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文物局发布宝鸡下站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项目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此次会议聚焦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陕西宝鸡下站遗址为东周至秦汉时期密畤遗址,考古发现祭祀遗迹1400余个,揭示了东周时期秦国、 ...
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召开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了陕西省宝鸡市下站遗址、陕西省西咸新区北城村墓地、湖北省荆州市秦家咀墓地、湖南省郴州市渡头古城遗址等四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此次会议聚焦东周至隋唐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陕西宝鸡下站遗址为东周至秦汉时期密畤遗址,考古发现祭祀遗迹1400余个,揭示了东周时期秦国、 ...
澎湃新闻获悉,经过3年多的筹备建设,备受关注的全国首座遗址类墓葬壁画艺术专题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今天(12月20日)正式面向公众开放。该馆是建立在太原徐显秀墓原址上的墓葬壁画专题博物馆,其以北齐壁画展示为核心,解读北朝时期晋阳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重要地位。此外,该馆还汇聚了1979年发现的太原北齐娄叡墓、2008年发现的朔州水 ...
南京被称作六朝古都,南京主城区的建城史一般被认为是2500年。然而,这一历史近日被考古界刷新,新的南京建城史是:至少3000年。经过6年的考古发掘,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西街遗址发现了一座有环壕、墙基与门道、水井、猪祭祀坑,距今3200年-3000年的长干古城,约在商周时期。12月18-19日,中国考古学会两周考古专业委员会和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联合召开“ ...
上海博物馆内,有一间“暂得楼陶瓷馆”的展厅,陈列着上博第一代捐赠者胡惠春捐赠的藏品。“暂得楼”是胡惠春的斋名。民国时期的收藏家、金融家胡惠春(1911-1995)与其女婿范季融(1936-)结缘上海博物馆逾70年。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胡惠春先后两次向上博捐赠陶瓷器359件。2005年,上博举办“暂得楼清代官窑单色釉瓷器展”,质量之高,海内外少见。范季融 ...
澎湃新闻获悉,“无界之涯:从海出发探索十六世纪东西文化交流”近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汇集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及荷兰国家博物馆、法国吉美博物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等多家机构的书画、瓷器、文献等文物,共同呈现十六世纪经由海上航行所展开的汇聚与交流的故事。此次展览展期持续至2024年2月18日。16世纪是欧洲“地理大发现”时代,航海家 ...
2023年12月15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将“终身成就奖”授予北京大学的严文明教授。终身成就奖,作为世界考古论坛颁发的最高荣誉,专门表彰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名、学术造诣深厚、对考古学领域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学者。之前几届分别授予了科林·伦福儒勋爵、布莱恩·费根教授、白简恩院士等。这是论坛首次授予中国考古学家该奖项。颁奖词说,“ ...
12月1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开幕。本届论坛主题为“气候变化考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并评选出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和重要考古研究成果。开幕式上,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世界考古论坛重要考古研究成果”获评名单发布。“四 ...
记者14日从浙江省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获悉,在宁波发现的汶溪遗址出土遗存年代从史前时期延续至唐宋,其中河姆渡文化晚期前段(距今5800至5500年)遗存系在钱塘江以南地区首次大规模揭露。据介绍,汶溪遗址位于宁波市镇海区九龙湖镇,原汶溪小学和汶溪粮站旧址下,面积约7000平方米,2022年首次被发现。当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和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宁 ...
清代乾嘉以降,关于古灯具的传拓,是金石名家极风雅之事。古灯具中,最为名贵者,当属“宫灯”——即宫内所用灯具。一件从未公开露面的西汉池阳宫铜行灯近日将在上海展出,这一“池阳宫灯”为“行灯”样式,堪称两汉宫灯“范本”,池阳宫是汉宣帝刘询的离宫,其遗址发现于三十多年前,而池阳宫灯成为世间仅存的池阳宫实物。作为传世金石重器,曾经刘喜海、 ...
“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12月10日晚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启幕。暂别两个月的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当天重启。开放首日,上博预约参观观众近8000人,馆内外再现了“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期间的观众排队盛况。当晚举办的博物馆之夜活动中,《茉莉花》《醉渔唱晚》和《今夜星光灿烂》《女人善变》等中意名曲响彻上博大堂。排队等 ...
近期,网上一则千年摩崖造像被涂色改造的新闻引发热议。由于村民的不当改造对这一重要历史遗存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记者发现,这并不是个别现象,不少重要的历史遗存壁画和造像都遭到了毁容式改造。文物改造成粗制滥造,毁容式修复损失不可逆记者在网上发现了不少被重新改造的案例,这些经历了上百甚至千年的历史遗迹一律被涂上鲜艳醒目的颜色,有的还把原 ...
