界里程碑式的跨越

澎湃新闻获悉,当地时间9月17日下午,中国云南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在沙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功,这是全球首个茶文化世界遗产、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此次申遗成功不仅是对遗产地多元价值的重新认知、传承延续与再创新,也是做大做强茶产业的迫切需要,这于景迈山、于中国乃至全球茶界而言,都将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跨越,”茶学专家、中国茶叶博 ...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列入世界遗产,历经13年申遗

澎湃新闻获悉,当地时间9月17日15时34分(北京时间20时34分),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of Old Tea Forests of the Jingmai Mountain in Pu’er)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普洱景迈山古 ...

• 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9月15日,中国考古博物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中国考古博物馆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下设的国家级专业考古博物馆。地处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核心区,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 ...

• 除了景迈山古茶林,今年还有哪些新的世界遗产

近日在沙特召开的第四十五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入录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五十七项世界遗产,也是全球第一例茶文化遗产。除了景迈山古茶林,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还通过了哪些新的世界遗产?此次大会审议中,除俄罗斯“戈罗霍韦茨历史中心”(Historic Center of Gorokhovets)被认为价值标准论述、比较研究和边界 ...

• 《清明上河图》拱桥下的险情与其他

宋本《清明上河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大运河图卷,画中心位置有一座迷人的木构拱桥,演绎着戏剧性的冲突与险情。日前,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流变之景——艺术史视域中的大运河》,其中就讲述了藏在《清明上河图》里的冲突与繁华。作者王磊在调用古今图像与文献的基础上,就大运河旧貌和现状进行艺术史视域中的思考和探讨。宋本《清明上河图》是现存最古老的 ...

• “大河流金”,山西博物院呈现黄河流域青铜文明

澎湃新闻获悉,山西博物院日前开启新展“大河流金——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特展”,汇集了国内11个省、市、自治区 30 余家文博单位160 余件(组)青铜文物。通过中国青铜器及其蕴含的礼乐内涵两条线,从冶铜技术的滥觞到夏商周青铜文明的鼎盛、从青铜礼乐文明的创建到礼乐精神的延续传承,全方位呈现黄河流域多元一体的文化发展历史。展品中有距今4000多年前的 ...

• 十八处曹雪芹在京遗迹公布,除了旧址还有新发现

9月20日,“曹雪芹在京遗迹”暨第十四届曹雪芹文化艺术节发布会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举办。北京曹雪芹学会通过梳理曹雪芹自1728年回北京到1763年去世的生活轨迹,整理出与曹雪芹生活足迹相关且现在有迹可循的十八处历史文化遗存。除了大众以往熟悉的遗址,此次不仅将学界讨论已有的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纳入进来,另外还有不为人所了解的内务府会计司、咸安宫官 ...

• 从戚继光、王渔洋等明清画像看山左先贤风韵

明清两代,山左(山东旧时别称)涌现出众多杰出的人物,如抗倭英雄戚继光、著名将领邢玠,以诗闻名的边贡、少负奇才的赵秉忠以及文艺领域王士禛、高凤翰等,他们的画像流传至今,既有正襟危坐的衣冠像,也有追求风雅的个人小像。澎湃新闻获悉,9月28日,山东博物馆将推出“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展览,将山东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和昌邑市博 ...

• 五幅画作中的“卡拉瓦乔在罗马”:朋友与对手之间

戏剧、情感、光、黑暗、暴力、谋杀……人们只需念出卡拉瓦乔(Caravaggio)这个名字,这些词就会浮现于脑海。澎湃新闻获悉,“朋友与对手之间:卡拉瓦乔在罗马”近日在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展出。卡拉瓦乔在罗马的14年,是被追捧的画家,也是喜怒无常的斗殴者。他在教会和贵族中备受赞誉,却也是当地酒馆的常客,与那些声名狼藉的顾客嬉戏、为他们作画。卡 ...

• 看英伦的“璀璨万象”,上海世博馆呈现V&A装饰艺术

9月25日,由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和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璀璨万象——英国VA博物馆珍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开幕。90件展品都来自VA的馆藏,是20世纪英国藏家罗莎琳德和亚瑟·吉尔伯特夫妇收藏的欧洲装饰艺术品,包含金银制品、鼻烟盒、珐琅彩肖像画、微型马赛克等。缘起世博会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VA)起源于185 ...

