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商代妇好方斝等领衔,“鼎立中原 豫地瑰宝”巡展到河北

澎湃新闻获悉,“鼎立中原 豫地瑰宝”近日在河北博物院对外展出,展览以夏代至宋金大约3100年历史为背景,遴选自河南博物院等7家文博单位的146件(组)文物精品,其中一级品29件(组),器物类别主要有青铜器、陶瓷器、金银器以及玉器等,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出土青铜器及陶器、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妇好”方斝等重要藏品也在展陈之列。据了解,该展览也是继2018年在卢森堡国家历史与艺术博物馆举行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 ...

• 故宫典藏“助阵”八大山人特展,首次呈现其来历与巨大影响

齐白石谈及对自己画作的影响曾有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其中的雪个即指作品有着孤傲与超尘脱俗风格的八大山人,清代以来的郑板桥、吴昌硕、赵之谦、潘天寿等无不醉心于八大山人。澎湃新闻获悉,为庆祝建国七十周年与八大山人纪念馆建馆六十周年,纪念这位三百多年来对中国绘画乃至整个中国艺术产生巨大而深远影响的大师级艺术家,由故宫博物院和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回 ...

• 《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文物大展开幕

为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家海洋博物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策划举办的大型文物展览“无界——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8月28日起免费向公众开放。展览策划得到了中国文物报社的大力支持,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天津博物馆、上海音乐学院、南京市博物总馆、无锡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福建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海南省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国内14家收 ...

• 天界与花山:玛雅贵族的归宿

 玛雅人热衷于对死后世界进行描述。通过一些保存至今的图像和文字,我们可以一窥玛雅人的思想体系,以及这一套体系是如何被构建与运行的。玛雅人面对死亡并不逃避,相反,他们认为,死后重生才是达到永恒的途径,但重生后归于何处,却又语焉不详。  三重宇宙  要知道玛雅人的死后世界,首先要对他们关于宇宙构成的看法有所了解。玛雅人认为,宇宙有三个层级,可称为“三重宇宙”,即天界、人间和地下。  天界自然是天空之上 ...

• 地宫里的太阳——新城公主墓《天象图》

唐昭陵陵园已发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绘有壁画,这些墓葬墓室穹隆顶上大多绘制日月星辰等天象。唐太宗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墓的《天象图》最具特色,尤其是穹隆顶东南方所画的黄褐色太阳,这样的太阳在昭陵墓葬天象图中仅此一例,颇具研究价值。《天象图》(未揭取)龙朔三年(663年)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东坪村新城公主墓唐昭陵陵园已发掘陪葬墓近四十座,其中十九座墓葬均绘有壁画,这些墓葬墓室穹隆顶上大多绘制日月 ...

• 山西博物院建院百年,五大特展从董其昌看到“玉见你”

1919年10月9日,山西省教育图书博物馆在太原文庙正式成立,掀开了山西博物院百年历史的篇章,开创了中国近代博物馆的先河。今年恰逢山西省博物院建院百年,澎湃新闻从山西博物院获悉,“百年传承 守正创新——山西博物院百年特展 ”、“山鹰之子——安第斯古代文明特展”、“百代标程——董其昌书画艺术展”、“玉见你——周代与当代关于玉的对话”等五大展览将于下半年相继拉开帷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山西博物院建院百年。1 ...

• 教科书对良渚遗址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进行阐述

在今年7月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新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对良渚遗址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进行阐述。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数学和历史教材中也都有关于良渚遗址的描述。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9月1日,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对外透露,当日在全国中小学新学期开 ...

• 宋代马远马麟林椿齐亮相,故宫今展花木名画与文物

南宋马麟《层叠冰绡图》轴、北宋赵昌(传)《蛱蝶图》卷、宋人佚名《百花图》卷,以及南宋宫廷画家马远、马麟、林椿、朱绍宗等名家的花木小品及花木题材的装饰器物罕见地齐齐亮相——这是9月2日开幕的故宫博物院]“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上的所见。澎湃新闻从现场了解到,于故宫午门展厅开幕的这一展览是继“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之后,故宫博物院2019年度又一年度大展,展览主题选择花木欣欣向荣的灿 ...

• 纽约大都会、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缘何拍卖部分中国藏品?

