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高加索的丝绸之路
北高加索的丝绸之路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加索山脉从黑海沿岸的塔曼半岛延伸到里海的阿普什伦半岛,总长1200公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北部高加索(North Caucasia)属俄罗斯联邦,南部高加索(Transcaucasia)属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有两座山峰厄尔布鲁士山(Elbruz)和卡兹别克山(Kasbek)海拔超过5000米,看似阻隔了南俄草原到安纳 ...
北高加索的丝绸之路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高加索山脉从黑海沿岸的塔曼半岛延伸到里海的阿普什伦半岛,总长1200公里,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北部高加索(North Caucasia)属俄罗斯联邦,南部高加索(Transcaucasia)属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有两座山峰厄尔布鲁士山(Elbruz)和卡兹别克山(Kasbek)海拔超过5000米,看似阻隔了南俄草原到安纳 ...
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藏工作队、印度河考古队的队长仝涛。近年来我所考古队伍建设日新月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焕发出勃勃生机。相信每一位考古队长在此过程中都成长很快、收获良多,这样的汇报和交流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恰逢其势。一、深入青藏腹地,捕捉学术热点青藏高原曾被视为生命的禁区,长期以来也是备受瞩目的研究空白区域。现代考古学在 ...
仝涛著文物出版社目录序/霍巍绪 论 关于“丝绸之路”与“青藏高原丝绸之路”上编青藏高原北部丝绸之路的考古学研究第一章 青藏高原北部自然地理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节 人口与居民第二章 青藏高原北部丝绸之路研究概况 第一节 青藏高原北部古代交通研究回顾 第二节 青藏高原北部古代文化史研究回顾 第三节 本研究的学术目的第三章 文献记载中的青 ...
前吐蕃与吐蕃时代前吐蕃与吐蕃时代作者: 李裕群 / 仝涛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出版年: 2013页数: 469定价: 148装帧: 平装丛书: 中国边疆民族考古文库ISBN: 9787501038176内容简介 · · · · · ·本文集收录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回顾了近几十年以来在西藏考古领域内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在时段上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到吐蕃时期的各个阶段。吐蕃时期以后 ...
【作者简介】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魂瓶发现至今,已有百余件之多,因其堆塑内容繁缛,件件殊异,把握其演变规律实属不易,加之详细资料匮缺,要深入探讨有一定的难度。日本学者冈内三真、长谷川道隆等以类型学方法对其进行了整理研究,其资料的收集颇为丰富,尤其是冈内氏,绘制了不少线图,大大弥补了考古报告的不足。但其型式的划 ...
【作者简介】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魂瓶是我国长江下游地区孙吴、西晋时期流行的一种有堆贴塑内容的特殊的青瓷随葬明器,其典型特征为在主体罐的上部堆附四只小罐或小罐之变体(角楼),在颈腹间堆贴塑飞鸟瑞兽、门阙楼阁、仙佛人像、乐伎杂耍等题材,历来的研究者常称之为谷仓罐、魂瓶、堆塑人物楼阁罐、装饰壶等,不一而足。魂瓶主 ...
木棺装饰传统——中世纪早期鲜卑文化的一个要素仝涛棺椁的装饰在中国出现很早,西周时期曾经用绣有各种图案的纺织品“荒帷”套在棺椁上以作装饰,而公元前5世纪前期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内棺是现存最早的绘画木棺,其外表髹漆,上绘龙凤、神兽、怪鸟以及几何图案。长沙马王堆汉墓的三具彩绘漆棺,画云气、神怪人物,一直成为研究西汉棺椁制度和丧葬文化的重 ...
Himalayan Golden Mask in Eurasian Perspective【作者简介】仝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林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 喜马拉雅山脉横亘在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之间,将中国西藏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相隔,向来被认为是自然地理和区域文化的分水岭。以喜马拉雅山脉西段为中心的西藏西部地区是印度次大陆诸条大河的源头,这里的 ...
摘要:隋唐和吐蕃时期是青海丝绸之路及唐蕃古道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青海地区由于处于汉藏之间,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唐朝佛教经由唐蕃古道输入吐蕃统治的核心地区,与印度输入的佛教产生碰撞和融合,形成吐蕃特色的佛教艺术。在吐蕃的大力弘扬下,吐蕃佛教向周边包括青海地区输出。以玉树和昌都为中心的吐蕃佛教摩崖造像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初,在艺术风 ...
11月25日晚七点,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研究员以“近年来西藏西部考古新发现与新研究”为题,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进行学术报告。讲座由熊文彬教授主持,李永宪教授担任评议人。本场讲座是四川大学“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八场,来自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的众多师生和相关社会人员到场聆听。 此次讲座,仝涛研究员首先对以往中西方学者在西藏西部所做的田野工作与学术研究进行回顾
全文阅读甘肃肃南大长岭吐蕃墓葬的考古学观察(作者:仝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文刊于《考古》2018年第6期)
2011年,由美国加州大学考古学者马克·奥登德菲尔和登山家皮特·阿森斯等组成的考古队,在尼泊尔海拔4000米的木斯塘萨木宗墓地清理了十座洞室墓,获取了一大批包括黄金面具和丝绸的珍贵资料,这是继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发现黄金面具和丝绸之后,在喜马拉雅山西段的第二个重大考古发现。根据碳14断代分析,这批墓葬年代在公元400年前后。丝绸是由无捻的丝线织就的平纹织物,染以朱砂,色彩鲜亮,是典型的来自中国的商品。可见中国 ...
首都博物馆在这个春天推出了“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在众多精美展品中,一面刻画有独特神秘纹饰的黄金面具摆在展览第一部分“文明溯源”显眼的位置。 这是西藏阿里地区发现的第一面黄金面具。时间回溯到2009年7月。筑路工人在西藏札达县西郊修建巴木公路时,推土机翻开一座埋葬很深的洞式墓,潮湿阴冷的墓穴和琳琅满目的随葬品豁然重现。根据发掘者札达县文物局局长罗丹的描述,这座墓室内放置有方形的箱式木棺, ...
文章出处: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仝涛 百余年来,“丝绸之路”的内涵经历了不断扩展和外延的过程,已经远远超出了19世纪后期李希霍芬提出时的界定。当初,这位德国地质学家提出的“丝绸之路”,实际上指的是我们现在所讲的陆地丝绸之路,而且仅限于官方开通、沟通中国与西方世界、穿越新疆沙漠绿洲地带的陆路交通干线。数十年后,这一“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