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2021年考古成果
2021年,新疆考古成果喜人,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15项,同时完成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18项,多学科研究获得重要成果。 15项“考古中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都围绕重大课题展开。其中“新疆境内人类文化起源研究”重大课题之重点遗址——通天洞遗址,将新疆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推到4.5万年前;国内最早大麦、小麦,新疆最早 ...
2021年,新疆考古成果喜人,围绕“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实施主动性考古发掘15项,同时完成配合基本建设考古项目18项,多学科研究获得重要成果。 15项“考古中国”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都围绕重大课题展开。其中“新疆境内人类文化起源研究”重大课题之重点遗址——通天洞遗址,将新疆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推到4.5万年前;国内最早大麦、小麦,新疆最早 ...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据介绍,此次发现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镶嵌使用细小石器的考古遗存,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在下马碑遗址发现的赤铁矿小块表面摩擦痕迹。图片来自国家文物局 据 ...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先民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值得我们去大力继承和弘扬。”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提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十分自豪。 “然而,很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以及丰富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停留在学术层面,离家喻户晓还有一定距离,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 ...
今年是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履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第五年,亦是他扎根莫高窟的第三十个年头。图为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在全国两会履职。图片来自受访者 作为“文物医生”的他,基于五年来“文保专业人才”的培养和专业设定等呼吁,在“老生常谈”中继续奔走疾呼。今年他建议“支持敦煌研究院组建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 ...
3月5日,认真听取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报告通篇体现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理念,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好报告。 2021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 ...
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引起广泛关注,新发现新成果不断。三星堆文化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长何天谷表示,系列考古成果举世瞩目,以其独特魅力展现了中国丰富多彩且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 ...
山西经济日报记者 王媛 记者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襄汾县小王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时期遗存,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骨器等,对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实物资料。 彩陶盆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陶钵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陶瓮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小王遗址位于临汾市襄汾县邓庄镇小王村东北500米,西 ...
中古以降,随着商品经济的活跃,山西地区的市井文化兴起,宗教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宗教实践在积极回应民众祈愿的现实需求下交流互鉴、融合共生,进而影响到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方方面面,并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留下了反映社会生活、宗教文化与民俗信仰的大量物质遗存,为学者们提供了丰厚的研究素材。值此《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展出期 ...
3月3日,记者从宁夏石嘴山市获悉,石嘴山市文物部门在贺兰山干沟新发现一处内容丰富、画面生动的岩画群。工作人员正在测量新发现的岩画群。 图片来自受访单位 岩画是古代先民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用以记录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宁夏岩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全国三大岩画体系之一——北方岩画 ...
3月1日,记者从洛阳市文物局获悉,隋唐洛阳城玄武门遗址、永泰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日前获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目前已进入设计方案研讨阶段。 位于隋唐洛阳城宫城遗址核心区的玄武门遗址和永泰门遗址,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遗迹。其中,玄武门位于宫城大内北墙正中,南对应天门,北扼龙光门,是守卫宫城安全的北面第一道门户,在都城形制和政 ...
巨无霸“抓娃娃机”在与水下文物全程无接触的情况下,把预计重达8000余吨的水下考古遗址原汁原味整体打捞出水,然后交给“袋鼠妈妈”船“抱”回“新家”……“史上最硬核”“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打捞方案为世界水下考古贡献中国智慧。3月2日,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市政府联合宣布正式启动“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这是我国水下考古又一里程碑式事 ...
玻璃,是古代最重要的人造材料之一,也对古人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欧亚大陆与北非各地发现各个时期的大量玻璃遗存,从中可窥古代多文明之间科学技术、材料工艺、多边贸易、思想文化、艺术审美等系列要素的传播、演变、交流和融合。近期,“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特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呈现了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 ...
3月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据了解,此次发现是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类加工颜料、镶嵌使用细小石器的考古遗存,对于解读东亚及世界旧石器时代人类文化发展进程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现场此次会议聚焦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 ...
上海启动史上“最硬核”的沉船打捞工程。3月2日上午,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打捞局外高桥码头正式启动,掀开长江口二号这艘古船自发现后尘封了近八年的神秘面纱。澎湃新闻在现场获悉,根据已知的考古勘探,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一艘清代同治时期木质帆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号 ...