• 南宋牧溪《柿图》《栗图》将亮相旧金山

澎湃新闻获悉,11月17日至12月31日,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将呈现展览“禅之心”,在旧金山独家展出两件旷世杰作,由中国南宋画僧牧溪所作的《柿图》(Persimmons)——更广为人知的作品名是《六柿图》(Six Persimmons)——以及它的姐妹作《栗图》(Chestnuts)。因为极其珍贵,这两件作品鲜少公开展出,此次是两件珍品数百年来首次离开日本展出。《柿图 ...

• 清代姜宸英《选诗类钞》与近代题跋,宁波合璧展出

宁波天一阁博物院学者22年前在整理馆藏时发现了清代姜宸英《选诗类钞》未刊稿19纸的名人题跋,却不见正文。22年后,《选诗类钞》未刊稿亮相拍卖场、被华茂竞得,入藏宁波东钱湖畔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9月22日,“梦归水乡——姜宸英《选诗类钞》研究展”在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开幕,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与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院首次联合展出的28件/套展品 ...

• “箫韶九成”:辽博聚焦中国古代音乐文物

澎湃艺术获悉,9月23日,“箫韶九成——中国古代音乐文物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这是辽宁省博物馆与河南博物院首次共同主办的大型文物展览,荟萃了185件古代音乐文物珍品,以历史发展脉络为序,呈现了数千年来中国音乐艺术起承转合的发展图景。展览标题“箫韶九成”取自《尚书·虞书·益稷》,据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箫韶》相传为帝舜时的 ...

• 牛津教授马丁·肯普:迷失在争议中的达·芬奇《救世主》

2017年11月15日,达·芬奇《救世主》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5亿美元的价格落槌成交,一举成为“史上最贵”画作。该画曾被认定为达·芬奇的学徒绘制的仿作,1958年流入市场时,仅以45英镑的价格转手。后经一系列研究与修复,各地学者们也积极参与到了关于画作真伪的讨论中。近日,佳作书局邀请了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达·芬奇研究学者马丁·肯普,以 ...

• “庞贝神话”文物展:还原庞贝古城的信仰与生活

澎湃新闻获悉,“庞贝神话——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藏古希腊古罗马珍品文物展”开幕式昨天在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展出了来自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的127件/套珍贵馆藏文物,包括雕塑、壁画,陶瓷、青铜、玻璃制品等多种类型。展览分为“梦回盛世”“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爱情神话”“快意人生:古罗马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古代艺术中 ...

• 《韩熙载夜宴图》中的音乐和空间构局

韩熙载是五代少数有才华、卓具文人品格多才艺的士大夫,他广交贤才,形成了他独特的文化圈、生活圈,独特的艺术氛围。这正是《韩熙载夜宴图》中所描绘的。《夜宴图》是《宣和画谱》著录的南唐名迹,卷中渗透和散发出来的其内容意蕴上的深度,艺术构局、人物和音乐主题的表现,均臻于绝妙之境,其中隐秘,以至悠悠岁月难以识破。那我们怎样来读《夜宴图》呢 ...

• 上博入藏46件掐丝珐琅器,香港收藏家张宗宪捐献

澎湃新闻获悉,9月26日,上海博物馆举办张宗宪文物捐赠仪式。香港知名收藏家张宗宪此次向上海博物馆捐赠铜胎掐丝珐琅器32套共46件。张宗宪是当今世界上收藏明清宫廷掐丝珐琅器的重要私人藏家。馆方表示,张宗宪先生此次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这批珐琅器,极大地支持和充实了上海博物馆的馆藏与展陈,将在上海博物馆得到良好的保护、研究,并进行展览展示。张 ...

• “蔚为大观”:一展看尽浙江百大镇馆之宝

澎湃新闻获悉,“蔚为大观——浙江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9月27日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开幕。该展览在浙江省的博物馆数以百万计文物里精心遴选了51件镇馆之宝汇聚一堂,进行展示,其中囊括良渚文化玉器的巅峰之作良渚玉琮王、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玉童子雕像,目前最早发现“茶”字铭文的青瓷贮茶器具等。展览现场今年5月,浙江省文物局和浙江省博物馆 ...