澎湃新闻获悉,此前由于文物搬迁和布展需要,与观众暂别了两个月的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舍于今天(12月10日)上午9时重新对外开放。伴随着馆舍重开,呈现历代书画名迹的上博4个常设展览及备受期待的大展——“对话达·芬奇——文艺复兴与东方美学艺术特展”也于今天对外展出。重新开放的上海博物馆重启后的上博除了展出今天开幕的“对话达·芬奇”特展,还 ...
澎湃新闻获悉,12月8日,“汇流澄鉴:故宫出版社建社四十周年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故宫出版社(原紫禁城出版社)于1983年在故宫博物院成立,是迄今全国唯一一家博物馆系统的出版社。展览回溯了故宫出版社40年来的发展历程。澎湃新闻现场看到,展览采用“图书+文物”的展览形式,展厅中,也特别设有上千本图书垒起的“故宫书山”和“紫禁书城”,对 ...
12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发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取得的最新成果。石峁遗址皇城台的转角浮雕。项目研究认为,大约从距今约5800年开始,中华大地上各个区域相继出现较为明显的社会分化,进入了文明起源的加速阶段。可将从距今5800年至距今3800年划分为古国时代。与探源工程第四阶段相比,对古国时代的认识更加深化。古国时代第一阶 ...
“归隐田园”是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创作的母题之一,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的《陶渊明归隐图》也是这一主题下的精品。近日,美国艺术史家、汉学家包华石关于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论文合集《图像与社会》《风格与话语》近日由浙江人民美术出版,包华石对中国古代画像石、文人画、画论和艺术思想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念和思考角度,从艺术史角度探讨中国古代政治与 ...
萧耘春(1931年2月—2022年12月)是中国乡贤文化的活化石,常年居守乡梓,安贫乐道,守望地方文脉。他曾根据民俗研究与民间采风,搜集出版《野熊与老婆婆》民间故事集,在对宋代文献研读基础上,出版宋代民俗研究文集《男人簪花》《苏东坡的帽子》,散文集《俯拾集》。主编或整理出版《苍南县志》《苍南诗征》《苍南女诗人诗集》等。此外。萧耘春一生潜心 ...
服饰,作为身体外在的显著特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被认为是族群认同和区分的重要标志,并被纳入礼制的范畴且在后世不断得以强化。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璀璨的时代,其冠服制度更是从一个侧面生动诠释了大明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同时也反映了不同代际、地域之间的传承与创新。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新著《煌煌大明:考古、服饰、礼制》近日面世,作者徐 ...
12月22日,“考古北京(2023)——北京市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发布会”召开。今年,北京围绕“一轴一城、两园三带、一区一中心”重点任务,在新宫、琉璃河、金中都、长城、故宫、“样式雷”家族墓地等大遗址开展了系列考古工作,在考古成果出版及多学科综合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是深入阐释“城之源”、“都之源”、长城文化带的重要内容。▲ 发布会 ...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1日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作者:田云华 闫 洪今天(21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四个项目分别来自陕西、湖北、湖南跨度上千年。既有展现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的祭祀遗址,也有十六国至隋唐时期规模最大的独立墓园。在湖南郴州市发现的渡头古城遗址则是汉至六朝时期我国南岭地区古代城市的重要代表。湖北荆州市的秦 ...
来源:中国文物报作者:文宣科技创新是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明传承发展中发挥了革命性作用。古DNA分析重构了人群起源迁徙历史,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深海技术装备的突破,使我国水下考古由水深50米水域下探至2000米深海。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极大拓展了博物馆的时空边界,基于“五觉”的数字孪生博物馆正逐步成为现实 ...
说到江南,大部分人的第一印象是小桥流水人家,江南自古繁华。即便是文化人把目光再拉远一些,大概也如《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那样:“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今年恰逢河姆渡遗址发现50周年,近日,“远古江南·海陆山河——河姆渡文化发现50周年考古成果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展览展出河姆渡遗址、田螺山遗址、塔山遗址、井头 ...
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一直是海内外网友非常关注的话题。三星堆人究竟在何时选择了将祭祀重器长埋地底?11月16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研讨会”在广汉举行,北京大学教授吴小红在会上介绍了三星堆遗址年代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她表示,根据以前考古发掘研究结果和碳十四测年所能达到的精度,初步可以判断三星堆所发现的几个埋藏坑形成年代处 ...
今天(16日),由四川省文物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研究院、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承办的“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研讨会”在四川广汉举行。共有来自全国20个科研机构、大学院校的代表分享了关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多学科研究、科技手段运用、设施设备创新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年代!确认了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尤其是祭祀坑的年代一直 ...
历史上,非洲国家与拜占庭帝国之间的交流曾对地中海世界产生持久的影响,然而欧洲艺术史长期以来一直强调拜占庭帝国的辉煌成就,却较少提及北非,如埃及、努比亚、埃塞俄比亚和其他非洲王国的艺术贡献。即将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的特展“非洲与拜占庭”呈现了180余件文物,包括绘画、雕塑、宗教手稿、镶嵌画、陶器等,聚焦欧洲中世纪时期对应的非洲 ...
