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河南开封发掘明代永宁王府遗址——系目前国内已发掘的保存状况最好、遗物最丰富的明代郡王府遗址

永宁王为明代周藩郡王,第一代永宁王朱有光为周王朱橚庶六子,始封于永乐初年。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末代永宁王朱在镗薨,无子除国。从第一代永宁王朱有光至末代永宁王朱在镗,共历八代196年。永宁王府遗址位于河南省开封市鼓楼区省府西街路北、城隍庙街中段路西。经勘探,整个王府遗址平面呈长方形,边缘有宽约1.6米的夯土包砖墙围绕,南北通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15米。整座王府遗址建筑布局包括东、中、

• 留住千年芳华 延续敦煌故事

  “总书记勉励文化工作者讲好敦煌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从事文物保护的科技工作者,我们很受鼓舞。”8月19日,总书记赴甘肃考察调研,首站来到敦煌莫高窟。谈及当天下午参加的座谈会,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处长陈港泉研究员十分激动。  莫高窟也称“千佛洞”,始建于公元366年,集建筑、彩塑、壁画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上世纪50年代起,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用于莫高窟文物的保护、维修与研究。在过去几十年 ...

• 当代器物中的匠心与天工,国博展当代工艺美术

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时代新章——国家博物馆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昨天在国博开幕。澎湃新闻获悉,展览从数百件工艺美术作品中最终遴选了133组件精品,涵盖雕刻工艺、陶瓷工艺、漆器工艺、金属工艺、首饰工艺、织绣工艺及其他工艺七大类,集中反映出当代工艺美术创作与发展。展期持续至10月10日。展览现场展览现场此次展览分为“取法自然”“天工奇巧”“器韵生动”“万象日新”四个单元,共计展出133组件工艺美术作品,旨在集 ...

• 2019「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今日揭晓获奖者名单

「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于今日举办了官方新闻发布会,宣布了2019年三个奖项的获奖者名单,以表扬他们在推广世界文明以及共创美好世界方面做出的杰出成就。2019年「吕志和奖-世界文明奖」得主分别是:「可持续发展奖」-大自然保护协会「人类福祉奖」- 詹妮弗·杜德纳博士「正能量奖」- 樊锦诗女士新闻发布会由奖项创办人及董事会暨奖项理事会主席吕志和博士主持,以及董事会成员郑慕智博士、奖项推荐委员会主席刘遵义教授一同见证 ...

• 文化援疆 | 山西300余件清代文房砚品文物亮相新疆五家渠

由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山西省文物局、六师五家渠市党委宣传部、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共同主办的“千年丝路百年砚汇”清代文房砚品专题展,日前在新疆五家渠开幕。本次展览是山西省文化援疆“十大行动”暨“五个百”系列项目之一,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山西省文物交流中心遴选300余件文房砚品文物,汇集成展,循丝路文脉,展国粹文明,庆祖国华诞,促文化交流。本次展览共分为五个单元,分别是端砚、歙

• 内蒙古扎赉诺尔蘑菇山旧石器遗址取得4项考古新收获

 “明晰保存现状”“采集300多件重要石器标本”……内蒙古自治区扎赉诺尔博物馆19日对外消息称,近期,内蒙古扎赉诺尔蘑菇山旧石器遗址取得了4项考古新收获。  蘑菇山旧石器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史前遗址,1980年由内蒙古博物馆考古学家汪宇平发现,1990年进行了详细调查和试掘,在遗址的4处地点,出土和采集了100余件石器,种类有砍砸器、尖状器、刮削器等,2013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扎赉诺尔博物馆展陈部主任 ...