• 集诗书印集于一体,明代《文三桥诗稿》首次出版

上海图书馆藏历代文人手札,珍稀者极多,其中即包括在文人篆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明代文彭(字寿承,号三桥)的诗稿手迹。继《说笺》《赵之谦尺牍》等之后,止观书局与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近日联手,并与浙江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上海图书藏名家墨迹——文三桥诗稿》,这一诗稿系首次公开出版,为原貌、原色、原大影印出版。收录不同的文人用印共 ...

• “初看江南第一州”;看历代书画中的金陵景观

“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宋代诗人苏辙诗中的“江南第一州”指的正是古都南京。澎湃新闻获悉,9月29日起,南京博物院历代绘画展厅推出新展“初看江南第一州——书画中的金陵景观”,看明清以来,文徵明、石涛、袁枚,直至傅抱石笔下的金陵图景。郭存仁《金陵八景图·秦淮渔笛》(卷) 纸本设色1600年南京悠久的文脉孕育了书画艺术。六朝时的金陵 ...

• 爱砚成痴:台北故宫博物院特展聚焦古今砚式

砚痴,是指对砚极度迷恋的性情中人,宋代文人苏轼、米芾还有清代扬州画派的高凤翰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爱砚人士。一方砚石,究竟有什么魅力,令人爱不释手呢?澎湃艺术获悉,9月28日,“爱砚成痴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以砚式的发展为陈列主轴,穿插与砚相关的点点滴滴,带大家感受砚石与众不同的特色,流连于古今用砚人的真情至性之间。据悉,此次 ...

• 琅玡王氏后人王肃与北魏“南书北传”

北魏自平城时期,衣冠制度效法西晋,迁都之后,孝文帝对汉文化的普及、对南人的重用造成了对南方文化的推崇,除建筑、衣冠、礼乐、文学之外,多有对南方文学的艳羡及步尘。江左文人如颜延之、谢灵运等都在北朝享有盛名。在书法上,北魏的碑刻及墓志的书写者,都是精英文人或为精英文人所包围。北魏推行汉化,十六国大乱以来流落北方的士族,就正好满足了拓 ...

• 重要进展!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有新发现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此次发布会聚焦旧石器时代至宋金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其中,和龙大洞遗址是目前中国东北已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新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此次通报的4项考古发现 ...

• 看褚遂良苏轼传世书迹,台北“笔墨见真章”换展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系列展览“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于近日更换展件,展出唐代吴彩鸾《书唐韵》、唐代褚遂良《书倪宽传赞》、宋代苏轼《书前赤壁赋》、宋代米芾《书尺牍》、元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等总计十二件(组)历代书法佳作。其中唐吴彩鸾《书唐韵》书法上流露唐代楷书工整精妙,结字宽舒与笔画厚实,当是晚唐五代抄书之代表作品 ...

• 台北“国宝聚焦”换展 :没有黄公望题跋的《九珠峰翠》

元代画家黄公望列“元四家”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等,均有其本人题跋。澎湃新闻获悉,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迎来“国宝聚焦”换展,展览呈现了一幅《九珠峰翠》,这件画作没有留下黄公望的题跋或是印记,但专家认为,通过元代杨维祯等人的题跋及画中云山、树石、小屋等画法,可以确定出自黄公望的手笔无疑。此外,《九珠峰翠》画 ...

• 聚焦黄河文化石窟寺保护成果,大同展“大河明珠”

10月10日,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数字化研讨会暨数字云冈20周年座谈会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会议当天,“大河明珠——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保护成果展”在云冈研究院展出。展览利用实物展品和图文版面展示了近十年来,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各大石窟寺管理机构在石窟寺病害机理研究、环境监测、保存状况调查、保护设施建设、数字化档案建设、自然灾害预警、保 ...

• 中国首家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山西开馆

山西壁画从汉代的墓室壁画到唐宋元明清的寺观壁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壁画融合了历史、宗教以及世俗题材,诉诸于艺术的方式,在考古、宗教以及中国的绘画发展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开馆仪式近日在山西晋中市举行。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也是由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备案,山西省民政厅登记 ...