爱美之心,不仅是人皆有之,更是自古有之。那么,在中国和东亚土地上生活的先民们,什么时候开始制作、使用颜料来点缀生活的呢?本次研究的赤铁矿(赭石)遗存标本。 孙自法 摄杨石霞接受采访时展示研究的石器遗存。 孙自法 摄 东亚古人类使用颜料历史提早到4万年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杨石霞副研究员联合中外 ...
3月3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河北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出席会议。 此次会议聚焦泥河湾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最新进展。蔚县下马碑遗址第6层堆积距今4.1万至3.9万年,考古发现赤铁矿石、火塘及其周边散落的石器、骨器及动物化石碎片等。根据拉曼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等技术分 ...
摘要:考古学资料表现出明显的直观性和碎片化特征,如何将它们与宏大的历史背景联系起来,并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是每一个考古工作者都面临的任务。不论是在不野外发掘还是室内研究、教学中,利用考古资料对中华文明的传承进行科学阐释,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以隋唐考古为中心,从系统性地看待问题等七个方面对如何在考古学教学研究中对中华文明 ...
摘要:从文献和甲骨文记载以及考古材料看,商代社会是一个等级社会,由商王、贵族、平民、奴隶等多个阶层构成,不同阶层的地位和财富存在着显著差异。从殷墟都邑内孝民屯村南地和大司空村东南地两个族邑墓葬群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等贵族非常少,中等贵族也很少,低等贵族较少,奴隶也较少,平民人数最多,平民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再结合殷墟以 ...
近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库尔勒市英下乡政府在对英下村一处建设储备用地进行机械作业时,挖掘出陶、铜、石等古代器物,随即停工并告知当地文物管理部门,并对现场及时保护。清理出的陶壶。 祖力皮卡尔·乌买尔江 摄 巴州文化和旅游局得知信息后,立即上报新疆文化和旅游厅(新疆文物局)。2月28日至3月2日,受新疆文化和旅游厅( ...
艺友参观邺城考古博物馆 图源/艺旅文化想了解一座城、一个地区的历史图卷,博物馆便是最好的去处。除了打卡那些为人熟知的热门、大型的博物馆,作为全国博物馆体系重要支撑力量的区县级博物馆也不要错过。今天,我们不妨将视线转向那些可能并不起眼的区县,那里的博物馆,也足够惊艳! 01青州市博物馆青州博物馆 图源/千库网📍地址:山东省潍坊市 ...
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展期:2022/3/2~5/25地点: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在中国陶瓷史乃至世界陶瓷史上,有一种瓷器,她以凝脂如玉的白惊艳了世界,艳羡了时光,她就是德化白瓷。 3月2日,由广州博物馆主办的“德化之美——馆藏明清德化白瓷展”在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正式开幕。广州博物馆馆藏明清时期德化白瓷近300件,本次展览从中精选134件( ...
2021年11月,“南越王宫博物馆展示利用项目(二期)”竣工并完成测试运行,通过了专家阶段性验收。这个项目,让南汉国宫殿在它们曾经的旧址之上“重现”,让观众精确切换到与古人相同的空间视角,真切地看到他们曾经目睹过的辉煌与壮丽。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
新华社上海3月2日电(记者 孙丽萍)我国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2日正式开始打捞。“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同时启动。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启动仪式在上海外高桥码头举行。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打捞启动仪式在上海外高桥码头举行。新 ...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张娓)日前,“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在国家博物馆已经进行了3个多月的展出。跟随展览,跨越黄河、长江,回到“远古中华第一村”,品味洋溢着万年稻香的上山文化,似乎仍让人意犹未尽。诚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上山题词所述:“万年上山,世界稻源”。上山的小小米粒,向世人无言地诉说着中华文明为稻作农业作出 ...
3月2日,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正式启动。 张亨伟 摄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3月2日在上海正式启动,掀开长江口二号古船自发现后“尘封”了近8年的神秘面纱。“黄金水道”的水下遗珍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和重要口岸之一;而上海的长江口,正处于长江“黄金 ...
蒙古国考古项目遗址简介:石特尔墓地位于蒙古国中央省境内,车勒县东北约20公里处,东北方向背靠一处低矮的小山。墓地分东、西2区,彼此相距约1.2公里。东区面积约6.5万平方米,墓葬数量约161座;西区面积约7万平方米,墓葬数量约257座;墓地总面积约13.5万平方米,墓葬数量总计约418座。墓葬地上全部为圆形石碓墓,根据石碓的直径大小,可将墓地内的墓葬 ...