• 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精品展今天开幕

8月20日,“长白遗珠——吉林省博物院藏古代书画精品展”在吉林省博物院一楼张伯驹馆开幕,其中包括宋代苏轼的《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金代张瑀《文姬归汉图》、元代张渥《九歌图》卷以及清代恽寿平的《鱼藻图》轴。苏轼的《洞庭春色。中山松醪二赋》卷为苏轼传世墨迹中字数最多者,与《黄州寒食帖》相比,展现出的是一种悠然自得。张渥的《九歌图》虽以李公麟为摹本,也是再创造。所画人物状貌各异,生动自然。预计本次

• 浙博建馆90周年:听唐宋古琴清音,赏明清文士山水

1929年秋天,浙江省博物馆于杭州西子湖畔建馆,初名“浙江省西湖博物馆”。今年适逢浙江省博物馆建馆90周年。浙江省博物馆于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发布纪念建馆90周年系列展览及活动信息。包括已经在展的“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即将开幕的“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幽居与雅集——明清山水人物画中的文士生活”、“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留芳泽后——浙江省博物馆捐赠文物展”等五大精心 ...

• 山东菏泽青邱古墓出土金壶、金碗及陶俑、陶马等珍贵器物

  2018年3月中旬,山东大学考古队对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青邱堌堆遗址进行探挖。发掘现场位于青邱寺东北角,整个发掘场地南北宽约50米、东西长约100米共有20余个发掘坑。2018年4月2号,青邱古墓出土众多宝贵文物,金银珠宝、瓷器和陶器堆满墓室,特别显眼的是金碗和金壶,其中明显有些年代的是陶俑和陶马,十分罕见。出土的金碗、金壶出土的陶器 出土的陶器  青邱堌堆位于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马岭岗镇西南约

• 腊甸遗址考古发掘获得新成果——新类型石板墓属云南首次发现

近日,元谋腊甸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圆满完成。此项工作的完成标志着云南境内配合乌东德水电站建设工程的考古发掘工作全部结束。遗址远眺腊甸遗址位于元谋县江边乡龙街村委会腊甸村,包括腊甸小山南部以及小山东面的龙川江二级台地,总面积逾50000平方米。发掘区航拍2019年2月至7月,我所联合楚雄州博物馆、元谋人博物馆对遗址淹没范围内的核心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要求进行,全

• 拿破仑诞辰250周年:中国买家曾拍下其皇冠金叶或展出

2019年8月15日是拿破仑诞辰250周年纪念日,一系列纪念活动在法国国内展开,与中国渊源不大的拿破仑,却因为皇冠上的一枚金叶子在拍卖中曾被两位年轻的中国买家拍下,并有望展出,而让中国公众再读拿破仑。2017年11月19日,拿破仑加冕礼皇冠上的一片月桂树金叶以62.5万欧元拍出据法新社报道,2017年11月19日,法国皇帝拿破仑加冕礼皇冠上的一片月桂树金叶在Osenat拍卖行在巴黎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以62.5万欧元(约合490万元人民币) ...

• 台北故宫展典藏善本古籍,从文渊瑰宝到天禄琳琅、宛委别藏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的善本古籍数逾二十一万四千五百册,内容包括宋代以降历朝刊本、活字本、名家批校本、稿本、旧钞本,以及少数高丽及日本刊本、钞本。以量而言,此批藏书虽不谓丰,然孤本佳椠往往而在,既可资考镜中国传统学术源流与图书印刷装帧的发展,亦可供校勘后代各种传本,在古文献资源保存与版本目录学术研究方面,具重要意义。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于8月10日起推出“院藏古籍善本选粹”展,展览内容含“清宫藏 ...

• 太原发现唐代墓葬,壁画显示墓主身份不寻常

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唐代壁画墓,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地区。据山西晚报消息,8月16日一早,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附近,因建筑施工,突然发现一座唐代墓葬,墓葬内发现壁画、陶瓷器等文物,目测来看保存尚且完好。墓葬内的壁画与陶瓷器墓葬内的壁画与陶瓷器据了解,接到群众报告后,太原市文物及考古部门已第一时间进驻现场。据知情人士介绍,墓葬发现的地点曾经是小井峪小学的操场,现在正在进行改建。墓葬发现现场墓葬发现现 ...

