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2500年前中国墓葬中出土罕见的“仿生”铠甲

摘要: 中国西北洋海古墓群,红色标记为皮革铠甲。(图片版权:徐东良/吐鲁番博物馆)一项新研究发现,约在2500年前,一套由5000余枚皮质甲片制成的铠甲被随葬于中国西北一位男性墓中,它的设计看起来像相互叠压的鱼鳞一样、非常复杂的传统军服。这件铠甲犹如一件围裙状的马甲,可以在不需要他人帮助下很快完成穿戴。“对于一支大规模军队的士兵来说,这是一种质 ...


中国西北洋海古墓群,红色标记为皮革铠甲。(图片版权:徐东良/吐鲁番博物馆)
一项新研究发现,约在2500年前,一套由5000余枚皮质甲片制成的铠甲被随葬于中国西北一位男性墓中,它的设计看起来像相互叠压的鱼鳞一样、非常复杂的传统军服。
这件铠甲犹如一件围裙状的马甲,可以在不需要他人帮助下很快完成穿戴。“对于一支大规模军队的士兵来说,这是一种质轻、高效、谁都可以穿的防御服,”苏黎世大学亚洲和东方研究所研究员,该项目首席研究员帕特里克·沃特曼说道。
研究团队认为,它是一个早期仿真品的实例,或是一项受大自然启发的人类技术。在此实例中,类似鱼鳞一样叠压的皮质甲片“强化了人的皮肤以更好地防风、抵御行刺和袭击,”该研究的合作研究员,德国考古研究所东亚系科学总监兼该机构的北京办事处负责人梅克·瓦格纳说道。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的一件皮质铠甲,约公元前8-3世纪。(图片版权:购买,亚瑟·奥克斯·苏兹伯格赠品,2000;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版权协议CC0 1.0)
文物保护专家正在检测这件被发现于中国西北一位男性墓葬中、距今2500年的皮质鳞片铠甲。(图片版权:帕特里克·沃特曼)
吐鲁番文物保护专家正在教来自德国波恩莱茵河州立博物馆的研究者如何修复古代皮革。(图片版权:帕特里克·沃特曼)
这件皮质铠甲是在洋海墓葬群中被研究者们发现的,此处是吐鲁番市附近的一个考古遗址,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当地村民发现了这个古代墓葬群。自2003年起,考古工作者在此完成了500多座墓葬的发掘,其中包括这座出土有皮质铠甲的墓葬。考古发现显示,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2世纪,此墓地被古代先民持续使用了近1400多年。然而,先民们并未留下文字记录,古代中国历史学家将生活在塔里木盆地的先民称之为车师人,并注意到他们住帐篷、务农、饲养牛羊等动物、精通骑术和射击,沃特曼说道。
铠甲是一个稀有发现。在古代埃及图坦卡蒙墓中发现的公元前14世纪的皮质铠甲,是仅存的另外一件完好保存的且产地明确的古代皮铠甲。还有一件保存较好的皮铠甲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公元前8-3世纪,但其来源不明。
这件铠甲的发现是一个“偌大的惊喜”,瓦格纳通过邮件向《生活科学》透露到。研究者们发现穿着这件铠甲的墓主人是一位死于30岁左右的男性,墓中陪葬品有陶器、两件角木质的马面车马器,以及一具羊骨等。“乍一看,(墓中)布满尘土的一捆皮质甲片…并没有引起考古工作者太多注意,”瓦格纳说。“毕竟,在塔里木盆地这样的极干环境中,古代皮革制品是相当常见的。”
铠甲主体复原后,显示出它由5444片小皮革甲片和140片较大甲片穿成,可能为牛生皮制成。这些甲片被“水平排列并由皮绳穿过切口连接,”瓦格纳说。不同的甲片成排、相互叠压,这种形式迅速使我们想起了与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称的像“鱼鳞”的老式铠甲相似,公元前5世纪波斯士兵层使用过。
研究者们发现了一个卡在铠甲中的植物刺,经放射性碳测年显示为公元前786-543年,这暗示了它应早于波斯人穿过的像鱼鳞一样的铠甲。根据研究团队的复原,这件铠甲应重至11磅(约5公斤)。
非常独特
这项发现是绝无仅有的。“在此前或中国更早时期没有其他铠甲的发现,”瓦格纳说。“在中国东部,有铠甲残片曾被发现,但与此形制相异。”
对铠甲历史的深入了解,发现在约公元前1500年,当战车成为军队的一部分时,西亚工程师发明了铠甲并用以保护战车驾驶人。从那之后,这种形制的铠甲向北方、东方传播至波斯人和斯基泰人并最终传至希腊。“但对于希腊人来说,它是外来的,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其他样式的盔甲,”沃特曼告诉生活科学。
由于它具有地域独特性,最新发现的铠甲并非中国制造,沃格纳说道。事实上,据大英博物馆说,它看起来像在石刻上见到的、公元前7世纪新亚述帝国军队的装备。“我们认为这件皮铠甲有可能生产于新亚述帝国也可能来自周边区域,”沃特曼说。如果这个观点正确,“那么洋海古墓群出土的这件铠甲则是在欧亚大陆上公元元年前半叶中,东西技术传播的非常罕见的物证,”研究者们在著作中写到。
洋海皮铠甲(上)与其图解(下)。(图片版权:沃特曼等.2021;版权协议CCBY-NC-ND 4.0)


洋海皮铠甲照片,包括左半部分末端饰片内(A)外(B)。(图片版权:沃特曼等.2021;版权协议CCBY-NC-ND 4.0)
它是如何被穿戴的?
这件铠甲主要用以保护身体前半部、臀部、左侧和后背下部。“这样的设计适合不同身材的人,因为宽度和高度有皮带可调,”沃特曼说道。它对身体左侧的保护意味着穿戴它的人可以轻松活动右臂。
“士兵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迅速移动,因而对于装甲兵和步兵来说,它似乎是一件完美的装备,”他补充道。“在墓葬中发现的马面车马器或许暗示了墓主人确实是一位骑兵。”
然而,铠甲是如何被陪葬于墓葬中是个“未解之谜,”沃特曼说。“穿戴这件铠甲的墓主人究竟是一位服役于亚述、穿着古亚述装备并将其带回家的吐鲁番士兵,还是从在那生活的其他人身上俘获的铠甲战利品,抑或是墓主人自己就是一位不知什么原因在吐鲁番结束一生的亚述人或北高加索人,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一切皆有可能。”
本研究在线发表于2021年11月《第四纪国际》杂志
原文发布于《生活科学》
译者:郭瑞
校对:李尔吾
信息转自:丝路遗产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