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关于三苏父子在四川留下的遗迹,最负盛名的当属位于四川眉山的三苏祠,但苏东坡的家族墓地在何处,鲜为人知。而在眉山东坡区修文镇十字卡村,村里的“苏坟园”称呼沿袭已久,是村民们口中代代相传的东坡家族墓。11月19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眉山市文物局共同披露的眉山重大考古发现确认,“苏坟园”中的大苏坟园为苏轼孙子苏 ...
11月19日,记者从四川眉山重大考古发现新闻通气会上获悉,作为国内首次滩涂考古,截至2023年4月,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共完成六期围堰考古,共计出水文物7.6万余件。此外,记者了解到,备受公众关注的江口沉银博物馆,也就是以后存放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出水文物的博物馆,将在2024年10月迎来试运行。江口沉银发掘区江口沉银遗址完成六期围堰考古出水文物 ...
传统帝后的起居空间,都是在详细慎密的规划中营建而成。参与规划的机关衙门,分工精细,从勘丈测量、绘图设计、物料估价、到执行建造与完工验收。涉及单位众多,动用的人力物资更是规模庞大。有清一代,沿袭汉族帝后起居营建成例,并糅合满洲固有风俗习惯,呈现着皇家独特的建筑特色。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皇家建筑图档文献——院藏清代历史文书珍品”在 ...
中国漆艺源远流长,其生产繁荣灿烂,但与漆艺相关的专书却所传甚少。成书于晚明的《髹饰录》正是迄今所见唯一一部得以流传至今﹑关于中国古代漆艺的独特文本。中国美术学院青年学者何振纪的新著《漆法乾坤:髹饰录八讲》日前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何谓髹饰”切入,剖析了《髹饰录》的版本和文本,并讨论了如何由《髹饰录》指导漆器鉴赏、如何发展 ...
记者今天(27日)从山西大同云冈研究院了解到,从11月28日起,云冈石窟第六窟将暂时封闭,开展石窟保护调查和图像采集工作,待相关保护调查工作完成后恢复开放。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我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第6窟为中心柱窟,中心塔柱高约14.4米,分为上下两层,直抵窟顶,是云冈石窟中期开凿的最富丽堂皇的洞 ...
2024年苏州博物馆重点展览计划昨天公布,澎湃新闻从苏博媒体会获悉,其中包括“大英博物馆藏古亚述珍品展”“东周时期的洛阳与苏州”“北方有佳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辽贵族女性文物展”特展以及近代大家系列“印泉照古——李根源与苏州”特展等。“大英博物馆藏古亚述珍品”以古亚述王国最后一任君主亚述巴尼拔的视角出发,讲述了他传奇的一生 ...
当地时间11月28日,希腊政府发言人马里纳基斯在接受希腊媒体采访时表示,英国首相苏纳克在原定时间前几小时取消与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的会晤是“前所未有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希腊总理的不尊重,也是对希腊人民的不尊重。这位发言人表示:“我们认为很明显,他(苏纳克)是被我国关于帕台农神庙雕塑回归的一贯立场惹怒的。”希腊帕台农神庙雕塑缘何身处大 ...
今天(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4项考古最新进展。此次聚焦于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新发现初步廓清了良渚遗址群经历了利用山前地貌建设散点式聚落,到人 ...
石峁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距今4300—3800年,是一座超大型石砌城址。11月29日,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的石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这标志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遗址的石峁遗址考古发掘、研究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果。据悉,石峁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中华古国·文明王都”为主题,通过“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 ...
张孝宅是杭州古书画修复师,学艺工作于杭州书画社、西泠印社,师从书画修复大师“小扬州”陈雁宾。他潜心修复六十载,过手书画数千件。由他本人口述的《书画修复六十年》近日出版,收录了他从学艺开始到修复各类古书画文物的故事。本文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他赴新加坡对流散海外一墨千金的皇帝御书进行修复的全过程,反映了其高超的修复技艺和对文物保护的 ...
澎湃新闻获悉,“祀与戎:古代兵器攻略”12月1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展,展览通过展出百余件兵器文物,从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象征权力的玉石礼器,到东汉时期的玉韘形佩、魏晋南北朝弩机等,呈现了古代兵器的发展历史与功能内涵。清 乾隆《笵金作则》图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生产与狩猎的工具到杀伐兵器,从满足温饱到决定战争胜负, ...