• 卢浮宫《蒙娜丽莎》“搬家”,排队一两小时看30秒

为迎接达·芬奇逝世500周年纪念展,7月17日起,卢浮宫决定将镇馆之宝《蒙娜丽莎》从老展厅临时移至美第奇展厅,并被安排在一个特别设计的带有空调的安全橱窗内展出。尽管在官方的介绍中称美第奇展厅是卢浮宫最大的展厅之一,可以容纳许多希望看到达芬奇作品的游客,但长长的队伍和短暂的30秒观赏,依旧让参观者抱怨不断。排队的人流沿着卢浮宫的走廊、台阶、自动扶梯及建筑外著名的玻璃金字塔蜿蜒而行,大多数人的等待都是为了一个 ...

• 吉尔吉斯斯坦一座千年古墓发现诸多中国元素

 中新网北京8月1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文龙杰)刚从吉尔吉斯斯坦考察访问归来的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中外物质文明交流研究学者多丽梅博士透露,吉尔吉斯斯坦近年来考古发掘的一座千年古墓中,已发现诸多中国元素,包括其墓葬形制与中国辽代晚期墓葬相似、墓中出土12只玉碗等,这对推动中吉学者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文化交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李静训之五:鎏金银壶:一只盛满故事的壶

近日,当记者再次去固原博物馆观赏鎏金银壶时,突然发现展品是复制品。   “正品哪里去了?”   面对记者的疑问,固原博物馆副馆长王效军笑着说:“去成都参加‘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了。”   其实,鎏金银壶因精美绝伦,独一无二,常被邀请出去一展芳容,待在家里的时间寥寥无几。   鎏金银壶是固原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定其为“国宝”,被业界称为“宁夏第一宝”。 ...

• 上博“大洋洲艺术”特展带来的灵感与当代艺术回应

上海博物馆正在举办的“浮槎于海: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藏太平洋艺术珍品展”,展出150 件来自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的太平洋艺术珍品。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5位年轻的在校艺术家,在观看完上博特展之后,近日以“大洋洲艺术”为主题,以部分展品为灵感,重新创作了具有启发性的艺术作品并设计了相关工作坊,他们将带给公众哪些新的启发与体悟呢?海·岛间太平洋艺术工作坊成果展示现场8月10日,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 ...

• 翁同龢后人捐给上博的梁楷《白描道君像图》等9月首次展出

澎湃新闻获悉,9月10日至10月7日,“莱溪华宝——翁氏家族旧藏绘画展”将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将呈现翁同龢五世孙翁万戈捐赠上博的三幅珍品,分别为明沈周《临戴文进谢安东山图》轴、清王原祁《杜甫诗意图》轴,以及南宋梁楷《白描道君像图》。这是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翁氏六代家藏书画文物中最为重要的三件。澎湃新闻2018年12月报道的翁同龢后人翁万戈先后两次向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捐赠180多件古代书画及家藏文物,曾引起国内外广泛 ...

• 敦煌研究院与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启动“美,不氧化”守护文化遗产公益活动

8月15日,欧莱雅中国副总裁陈旻一行到访莫高窟,与敦煌研究院就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交流,并向中国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捐赠善款100万人民币,用于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事业。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副院长罗华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杨秀清、秘书长宋真共同迎接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一行,并对欧莱雅的慷慨捐赠表示衷心的感谢。在捐赠仪式上,赵声良首先对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一行表示欢迎,他说,历经75年几代人前赴后继 ...

• 考古学研究走向深入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考古学界对考古遗存的深入研究,吉林大学—故宫博物院张忠培考古研究中心、吉林大学考古学院于8月5—6日在长春举办了首届“中国考古学:人类·文化·生业·社会”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故宫博物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40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不断有新发现  自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西天 ...

