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显示子项
中国 陕西 河南 甘肃 新疆 青海 宁夏 西藏 四川 云南 重庆 山西 湖北 湖南 贵州 广东 广西 河北 山东 江苏 安徽 江西 浙江 福建 北京 上海 黑龙江 内蒙古 海南 吉林 辽宁 天津 香港 澳门 台湾

• 重要进展!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有新发现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此次发布会聚焦旧石器时代至宋金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其中,和龙大洞遗址是目前中国东北已发现面积最大、文化序列最清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旷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新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址。此次通报的4项考古发现 ...

• 看褚遂良苏轼传世书迹,台北“笔墨见真章”换展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系列展览“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于近日更换展件,展出唐代吴彩鸾《书唐韵》、唐代褚遂良《书倪宽传赞》、宋代苏轼《书前赤壁赋》、宋代米芾《书尺牍》、元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等总计十二件(组)历代书法佳作。其中唐吴彩鸾《书唐韵》书法上流露唐代楷书工整精妙,结字宽舒与笔画厚实,当是晚唐五代抄书之代表作品 ...

• 台北“国宝聚焦”换展 :没有黄公望题跋的《九珠峰翠》

元代画家黄公望列“元四家”之首,传世画作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等,均有其本人题跋。澎湃新闻获悉,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迎来“国宝聚焦”换展,展览呈现了一幅《九珠峰翠》,这件画作没有留下黄公望的题跋或是印记,但专家认为,通过元代杨维祯等人的题跋及画中云山、树石、小屋等画法,可以确定出自黄公望的手笔无疑。此外,《九珠峰翠》画 ...

• 聚焦黄河文化石窟寺保护成果,大同展“大河明珠”

10月10日,第二届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数字化研讨会暨数字云冈20周年座谈会在山西省大同市举行。会议当天,“大河明珠——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保护成果展”在云冈研究院展出。展览利用实物展品和图文版面展示了近十年来,黄河文化石窟寺联盟各大石窟寺管理机构在石窟寺病害机理研究、环境监测、保存状况调查、保护设施建设、数字化档案建设、自然灾害预警、保 ...

• 中国首家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山西开馆

山西壁画从汉代的墓室壁画到唐宋元明清的寺观壁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序列。壁画融合了历史、宗教以及世俗题材,诉诸于艺术的方式,在考古、宗教以及中国的绘画发展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开馆仪式近日在山西晋中市举行。山西晋之源壁画艺术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壁画艺术主题博物馆,也是由山西省文物局批准备案,山西省民政厅登记 ...

• 字与画间,看朝鲜王朝与清宫艺术的交会

承袭清宫旧藏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除典藏了古代朝鲜王朝对清宫的奏折史料,更有不少文物提供了解朝鲜半岛文化与艺术的管道,也呈现了中国汉字与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巨大影响。澎湃艺术获悉,“朝鲜王朝与清宫艺术交会特展”正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展出,展览以朝鲜与中国的使节往来为轴,进而呈现出朝鲜十八世纪黄与大清的艺术对话。展览内容分为二个单元, ...

• 发现身体:看米开朗基罗范式的超越与衰落

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家如何发现并描绘理想的身体?米开朗基罗首先表达出肌肉的运动,拉斐尔、丢勒、伦勃朗在遵循米开朗基罗理念的基础上,采用不同规则。到了20世纪初,克里姆特、席勒的作品则标志着经典的衰落。澎湃艺术获悉,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正在举行的“米开朗基罗与超越”(Michelangelo and Beyond)从文艺复兴为始,探讨了米开朗基罗对古 ...

• 传世名迹韩幹《牧马图》、赵幹《江行初雪图》等再现

澎湃艺术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策划的“笔歌墨舞——台北故宫博物院绘画导赏”近日迎来更新,唐代韩幹《牧马图》(国宝)、五代南唐赵幹《江行初雪图》、宋人《桑枝黄鸟》(国宝)、元吴镇《嘉禾八景》、明仇英《汉宫春晓》(国宝)、明陈洪绶《画隐居十六观》等40件(组)传世书画对外展出。宋人 桑枝黄鸟国宝中国人物画的典范在六朝至唐代(222-907)间 ...

