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造办遗址又有新发现
故宫考古部主任徐海峰说,此次考古已经一口气儿创下了故宫考古部成立以来的四个“最”:博物院内考古发掘面积最大、发现遗存年代序列最完整、遗迹类型最丰富、蕴藏的学术价值最重要。明年,考古发掘还将继续往西推进,已经出土的元代建筑构件的研究工作也将启动。2300余平方米聚齐三代遗存故宫造办处遗址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东南、内务府以北区域,现在是 ...
故宫考古部主任徐海峰说,此次考古已经一口气儿创下了故宫考古部成立以来的四个“最”:博物院内考古发掘面积最大、发现遗存年代序列最完整、遗迹类型最丰富、蕴藏的学术价值最重要。明年,考古发掘还将继续往西推进,已经出土的元代建筑构件的研究工作也将启动。2300余平方米聚齐三代遗存故宫造办处遗址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东南、内务府以北区域,现在是 ...
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以古城和水利系统名扬海内外。但是在古城营建之前,良渚先民住在哪里?良渚文明的源头又在何方?社会又是如何运转的呢?观众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参观“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新华社发 11月19日起,“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在浙江杭州良渚博物院举办。展览系统梳理了北村、官井头、玉架山等 ...
舟山群岛有了考古新发现。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有关专家日前发布,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白泉镇的王家园遗址具有典型的河姆渡文化特征,是舟山地区目前发现的最早人类活动遗址。这一发现把舟山群岛的历史追溯到了距今6000余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早期偏晚阶段。王家园遗址考古现场。王思园摄 此次考古发掘的地点,位于白泉镇王家园小区附近的菜地。今年9 ...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一处汉代古城遗址附近发掘儿童墓葬128座,多为瓦棺葬,根据出土的钱币、瓦及陶器的特征推断,为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墓葬。▲ 在凉城县发现的128座西汉时期儿童瓦棺葬之一今年5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城县文保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依托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 ...
青海都兰县吐蕃墓群分布于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隅,墓葬总数已达2000座以上。其中位于都兰县热水乡境内的热水墓群是青藏高原北部吐蕃墓葬最为集中的地区。该墓群分布于察汗乌苏河两岸,北岸有160余座,以热水一号大墓为中心沿山麓向两翼呈长条状伸展;南岸墓地与热水一号大墓隔河相对,发现墓葬130余座。▲ 2018血渭一号墓的五墓室结构1982年至1985年,青 ...
十六国时期·前凉高11.7厘米,口径7.9厘米,重0.682千克1966年本馆征集体呈圆形竹筒状,下有三马蹄状短足,器外壁饰金错龙虎纹。依据器形分析,此器原应有盖,现已遗失。器底有金错铭文四十七字。刻款中有器名、制造地点、制造时间、政府部门、监工官员、错金匠以及铸造匠的名字。据刻款可知,这件筒形器是用来盛装封泥的。在我国古代,封泥是用来封箴那些 ...
桃纺墓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漳江街道,墓群分布在沅江西侧的台地上,面积约300余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因房地产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21第036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桃源县文旅广体局对项目红线范围内涉及的墓群区域开展配合性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共发掘墓葬307座,其中战国墓70座、唐墓1座、宋墓89座、明墓27座、空墓120座, ...
▲ 资料图:今年5月份,航拍跋山遗址发掘现场今年5月份,我们在沂水跋山一旧石器遗址内发掘出距今9.9万年的象牙铲,经初步观察,这很可能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磨制骨器。目前室内的观测和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还需要经过科学方法的确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罡24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典型骨器在中国发现的数量较少,此前发现最 ...
近日,希腊文化和体育部与微软公司开展了一项名为“古奥林匹亚:公共场所”(Ancient Olympia: Common Grounds)的新合作,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奥运会的发源地——古奥林匹亚遗址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修复。据希腊媒体“Greek Reporter”报道,该项目以数字化方式保存了 27 个古奥林匹亚遗址,其中包括古奥林匹克体育场、宙斯神庙、赫拉神庙,以及古希腊 ...