• 四川凉山乌东德水电站考古发现石棺葬群

  石棺葬距今4500年至4000年,有600多座,保存人骨400多具。  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金沙江中下游的高山峡谷中,已有人类生存繁衍。近日,从在西昌举行的四川省考古工作培训会上获悉,四川省最大考古项目——凉山乌东德水电站考古发掘已接近尾声。在两年多的持续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四川最早的石棺葬群和距今4000多年前的文化堆积,为金沙江中下游史前谱系文化甚至四川先秦谱系文化的建立,提供了珍贵资料。   ...

•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发现距今9000年左右上山文化环壕-台地聚落

  桥头遗址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村西,地处金衢盆地义乌江北岸。义乌江支流桐溪在其东侧50米处由北向南流过。遗址坐落在一个相对高度约3米的高地上,海拔约89米。2012年11月,义乌博物馆提供了桥头遗址的重要线索。同年12月中旬,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证实这是一处上山文化中晚期遗址。为配合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自2014年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发掘工作至 ...

• 【考古前沿】四川最早石棺葬墓群现身金沙江

距今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金沙江中下游的高山峡谷中,已有人类生存繁衍。近日,在西昌举行的四川省考古工作培训会上获悉,四川省最大考古项目——凉山乌东德水电站考古发掘已接近尾声。在两年多的持续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四川最早的石棺葬群和距今4000多年前的文化堆积,为金沙江中下游史前谱系文化甚至四川先秦谱系文化的建立,提供了珍贵资料。▲ 陶 罐1.蕴含奇特葬俗割肢葬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出

• 我国道教考古的重大发掘:认识大上清宫遗址

▲ 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钉帽  ◆ 在过去,我国宗教领域的考古发现多为佛教的石窟、壁画,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遗址被发现、发掘得较少  ◆ 大上清宫遗址是我国道教考古大规模发掘的第一次,是道教文化发源地的第一次祖庭遗址发掘  ◆ 是我国迄今为止发掘的规模最大、等级最高、揭露地层关系最清晰、出土遗迹最丰富、具有皇家宫观特征的道教正一派祖庭遗址  ◆ “用世界文化遗

• 李静训之四: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玉器研究

作者:史弘扬(南京市博物总馆)  【摘 要】隋代时间跨度短,各种艺术形式未及发展,玉器艺术亦是如此。因此,隋代玉器无论是出土品还是传世品均少见。李静训墓中发掘的玉器虽然数量不算繁多,但在目前已经发现的隋代玉器中却占有很大的比例。本文通过对李静训墓中出土玉器的材质特征研究,分析隋代玉器对前代

• 湖南发掘战国西汉墓20座,出土玻璃“蜻蜓眼”等器物111件

  为配合溆浦马田坪茅坪110kv变电站建设项目,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9年5月至6月,于溆浦县马田坪茅坪坳变电站建设项目用地内发掘战国至西汉古墓葬20座。图一 本次考古发掘位置示意图图二 墓葬分布位置航拍照  一、墓葬发掘概况  本次发掘共发掘古墓葬20座,其中战国墓13座,西汉墓4座,未出随葬品墓葬3座。  本次发现的战国墓均为竖穴土坑墓,由于原始地表被早期基本建设所破坏,现各墓葬墓坑残

• 【藏区】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四川石渠 新发现一处疑似古岩画遗址(综合)

专家在石渠对岩画进行实地研究和考察。 刁海瀚 摄  8月7至10日,来自海内外的岩画专家和学者齐聚四川石渠县,围绕青藏高原古代岩画与石刻艺术的发现与研究、保护与利用开展学术研讨,并新发现一处疑似古岩画遗址。专家们对石渠岩画群遗迹进行实地考察。 刁海瀚 摄  据了解,四川石渠素有“石刻艺术王国”之称,2010年至2012年,其境内就因发现壮观的吐蕃时期石刻群,受到考古界关注。石刻群形成于8世纪末至9