• 暂别上博!人民广场开馆27年首次暂闭,汉白玉石兽依然兀立

2023年10月9日起,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闭馆进行展厅调整,将于2023年年底前重新开放部分展厅。上博方面表示 ,此次暂别也是文物搬迁及上海博物馆东馆布展需要。澎湃艺术获悉,除了疫期中不得已被迫闭馆,这是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自1996年开馆以来,首次长时间暂停开放。上博东馆目前仍在紧锣密鼓地调整与布展中。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常设陈列线上展厅将 ...

• 高3米多的罕见文徵明山水亮相,台北“巨幅名作”更新

针对中国书画史的一些超大尺幅名作,台北故宫博物院多年前修建了专用展厅,长期更新陈列巨幅书画作品。澎湃艺术获悉,近日,台北故宫博物院“巨幅名作III”展件更新,高近两米的宋代郭熙《山庄高逸》、元代高克恭《青山白云》轴,高3米多的明代文徵明《松下观泉图》等古代书画名作一一展出。以下为部分展出名作介绍:宋 郭熙 山庄高逸宋 郭熙 山庄高逸(局 ...

• 地震中的摩洛哥:废墟上的北非古迹与世界遗产

近日,摩洛哥发生6.9级地震,是摩洛哥120年来最大的地震,遇难人数已达2900多人。除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外,地震对摩洛哥文明古迹的损毁将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摩洛哥已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在地震中损毁,特别是距离震中较近的马拉喀什及周边的瓦尔扎扎特省、豪兹省,部分古迹已完全毁灭。摩洛哥地处欧洲与非洲交界处,保留了诸多人类 ...

• 聚焦云间书派,董其昌、陈继儒真迹松江展出

上海松江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从陆机的《平复帖》,到明代董其昌、陈继儒等,余风一直熏染至近现代,名家不断。澎湃艺术获悉,“文脉千年——云间书派特展”9月19日在地处松江醉白池的上海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以“文脉”这一云间书派成长暗线为线索,遴选15组共37件云间书派名家真迹,其中上海博物馆馆藏真迹32件、程十发艺术馆 ...

• 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发布最新古籍文献研究成果系列丛书

9月28日,古籍走近大众——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研究成果新书发布会在拉萨举行。发布会上,由布达拉宫管理处历届古籍文献普查研究人员整理编纂的《布达拉宫第一藏书阁文献目录》《布达拉宫古籍文献研究论文集》等系列丛书首次与拉萨读者“见面”。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9月28日最新发布的古籍文献研究成果系列丛书。新华社记者 丁增尼达 摄布达拉宫作为世界文化 ...

• 莆田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将莆田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此,莆田市自2018年启动的名城申报之旅圆满到站,成为全国第142座、我省第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此前,我省的泉州市、福州市、漳州市和长汀县先后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莆田古称“兴化”“莆阳”,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美誉,自南朝置县以来,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建制史, ...

• 福州重点推动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福建船政申遗

福州重点推动三坊七巷、海上丝绸之路、福建船政申遗做好“五抓五推”让文物“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早在福建福州工作期间,就亲自谋划推动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主持确定了福州文物保护工作“四个一”机制,组织推动保护三坊七巷等,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近年来,福州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 ...

• 清源独家 | 世界遗产申报审议高效推进:15项遗产成功列入名录

9月17日,世界遗产申报审议(8B)进入了高效快车道,共有14项文化遗产和1项自然遗产在大会上形成最终决议,全部顺利列入《名录》。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扎拉夫山-卡拉库姆”廊道项目以价值标准(ii)(iii)(iv)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继“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2014年)之后第二个以丝绸之路名义列为世界遗 ...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作者:王珏当地时间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目前的考古发现显示,中国古人栽培茶树的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随后茶的种植、饮用和茶文化从我国相继传到邻国,并逐步走向世界。“ ...

