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手段为古壁画保护“增色”
5月12日,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室中,工作人员正在对壁画残缺填补处着色补绘。 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壁画 “这其实是壁画修复保护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在前期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时需要大量的科技手段帮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修复中心主任杨蕊说,古壁画的传统保护方式主要包括线图绘制、病害分析、修复方案描绘、病害标注、专家 ...
5月12日,在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的壁画修复室中,工作人员正在对壁画残缺填补处着色补绘。 工作人员正在修复壁画 “这其实是壁画修复保护过程中的最后一步,在前期对文物信息进行采集时需要大量的科技手段帮助。”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修复中心主任杨蕊说,古壁画的传统保护方式主要包括线图绘制、病害分析、修复方案描绘、病害标注、专家 ...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讯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仪式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顺利举行。 下午三点,洛阳市文物局主办的东方博物馆之都(国际博物馆日)之青年论坛在运博一楼学术大厅举行。讲座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工作站站长、洛阳唐城考古队队长石自社先生,洛阳博物馆馆长李文初 ...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 “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同步启动 江凌、何金平揭牌 顾玉才、徐衣显等致辞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大运河文化带重大项目——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落成开馆,成为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遗产资源的重要支撑和文化地标。当日,“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同步启动,通过线 ...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的博物馆,其历史可追溯至1872年。今年,东京国立博物馆迎来其创立150周年。澎湃新闻获悉,为纪念这特别的一年,东京国立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隆重的展览与活动,其中最为重磅的为即将在10月18日揭幕的150周年纪念特展——“东京国立博物馆国宝大集结”,该展将展出东京国立博馆藏89件国宝,囊括日本室町时代的《 ...
在一只未上釉的茶碗底部,可以看到陶工手作的痕迹。茶碗表面质朴的黑色釉料下,透出一一些浅色斑痕。茶碗的颜色代表了禅宗僧侣修行的空间。这只茶碗是“心无旁骛:中世纪日本禅宗”展出的众多文物和艺术品之一,展览目前在华盛顿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弗里尔美术馆展出。展览还展出了日本知名禅僧一休的书法《白居易问鸟窠禅师》、如水宗渊近乎抽象的山水。不久 ...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自古扬州多美女,古代之扬州既是一座繁华的大城市,也是“温柔富贵之乡”,仕女画有着悠久的传统。澎湃新闻获悉,5月25日,“素影清风遣淡香——扬州博物馆藏仕女画特展”将在扬州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汇集了扬州博物馆馆藏仕女画精品65件(套),时间跨度从清代初期至近现代。所展画作形式多样题材丰富,部分取材于现实生活,或 ...
从青海省文物局了解到,青海省于4月开启省内长江流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4月5日至5月7日,研究人员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完成了长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第一阶段田野调查工作,目前正在整理研究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青海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专项调查联合考古队现场负责人杜玮介绍,8名研究人员和当地文物单位工作人员在长江南 ...
中国礼俗与“节气”相关的文化传统,是在对“天人之际”神秘关系的体会、观察、探索和理解中生成的,体现出认识自然与人之关系的智慧。“二十四节气”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作为季候与农事关系的经验,在秦汉时期得以达成普遍共识,并全面影响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相关文化理念对后世风俗形成某种规范。所谓“节令”“节庆”调节社会节奏的作用,在秦汉时 ...
5月18日,“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在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展,展览将持续至9月18日。5月21日,记者慕名观展。进入万林博物馆、通过闸机,迎面是一尊长达15.08米涅槃佛。从旁边上二楼,台阶旁的整面墙顺势陈设了一排敦煌人物壁画,记者从“他们”身边拾级而上。两边墙壁自上而下整齐而错落有致地垂下一幅幅精美的壁画,非常震撼。展览现场 ...
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对永州市东安县后背山墓群的考古发掘中,清理清代墓葬25座,出土各类器物60余件,包括瓷罐、瓷碗、铜发簪、铜刀等。目前对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 考古人员发现,一些墓葬前面保留有墓碑,部分碑文记录“生于庚寅年七月十七……光绪二十一年三月清明立”“嘉庆十七年正月二十八日坟墓碑记立”,由此推断 ...
5月18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开馆暨“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洛阳举办。国家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顾玉才,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视频致辞。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江凌,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金平共同为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揭牌。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是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也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大项 ...
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筹划7年之久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日前在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开幕。此展览将敦煌壁画里样式众多、型制丰富的建筑形象转化为三维建筑模型和3D打印复原实物,集中呈现展示了壁画里的建筑形象。敦煌研究院主办的“千年营造——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之美”特展日前在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
从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日前,该所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启动长江流域(青海段)文物资源专项调查。目前,专项调查队顺利完成第一阶段田野调查工作,为下一步发掘、保护、传承、利用青海省长江流域文物资源奠定了基础。玉树市洞穴遗存踏查。 图片来自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称多县塞巴遗址。 图片来自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据介绍,在文 ...