• “‘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撷英

2019年6月,由中国航海博物馆和福州市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器成走天下——‘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以下简称“碗礁一号”展)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展出。配合展览出版的《器成走天下——“碗礁一号”沉船出水文物大展图录》也在8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将“碗礁一号”作为“沉船主题”系列展览的首展,最主要原因在于“碗礁一号”沉船地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其出水瓷器中蕴含大量的“异域元素”,“和平合作、开放包

• 2019年暑期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与湖北美术馆教育课程馆际交流活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之一,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离不开民间艺术的文化土壤。2019年8月11日,湖北美术馆与敦煌研究院艺术研究部合作,举办“美在民间——民·艺·坊”志愿者服务项目,特别策划推出“漆艺课堂”公共教育课程,使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荆楚文化艺术在敦煌青少年中传承,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新的力量。湖北作为大 ...

• 李静训之三:回忆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发掘

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发掘现场  开栏语  尘封久远的历史,似乎总能牵动大众的目光。考古热几年来始终不衰的盛行,电视媒体和专业杂志的狂热关注,令人们热衷于“在未知领域努力探索,在已知领域重新发现”的实践和再现。  宁夏的考古发掘,始于水洞沟遗址发掘,至今已发现各类遗址、墓葬2000余处,涉及石器时代、战国时代、北朝隋唐时代、西夏时期等。文明经过的痕迹一一在那些

• 明朝尚书徐阶墓考古发掘完成,墓葬早被破坏没有随葬品

徐阶(1503-1583),字子升,号少湖,一号存斋,祖籍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区)。明代名臣,嘉靖、隆庆内阁首辅。王阳明心学践行者。嘉靖二年以探花及第,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十一年,徐阶病卒,赠太师,谥号文贞,择葬长兴。著有《世经堂集》、《少湖文集》等。

• 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展览侧记

 “我希望澳大利亚观众能够从本次展览中对中国文化有更多角度的了解。当你看着秦俑的眼睛时,你似乎穿越到了2000多年前的秦朝,与秦人对话。我们希望以现代的展览设计方式,通过古代文物展品和中国当代艺术间的一种传承与对话来向观众呈现中国文化和历史风貌。”《秦始皇兵马俑:永恒的守卫》展览策展人韦恩·克罗瑟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 中国洛阳考古方法获乌兹别克斯坦青睐

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境外考古项目近两年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发掘方法尤其是钻探调查技术得到了当地相关机构的高度赞赏。双方将共同开展费尔干纳盆地的考古工作,探寻丝绸之路上的神秘古国“大宛”。

• 考古新发现让三国更“大” 三国墓葬一般都是薄葬

  墓主身份引起争议,是因为三国流行薄葬,不封不树,陪葬的东西很简陋,金银珠宝基本不可能,最多有一些坛坛罐罐,所以难以确定墓主身份。  在一处蜂房中,仔细观察墙壁的砖,能清晰地看出有“菱形纹”、“回字形纹”的刻花。当地文管所及武侯祠博物馆的专家皆确认,这确是东汉的汉砖。  刘备墓至今完好无损,武侯祠博物馆的人在一次植树时,意外地在刘备墓的封土边缘挖掘的树坑中发现了许多蜀汉时期的砖。  “滚滚长江东

• 李静训之二: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发掘

彩绘陶镇墓武士俑玻璃碗鎏金银壶  固原市西城路有一栋仿古建筑颇吸引人眼球。走近细看,这座建筑物外观为四角攒尖宝刹式的仿唐结构,并且融入长城锯齿状垛子的元素,庄重而典雅——这就是固原博物馆,这些装饰造型巧妙地象征了它“丝路要道”和“九边重镇”的历史地位。固原博物馆作为一家综合性省级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12月30日,馆内珍宝众多,其中包括国宝

• [学闻]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团走进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8月2日-8月5日,由湖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北省博物馆承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夏令营在湖北举行。 8月4日,来自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辅仁大学、中兴大学、淡江大学,以及来自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共40余名师生,到熊家冢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参观交流。 在景区讲解员热情带领下,夏令营营