作为四川石窟寺遗存最多的安岳县,最近在南部造像区又有新发现。在安岳南部一石窟中,发现一龛宋初的引路菩萨与地藏等四大菩萨的造像,是目前仅见的此类往生组合造像。龛中引路菩萨的形象,与流失海外的敦煌幡画高度一致,为石窟中发现最早的一尊。而另一处明代石窟中,一尊罕见的抱膝而笑的释迦苦修相,则完全摒弃了犍陀罗模式形如骷髅结跌端坐施禅定印的 ...
澎湃新闻获悉,历经一年半的改造升级,青海省博物馆于昨天开始试运行,并将于11月29日正式展出。展览展陈面积9450平方米,上展文物2405件,其中一级文物191件,珍贵文物248件(套)。青海省博物馆策划推出的“1+3”精品展览,以“一个展览”(青海历史文物展)为核心,并构建了“青海考古成果展”“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百年青海革命文物目录展”三个 ...
“今年5月份,我们在沂水跋山一旧石器遗址内发掘出距今9.9万年的象牙铲,经初步观察,这很可能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磨制骨器。目前室内的观测和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还需要经过科学方法的确认。”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罡24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典型骨器在中国发现的数量较少,此前发现最早的磨制骨器,距今约3.5万年。资料图: ...
近日,山东大学考古团队发表《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茶叶遗存分析》(《考古与文物》,2021年第5期),正式公布山东济宁邹城市邾国故城遗址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随葬的原始瓷碗中,出土的茶叶样品为煮(泡)过的茶叶残渣,为目前已知世界最早茶叶遗存,将世界茶文化起源的实物证据提前了至少300年。西岗M1:7内出土的茶叶样品 资料图片 201 ...
近日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工作人员在沂水跋山一旧石器遗址内发掘出距今9.9万年的象牙铲,初步观察,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磨制骨器之一。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李罡介绍,跋山遗址地层堆积厚度近8米,目前已揭露8个文化层,发掘出石制品、骨牙角制品及动物化石5000余件。骨牙角制品包括用动物肢骨、象牙和鹿角磨制的锥形器、铲形 ...
来源丨贵州省博物馆研究部贵博青铜器文化大展来啦!一大波精美青铜器文物正在靠近!11月16日,由贵州省博物馆与江苏镇江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多元一体入华夏:会稽与牂柯青铜文物展”在贵州省博物馆7号展厅开展。展览多元一体入华夏:会稽与牂柯青铜文物展地点贵州省博物馆7号展厅展期2021年11月16日-2022年1月5日夏商周三代,中国青铜文明繁盛。商末周 ...
新乡北依太行,南临黄河,地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核心区,文明璀璨,文脉厚重。殷商时期系京畿之地,为牧野大战古战场,又称牧野大地。新中国建立初期(1949年8月-1952年11月),新乡市为平原省省会。新乡市博物馆继承了平原省博物馆所收藏的豫北、鲁西等地56个县出土、传世的文物3万余件(套),三级以上文物数量位居河南省博物馆第二,尤以商周 ...
良渚遗址以古城和水利系统名扬海内外,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但是在古城营建之前,良渚先民住在哪里?灿烂的良渚文明,源头又在何方?“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19日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开幕,向观众集中展示了考古工作者探源良渚文明的最新成果。11月19日,观众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参观“早期良渚——良渚遗址考古特展”。新华社发(朱成琪 ...
在中央宣传部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时一年策划制作的首档考古空间探秘类文化节目《中国考古大会》将于11月20日与受众见面。 据悉,《中国考古大会》创新运用空间探秘、专家解读、实景记录、全息影像等多种节目表现形式,从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维度,聚焦浙江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北京 ...
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永安遗址发现多处夫余时期遗存,其中部分房址进一步复原了夫余人的生活场景。 据永安遗址考古队领队王聪介绍,永安遗址位于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永安村二队,松花江东岸,与吉林市城区隔江相望。自2018年初步发现该遗址,考古人员迄今对其挖掘面积已达1000平方米。 考古工作者发掘出土 ...