即将于9月启幕的纽约秋季亚洲艺术周上,澎湃新闻获悉,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将出售其馆藏中的300多件中国艺术藏品,涉及高古陶瓷,玉器及文房雅玩等,而这些都是此前由收藏家捐赠。早在3个月前,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发布消息称,将在纽约亚洲艺术周上拍卖300件以明清瓷器为主的中国艺术品。美国知名博物馆相继传出出售其馆藏的消息,而此举在中国的博物馆似无先例。美国两大知名博物馆拍卖藏品为哪般?中国的博物馆是否可以拍卖其馆 ...

• 单霁翔:故宫从来不缺观众,但是他们真是观众吗?

“不要把文物锁在库房里,而是让这些文化遗产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当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这些文化遗产的魅力时,人们才会去自发的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才会有尊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如是说。第三届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期间,单霁翔亮相贵阳并作主题为“坚定文化自信,做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守望者”主题演讲。白衣、蓝布裤子、布鞋是单霁翔的“标配”。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他幽默风趣的话语引得观众笑声不 ...

• 最早“中国”二字看何尊,三百周秦汉唐文物到清华

9月10日起,陕西省文物局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共同商议举办的“周秦汉唐文化与艺术特展”将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以周、秦、汉、唐历朝精品文物为基础(兼及唐以前其他历史时期),精选300余件文物参展,一级文物达189组件。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公布的展品名录看,最早出现“中国”一词的西周早期何尊、秦始皇帝陵跪射俑、唐代鎏金铁芯铜龙等皆将展出。何尊,西周早期(成王或康王),约公元前1043年-前996年, ...

• 280余件敦煌流散海外文物复制品回归故里

  9月2日,“‘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正在甘肃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这些原作收藏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等海外收藏机构。 丁小岚 摄  “‘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复制展”在甘肃敦煌国际会展中心展出。展出作品均为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现流散海外文物的复制品,包括东晋十六国到北宋的绢画、纸本画、印刷品、经卷等。展出作品均为莫

• 坚定文化自信 奋力开创甘肃文物事业新局面

甘肃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甘肃也是一块红色热土,丰厚的文物遗存展现了中华先民的伟大创造、见证了中外文化延续千年的互鉴交流,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书写了波澜壮阔的红色篇章,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版图中占据重要位置。今年8月19日至22日,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期间,穿越千里河西走廊,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感受中华文明包容开放之辉煌;登上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强调中华民族自强 ...

• 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2020年“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和旅游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局,各直属单位:为提高文博干部素质,加强文博队伍能力建设,根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和实施新时代文物人才建设工程的要求,现就“高层次文博行业人才提升计划”(以下简称“提升计划”)2020年招录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提升计划”的基本内容“提升计划”是国家文物局与相关高等院校合作,面向文博行业在职人员招收硕士研究生,通过学历教育与文 ...

• 良渚遗址编入《中国历史》教科书

  9月1日,记者从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获悉,当日在全国中小学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新启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版全国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科书上,对良渚遗址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以整整一页的较长篇幅进行阐述。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一数学》、《中国历史》高中版中都有关于良渚遗址的描述。  新版的《中国历史》共99页,良渚文化的内容占整整一页。全国80%以上的初一学生将通过课本了解到良渚考 ...

• 敦煌研究院“牵手”故宫博物院 共谋文化遗产研究保护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于近日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资源优势,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领域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据介绍,敦煌研究院与故宫博物院“牵手”后,将对现存古建筑、壁画、雕塑及相关附属文物进行全面检测分析、风险监测、保护利用以及相关学术研究,并合作开展文化科技融合项目以及文物数字化保护合作,共同推进“文物+数字化+互联网”多领域深度融合,探讨建立数 ...

• 从殷墟走来,向世界走去——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而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20世纪的一百年间,经过几代学者的追求、守护和探索、开拓,一系列甲骨文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先后问世。新百年开局的近20年,甲骨文研究者们继续砥砺前行,不仅又推出一批重要著作,还发现了文字释读这一阻碍研究继续全面发展的短板。  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字考释研究”正式实施,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 ...

• 浙江海宁袁花镇姚湾岭墓群考古发掘顺利结束

海宁袁花镇姚湾岭墓群考古发掘工作结束,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清理墓葬27座,其中良渚文化墓葬5座,汉墓21座,宋墓1座。共出土器物302件,其中良渚文化墓葬出土器物38件,有良渚锥形玉器、玉珠、石钺、陶器等;汉墓出土器物264件,有铁剑、琉璃器、砚板、砚石、铜镜、铜钱、陶罐、陶壶等。  5月28日,姚湾岭墓群发现于武袁公路海宁段的施工过程中,负责该项目的市交投集团立马将这一情况报告市文物部门。当日下午,市文保所 ...