• 摩洛哥强震致世界文化遗产受损

综合外媒9日报道,摩洛哥当地时间8日深夜发生6.9级强烈地震。马拉喀什是距离震中最近的大城市之一。受地震影响,马拉喀什老城周围著名的红墙部分受损。当地居民表示,一些建筑物出现倒塌。另据电视台播放的画面,被砸坏的汽车上还散落着瓦砾。据介绍,198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马拉喀什市的老城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来源:中国新闻网

• 地震后的马拉喀什老城

  9月13日,人们经过摩洛哥马拉喀什老城的一处震后受损建筑。  摩洛哥内政部12日表示,该国8日晚发生的强烈地震已造成2901人遇难、5530人受伤。马拉喀什距离此次地震震中约71公里。1985年,马拉喀什的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王东震 摄  这是9月13日在摩洛哥马拉喀什老城拍摄的一处震后受损建筑。  摩洛哥内 ...

• 土耳其古城戈尔迪翁即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戈尔迪翁(Gordion)古城是弗里吉亚文明的首都,位于土耳其首都安卡拉周围,与亚历山大大帝有着密切的联系,即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周四(9月14日),戈尔迪翁所在的安卡拉波拉特利区区长穆尔塞尔·伊尔迪兹卡亚(Mursel Yildizkaya)表示,戈尔迪翁是最重要的历史遗产之一。目前,戈尔迪翁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临时遗产名录,将其 ...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不将威尼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

当地时间14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的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不将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对此,意大利文化部长桑朱利亚诺表示,威尼斯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大众旅游带来的诸多挑战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教科文组织要求意大利继续采取措施保护作为世界遗产的威尼斯,敦促意大利邀请教科文组织和相关技术人员对威尼斯进 ...

• 摩洛哥地震致世界文化遗产马拉喀什老城区受损严重

界面新闻记者 |实习记者 李彦慧界面新闻编辑 |黄月当地时间9月8日晚11时左右,北非国家摩洛哥高阿特拉斯山脉发生了6.8级地震,震源相对较浅,震中位于摩洛哥城市马拉喀什西南约72公里处。据摩洛哥内政部的消息,截至当地时间10日,至少有2012人在地震中丧生,其中大部分在马拉喀什和震中附近的五个省。当地官员称,至少还有2059人受伤,其中1404人伤势严重 ...

• 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扩大会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幕

 当地时间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5届扩大会议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幕。沙特文化大臣兼沙特国家教育文化和科学委员会主席巴德尔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阿祖莱出席了开幕式。  本次会议将于9月10日至25日在利雅得举行,是新冠疫情后首次于线下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本届大会将审议原定于2022年审议的25项提名以及2023年的28项提名,共 ...

• 《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超千万件流失国外的文物如何回家?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又名碧玉薄胎茶壶。最近,一部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短片采用拟人手法,讲述了一盏来自中国的小玉壶逃出大英博物馆,央求在国外工作的中国记者带其回国的故事。那么,现在还有多少中国文物流落在外?它们又该如何回家?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霍政欣在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 ...

• 天津博物馆首次展出宋版《妙法莲华经》等古籍珍品

今年是天津博物馆建馆105年。澎湃新闻获悉,天津博物馆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于近日推出了建馆以来的首个古籍专题展览“缥缃琳琅——天津博物馆藏古籍珍品展”,展览从馆藏5万3千册古籍中遴选100余件古籍珍品面向公众展出,包括《唐七佛所说神咒经第二》、宋版《妙法莲华经》、《元刊资治通鉴》、《明万历本草纲目》《明万历四色套印世说新语》等,其 ...

• 和林格尔东汉墓壁画,“全息摹复”来到上海

内蒙古和林格尔东汉墓室壁画,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新店子村西,是描绘东汉时期各民族融合的珍贵画卷。这座1800年前的墓室不开放参观,但其壁画却在上海以摹复的方式展出。9月3日,“‘全息摹复焕丹青’——和林格尔东汉墓室壁画整体摹复”及中国古代壁画非本体再现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展览现场复原了墓室和甬道,观者可感 ...