“北宋书画精华”大展于11月3日-12月3日在日本根津美术馆展出。此次展品包括中国北宋时期代表画家李公麟两件传世名迹《五马图卷》《孝经图卷》,北宋人物画名迹《睢阳五老图》册页中的《毕世长像》等多件珍贵名作,以及日本寺院珍罕宋代佛画等。澎湃艺术特刊发相关观展记。“北宋书画精华”展现场11月3日引人注目的根津美术馆“北宋书画精华”启幕,随后集 ...
澎湃新闻获悉,由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Archaeology》杂志近日评选出本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陕西西安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汉文帝霸陵自2021年考古发现以来引发广泛关注,先后荣获“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21年陕西省六大考古发现”。此外入选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的考古项目还包括意大利托斯卡纳温泉圣池发现2300年前青铜 ...
19世纪之前,有女性艺术家吗?在中国,无论是元代管道昇、还是明末顾横波,才貌双绝,能诗文擅书画的女性大多无法摆脱“艺坛伉俪”的束缚。在西方,大部分人认为,女性第一次拿起画笔是从她们争取投票权开始的。然而,如果往前追溯,则会感到惊讶,即便时代有所限制,依旧有女性能够建立卓越的艺术事业。阿尔泰米西娅·真蒂莱斯基,《自画像:绘画的化身》 ...
一部江南画绣史,一部女性成长史。澎湃新闻获悉,11月28日,“出走露香园——江南画绣史”特展在苏州博物馆西馆正式对外展出。此次特展由苏州博物馆策划并组织发起,联合辽宁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南通博物苑、苏州碑刻博物馆等多家文博单位,既展出宋元时期至今日的画绣精品,亦从女性史角度,深度挖掘刺绣艺术背后的故事,以崭新的视角呈 ...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发布“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4项考古最新进展。 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 良渚人群聚落管理和城市营建理念、信仰体系不断成熟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支持下, ...
中央宣传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中央组织部 中央编办 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文物科技创新的意见》的通知文物科发〔2023〕3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宣传、文化和旅游、文物、组织、编制、发展改革、教育、科技、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人 ...
12月4日,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上发布了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新发现。经过近3年的全面调查和系统发掘,屈家岭遗址新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为考察史前水利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屈家岭遗址发现最早的水利系统,标志着史前先民的治水理念从最初被动地防水御水转变为主动地控水用水,部分实现了从适应自然到改造自 ...
考古工作者清理“关口西汉一号墓”椁室彩绘壁画。新华社记者黄伟 摄 记者从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采访获悉,近期该院在重庆市武隆区新发现一座保存完好、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出土遗物600余件。专家认为,此次发现的西汉墓葬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在重庆尚属首次。考古现场出土的干支木牍。(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该考古项目是 ...
11月29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城河遗址的重要新发现:城河遗址新发现“水坝”遗存距今约5000年,推测用于旱时供水、涝时排水。相关发现见证了长江中游先民的治水智慧,为史前治水研究提供重要新材料。史前治水模式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处长江中游的城河遗址是否存在水利设施?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应 妮 国家文物局29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浙江杭州良渚古城及水利系统遗址、江苏常州寺墩遗址、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4项考古最新进展。新发现水坝及良渚遗址群中晚期结构。 国家文物局供图 此次发布聚焦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的重要考古发现和最新科研成果。 ...
“这个发现将中国古代对正负数的认识与实际运用时间提早到了战国晚期,是数学发展史研究的一大收获。”11月13日,西北大学博士生李振飞告诉记者,神禾原战国秦陵墓出土的象牙算筹主要有红白筹和红黑筹两类颜色,这与《九章算术》刘徽注释中提到的古代用于正负数运算的“赤黑算”也许有关,应是此类计算工具的早期形态。据了解,就此项研究成果,由李振飞和 ...
四川旧石器考古的新进展如何?近两年四川成都地区旧石器时代的考古新发现是什么?重庆地区的旧石器工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贵州近年来的史前洞穴考古有什么新发现……11月18日,第八届西南考古协作会暨西南旧石器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眉山举行,来自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广西等省区市的考古、文博机构及高校的代表齐聚,共话“西南旧石器 ...
11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中国获奖项目(2021-2022)在京颁奖,江西景德镇彭家弄、深圳沙井古墟新生、浙江文里·松阳三庙文化交流中心、福建南天禅寺,上海贵州西里弄、澳门M30电力供应和废物收集一体化基建,以及南京小西湖街区7个项目获奖。此次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主办,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承 ...
|来源:新华社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源远流长的文化和灿烂辉煌的文明。黄河奔流不息,文明绵延不绝。黄河两岸,留存着灿若繁星的文化遗产。一件件文物,一处处遗址,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与包容,赓续着连绵不断的黄河故事。山河印记:观黄河而知华夏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近年来,夜塬遗址的发掘让考古人员惊喜连连。夜塬遗址位于黄河支流南 ...
新华社北京10月27日电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于2023年11月起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通知》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周密组织部署,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