• 浙江台州路桥考古发现9处东晋时期窑址

  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桐屿街道窑址群考古调查及茅草山窑址考古发掘中,共发现9处东晋时期窑址,出土了包括瓷器和窑具在内的大量东晋时期遗物。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谢西营表示,此次发现的9处窑址,揭露出包括龙窑窑炉、灰坑、灰沟在内的大量遗迹,将为探索东晋时期窑场布局、生产技术等方面问题提供重要的资料。考古发掘现场。图片来自路桥博物馆  据介绍,路桥区桐屿街道窑址群有多处东晋时期窑址,包括茅草山

• 河南南阳发掘东周贵族墓葬群,或为“王子朝奔楚事件”供佐证

这是无人机拍摄的夏庄墓地全景。(图片由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这是编号M1的甲字形大墓。(图片由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这是编号M20的墓葬,其中随葬有陶器、铜器等器物,说明墓主人生前具有较高地位。(图片由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这是夏庄墓地出土的铜戈。(图片由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这是编号M22的墓葬出土的陶俑。(图片由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提供)  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

• 春风化雨,博学厚德——记霍巍教授的科教求索岁月峥嵘

编者按:为推进学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的伟大事业,2019年学校启动了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文科)增选工作。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詹石窗、历史文化学院霍巍获聘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本次增选,是学校时隔10年后再次开展杰出教授的评聘,对文科人才队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稳定、推进我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和文科学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 ...

• 鉴真与阿倍仲麻吕的人生异途——话说江苏张家港黄泗浦遗址

有一种世界性宗教深刻的影响了东亚文化圈的思想和哲学,这个宗教就是发源于古印度(天竺)地区的佛教。东汉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朝使者蔡音、秦景在西域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及阿富汗以西的部分地区)遇到了两位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两位汉朝使者对两位天竺僧人的佛学水平很满意,由于当时的汉朝皇帝汉明帝梦到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博士傅毅认为这个大金人就是传说中的佛陀,于是就邀请两位僧人到中国

• 故宫今展克里姆林宫宫廷典礼,看俄罗斯文化中的“穆穆之仪”

由故宫博物院和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之仪:来自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俄罗斯宫廷典礼展”今天在故宫博物院神武门展厅开幕。展览展出151件(套)展品,均为18—19世纪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举行的最为重要的宫廷仪式上使用过的艺术珍品,既体现了皇室的尊贵和富有,也反映出俄罗斯高超的工艺制作水准。《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安息大教堂内加冕》油画1896年加冕礼来临之际拟建于莫斯科特维尔广场上的贵 ...

• 最早东汉墨迹纸“领衔”,兰州市博物馆闭馆六年重新开馆了

地处黄河之滨的兰州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无论是代表远古文明的彩陶文化遗址,还是汉唐古道的丝路要津,都留下了大量珍稀文物。澎湃新闻获悉,经过六年闭馆升级改造后的兰州市博物馆于8月26日重新开馆,这是兰州市博物馆自2013年闭馆改造以来首次与观众见面。配合新开馆,兰州市博物馆还精心设计和提升了基本陈列“大河流韵——兰州历史文物展”。其馆藏精品文物包括最早的墨迹纸之一“东汉墨迹纸”和国家一级文物西夏文“首领”铜 ...

•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模拟研究平台在敦煌运行

来源:中新社敦煌 作者:冯志军 高莹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20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首个模拟研究平台“多场耦合实验室”目前已投入运行,并已进行了一些前期试验。这将有助于整体提升破解石窟围岩风化和壁画盐害机理的研究能力。  总投资约4000万元人民币的多场耦合实验室,可模拟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降雪及水盐运移等各种环境条件,以及研发文物样品或模拟样品的材料和结构的基本热学、力学、收 ...

