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日报 作者:赵慎珠□记者赵慎珠 这里曾经商旅云集,车轮滚滚,东来西往的车马驼队留在石灰岩古道上的车辙蹄印,见证着久远时空里的一次次兴衰浮沉。 漫长的丝绸之路,其地貌或遭风雨侵蚀,面目全非;或因人畜破坏,不复存在。只有崤函古道石壕段,作为最直观、最有力的见证,完好保存了下来,并于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它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项目中唯一一段的道路遗存,显得格外珍贵。 崤函古道东 ...
本报讯 (《今日陕州》记者刘金莎)6月24日,陕州区召开崤函古道旅游区总体规划中期论证会。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骆玉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彦凯,副区长葛海水出席论证会。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教授、河南省文化旅游研究院副院长肖建勇,北京大地乡居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李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韶立,国家文物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组”研究员、洛阳市文物局原局长郭引强,三门峡旅游协 ...
文物工作者先后两次对石壕古道遗迹坡顶、坡下、3个蓄水池及在古道南段东端进行考古调查和试掘,出土文物40余件,基本弄清了石壕古道南段向东的走向问题和石壕古道使用的下限年代问题。出土遗物多为晚清至民国时期, ...
经考古探明的古道全长1317米, 共分为三段。地下路土遗存为东、西段。中部为自然岩石路面。古道路基考古探沟
经考古探明的古道全长1317米, 共分为三段。其中经考古发掘揭露的中部路段位于三门峡市东约36公里的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800米处,为西北-东南走向,全长230米,宽窄不等,最宽处达8.8米,最窄处5.2米。主要遗迹包 ...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是公元前2 世纪前已形成、汉唐时期沟通长安、洛阳两大都城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长期沿用至20 世纪,位于中原地区秦岭东段余脉丘陵地带,是丝绸之路长期、长距离交通保障系统的珍贵物 ...
地址:河南省陕县硖石乡车壕村西南约2000米崤函古道
现存的崤函古道石壕段遗迹位于陕县硖石乡车壕村东南800米处的金银山麓,呈西北-东南走向。崤函古道石壕段始修于东汉建安年间,后历代沿用至1922年,全长约230米,其中有10余米长的辙痕较为明显,辙痕系车轮在原自然 ...
春日的桃花尽染起伏的弘农山水,醉人的芳菲弥漫纵横的沟壑岭塬,一道带着伤痕的蜿蜒幽谷穿越桃林,把遥远的史事演绎得厚重而悲凄。当蔚为壮观的函谷关凸显眼前的一刹那,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震撼自心灵深处蓦然升腾: ...
作者:谷百川 焦森森 王景春 李海峰编者按三门峡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大量遗迹。在第22届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开幕之际,本公号特推 ...
2015-06-13 古道保护标识 孙猛 摄 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孙猛 摄 ▲出土的铁马掌和车用铁栓 数量众多的申遗资料王旭国 摄▲ 出土的马铃铛 2014年6月22日,一个被载入三门峡史册的日子!这一天,从遥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