• 黑龙江阿城发现金代墓葬

该墓葬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阿什河街道办事处白城村姜家磨坊屯南约1公里,阿南变电站南侧,东部为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阿城校区,东距金上京北城西墙约1000米。▲墓葬发掘区航拍(上北下南)为配合哈牡铁路电气化改造亚沟牵引站220千伏供电工程项目之阿南变电站扩建工程的建设,2017年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工程所涉墓葬区域进行了前期的考古调查和勘探。2018年5~7月,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专

• 河南洛阳发现一处明代家族墓地

2018年8月至12月,为配合河南省洛阳市定鼎北路与魏紫路交汇处西南角的城市基本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项目占压区域内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清理西晋至清代不同时期古墓葬51座,其中包括30座明代墓葬。这批明代墓葬中,除C8M3462(钻探编号M140)外,其余墓葬均被不同程度盗扰。墓葬的结构相同,均为平面近长方形竖穴墓道倒梯形墓室的土洞墓,墓道南向。墓门有的为空

• 山东枣庄发现汉代基层聚落遗址 ——其规模可能对应汉代行政单位“里”

海子遗址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办事处海子村东北部,所在地形为山前平原,东邻薛河支流西江。该遗址于2015年12月进行庄里水库库区考古调查时发现。遗址平面大致呈北窄南宽的梯形,南北长约300米,东西最宽处约200米,最窄处约10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地面可采集到汉代泥质灰陶罐、盆、筒瓦、板瓦等器物残片。从河堤断崖上观察到,耕土层下即为文化层,文化层厚0.5~1米。2016年10月,海

• 烈山窑、繁昌窑、萧窑——聚焦安徽瓷窑址考古发掘新收获

聚焦安徽瓷窑址考古发掘新收获烈 山 窑  发现北宋北方窑系最大体量窑炉烈山窑址位于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烈山村,处于濉河的支流雷河岸边,西距雷河1公里左右,东靠烈山脚下。2017年9月,该地发现一处古窑址。2018年3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分为三个区域,Ⅰ区金元窑址区域、Ⅱ区唐代晚期至北宋窑址区域和Ⅲ区汉代窑址区。发掘面积约70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70余处,包括6座窑炉

• 山东发掘两座大型汉代画像石墓

  记者7日从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获悉,济南市济阳区对两座大型汉代画像石墓的发掘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其中的一座墓葬是济南迄今发现的最大双墓道汉代画像石墓。  据介绍,这两座汉墓位于济阳区济阳街道办事处三官庙村西,是2018年底群众在池塘清淤过程中先后发现的,经勘察,初步确定为汉代大型砖室墓。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济南市考古研究所联合济阳区文化和旅游局、济阳区博物馆,对墓葬进行了近4个月的抢救性考古发掘。 ...

• 从岩画中展开北方民族的历史画卷

日前,“美在阿拉善——岩画与居延汉简艺术展”在内蒙古美术馆精彩亮相。展览通过25件阿拉善珍贵岩画实物、30幅岩画拓片及60枚居延汉简,再现了古代阿拉善地区的智慧、文明与艺术。分布广、数量多 勾画“北方民族的历史画卷”阿拉善,历来为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碰撞交会地带,历史上许多民族活跃于此。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历史遗存丰富,文化脉络绵延不断

• 中外专家学者共话敦煌文化译介传播 促文化遗产互鉴

敦煌文化研究与翻译国际研讨会8日在甘肃敦煌举行。来自英国、美国、俄罗斯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敦煌:世界文化包容互鉴、融合发展的见证与标识”这一主题展开对话交流。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高岸明表示,敦煌文化是丝路精神和世界各文明交流的典范,它不仅是中国的文化财富,更是全人类的文化宝藏。我们应当深入探讨敦煌文化,不断发掘其内在价值,为新时代世界各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提供参考。各国专家

• “寻找最美文化遗产守护人”活动正式启动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的“寻找最美文化遗产守护人”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通过行业、社会以及媒体的联动,深入寻找、发掘和宣传一批执著坚守、无私奉献的基层文化遗产守护人的先进事迹,推广典型经验,传递社会正能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关注并参与文物安全工作,持续营造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氛围,进而为文物事业的发展助力。线索征集活动从7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采用网络、随手拍、电话报名和社会推荐等 ...