• 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发现北斗九星天文遗迹

8月27日,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河南荥阳青台遗址又有了新发现。自2015年以来,文物部门对青台遗址又进行了系统调查、劼探和发掘。在遗址东部发现了九个陶罐组成的北斗九星图案,九星罐东部有黄土圜丘,西部及东南部不同方位摆放四个翁棺将九星罐和圜丘半包围,南部有一个祭祀坑,内置一个非正常死亡骨架,祭祀区北部、西南部、东部均有较多地臼的遗址。经过考证,此处遗迹时代主体为仰韶文化中晩期。▲ 位于北斗九星陶

• “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探讨考古70年,妇好墓青玉戈等展出

河南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也是近代中国考古事业成长的主阵地,从甲骨文在晚清时期的发现和近代考古学、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等田野工作方法的输入都与河南相关,而新中国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也是从河南辉县开始的。澎湃新闻获悉,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昨天在河南郑州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考古文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围绕“新中国考古学70年”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当天,“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同 ...

• 解好博物馆夜场开放新课题 ——关于博物馆“夜场热”的思考

博物馆开放夜场参观成为今年热点文化现象有新闻报道称:2019年,是我国博物馆开启夜间参观模式的元年。虽然“博物馆奇妙夜”“夜游博物馆”等活动近年来在我国已屡见不鲜,但在全国范围内,博物馆夜间开放这一现象大规模呈现,确切地说是从今年7月开始的。7月9日,北京市发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13条措施,其中一条明确鼓励有条件的博物馆、美术馆延长开放时间。7月至8月,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

• “智慧博物馆”展亮相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8月26至29日,由国家文物局主办,重庆市文物局承办的“智慧博物馆”展亮相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智慧博物馆”展区“智慧博物馆“展区,不但展示了近年来文物科技保护的成就和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成果,也展示了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研发、应用、集成、展示、服务、交易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同时,在智慧博物馆方面,突出运用数字化、网络化、系统化、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从智慧服务、智 ...

• 1225件文物见证中国考古学诞生地河南辉煌历程

  一场名为“追迹文明——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展”的展览27日在河南举行。1225件参展文物见证了河南考古的辉煌历程。  河南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是近代中国考古事业成长的主阵地。新中国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便是在河南辉县开始。  是次展览包含“证史探源——河南考古助力国家重大课题”“启封文明——河南考古七十年重大发现”“惠及民生的河南考古”“走向未来的河南考古”四大部分,参展文物1225件(套),其中一、二 ...

• 河南南阳发掘东周贵族墓葬群

  考古人员日前在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龙窝村夏庄小组东北侧,发掘一处东周时期高等级贵族墓葬群。随着29座陪葬墓发掘完毕,“王子朝携周典奔楚”事件初露端倪,或为寻找遗失千年的那批周王室典籍提供重要线索。  “王子朝携周典奔楚”是春秋晚期影响深远的重大文化事件,《左传》《史记》等均有记载。有专家认为,华夏典籍因此事件南播入楚,不仅促进了楚地文化繁荣,还促生了诸子百家争鸣,对于研究先秦时期南北文化交流 ...

• 台北故宫机房凌晨起火 文物无影响

台北故宫南院发布新闻称,3楼机房火灾预警系统于12日凌晨1时26分发报,南院随即启动消防紧急措施,安管人员检查发现浓烟,经通知消防局,消防人员到场抢救。台北故宫南院初步分析,3楼机房的消防照明设备配电盘为事故点,火势局限于配电盘本身,并未蔓延,经台北故宫南院文物典藏与安管人员巡检展厅,确保文物均安全后,消防人员才撤离南院。台北故宫南院表示,博物馆视消防安全为优先,除了定期检查设备外,也不定期抽查,务必正常运作,这起事件 ...

• 考古发现:小商品之都义乌八九千年前就有人类居住

浙江省义乌市是举世闻名的小商品之都,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考古学家最新研究发现,在距今八九千年前,先民就在当地“结社而居”,制造陶器。从2014年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对桥头遗址进行了发掘。桥头遗址是一处距今八九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目前的发掘面积约2000平方米。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处被人工壕沟环绕的中心土台,这是一处早期的环壕聚落。土台上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其类型包括大口盆、 ...

• 报告:中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中新网北京8月15日电(记者 陈康亮)根据清华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和天猫15日联合发布的《2019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数据报告》(下称报告),近年来,我国博物馆文创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阿里零售平台数据显示,近几年博物馆文创产品成交规模高速增长,2019年整体规模相比2017年增长了3倍。报告认为,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市场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四大动力。一是政策引领。数字创意产业成为“十三五规划”五大战略新兴行业之一。2017年, ...