• 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茶文化——故宫“茶·世界”策展访谈

澎湃新闻获悉,故宫博物院“茶·世界”大展于9月1日至11月31日对外展出。本次访谈就故宫此次展览的策展预与目标、茶与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从中国走出去的茶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的贡献与影响,乃至茶与当代世界和人民生活的关系等,与策展人王光尧进行了对话。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茶(一)展览主题张然思:这个展览是以“茶·世界”这样大的一个命题来命名,我 ...

• 看明代文徵明“朋友圈”,南博展吴门书画

澎湃新闻获悉,“师友如光 微以致远——文徵明及其师友后学书画特展”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展览以文徵明的书画作品为依托,梳理了他的家族、师友、学生等社会关系,以展示明中期苏州地区文人士大夫艺文创作的轨迹与风貌。古木苍烟图,文徵明展览现场此次展览分为师长、挚友、后学三个单元,精选明代绘画作品30件(套),以文徵明为主线,呈现了“吴门书画 ...

• 浙江安吉发现唐宋明三代纪年摩崖石刻

在浙江湖州安吉,相较于丰富的古墓葬、古遗址、古建筑等遗存,摩崖石刻在境内则较少发现,即使有一些,也是年代较晚的清代和民国时期。近日,安吉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文化调查时,于安吉吴村仙人洞内发现唐宋明三代纪年摩崖石刻。该处新发现在湖州市绝无仅有,浙江省也较罕见,全国恐亦不多,至于其具体内容和蕴藏的文化内涵则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7月2 ...

• 中元节,看旧金山亚博的“冥界艺术”

中元节,人们缅怀先人,祈福庇佑。死亡的世界变成了思念与寄托的所向之处。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新展“地狱:亚洲冥界艺术”(Hell: Arts of Asian Underworlds)正在以各种方式打开人们对“地狱”世界的想象。来自印度、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菲律宾的绘画、雕塑、地图、木偶和宗教物品共聚一堂,呈现了五彩斑斓的冥界视觉,给观众 ...

• 浙博之江新馆启幕:一馆两翼,《剩山图》定期展出

澎湃新闻获悉,历经四年的建设,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馆于8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其中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真迹将在新馆中首次常规展示,一年定期展出一个月。在未来的双馆区蓝图中,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以艺术为魂,弘扬山水共情、人文荟萃的“诗画江南”,之江馆以历史为脉,传承生生不息、赓续万年的“活力浙江”。据悉,浙江省博物馆之江新 ...

• 辽博七十余件馆藏康雍乾官窑瓷器首次展出

清代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黄金时代,继承并发扬了元明时期传统的青花、五彩瓷器,创烧出粉彩、珐琅彩等品种,在颜色釉瓷器烧造领域取得突出成就。澎湃新闻获悉,8月29日,“榷陶清晖——馆藏康雍乾官窑瓷器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展。作为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藏有数量众多、不同历史时期的陶瓷器,已陆续举办“明清瓷器精品展”“辽代陶瓷精 ...

• 八百年嘉定法华塔修缮完成,出土文物首次齐聚

一座法华塔,半部嘉定史。在上海嘉定古城中心的练祁、横沥二河交汇出处,巍巍屹立着嘉定城区的中心地标——法华塔。作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法华塔于今年4月启动修缮,并于7月底修缮完工。 8月28日,“千年法华 盛世重辉”法华塔修缮竣工揭幕仪式在法华塔前的院落内举行。与法华塔一同开启的还有“文峰嘉脉——法华塔历史文化主题展”,展览展出法华塔天 ...

