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资讯

•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

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作者:冯玉雷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年: 2017-2定价: 56.00元装帧: 精装丛书:玉帛之路文化考察丛书ISBN: 9787543971059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的创作者冯玉雷作者

• 玉石之路、昆仑神话及玉门关

敦煌三危山旱峡玉矿遗址一角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与深远的影响,不仅是古人沟通天地的重要媒介,更是做人品格的象征。现代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遗址可以分为六大板块,它们之间最大共同点是对玉的崇拜。大约距今4000年前后,中原地区基于对西北透闪石玉料的需求,开辟了西玉东运的“玉石之路”。人们曾长期认为玉料的重要来 ...

• 【特别专题】冯玉雷:三危藏美玉,光耀映敦煌 ——第十三次玉帛之路文化考察

三危山又名卑羽山,是史书记载中最早的敦煌地名,其主峰在莫高窟对面,三峰危峙,故名三危。《尚书·舜典》载:“窜三苗于三危”,《史记》说舜掌握权力之后,“三苗在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他“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括地志》云:“三危山有三峰,故曰三危,俗亦名卑羽山,在沙洲敦煌县东南三十里。”元金履祥《尚书表注 ...

• 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8):几件后怕的事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1.在赤金峡,为到赤峡村的石山顶部观察峪谷,冒险爬山。山势极陡,山石被风化得很酥,处处松软,不得不抓带刺灌木。手疼是小事,若脚下滑开必是体无完肤的严重后果。  2.寻找传说中的小马鬃山古代玉矿遗址时多次迷路,一辆越野车因看不清前方,从断崖式沙坡上栽下,几乎翻过。后备箱里十个西瓜摔碎六个,碎状惨不忍睹。车里有人受轻伤。  3.在骆驼山下顶着烈日采样多时,如 ...

• 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7):公婆泉 玉酒泉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耳熟能详,而酒泉让中学生不假思索说出“美酒”和“夜光杯”的很多诗句、典故,而“玉酒泉”的声名被遮蔽了。此次考察,得知2011年在酒泉发生的一件大事:城市改造时,在酒泉钟鼓楼西北角挖掘出很多和田玉料和边角料,流散过程中,建明先生收藏多件。今晚(6月30日)见到几种样品,确信这不是传说。据介绍,明清时酒泉西大街全是玉石贸易市场和手工作坊。 ...

• 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6):马鬃山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6月29日早晨4:30起床,然后寻寻觅觅往小马鬃山,奔波一天,遇见很多群焦土色的骆驼。晚上8:19分从黑鹰山镇三个井地方启程往马鬃山镇,10:30抵达。即将开通的京新高速基本上与斯文·赫定西北考察路线一致。斯文·赫定和他率领的西北科学考查团在这片荒原中留下了深刻影响。十几年前反复阅读《亚洲探险八年》时,我根本想不到自己会两次穿越这里。日落大漠,夜幕降临,当汽车高速 ...

• 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4):再访火烧沟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白杨河是疏勒河的支流  火烧沟又是白杨河的支流  沟边台地上  夹砂红陶碎片与砾石共渡  多少悠悠时光  火烧沟里生机脉脉  席箕草最茂盛  率性拔张,在微风中啸唱  似乎担心我们忘了它的另名:“塞芦”  和古诗“千里席箕草”  以及  “秋尽见旄头,沙远席箕愁”  “单于不向南牧马,席箕遍满天山下”  “席箕草断城池外,护柳花开帐幕前”  “席箕 ...

• 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5):花海玉道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28日,计划考察的遗址有花海汉长城、砂锅梁遗址和小金湾遗址,都在玉门市之北。7:30出发,张建军所长精确导航,路上没耽搁时间,9点多即到。闻名已久,终于拜诣,心情颇为激动。毕竟两千多年了,在风沙和岁月侵蚀中,长城疲惫不堪,像长龙般爬伏在戈壁滩中。风还在吹,尽管空中弥漫着红柳花树释放的浓浓香气,沁人心脾;尽管多种水鸟在池头上空盘旋、鸣叫、欢呼;尽管一只小黑牛 ...

• 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1):玉门与玉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26日清晨如期出发,心情欣悦,乘坐D2707,大致沿湟水谷地、大通河谷地、河西走廊。过祁连山时看到一群牦牛在祁连山脚草坡闲散游荡,拟“花儿体”写了一首小诗:  祁连草原上的黑牦牛  不见者想呢  雅布赖山里的白牦牛  想见者唱呢  下午三时多点抵达玉门市,稍事休息,即参观玉门博物馆。  毋庸讳言,这些年,大多数人通过各种交通工具直接到了河西走廊的西头,有意 ...

• 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3):赤金峡的鹰翔与古道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27日早晨八点多,出玉门市标志性建筑“玉门”,上高速,东行三十多公里,在赤金镇下高速,沿戈壁便道北行十多公里,到达赤金峡口。早就知道这个著名峪谷,但没认真了解过。此次实地考察,王璞、张建军两位朋友细致介绍,可谓补了河西走廊丝绸之路中的一段空缺!因疏勒河支流石油河(古称石脂水)阻挡,加之赤金镇以西四十多公里都是荒滩,因此,东来西往商旅都选择穿越大致呈南北 ...

• 第十二次玉帛之路(玉门道)专家手记|问道玉门关(2):蓬火·蓬灰

作者:冯玉雷  作者:冯玉雷(《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作家  玉门博物馆中展出花海汉简,从文句看,可能当时战事来临,敦促戍卒要重视“蓬火”。当地现在还有同名的植物,就是水蓬,广泛生存于西北。李白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的“蓬”即此。蒿草也较常见。诗人如此作喻,可见蓬之普遍、平常。汉朝将士用蓬草作为报警点火之物,这是首次看到。颇感意外!前天晚上与朋友聊起“常识”问题,用蓬草作燃料在当 ...

• 夏人尚黑与昆仑的文化意义

来源:中国甘肃网作者:冯玉雷9月4日,王子今教授发两次微信,显示考察团返回到塔什库尔干。下午,参加考察团的昆仑论坛秘书长谢平加我微信,又发来一些考察图片。9月5日凌晨,收到叶舒宪先生发来的《叶尔羌河的玉石与中国西部玉矿资源区》及配图,他在信件中说:“昆仑山里常常没有信号,今日住进塔县的宾馆,赶忙半夜起来写出小文。”田野考察非常辛苦,但为了写出现场感受的真实信息,叶老师常常写稿子到半夜或者凌晨爬起来写稿 ...

热门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