桃纺墓群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漳江街道,墓群分布在沅江西侧的台地上,面积约300余亩。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因房地产项目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考执字2021第036号)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桃源县文旅广体局对项目红线范围内涉及的墓群区域开展配合性考古发掘工作。本次共发掘墓葬307座,其中战国墓70座、唐墓1座、宋墓89座、明墓27座、空墓1 ...
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集中分布着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文化遗址。2000年11月开始,考古学家在浙江省浦江县陆续发掘出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属性明确的栽培水稻、定居村落遗迹和大量彩陶遗存,上山遗址考古发现举世瞩目,充分证明这里就是世界稻作文明的起源地,是以南方稻作文明和北方粟作文明为基础的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重要起点。近日,“稻·源·启明——浙江上 ...
2012年3月,有网络媒体报道,在山西省高平市发现一座古墓,墓室的墙上还有用朱砂写的12个字:“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 (图自网络) 这12个字沧桑凄美的意境,以及位于古墓墙上的特殊书写位置,都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很多网络资料甚至移花接木,将这12个字“嫁接”到辽代的张文藻墓里。 然而,张文藻墓位于河北,已经在20世纪70 ...
古遗址、古墓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结合大遗址的保护利用,近日,国家文物局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澎湃新闻获悉,上海青龙镇遗址被列入“十四五”规划大遗址保护名单。今天(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就《规划》制定的主要背景、编写框架、内容、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据悉 ...
国家文物局日前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文件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国将持续推动西夏陵、御窑厂窑址(含湖田窑址、高岭瓷土矿遗址)、石峁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积极培育二里头遗址、三星堆遗址、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古格王国遗址、钓鱼城遗址等世界遗产申报预备项目,全方位展现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成果和实践经验。文件指出,我国将 ...
历史文献记载,土边长城的敌台虽然主体是夯土结构,但土墩外面也有包砖的。北京市六个有长城的区只有延庆区有土边长城,此前一直没有发现这种包砖的敌台。今年,延庆区启动了延庆208—210号敌台抢险加固工程。施工前先考古。其中,210号敌台考古工程11月1日动工,在清理出地基后,考古人员惊喜地发现,敌台底部外立面包砌有条石和砖。至此,北京的土边长城 ...
据埃及媒体11月15日报道,目前尚未正式开放的大埃及博物馆当天收到了68件文物,其中包括52件大型文物和16件图坦卡蒙法老墓中的陪葬品。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投资高达10亿美元的大埃及博物馆自2002年宣布建筑方案竞标至今将近20年,这座博物馆的开馆日最初定于2011年,其后一推再推,预计将在2022年秋季对外开放。据外媒此前报道,2020年底大埃及博物 ...
澎湃新闻获悉,杭州博物馆在建馆20周年之际,近日推出杭州博物馆“粮道山18号”计划,这个以150余件藏品策划的原创展览,将串联起“杭州人的第一课”教育活动、“看不见的翘翘板”公共艺术项目等内容,向社会公众展现杭州博物馆20年来的成长。此次展览共展出馆藏精品158件,展品的时代分布广泛,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到21世纪,绝大多数都与杭州这座城市 ...
研究,是博物馆的重要功能,也是博物馆更好地开展公共服务、传播博物馆文化的基础。无论是《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是刚刚公布的《“十四五”文物保护与科技创新规划》,都强调要加强研究与人才队伍建设,以推动解决博物馆科研力量较为薄弱、不能满足学界与社会需求的问题。为了促进博物馆资源的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内涵与价值, ...
日前,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公布的145处大遗址中,陕西占15处。(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通知全文)陕西被列入的15处大遗址杨官寨遗址石峁遗址周原遗址丰镐遗址秦雍城遗址栎阳城遗址秦咸阳城遗址阿房宫遗址秦始皇陵汉长安城遗址西汉帝陵(含薄太后陵)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含大明宫遗址 ...