• 青海夏尔雅玛可布遗址发现3228座先秦墓葬

记者8月28日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夏尔雅玛可布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联合考古队通过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发现该遗址三片墓地共有3228座墓葬。考古专家认为,这是目前我国西北地区先秦时期墓葬数量最多的墓葬群。夏尔雅玛可布遗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巴隆乡,是一处既有居址又有墓地的诺木洪文化大型聚落,年代为公元前1500 ...

• 甲午海战沉舰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启动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获悉,甲午海战沉舰来远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正式启动。这次调查将通过抽沙发掘,初步明确该舰保存状况和分布情况等信息,为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考古中国”微信公号 图据悉,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将历时60天,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甲午战 ...

• “良渚之夜”首次走进上海:穿越五千年的视觉美学

盛夏的夜晚,一场集声、色和光影的沉浸式综合艺术秀——“研色·良渚之夜”于8月25日晚在上海博物馆内上演。上博一楼大堂、一楼至三楼的走廊、楼梯在光影的笼罩下化身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大舞台,舞者在舞台中央翩然起舞,用他们的肢体语言对良渚文明进行独特阐释。“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当下正在上海博物馆内展出,该活动也是配合此次展览, ...

• “斯文不灭”,上海图书馆新展宋代摩崖石刻拓片

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图书馆东馆美术文献馆近日上新,以行旅为题,从山川地理的人文视域出发,开启新展“斯文不灭——宋代摩崖石刻里的文字风景”。展览以江南地区的摩崖石刻群为核心,精选了40余件宋代榜书、题名、诗歌以及石刻群中其他代表性的文字遗迹,分为“虎丘云泉”、“焦山浮玉”、“栖霞境界”、“飞来灵鹫”与“南明洞天”五个部分,展现湖光山色 ...

• 看荆楚商邑的青铜文明,盘龙城文物岭南展出

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等级最高、遗迹最丰富的商代前期遗址,距今已有约3500年历史。1954年,它因洪涝取土而被意外发现,打破了人们对商王朝疆域范围的认知。它拥有先进高超的青铜铸造技艺,为青铜文明高峰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8月22日,“盘龙城——长江流域的青铜文明”展览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正式开幕,展出盘龙城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石器 ...

• 七千年前的骨笛与钻木取火器 ,在江苏兴化被发现

澎湃新闻获悉,江苏省兴化市新发现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遗址——草堰港遗址。该遗址总面积逾8万平方米,出土大量陶器、骨器和木器,是江淮东部地区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距今约7000年的钻木取火器和六孔骨笛引人关注。钻木取火器上能看到钻孔,以及被火灼烧的痕迹。六孔骨笛则是半成品。专家表示,这些出土遗存不 ...

• 茶中日月长,在杭州看“亚洲茶文化展”

澎湃新闻获悉,8月9日“茶中日月长——亚洲茶文化展”在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双峰馆区开展,展览以时间为轴,将中国和亚洲其他地区茶文化穿插交织,呈现出不同时期中国与亚洲各地的饮茶文化特色,两者交相辉映,相映成趣。展览现场展览现场中国唐宋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展,是中华茶文化发展的兴盛期。上至王公朝士无不饮者,下至平民百姓,田闾之间,嗜好 ...

• 从占之术到清帝诗文,台北故宫展彩绘图籍

在文字发明以前,语言与图画是为人与人之间沟通与传递讯息的主要途径。随着文字的出现、使用,图与文的结合,不但完备讯息传递体系,更丰富典籍的艺术性格,所谓“文不足以图补之,图不足以文叙之”。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呈现的展览“彩绘图籍”,指的便是既书有文字,同时也配有彩色图画的古代典籍,遴选部分馆藏彩绘图籍,按内容分为“占之术 ...

• 绍兴观“稽古右文”,看五代银简和战国宝剑

刻本典册、金石铭刻、绘本画卷,这些穿越历史的精雅文字,都是珍贵的文化遗存。澎湃新闻获悉,“稽古右文——绍兴博物馆馆藏典籍版本展”正在绍兴博物馆展出,展览共遴选出86件(套)馆藏珍品,有国家一级文物多件,如“水府告文”银简、“越王不光”青铜剑等;馆藏拓本如汉代刘向撰明刻本《刘向新序十卷说苑二十卷》、明拓本《怀仁集王羲之书圣教序》《晋 ...

