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看褚遂良苏轼传世书迹,台北“笔墨见真章”换展

摘要: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系列展览“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于近日更换展件,展出唐代吴彩鸾《书唐韵》、唐代褚遂良《书倪宽传赞》、宋代苏轼《书前赤壁赋》、宋代米芾《书尺牍》、元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等总计十二件(组)历代书法佳作。其中唐吴彩鸾《书唐韵》书法上流露唐代楷书工整精妙,结字宽舒与笔画厚实,当是晚唐五代抄书之代表作品 ...
 澎湃新闻获悉,台北故宫博物院系列展览“笔墨见真章——历代书法选萃”于近日更换展件,展出唐代吴彩鸾《书唐韵》、唐代褚遂良《书倪宽传赞》、宋代苏轼《书前赤壁赋》、宋代米芾《书尺牍》、元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等总计十二件(组)历代书法佳作。其中唐吴彩鸾《书唐韵》书法上流露唐代楷书工整精妙,结字宽舒与笔画厚实,当是晚唐五代抄书之代表作品;元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结字端正,体势开张,笔力遒劲,为其传世楷书代表作之一。

元 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 国宝(局部)

秦汉时代是书法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三代以来古文大篆书写、铭刻分歧的现象,归于统一,产生标准书体小篆;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代萌芽的新兴书体隶书,也在此际从篆书简省蜕化成熟,发展为汉代通行的书体。由于时代潮流趋向简便快捷,隶书又持续蜕变分化,遂有草书、行书和楷书的形成。书体递变原非朝夕立就,因此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过渡型书风以及各体掺杂的混合书风时而可见,显示书体蜕变迁延岁月,方能在结构和笔法上建立自己的规律。

隋唐时代是另一个关键时期,政治统一带来南北各地书风会流,笔法发展臻于完备,从此楷书成为历代通行的书体。入宋以后,为保存前贤书法长远流传,刻帖日渐盛行。但是宋人并不以继承传统为足,书法取向表现个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继起,转而提倡复古,晋唐书法传统得以延续。然而,不受传统束缚的意念也活跃起来,至明代浮现纵横跳脱的气息。明人书法面貌至为纷杂,行草书尤其活泼自由,适与当时依循传统法度者形成对比。其间突显个性自成一格的书家,也走出实现自己的路径,不为时代潮流所吞没。

清代以降,三代秦汉古文篆隶陆续出土,堪称是得天独厚。在务实的学术风气影响之下,清人摩挲碑版,从而与刻帖相互为用,书法发展的视野得以串联古今,终能在篆书、隶书两方面汲古创新,引领新方向。

唐 吴彩鸾书唐韵

唐 吴彩鸾书唐韵(局部)

 

唐 吴彩鸾书唐韵(局部)

唐文宗(809-840)时“女仙”吴彩鸾(活动于九世纪),相传以抄写韵书营生,因书法宽绰有余别具风格,为历代藏家所重。因此存世唐抄本韵书多托名于吴彩鸾。

唐 吴彩鸾书唐韵(局部)

本册《唐韵》汇集唐代各本韵书而成,曾入宣和内府收藏。经研究复原,本册原为传世罕见的“龙鳞装”手卷样式,后才由“卷”改装成现在的“册”。书法上流露唐代楷书工整精妙,结字宽舒与笔画厚实,当是晚唐五代抄书之代表作品。

唐 褚遂良书倪宽传赞

褚遂良,字登善,浙江钱塘人。唐太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史载此人博涉文史,尤工书法。唐太宗曾经说:“虞世南死后,无人再与我论书法。”魏征便推荐褚遂良,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太宗时历任起居郎、谏议大夫,累官至中书令。后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屡被贬职而死。

褚遂良书法由于继传统而能创格,《唐人书评》中把褚遂良的字誉为“字里金生,行间玉润,法则温雅,美丽多方”,连宋代不以唐书为然的大书画家米芾也用最美的词句称颂他:“九奏万舞,鹓鹭充庭,锵玉鸣珰,窈窕合度”,以表明褚的字体结构有着强烈的个性魅力。

唐 褚遂良书倪宽传赞(局部)

唐 褚遂良书倪宽传赞(局部)

唐 褚遂良书倪宽传赞(局部)

唐 褚遂良书倪宽传赞(局部)

《倪宽赞》,又作《儿宽赞》,此卷所书内容取自班固《汉书·卷五十八》,讲述的是汉武帝求贤用贤,广得天下奇士之情形。卷末署“臣褚遂良书”,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摹刻见于《郁冈斋帖》《滋蕙堂帖》《三希堂帖》等。《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平生壮观》等皆有著录。《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据赵孟坚跋云为褚遂良晚年之作。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赵氏跋称:“容夷婉畅,如得道之士,世尘不能一毫婴之。”而明代詹景风《玄览编》则以为:“燥而不润乏天趣,笔似清劲而实单弱。”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称:“褚河南《倪宽赞》是宋世临本,后有赵子固等七跋却真。”

本幅用笔灵活自然,富有轻重变化,单字优美匀称,带着平和闲雅的感觉,历代论者多认为是褚遂良(596-658)晚年所作。但也有学者指出,避讳字的使用与唐代习惯不同,加上点画用笔也与褚书的飘逸感不同,结构上比较接近欧体,故推测可能是宋人所临写。

宋 苏轼书前赤壁赋

宋 苏轼书前赤壁赋(局部)

宋 苏轼书前赤壁赋(局部)

 

宋 苏轼书前赤壁赋(局部)

宋 苏轼书前赤壁赋(局部)

苏轼(1037-1101),四川眉山人。兼善诗文、书画,为北宋四大书家之一。

1082年苏轼与友人两度泛舟游览赤壁(今湖北黄冈县),作了前后两篇《赤壁赋》,记述所观所感,文字优美,富有深刻的哲理,是文学史上名作。第二年为友人书此卷,为传世仅存的东坡亲笔《赤壁赋》。运笔沉稳,墨色清润,显得平和圆融,与诗文所表达旷达的人生观十分契合。

宋 米芾 书尺牍

宋 米芾 书尺牍

米芾(1052-1108),湖北襄阳人。字元章,号米南宫、海嶽外史、襄阳漫士,元祐六年(1091)改名芾。能诗文,善书画,行、草书博取前人所长,用笔俊迈豪放。

学者指出所云为王安石(1021-1086)变法之保甲团练事,推测书于1105年。此札书法瘦劲,笔势欹侧纵横,姿态多变,点画间锋芒毕露,牵丝映带自然,为其经意书写之作。

元 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 国宝

元 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 国宝(局部)

元 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 国宝(局部)

元 鲜于枢书透光古镜歌 国宝(局部)

鲜于枢(1246-1302)字伯机,号困学民。书法以圆劲著称,提倡“复古”与赵孟頫并称“二妙”。

平生雅好书画金石鉴藏,据载鲜于氏曾收有“透光镜”,此镜在反射的影子中会出现镜背的花纹,或因拥有此稀世之珍,而以大字行楷书写金人麻九畴《赋伯玉透光镜》诗。此册结字端正,体势开张,笔力遒劲,为其传世楷书代表作之一。

(本文据台北故宫博物院官网及相关书法资料整理)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