日前,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1.5万余件(套)新增珍贵文物名录,其中包含两枚明末清初画家八大山人的印章实物——“雪衲”和“傳綮”。据悉,这两枚印章实物是目前被发现的仅有的八大山人印章实物,为研究其艺术、思想价值提供了有力的物证。两枚印章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5·18国际博物馆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全省新增珍贵文物名录1.5万余件( ...
新华社长沙5月21日消息,记者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对永州市东安县后背山墓群的考古发掘中,清理清代墓葬25座,出土各类器物60余件,包括瓷罐、瓷碗、铜发簪、铜刀等。目前对出土文物的分析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墓葬中出土的瓷器 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考古人员发现,一些墓葬前面保留有墓碑,部分碑文记录“生于庚寅年七月十七……光绪二十一年 ...
鄂尔多斯青铜器既是中国北方青铜器最具代表性的遗存,也是横贯欧亚大陆草原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苍穹之下——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展”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开幕。400余件精美青铜器为公众勾勒出一幅草原民族迁徙、战争、交往、融合的壮丽图景,见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进程。展览现场鄂尔多斯,地处黄河 ...
5月18日,“冰玉匠心——明清德化瓷器精品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展览汇集福建博物院、安徽博物院馆藏百件明清德化瓷器,分为“陈设雅玩”“文房藏珍”“禅道陶然”“觥筹交盏”四个单元,展示德化白瓷的冰玉本色和制瓷工匠的高超技艺。“安徽文房四宝”展厅经过3个月的提升改造,也于今天重新开放。展览现场展览现场福建德化是我国古代著名外销瓷产地 ...
5月18日,“丁丙与十九世纪的杭州”特展在杭州博物馆开幕,展览系“潮起钱塘”城市文化系列的首展,展出藏品共计63套/件,包括信札、图卷、善本、铜器、丝织品、陶瓷、家具等诸多门类。据悉,展览分为“钱塘江上人”“兴复旧湖山”和“遗泽满杭城”三个单元,着重展现十九世纪后期以丁丙为代表的杭州士绅,在实业、教育、文化、慈善、城市等诸多领域的建设 ...
5月18日,苏州博物馆公布了2022年下半年展览计划,包括“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美人姓董:古代董氏女性文物特展”等。其中“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展品多来自近几十年的考古发掘。这些长眠地下两千余年的隐佚之物恰使经典时代的不朽价值得以析出,彰显于前。通过展示一件文物,讲述汉王朝的一个故事,还原汉代社会的一个细节,以期探 ...
澎湃新闻获悉,在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位于杭州的良渚博物院策划推出了“良博XIN力量”线下、线上系列活动。“文明之光的折射”是针对特殊儿童的艺术展,通过这样的体验,共同架起心灵沟通的“文化桥梁”;“鸟迹虫文”虚拟体验展则让古老的刻画符号通过数字化手段焕发新生。“鸟迹虫文:良渚文化刻画符号虚拟体验展”“文明之光的折射”艺术展良渚博物院本 ...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聚焦“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澎湃新闻获悉,今天上午9时,全国主会场活动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会上公布了“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湖北省博物馆的“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花开中国一一庙底沟与中华早期文明的发生历程”、四川博物院“山高 ...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水路交通系统,是中国古代先民卓越智慧和创造力的杰出范例,是工业革命前最重要的东方文明技术成就。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全国首个围绕隋唐大运河进行系统性阐释的博物馆。澎湃新闻获悉,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将于5•18国际博物馆日开馆,与之一同对外开放的还有展馆基本 ...
景德镇窑始烧于唐代,兴于宋元,明清时期由于御窑厂的建立,促进了景德镇窑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以景德镇为中心,“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一枝独秀的格局。澎湃新闻获悉,5月18日,“瓷都芳华——馆藏明清景德镇窑瓷器展”在天津博物馆对外展出,展览甄选馆藏部分精品,让大众欣赏精美古代陶瓷艺术品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明清景德镇窑的发展脉络,装饰工 ...
提到冲绳,人们会想起大海。冲绳的原名叫琉球,而琉球这名字,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澎湃新闻获悉,东京国立博物馆近日推出特别展“琉球”,展览聚焦建立于15世纪下半叶的琉球王国。关注其独特历史和文化的形成,以及在经历近代化后,如何延绵和传承传统。这也让国人观之,不免感到话题沉重,心情复杂。琉球群岛位于中国东海的东部外围,南北总长度达一 ...
中新社武汉5月20日电 (梁婷 陶洋 梁刚)记者20日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由该院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崔剑锋教授团队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在屈家岭遗址发现了国内已知最早的高温黑釉陶。此项考古成果表明,屈家岭先民已经掌握高超的陶器烧造技术,这一发现将中国高温黑釉技术史至少提前了1000年。 图为屈家岭遗址出土蛋壳黑彩陶片。(资料图片) ...