• 字与画间,看朝鲜王朝与清宫艺术的交会

承袭清宫旧藏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除典藏了古代朝鲜王朝对清宫的奏折史料,更有不少文物提供了解朝鲜半岛文化与艺术的管道,也呈现了中国汉字与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巨大影响。澎湃艺术获悉,“朝鲜王朝与清宫艺术交会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展出,展览以朝鲜与中国的使节往来为轴,进而呈现出朝鲜十八世纪黄与大清的艺术对话。展览内容分为二个单元, ...

• 发现身体:看米开朗基罗范式的超越与衰落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家如何发现并描绘理想的身体?米开朗基罗首先表达出肌肉的运动,拉斐尔、丢勒、伦勃朗在遵循米开朗基罗理念的基础上,采用不同规则。到了20世纪初,克里姆特、席勒的作品则标志着经典的衰落。澎湃艺术获悉,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正在举行的“米开朗基罗与超越”(Michelangelo and Beyond)从文艺复兴为始,探讨了米开朗基罗对古 ...

• 传世名迹韩幹《牧马图》、赵幹《江行初雪图》等再现

澎湃艺术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策划的“笔歌墨舞——台北故宫博物院绘画导赏”近日迎来更新,唐代韩幹《牧马图》(国宝)、五代南唐赵幹《江行初雪图》、宋人《桑枝黄鸟》(国宝)、元吴镇《嘉禾八景》、明仇英《汉宫春晓》(国宝)、明陈洪绶《画隐居十六观》等40件(组)传世书画对外展出。宋人 桑枝黄鸟国宝中国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222-907)间 ...

• 暂别上博!人民广场开馆27年首次暂闭,汉白玉石兽依然兀立

2023年10月9日起,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闭馆进行展厅调整,将于2023年年底前重新开放部分展厅。上博方面表示 ,此次暂别也是文物搬迁及上海博物馆东馆布展需要。澎湃艺术获悉,除了疫期中不得已被迫闭馆,这是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自1996年开馆以来,首次长时间暂停开放。上博东馆目前仍在紧锣密鼓地调整与布展中。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常设陈列线上展厅将 ...

• 高3米多的罕见文徵明山水亮相,台北“巨幅名作”更新

针对中国书画史的一些超大尺幅名作,台北故宫博物院多年前修建了专用展厅,长期更新陈列巨幅书画作品。澎湃艺术获悉,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巨幅名作III”展件更新,高近两米的宋代郭熙《山庄高逸》、元代高克恭《青山白云》轴,高3米多的明代文徵明《松下观泉图》等古代书画名作一一展出。以下为部分展出名作介绍:宋 郭熙 山庄高逸宋 郭熙 山庄高逸(局 ...

• 地震中的摩洛哥:废墟上的北非古迹与世界遗产

近日,摩洛哥发生6.9级地震,是摩洛哥120年来最大的地震,遇难人数已达2900多人。除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外,地震对摩洛哥文明古迹的损毁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摩洛哥已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地震中损毁,特别是距离震中较近的马拉喀什及周边的瓦尔扎扎特省、豪兹省,部分古迹已完全毁灭。摩洛哥地处欧洲与非洲交界处,保留了诸多人类 ...

• 聚焦云间书派,董其昌、陈继儒真迹松江展出

上海松江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从陆机的《平复帖》,到明代董其昌、陈继儒等,余风一直熏染至近现代,名家不断。澎湃艺术获悉,“文脉千年——云间书派特展”9月19日在地处松江醉白池的上海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以“文脉”这一云间书派成长暗线为线索,遴选15组共37件云间书派名家真迹,其中上海博物馆馆藏真迹32件、程十发艺术馆 ...

• 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发布最新古籍文献研究成果系列丛书

9月28日,古籍走近大众——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研究成果新书发布会在拉萨举行。发布会上,由布达拉宫管理处历届古籍文献普查研究人员整理编纂的《布达拉宫第一藏书阁文献目录》《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研究论文集》等系列丛书首次与拉萨读者“见面”。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9月28日最新发布的古籍文献研究成果系列丛书。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 ...

• 莆田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此,莆田市自2018年启动的名城申报之旅圆满到站,成为全国第142座、我省第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此前,我省的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和长汀县先后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莆田古称“兴化”“莆阳”,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自南朝置县以来,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建制史, ...

• 福州重点推动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福建船政申遗

福州重点推动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福建船政申遗做好“五抓五推”让文物“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早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就亲自谋划推动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主持确定了福州文物保护工作“四个一”机制,组织推动保护三坊七巷等,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近年来,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 ...