世界考古资讯速递WORLD1.阿布扎比西部发现距今8500年的建筑2022年2月18日© DCT Abu Dhabi考古学家在阿布扎比(Abu Dhabi,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中西边海岸——译者注)西部的加加岛(Ghagha)上,发现了阿联酋以及周围区域最早的建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8500多年前。先前人们认为,新石器时代形成的长距离海上贸易路线推 ...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2年4月1日起施行。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实物见证,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水下文物是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下文物保护,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主权 ...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科研团队领衔完成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宁夏鸽子山遗址出土遗存中发现一件具有复杂刻划纹饰的旧石器时代鹿牙艺术品,其年代距今约1.3万-1.2万年。这是旧石器时代制作最精致、刻划最复杂的鹿牙装饰品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唯一一件具有复杂刻划纹的旧石器时代鹿牙装饰品。张乐展示介绍本次研 ...
澎湃新闻获悉,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全新修缮完毕的荷兰和弗拉芒艺术展厅正在全新对外开放,这座展厅采用了最新的研究方法来探索荷兰共和国和佛兰德斯的艺术、商业和科学之间的联系。据悉,此次特展展出的西方艺术师的近100幅画——包括伦勃朗、彼得·保罗·鲁本斯、格里特·道、弗兰斯·哈尔斯和安东尼·凡·戴克的作品。在17世纪,全球商业推动了荷兰的 ...
清代的“扬州八怪”并不仅限于八人,而是泛指一个画派,他们在中国古代艺术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些文人雅士精于道、学、艺、技,从而抒发、吟咏、挥写性情,作品洋洋洒洒、尽显风骨,饱含人文精神。《扬州八怪题画诗考注》近期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与此前出版的《扬州八怪题画诗考释》构成对扬州八怪题画诗的考释,属“姊妹篇”。澎湃新闻特 ...
朔州地区地处雁门关西北,雄踞边塞,外连大漠,历来是中原王朝与北部少数民族交融的重要地区。这一区域北魏至辽金时期墓葬屡见报道,但元代墓葬鲜有发现。澎湃新闻获悉,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月1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朔州市发现一座元代砖雕壁画墓,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全长约7米。壁画均位于墓室内壁,分为主题壁画和仿木 ...
上海将加快建设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澎湃新闻获悉,今天上午,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揭牌仪式在浦东美术馆举行。揭牌仪式上还发布了上海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2022年主要举措:加快推进浦东新区法规关于文物艺术品市场领域的立法工作;举办全国唯一官方国际文物艺术品交易博览会等,助力打造世界级文物艺术品集散地。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 ...
上海将启动史上“最硬核”的沉船打捞工程。3月2日上午,我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古沉船整体打捞与保护工程——长江口二号古船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在上海打捞局外高桥码头正式启动,掀开长江口二号这艘古船自发现后尘封了近八年的神秘面纱。澎湃新闻在现场获悉,根据已知的考古勘探,长江口二号古船为一艘清代同治时期木质帆船,是继35年前发现的广东宋代“南海一 ...
澎湃新闻获悉,3月1日,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 (WMF) 发布了最新的“2022 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World Monuments Watch) ,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25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遗产地列入。位于中国福建省永泰县的三处庄寨建筑——黄氏“父子三庄寨”谷贻堂、绍安庄和积善堂,从全球225个提名遗产地中脱颖而出,成为World Monuments Watch 2 ...
2月26日,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 ! 根据投票结果,得票数前20位的项目入围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 1 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2 山西夏县师村遗址 3 甘肃张家川圪垯川遗址 4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5 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6 浙江余姚施岙遗址 7 ...
2月25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目前三星堆祭祀区考古发掘K3、K4、K5、K6已经结束野外发掘工作,K7、K8发掘工作也已过半。四号坑出土扭头跪坐铜人像。 截至目前,6座新发现“祭祀坑”已经出土编号文物11000余件,而近完整器超过2400件,其中铜器870余件、金器510件、玉器450余件、石器120余件、陶器13件,另提取完整象牙400余根。三号坑出土铜顶尊 ...