• “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在秦朝,二十钱就可买到虎肉——“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对于现代人来说,关心物价、公证财产、上班考勤、年终述职、携带身份证出行几乎是生活中常有的情形,然而在秦朝百姓的日常里,它们同样存在。2019年8月6日至9月6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文物局、龙山县人民政府主办,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龙山县里耶古城(秦简)博物馆承办的“小城故事——湖南龙山里耶秦简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 ...

• 元谋丙弄丙洪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丙弄丙洪遗址位于元谋县江边乡丙弄村委会丙洪村西北约450米,金沙江南岸的二级阶地上,于2011年调查时发现。为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所联合楚雄州博物馆、元谋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遗址鸟瞰发掘前,考古队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 在丙弄丙洪遗址上建立一个永久基点,以基点为准分为4个象限区。探方规格为10米X10米,以坐标法对已探明的50

• 香入金陵——"海南沉香文化展"

近日,由海南省博物馆与南京博物院共同主办的“观香——海南沉香文化展”开幕,81件套极品沉香和文物以及51件精品香具,带领观众寻味一场中国传统“香事”。据了解,本次展览将持续到10月10日。沉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香料“贵族”,宋朝之前,只有贵族才能享用它。实际上,沉香是一种树胶、树脂、挥发油、木材等多种成分混合的固态凝聚物,其中密度大的还能沉入水中,其名称也由此而来。沉香香品高雅,极为稀有,历来被视为敬神、 ...

• 东川玉碑地遗址——金沙江流域战国时期青铜冶炼遗存

玉碑地遗址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营盘村南,处于金沙江支流的碧谷江西岸一独立台地上,遗址面积约18000平方米。2013年3月至5月,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昆明市博物馆、东川区文物管理所完成该遗址的主动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近300平方米。发掘取得了重大突破,揭露出房屋、灰坑、柱洞、活动硬面及瓮棺葬等遗迹,并出土了陶器、青铜器、石器以及动物骨骼、矿石炼渣和炭化稻等重要遗物,同时基本摸清了遗址

• 大英博物馆要建伯克郡分馆,预计将于2023年开放

作为全球最知名的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拥有800多万件历史文物,但是在伦敦本部仅仅展出其中的8万件,所以为让公众能够更多地接近文物,大英博物馆正在英国伯克郡建造一座新的综合性建筑,预计将于2023年开放。大英博物馆将在位于伯克郡的欣菲尔德建造全新的大英博物馆考古研究中心,分馆面积将超过1.5万平方米,由三个相连的体块组成,建筑由曾经操刀过国王十字车站改造项目的约翰·麦卡斯兰建筑事务所(John McAslan + Partners ...

• 甘肃省博物馆开展“博物馆之夜”纪念建馆80周年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博物馆建馆80周年,甘肃省博物馆计划于8月25日至28日举行集中纪念活动,“博物馆之夜”作为核心活动,于8月25日19:00至21:00在甘肃省博物馆前广场举行,这也是甘肃省博首次在夜间对公众开放。在“博物馆之夜”活动中,有两个全新的展览与观众见面,分别为《印·记——甘肃省博物馆建馆80周年纪念展》和《积微成著任重道远——甘肃省博物馆建馆80周年征集文物展》。《印·记——甘肃省博物馆 ...

• 博物馆,你看上去很好吃

如果你只知道博物馆的“网红”文创有口红,那已经落伍了。毕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凝聚于文物,它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载体——中华美食。当文物撞上了美食,那画面太美。距离中秋节还有半个多月,许多博物馆早已按捺不住。中国国家博物馆研发了“如意糕”,以“乾隆御题如意”的端首为主体造型,表面浅浮雕两条水中跳跃的鲶鱼,谐音“年年有余”。“如意糕”的造型很传统,口味很现代:浓情摩卡、黑巧奶酪、蔓越红梅 ...