• 古丝路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方案”走向世界

古丝路考古: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方案”走向世界甘肃省敦煌市是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以莫高窟为代表的众多文化遗产记录了古丝路经贸繁荣、文明互鉴的盛景。2013年,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围绕古丝路的考古研究与文物保护也受到更多关注。今天的系列报道《一带一路·携手十年》,总台记者来到敦煌研究院。那里围绕莫高窟进行的文物保护 ...

• 从千年前“铜壶”看盛唐文明交流 探秘外国人如何“乐居长安”

凤头人面铜壶 记者 谢伟 摄盛唐时的长安,是世界第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大都市。无数的西域友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长安,在这里留学、经商、为官……他们带来新鲜的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彰显着大唐开明开放的胸襟和包容气度。酒肆门前,“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西市的“美食街”,“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翩翩五陵少年,则“落花踏尽游何处 ...

• 中国考古博物馆再“上新”:“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精品文物展”开展

经过文学、影视作品的加工,“九层妖塔”的故事广为人知,而这个传说的原型,便是位于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的“九层妖塔”。通过持续的考古发掘,一件件出土文物揭开了传说迷雾。中国考古博物馆在正式面向公众开放仅十余天后又开新展,9月28日,“从‘九层妖塔’到阿柴王陵——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精品文物展”在该馆临展厅开展,预计展期半年,其中大量文物是首 ...

• 沿“路”看中东丨“叙”写丝路传奇 寻文化交融之美

“驼铃相闻,舟楫相望。”两千多年前,中国商队经由西域,一路西行探索,经中亚、波斯直到欧洲。这条商贸之路逐渐演变成繁荣千年的丝绸之路,它折射着古代中国和沿途国家人民的智慧。绵延万千公里的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书写着一段段文明的交融与辉煌的传奇。如今在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下,古丝路重现辉煌:“天鲲号”扬帆起航、埃及新地标再书“金 ...

• 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举行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本报讯 (记者 李羽佳)9月27日,中国—中亚民间友好论坛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分论坛在西安举行。来自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丝绸之路考古合作交流与文化遗产保护”主题展开交流探讨。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建新发言题目为《中外联合丝绸之路考古的成果与展望》; ...

• 费尔干纳盆地考古四国联合考察交流活动启动

9月23日,由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撒马尔罕考古研究所、国家考古中心、费尔干纳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实施的费尔干纳盆地考古中、乌、塔、吉四国2023年度联合考察与学术交流活动在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州正式启动。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国家考古中心、撒马尔罕 ...

• “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 在故宫博物院展出

 9月28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承办的“五洲四海——‘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胡和平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助理赛义达·米尔济约耶娃、阿联酋驻华使馆副馆长哈利德·沙赫、哈萨克斯坦驻华 ...

•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第2讲:《伊朗中央高原的新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建立》

丝绸之路考古与遗产讲坛第2讲丝路2023年9月2日下午,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丝绸之路考古和遗产讲坛”第2讲在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910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题为《伊朗中央高原的新石器时代到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建立》,由伊朗著名考古学家、德黑兰大学哈桑·法兹里·纳什里教授主讲,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邵会秋教授主持。本次讲座法兹里教授首先 ...

• 纪念塔赫提·桑金建成2500 周年国际研讨会将于10月5日在杜尚别举行

塔吉克,是一个新媒体新传播平台,愿景是成为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食粮,通过图文、视频等形式,传播以塔吉克文化为核心的塔吉克斯坦文明,重塑全球塔吉克人的文化认同感和地域归属感。塔吉克,是塔吉克人了解家乡、外国人了解塔吉克民族、塔吉克斯坦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转载请注明出处!微信号:OKIJOT一切为了中塔友谊!ХИДМАТГУЗОРИХА ...

• 千里联合考古路,续写丝路文明篇

始于西汉,起于长安。丝绸之路在历史的见证下,连通中亚、西亚与欧洲大陆,在不同族群的接力共建下,丝路沿线各国共同描绘出开放交流、汇聚融合的文明图景。21世纪,“一带一路”倡议沿用“古丝路”的历史符号,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不同文明的对话织就了新的纽带。欧亚经济论坛作为国家层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

相关分类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