• 考古新发现:见证2300年城市繁华

7月22日,四川成都城市考古研讨会发布,成都市中心东华门街附近,近年来陆续发现了从战国到明代的多处重要遗存,被命名为东华门遗址。据了解,这片挖掘出土的古代遗存位于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旁边的东华门街,地层深度大概3-7米。虽然,目前挖掘面积仅为22000平方米,但是据考古确认,其涵盖的历史遗存包含了公元前311年成都建城以后,到明王朝灭亡共2000多年的历史。东华门遗址考古发掘领队 易立:这个遗址是我们从2013年一直到现 ...

• 陕西历史博物馆延长暑期开馆时间

进入暑期旅游高峰,为进一步做好暑期旺季游客服务工作,更好满足游客参观要求,陕历博决定延长暑期开放时间。从7月25日-8月25日期间,陕历博的开放时间调整为8:30-19:30 ,停票时间延长至18:00。为打击“黄牛”,保证更多观众参观,2019年1月30日起陕历博实行全新票务模式,通过采用所有门票全部网络实名制、分时段预约等方式,解决了以往观众长时间排队、“黄牛倒票”、高峰期展厅拥挤等问题。有参观意向的观众可提前7天通过微 ...

• 美国波士顿华埠首次考古挖掘 中国瓷器碎片出土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波士顿华埠乞臣街(Hudson St.)6号城市考古挖掘已进入第四周,但接连遇阻,进展远远滞后。挖掘团队发现,原址房屋被推倒的残砖全部堆积在选址所在的后院,填埋物深约1.21米,前三周工作全部在清理砖头和废弃物,再往下挖到六英尺又遇油地沾和混泥土隔离板,由于华埠区域是填海而来,隔板下若全是海水,挖掘将在此提早结束。波士顿市府考古学家巴格力29日表示,截止目前,该团队发现的绝大部分是被推倒 ...

• “爱满京城 相约幸福”北京17家市属博物馆开设夜场

昨日北京市文物局开展了“爱满京城 相约幸福”七夕主题活动,共有17家市属博物馆开设了夜场,延长闭馆时间,让市民可以在博物馆中度过一个特别的七夕之夜。首都博物馆昨晚延时至20点闭馆,当晚,首博在民俗、玉器和瓷器展厅为观众奉献七夕乞巧民俗讲解,带领观众赏析馆藏文物,同时以馆藏玉器“白玉鸳鸯柄圆盒”为创作灵感,让100对预约情侣夫妻在礼仪大堂同心协力创作“鸳鸯和合”彩沙绘画。0博物馆

• “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发布

8月6日上午,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新进展工作会,发布了“南海Ⅰ号”保护发掘项目、湖北随州枣树林墓地等2项重要考古工作成果。国家文物局供图“南海Ⅰ号”宋代沉船发现于1987年,2007年运用沉箱进行整体打捞,安置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2014年启动系统性的保护发掘工作,至2019年船货清理取得阶段性成果,开始着手沉船的整体保护。考古发掘显示,沉船船体保存较为完整,仅艏艉稍有残缺,残长22.95米 ...

• 【考古前沿】山东济阳发掘出一大型汉代画像石墓

位于山东济南的济阳区近日发掘出一大型汉代画像石墓。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共清理墓葬两座,均为汉代画像石墓,并发现大量画像和画像石。▲ 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接近尾声,共清理墓葬两座。记者7日采访获悉,该汉墓位于济阳区济阳街道办事处三官庙村西,是当地民众于2018年12月中旬在池塘清淤过程中发现。经现场勘察,考古人员初步确定其为汉代大型砖室墓。后经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