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此前,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六苏木镇南房子村发掘清理一处元代遗址,当时在该地区生活的人们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也得到较好发展。发掘现场航拍图。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此次发掘面积2100平方米,发掘区共清理房址5处,墓葬1座,无人骨;乱葬坑1座,有三具人骨;独立灶坑4处,壕沟 ...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一处汉代古城遗址附近发掘儿童墓葬128座,多为瓦棺葬,根据出土的钱币、瓦及陶器的特征推断,为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墓葬。在凉城县发现的128座西汉时期儿童瓦棺葬之一。(图片来自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 今年5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城 ...
17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两个年度的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镐京遗址发现了西周大型建筑基址、道路、陶排水管道等重要遗迹,为进一步研究镐京遗址高等级建筑的分布及都城布局等提供了资料。陶片铺设的房屋散水。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陶排水管道正射影像。图片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镐京遗址是西周都城所在地,现存总面积约9.2平方公里。2 ...
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联合考古队16日对外披露,郑家湖墓地发掘出土一枚战国晚期木觚,觚上以秦隶书写约700字。专家认为,该觚年代早,觚文篇幅长,是目前所见中华“第一长文觚”。图为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长文木觚。(图片来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据考古项目负责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罗运兵研究员介绍,2021年9月至今,为配合云梦县市 ...
从长安铜飞廉到洛阳石翼兽林通雁原载于《美术研究》2010年第3期 近年来关于中国有翼神兽的讨论渐多,主要问题可归纳以下三个方面:一、 石翼兽原型与域外格力芬(griffin)影响的问题;二、石翼兽多种称名所涉及的问题;三、东汉墓地石翼兽雕造的最初动机和契机问题。关于第一、三两个问题的讨论,从20世纪30年代对南朝陵墓石雕的调查与研究开始(代表 ...
东滩头遗址位于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东南部的一处缓坡岗地上,西北距溧阳市区约3公里,其西、南面均为延绵的宜溧山地,东距长三角最大的湖泊——太湖约40公里。东滩头遗址位置图遗址原地貌为突出地表的圆形台地,其上有村落和农田,后因建设取土逐渐平整。2018年在原东滩头村区域内进行项目建设时发现了大量文化遗物,南京博物院与溧阳市博物馆立即对此 ...
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在浙江省中西部、钱塘江中上游(古称榖水,现叫衢江),金衢盆地诞生了一个神秘古国叫姑妹(姑蔑)国。出土的成套玉石器 资料照片 据现存先秦文献记载,姑蔑是黄河流域的一个古老国族,经历了源于华夏,由中原播迁东方、由夏而夷、由夷而夏,最终融入汉民族统一体的曲折历程,并在先秦夷夏互动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在历史文 ...
11日从故宫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故宫造办处遗址的地下找到了目前中国已知最大的砖砌磉墩(注:大殿柱子的地基),或将能复原一座宏伟的明代大殿平面布局。 故宫造办处遗址位于故宫外西路慈宁宫东南、内务府以北区域,现为故宫修缮技艺部的办公区。2020年10月,因故宫启动造办处旧址环境整治工程,相关场地的勘察和考古工作随即提上日程。 故 ...
在商周时期,如今的浙江中西部活跃着一个名为“姑蔑”的族群,但是古史对他们的记载并不系统完整。浙江省的考古工作者历经4年,在浙西的衢州市衢江区发现了一处西周时期的高等级墓葬群,规格属浙江同时期墓葬之最。专家认为极可能是姑蔑国的王陵。11月8日拍摄的发掘现场(无人机照片)。张森 摄11月10日,部分器物在衢江区档案馆临时展出,这是孟姜一号 ...
转自 收藏家杂志社刻石书法是中国书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价值不言而喻。然而,自魏晋以降,以“二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始终占据书法风格史的主流,而刻石书法则长期难以进入经典的行列。清代碑学兴起以后,刻石书法逐渐受到重视。于今,随着书法形式在当代中国视觉艺术领域中的独立发展和地位提升,对刻石书法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理应进一步加 ...