• 赏明代御窑瓷上花卉,恭王府博物馆改造升级

澎湃新闻获悉,“四时花开——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明代瓷器恭王府博物馆特展”近日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展出。从洪武时期的花器、雅玩瓷器,宣德朝各式蟋蟀罐到成化朝斗彩鸡缸杯等名品,展览共展出景德镇御窑遗址发掘出土并修复的明代花卉主题瓷器99件(套),其中不乏孤品和珍品,极具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今年适逢恭王府博物馆创建40周年,此次展 ...

• 在《震泽编》《具区志》里,看明清文士的太湖漫步

苏州方志编修的传统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更是诞生了多部取材专精、体例严谨的府县志。官修府志仰仗地方官的批允与资助,记载当地的历史地理、经济形态、公共设施、民俗节气等等,为上级中央传递信息。而乡镇级的修志没有固定经费支持,需要地方乡贤自发收集材料编修、刊刻、出版,这在古代是一项旷日持久、极其艰巨的任务。古代苏州志书最多的地区,要数太湖 ...

• 佛教艺术源于何处?纽约大都会展古印度 “蛇与树”

古印度最古老的纪念性宗教建筑佛塔中安放着佛陀的舍利和教义,其通常装饰蛇与树。“树与蛇”是印度早期佛教中常见的神灵图像、具有守护作用。“蛇与树”也构成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新展“公元前200年至公元400年的早期佛教艺术”的名称。展览以超过125件来自印度的罕见文物,揭示了为佛陀造像之前,佛教艺术的起源。展览现场,一尊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

• 故宫博物院首个院外展厅在新疆揭牌并开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故宫厅”28日揭牌。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在院外常设举办精品展览的专业展厅。当日,举行“盛世琳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玉器展”首展开幕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故宫厅”首展展出的玉器藏品。新华社记者周晔摄据了解,首展从故宫博物院清代玉雕艺术藏品中遴选了100件(套)精品玉器,分6个单元展出,展出时间为4个月。故 ...

• 新文物、新成果、新手段,探访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最新出土文物、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科技手段……7月27日,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在四川广汉市试运行。置身于此,观众们能够充分领略古蜀文明之光的辉煌灿烂、中华文明长河的深厚积淀。最新展示: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金面具、青铜神坛、青铜骑兽顶尊人像、青铜鸟足神像、青铜着裙立人像……不久前还裹在泥土中半隐半现的三星堆“重器”,如今却可以在三星堆博物馆 ...

• “一枕清凉入梦来”,看历代千姿百态“枕文物”

澎湃新闻获悉,“高枕无忧——中国历代枕文物特展”7月22日在河北博物院开展。展出南越王博物院藏瓷枕196件、邯郸市博物馆藏瓷枕5件和河北博物院藏瓷枕17件,时间跨越西汉到近现代各个阶段。展览以枕为媒介,通过枕的文化、历史、形制、纹饰和工艺,展示内涵丰富的枕文化及枕中蕴含的古人智慧和审美情趣。万千枕中生百态,一枕清凉入梦来。枕与睡眠息息相 ...

•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将于27日试运行,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记者从三星堆博物馆获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陈列馆)已建设完成,于2023年7月27日起试运行,近600件文物首次亮相。试运行期间暂执行原票价:普通票72元,学生票36元。优惠政策详见票务预约系统。

• 甘肃山丹大佛寺发生火灾,目前明火已扑灭

火灾后的山丹大佛寺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7月24日凌晨,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山丹大佛寺发生火灾。火灾发生后,当地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扑救。据现场人员介绍,截至10时左右,明火已基本扑灭。山丹大佛寺“大雄宝殿”原貌据悉,大佛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城西5公里处嘹高山脚下,始建于北魏(约公元425年),距今1500多年。“大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