• 江西坟遗址考古发掘——金沙江中游青铜时代考古研究又添丰富实物资料

江西坟遗址位于武定县己衣镇新民村委会新村西南侧,金沙江二级台地上,遗址位于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区。为保护古代文化遗存,2018年11月至2019年4月,我所联合武定县文物管理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遗址远眺发掘工作严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规程》进行。由于遗址全部位于淹没线以下,所以对其进行了全部发掘,发掘面积12000平方米。使用考古测量仪设立总基点,根据总基点布设正南北方向、规格10米×10米

• 四千年前“王的居所”渐清晰,石茆皇城台门址初露全貌

历经三年的发掘清理,有着四千多年历史的陕北石茆皇城台东侧轮廓和结构基本清晰。参与考古的学者认为,2016至2018年2016年考古工作的种种重要迹象和重要遗物表明,皇城台系石峁城址的最核心区域,当已具备早期“宫城”性质,或可称为“王的居所”。考古工作者“初步认定此石峁城址修建于龙山中期,兴盛于龙山晚期,夏早期毁弃”,距今4300年左右。对于这一震惊学界的中国史前遗址的发现,有人推测此城址为轩辕黄帝居所或都城,还有 ...

• 书画修复|从吴湖帆等合作的《刘定之像》谈一代“装潢圣手”

书画修复大家刘定之有“装潢圣手”之誉,吴湖帆绝大部分的藏品都经刘定之之手装裱修复。建国初期,故宫博物院、上海文管会所藏的法书名画大都是在刘定之的指导下装裱修复的。1960年,刘定之进入上海博物馆任文物修复顾问,后又北上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唐代孙位《高逸图卷》、宋代梁楷《八高僧图卷》、宋代李嵩《西湖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都是在刘定之的指导下装裱修复的。而且刘定之还培养了 ...

• 《故宫日历·2020》呈现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画卷

作为介绍故宫藏品、传播故宫文化的普及读物,《故宫日历》一直受到关注。8月26日,由故宫出版社主办的2020年《故宫日历》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敬胜斋举行。2020年将迎来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澎湃新闻获悉,2020年《故宫日历》也为纪念紫禁城六百周年而特别呈现,除第一个月选取与生肖鼠有关的文物,此后各月以紫禁城建筑布局为线索,展现出一幅有全景有细节、有历史有文物、有人物有故事的紫禁城六百年历史画卷。《故宫日 ...

• 河南70年考古重大发现今展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河南是全国有名的文物大省,“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这句话准确地描述了河南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澎湃新闻获悉,结合今天开幕的“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 “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今天同时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展出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河南重大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其中既有来自新石器时代龙山文物时期的陶器、商代的青铜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玉戈,也有西汉时期的陶器等。展期将持续至2019年11月。展览现场展示河 ...

• 【考古前沿】广西贵城遗址考古取得新进展

从今年6月开始,为配合贵港郁江两岸综合治理PPP项目工程建设,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遗址城墙基址进行清理。通过2个多月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汉至明清时期的遗迹遗物,一段300多米城墙石基露出真容。在考古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说:“我们现在正在清理的是南城墙的东段,这段城墙此前被民居占压覆盖,位置走向一直不清楚,通过这次发掘清理,城墙的整体布局结构才显露出来。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外面的这排石墙是清代

• 陶寺遗址:不知惊奇宫阙,今夕是何年

  陶寺遗址位于山西省南部的襄汾县陶寺乡,地处汾河岸边、临汾盆地。考古发现,这里有一处面积约280万平方米的城址,距今4300年前至3900年前。  当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是怎样的场景?考古过程中有哪些震撼、有趣的细节?陶寺遗址的最新发现又是什么?陶寺宫城内“窑炉”及其“操作坑”(资料图片)。(图片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一处擅长“功能分区”的史前遗址  2005年至2007年,考古人员在

• 重庆合川吊嘴遗址发现新石器晚期遗存

吊嘴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城郊东城半岛,隶属于钓鱼城街道办事处佛耳村4社,地处嘉陵江下游左岸二级阶地。除东部因江岸崩塌和现代取土烧砖破坏外,遗址整体保存情况较好,但面临着城市扩容和滨江防洪护岸建设破坏的隐患。该遗址于2007年重庆市东城半岛专项调查时发现,2017年12月至2018年4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再次复查了该遗址,并确认其埋藏有丰富的新石器晚期遗存。▲合川吊嘴遗址远景及周边环境(东-西)

• 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发现二里头时期遗存

三官庙遗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顺和社区西南900米(原三官庙村),坐落于派河北岸台地之上。遗址呈台墩型,高出周围地表约5米。遗址东北部被取土破坏,从现存的部分推测,遗址完整形状应当为近梯形,呈西北-东南向,北端窄、南端宽。遗址长约80米、宽40~60米,现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面坡状内收,上方面积近2500平方米。遗址上原生茂密的树林,四周有多处水塘将其围绕,其余地块为稻田,高低不平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