16日从四川省文物局获悉,5月18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川渝两地将以四川宜宾市为主会场,围绕“博物馆的力量”主题,开展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届时,多件三星堆祭祀区最新出土的青铜器将在活动中亮相,其中,铜神兽、爬龙铜器盖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铜神兽。资料图片 国际博物馆日川渝主会场活动丰富,包括发布2021川渝博物馆发展成果 ...
凝神观察一件陶器残片许久后,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绘图师李福秀拿起三角板仔细测量其尺寸。随后,她用铅笔开始熟练地在坐标纸上按比例绘制器物外框、纹饰,很快就描画出一张漂亮的底稿。这一步骤结束后,她还需要再细细地上一次墨线,这件器物的“标准照”才算绘制完成。李福秀绘制的阳刻昆虫类动物纹玉牌图。 受访者供图金沙遗址出土的阳刻昆虫类 ...
在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拓片室内,“70后”拓片师戴福尧正手握自制的红色拓包,不轻不重地在覆盖于石碑表面的宣纸上拍打,伴随她灵巧的动作,碑文逐渐清晰显露出来。拍打一遍后,她紧了紧拓包内的羊毛,又蘸上浓黑墨水,开始第二遍拍打过程……“拓印一块这样的石碑,通常需要反复拍打四五遍才能完成。”戴福尧正为即将拓印的文物上纸。 王磊 摄 从 ...
法门寺作为唐代皇家寺院,其地宫内供奉的香料缘自本土还是来自何方?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不过,因香料难以长期保存,遗址少有实物出土,对其成分、来源的分析工作更是开展较少,相关谜团一直待解。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故宫博物院与法门寺博物馆组成的研究团队,最新完成对唐代皇家寺院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三类香料样品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初步揭晓 ...
后背山墓群位于永州市东安县宥江桥村,西南距县城约3公里,地处湘江一级支流紫水河北岸山间盆地中的一处石灰岩山坡西侧。为配合永新高速公路工程建设,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永州市博物馆、东安县文旅广体局等单位于2022年上半年对该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布设5mX5m探方27个,发掘面积675平方米。清理墓葬25座,出土各类器物60余件,取得了 ...
4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警告称:全球1/3的世界自然遗产和1/6的世界文化遗产目前正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教科文组织重申将世界遗产中的文化古迹和遗址充分纳入气候行动和战略的承诺。今年国际古迹遗址日的主题为“遗产与气候”。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指出:这些年国内时常出现极端降水,此前应对雨患经验较少的北方也饱受灾患。去年,河南、山西等地强 ...
“大安寺的一切:奈良时代的佛与祈祷”展览现场。 视频来源:奈良电视台(01:40)奈良大安寺是日本第一座由天皇下令建造的官方寺院,前身为飞鸟时代的百济大寺,后迁至平城京(日本奈良时代首都)成为大安寺,与兴福寺、东大寺、药师寺等并称南都七大寺。近期,特展“大安寺的一切:奈良时代的佛与祈祷”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通过佛像、佛画、佛器及建 ...
从长江上游的巴山蜀水到下游的江南水乡都保存着丰富的青铜文化遗存。澎湃新闻获悉,“5·18国际博物馆日”临近,“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将于明天在福建博物院开幕,展出长江流域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百余件文物,其中半数以上为一级文物,系统展示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光辉和璀璨成就。长江流域是中国铜矿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早在夏商之 ...
五一前夕,陕西考古博物馆正式对公众试运行,引起广泛关注。澎湃新闻获悉,位于湖北武汉黄陂区木兰湖畔的湖北考古博物馆也将于今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后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建成后将集考古出土文物的保管、展示、研究与传播于一身,致力服务荆楚文化、长江文化研究。“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将作为湖北考古博物馆举办的首个展览,于近日向公众 ...
在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举行。主会场开幕式将采用线下启动、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进行。届时,将公布“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品牌推介活动结果,“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也将在湖北省博物馆揭幕。此外,腾讯微信视频号、央视频、文博圈等联合发起见证 ...
澎湃新闻获悉,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于5月17日至18日在武汉举行。今年国际博物馆日聚焦“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主会场设在湖北省博物馆,主会场开幕式将采用线下启动、线上直播的方式同步进行。届时,将公布“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品牌推介活动结果,“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也将 ...
苏秉琦先生与夏鼐先生并称考古学界的“苏夏二公”,具有崇高的学术地位。作为考古教育家、考古理论家、考古思想家和考古实践家,苏秉琦是中国考古学的主要开创者之一。他87岁时完成的《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以60余年的考古生涯为主线,回顾了在实践中探索考古学科理论和方法所走过的艰辛道路,反映了中国考古学的成长历程和探索中国文明起源方面的主要 ...
