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安徽肥西三官庙遗址发现二里头时期遗存

摘要: 三官庙遗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顺和社区西南900米(原三官庙村),坐落于派河北岸台地之上。遗址呈台墩型,高出周围地表约5米。遗址东北部被取土破坏,从现存的部分推测,遗址完整形状应当为近梯形,呈西北-东南向,北端窄、南端宽。遗址长约80米、宽40~60米,现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面坡状内收,上方面积近2500平方米。遗址上原生茂密的树林,四周有多处水塘将其围绕,其余地块为稻田,高低不平


三官庙遗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顺和社区西南900米(原三官庙村),坐落于派河北岸台地之上。遗址呈台墩型,高出周围地表约5米。遗址东北部被取土破坏,从现存的部分推测,遗址完整形状应当为近梯形,呈西北-东南向,北端窄、南端宽。遗址长约80米、宽40~60米,现存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四面坡状内收,上方面积近2500平方米。遗址上原生茂密的树林,四周有多处水塘将其围绕,其余地块为稻田,高低不平。为配合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肥西县文物管理所配合,于2018年7月30日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第一阶段至2018年12月底结束。

三官庙遗址及周边环境航拍

2018年度的发掘主要位于遗址北部,揭露面积800平方米。遗址北部上方为近现代建筑基址及垫土,垫土自西向东倾斜且逐渐变厚。近现代垫土层下发现二里头时期的文化堆积,依堆积性质可分东西两部分,西部地势较高,为黄色夹杂青灰色斑块、土质坚硬、极少包含物的垣埂状堆积,堆积宽约10~15米,在遗址北部西侧呈南北向半环状分布;东部地势逐渐降低,倾斜堆积有一层厚约10~30厘米的废弃红烧土层,西侧叠压于黄色夹青灰色斑块垣埂之上,该层堆积内包含遗物丰富,出土各类陶器、石器、铜器等共计一百余件。

▲遗址北部红烧土及垣埂范围

▲遗址北部废弃红烧土堆积

数量最多的石器,集中出土于发掘区的东北部,共计100余件,器型以锛和凿为主,体量较小,绝大多数长度介于5~10厘米之间。磨制精细,肉眼未见使用痕迹。

三官庙遗址出土陶器中,可复原的有20余件,器型包括鼎、豆、罐、鬶、盆、纺轮等。陶鼎质地均为夹粗砂,陶色包括红色、褐色等,腹部外侧饰有细绳纹,由于陶质粗糙而不太明显;口沿外侈,颈部收束,弧腹圜底,腹部较浅,其外侧装三角形鼎足,足跟有手指按捏的痕迹。陶豆多泥质、灰色,有的表面一层黑色外皮;豆盘斜收,豆柄中空,中间鼓出,外侧数道平行的凸棱,鼓出的部位上方常见对穿的圆孔。陶罐多为夹砂红陶,侈口、束颈、圆腹。陶鬶仅发现1件,夹砂红陶,口部残,仅存部分可看出一侧有突起的流,颈部斜直,与流对应的一侧外装桥形把手;三空足,足根呈尖状,裆部略内凹,足部斜收,近似倒圆锥形。陶盆目前复原1件,夹砂红陶,口沿外侈,弧壁内收,外壁上方一圈附加堆纹,并有一对尖状陶鋬;底部残碎,附有三个锥状小足。

出土较为完整的铜器4件,包括铜钺1、铜铃1、铜锛2件。铜钺整体呈“风”字形,形制及构造双面对称。内部残缺,阑部一侧突出,钺身中间一圆孔,圆孔四周有环状鼓起,上方接一长方形凸起至阑部,下方接一尖锥状脊至刃部。钺身上方装饰方格纹,方格内有突起的乳丁。铜铃一侧腐朽残破严重,内部填塞泥土和动物骨骼,从残存部分可知,整体为合瓦形,平顶、斜壁、直口;顶部有突出,应为钮部残存;口部较顶部稍大,器体一侧有长方形扉棱,较薄;器表可见三道凸棱呈方框状分布。铜凿中的一件带方形銎,一侧饰突起的叶脉纹;另一件呈长方形片状,一端略厚,锈蚀严重。

对于目前发掘揭露的两种堆积,可从成因及性质方面做如下推测:遗址西侧边缘的半环状垣埂,应当是为某种功能而有意堆筑,该层未全部清理,但在一些探方可看出该层堆积厚度并不均匀,部分较薄的地方露出下方的黑色土,由此可推断黄色夹杂青斑土在人工堆筑的过程中,兼具平整凸凹不平地势的作用。从红烧土的特征和结构分析,均为废弃后堆积,且为废弃后经搬运的二次堆积。这个推断基于三个前提,一是红烧土块大多残碎,仅少量可看出为墙面破碎后形成;二是红烧土层内出土遗物位置分散,分布较为随意,陶器出土时兼具正置、斜卧及倒扣等状态,多破碎,不似房屋原地倒塌掩埋所致;三是红烧土层下暂未发现基槽、柱洞等与建筑有关的迹象,且地势倾斜,似乎没有较大的居住生活可能。

从江淮地区类似台墩型遗址的一般特征来看,遗址外缘的一圈较高的人工营建堆积,大多是居住区。三官庙遗址北部分布的红烧土堆积有可能就是建造在西侧垣埂上的房屋,损毁后被搬运至东侧丢弃形成。但目前在西侧垣埂上没有发现与房屋建筑相关的迹象,这有待于进一步揭露,另外垣埂上方在发掘前分布有近现代房屋,一些砖基水泥地及排水沟将其打破,不排除相关居住迹象被全部破坏的可能。

此次出土的一批遗物,种类丰富、保存较完整,为安徽地区同时代遗存中所罕见。从陶器特征来看,其年代对应中原二里头时期,部分器物如圆腹罐、盆等与二里头文化三期遗存较为相似。安徽省已发表的资料中,寿县斗鸡台遗址、寿县青莲寺遗址、潜山薛家岗遗址、铜陵师姑墩遗址、含山大城墩遗址、肥东吴大墩遗址等遗存中均发现有二里头时期的遗物,近年来在江淮之间也陆续发现了其他一些二里头文化特征的遗存。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安徽地区与二里头文化关系密切的遗存同属寿县斗鸡台文化,相信随着新材料的逐渐公布和研究的深入,对于江淮地区二里头时期的文化面貌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将有助于廓清岳石文化与二里头文化各自的影响范围,了解二者互动态势。

此外,三官庙遗址出土的几件较为完整的铜器,对于探讨二里头时期金属冶炼、铸造等手工业发展格局,以及矿物原料和技术的传播路线等都具有重大价值。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秦让平)

编辑:蔡 苧

审核:贾昌明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