近日,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发现一处古代岩画遗存。这是海南首次发现古代岩画,对于研究中国岩画的留存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该岩画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王下乡进行史前考古学调查时,在旧石器时代遗址钱铁洞顶部发现的。洞内岩壁近20米长,分布多处疑似人类活动留下的图案。 此次发现古代岩画遗存的钱铁洞旧石器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月1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朔州市发现一座元代砖雕壁画墓,壁画中绘有奉茶和备酒图案,真实描绘出一幅元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场景。墓葬全貌。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该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乡官地村东南800米处,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全长约7米。壁画均位于墓室内壁,分为主题壁画和 ...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288851668425424904展览纪录片一年之计在于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年首个特展“异彩纷呈:古代东西文明交流中的玻璃艺术”开幕式于3月1日
中国西北洋海古墓群,红色标记为皮革铠甲。(图片版权:徐东良/吐鲁番博物馆)一项新研究发现,约在2500年前,一套由5000余枚皮质甲片制成的铠甲被随葬于中国西北一位男性墓中,它的设计看起来像相互叠压的鱼鳞一样、非常复杂的传统军服。这件铠甲犹如一件围裙状的马甲,可以在不需要他人帮助下很快完成穿戴。“对于一支大规模军队的士兵来说,这是一种质 ...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3月1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朔州市发现一座元代砖雕壁画墓,壁画中绘有奉茶和备酒图案,真实描绘出一幅元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场景。▲ 墓葬全貌该壁画墓位于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沙塄河乡官地村东南800米处,墓葬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组成,全长约7米。壁画均位于墓室内壁,分为主题壁画和仿木构建筑彩绘两类。其中,主题 ...
古代彩塑壁画在某一历史时期被制作完成后,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多次重修、重妆,是多个时期制作和干预后历史信息承载的综合体。这就要求我们对现存古代彩塑壁画进行断代时不能一概而论,而需仔细甄别。另一方面,古代寺观彩塑壁画的研究往往涵盖历史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和美术学等多个领域,所以,采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断代, ...
澎湃新闻获悉,2月23日,由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共同策划的“取材幽篁体——中国竹刻艺术展”在列支国博开幕,展出上海博物馆馆藏的60件竹刻精品,通过这一由中国传统工艺与江南文人美学所构成的艺术世界,为欧洲及世界的观众欣赏中国竹刻艺术打开一扇有益的门窗。竹刻是中国工艺美术中的特殊品类,也是中国独有的一门雕刻艺术,拥有独具之工 ...
澎湃新闻获悉,近日,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心承制的大型考古文化纪录片《何以中国》导演组和摄制组一行10人驱车来到凌家滩遗址现场进行拍摄。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纪录片《何以中国》摄制组走进凌家滩遗址纪录片《何以中国》立足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的重大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从秦汉为始上溯到新石 ...
金斯太遗址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是中国北方一处重要的早期人类洞穴遗址,保存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至青铜时代的文化遗存。202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对金斯太石器遗址下部的第5—2层进行发掘,最大发掘深度约1米。发掘中,共清理火塘7处,在4层和5层发现两处较为完整的火塘,火 ...
2月13日晚,苏州市在发热门诊就诊患者和“愿检尽检”人员中,有4人核酸检测初筛及复核结果均呈阳性。2月14日,根据苏州市疫情防控要求,苏州博物馆及时对外发布了暂停开放公告,所有活动延期举办。共克时艰的日子里,尽管博物馆开放的一面按下了暂停键,但苏博人的脚步从未停歇。同所有市民一样,苏博工作人员一边配合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场馆消杀和核酸检测 ...
立春之际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正式开放填补了中国工艺美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博物馆的空白成为北京博物界新顶流、新地标新馆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毗邻国家体育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科技馆等多个大型国家级场馆。建筑面积9万多平方米,平面为中轴对称左右展开,立面呈三段式。建筑上部暖铜色幕墙形似多宝格方匣,寓意 ...
近日,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多家单位合作,在国家文物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发表研究论文《High-precision U-seriesdating of the late Pleistocene–early Holocene rockpaintings at Tiger Leaping Gorge, Jinsha Rivervalley, southwestern C
国际要闻#1 巴黎圣母院修复方案再次引发争议【文图来源: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修复中的巴黎圣母院据《费加罗报》1月28日报道,巴黎圣母院尖顶修复工程将于2022年春天启动公开招标,预计秋天开始动工。然而关于原样修复中是否应该使用铅的问题,各方仍有争议。2019年巴黎圣母院火灾导致屋顶300吨铅熔化,对圣母院内及广场造成重金属污染,后续清洗工作持续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