10日记者从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核心设施之一的弧形梁恢复加工,标志着因疫情影响而按下“暂停键”的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正式重启。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核心设施之一的弧形梁恢复加工现场 图片来自上海市文旅局 上海市文旅局介绍,5月9日晚间,在浦东新区的一家加工企业内,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洪洞县发现春秋至清朝时期墓葬9座,从出土器物分析,其中一座春秋墓葬的墓主人级别或为当时的卿大夫。墓葬出土编钟乐器组合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及坊堆三处遗存,上世纪80年代曾在 ...
澎湃新闻从上海市文旅局获悉,5月9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核心设施之一的弧形梁恢复加工,标志因疫情影响而按下“暂停键”的中国水下考古重大项目——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正式重启。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是本年度上海文化旅游领域最重要项目之一, 于今年3月2日正式启动整体打捞和考古工作。“弧形梁”是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工程最 ...
澎湃新闻获悉,5月,良渚古城遗址公园考古平台推出了“良渚的动物世界展”,该展全面、系统整理了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近三年来,动物考古研究所取得的新成果,揭示了5000年前“良渚人”的餐桌美食。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钟家港古河道遗址出土的大量动物遗存、钟家港遗址出土的骨制品、良渚文化动物群、考古学家如何识别家猪、被良渚先民“偏爱”的鹿科 ...
9日,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屯堡考古队完成对安顺羊边城遗址测绘及安榨城遗址调查工作,这是贵州首次从考古的角度,对屯堡及相关遗存展开系统考古工作。周必素(右一)对采集到的遗物和考古人员进行探讨。 应腾 摄 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中原、江南随军或经商到滇、黔的军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明朝初年,全国推行卫所制度,以此加强中 ...
日前,陆慕元和塘古窑遗址发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历经前后两个阶段、近一年时间的深入挖掘,该处明代金砖窑址群已出土明代金砖、宋代陶灯等文物70余件。昨天,记者从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获悉,新近发现的“陆慕窑炉”、晾坯区、大型沉淀池、沿河砖路等,独具江南特色,对探源苏州文明、研究江南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该处遗址系2020年市考 ...
徐闻寿人地墓葬考古发掘(GDKG-2021-081-FJ11)项目背景2021年10月,本院收到湛江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徐闻县南山镇二桥村村民在农田中修建蓄水池时发现古墓的情况报告,派遣工作人员赶往现场。确认其为两座汉代砖室墓后,立即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抢救性发掘申请,对墓葬进行清理,发掘面积300平方米。项目地点湛江市徐闻县南山镇工作内容2座墓葬发掘进场 ...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3859141427310919692022年1月31日,塞尔维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巴契及周边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
中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28日对公众试行开放,建立起考古知识体系与公众之间的桥梁,使考古知识不再“典藏”在“象牙塔”中。展出的文物。阿琳娜 摄 陕西考古博物馆是依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历年来田野考古工作实践和文物保护科技研究成果,以考古学的学科发展为主线,展示考古工作过程、技术方法、研究思路等的专题博物馆。 ...
位于洞庭湖西北澧阳平原的鸡叫城遗址,以其科学的田野考古和重要的学术价值,入围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鸡叫城遗址考古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9年再次启动,经过连续3年发掘,收获颇多。 洞庭湖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是通过考古构建的。早在距今50万年前就有人类分布于洞庭湖及周边。考古发现了湘北澧水类群和湘西潕水类群两个旧石器文化序列。 ...
墓葬为何被置于黄河水中?他们是谁?又从何而来?……经过持续考古发掘,河南洛阳孟津黄河河道汉墓群考古工作日前取得阶段性进展。 记者从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该墓葬群出土器物及丧葬习俗呈现明显的非洛阳本土特征。考古人员结合史料判断,或与文献中记载的西汉平侯国高度相关。 2020年12月,随着黄河进入枯水期,水位持续下降,河南洛阳 ...
近日,《虎峰山麓 寺隐茔藏——曾家虎峰山村考古成果展》在巴蜀古代建筑博物馆开幕,展览由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沙坪坝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沙坪坝博物馆承办。展览展出了曾家虎峰山村遗址2021年度考古发掘成果,带领观众近距离感受考古发掘工作的原貌。《虎峰山麓 寺隐茔藏——曾家虎峰山村考古成果展》 新华网发 真实的考古发掘工作是 ...
澎湃新闻获悉,湖南省博物馆近日首次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未整理纺织品进行系统性清库,从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中,最新发现有织入的文字等,填补了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缺。 据悉,这是首次发现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菱纹绮里有织入的文字,是典型的篆隶,体现了汉初高超的纺织品织造技艺。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街道,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