转自 金石契文翰琳琅大唐著名石刻志铭拓本特展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日-11月15日展览地点苏州名城艺术馆主办单位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单位苏州名城艺术馆山东尊汉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单位苏州大学东吴书画院苏州科技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墓志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的产物,主要记述墓主姓名、卒年、生平事迹及悼念性文字等。它 ...
英格兰遗产委员会上周发布2021年度《濒危遗产名单》。根据濒危标准,130处文物建筑(含宗教场所、考古遗址、园林、战场、沉船、保护区等)由于状况退化被列入,总数达4985。233处遗产得到保护,其中当地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18个月的疫情影响下。 委员会、地方政府、慈善机构、业主等在历史地的修复、再利用与活化上开展了合作。委员会去年 ...
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建设项目施工区域内发现一处仰韶中期文化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太原地区发现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期遗存,对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此次发掘出的五边形房子建筑基址俯瞰图 资料图片 该仰韶文化 ...
根据意大利安莎通讯、《共和国报》等外媒消息,古罗马时期的重要历史遗迹雅努斯拱门(Arco di Giano,英译名Arch of Janus)将于11月13日恢复对公众开放。雅努斯拱门,罗马唯一幸存的四边形凯旋门雅努斯拱门始建于公元4世纪,也是罗马唯一幸存的四边形拱门。雅努斯拱门 罗马斗兽场和考古遗产特别监督局 图它是古代重要的聚会场所和交通要塞,其地理位置优 ...
从秘鲁早期原住民到印加帝国的灭亡,今天开幕的大英博物馆特展“古代秘鲁:穿越时间的旅程”揭示了过去近4000年的秘鲁文明史。特展重点讲述安第斯山脉地区高原、河谷、盆地、荒漠等各类地形对文明的塑造,以及当地各个民族的农业、经济、宗教和权力制度;通过秘鲁纳斯卡地画、马丘比丘等标志性景点的照片与视频资料,介绍古代安第斯文明的艺术与建筑技艺水 ...
10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经过四个多月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晋城下町遗址揭露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人类聚落遗址,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下町遗址发掘现场 资料图片出土的大口尖底瓮 资料图片 下町遗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下町村西南处,在2009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被发现。今年6月,为配合晋阳高速 ...
河北省黄骅市文物部门近日在隋唐时期的大左庄制盐遗址发现计量称重用的唐代铜环权、石环权各一枚,为验证、补充唐代盐政史料记载提供了实物证据。 唐代是我国盐政史重要转折时期。唐代榷盐法是一种对盐实行就场专卖(官收官卖)的制度,大大提高了盐的产量和国家税收。“唐代榷盐法只有史料记载,但缺少考古资料证明。两种环权的发现为此提供了实物 ...
河北省廊坊市一家施工单位近日在廊坊市安次区的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处古墓群。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工作人员实地调查、勘探后,初步判断这是一处辽金时期古墓群。廊坊市安次区发现的古墓。(图片来自安次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保护研究所) 廊坊市、安次区两级文物保护机构工作人员对古墓群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共发现古墓11座。这些古墓形态各异,大小不 ...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发掘出31座汉代墓葬,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钱币可推断出,墓葬横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约200年时间。 发掘的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墓葬以西约2公里的明代大红城古城附近曾发现众多散布的汉代遗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初 ...
近日从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发掘出29座横跨东汉晚期、金元时期和清代的墓葬,出土文物90余件(组),其中东汉晚期墓中出土的纹样、图案繁多的花纹砖和画像砖,在同时期山东地区非常少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据济南市考古研究院院长李铭介绍,墓葬出土的主要器形有陶壶、陶罐、瓷罐、瓷碗、瓷碟、铜钱,另有少量 ...
2021年4月至7月,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对山东省济南市董家街道高尔村东南发现的墓地进行了考古发发掘。本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是发现了12座元代砖雕壁画墓,其中7座为纪年墓葬。该墓地位于发掘区西北部,墓葬共12座,编号为M7-M18。墓葬规模较大,通长6.4-1.24米,均为南北向。其中11座为砖雕壁画墓,1座为石室墓,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等部分组成。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