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前三千纪黍西传与欧亚大陆人群的文化交流
公元前三千纪黍西传与欧亚大陆人群的文化交流作者简介王茜,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曾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考古与文物》《西域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作者简介王建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现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队长。长期 ...
公元前三千纪黍西传与欧亚大陆人群的文化交流作者简介王茜,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讲师,主要从事考古学、博物馆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曾在《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考古与文物》《西域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作者简介王建新,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现任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队长。长期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殡葬文化遗产名录和谱系(国外部分·中亚卷)》内容简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存有大量殡葬文化遗产。本丛书搜集、翻译、整理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墓葬文化遗产情况,通过葬式、葬俗、随葬品等诸方面,展现中华文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开展亚洲文明之间的对话,提升我国国际文化影响力。本项目丛书共 ...
中国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主要是在研究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农业文化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此相比,针对古代游牧文化的考古研究工作并不是特别多,也缺少相应的研究理论和方法。我们在考古实践当中提出了游牧聚落考古的思路和方法,提出居住遗迹、墓葬和岩画,是古代游牧文化聚落遗址“三位一体”的基本要素,使游牧文化的研究立体化、全面 ...
丝绸之路考古合作研究 作者:王建新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年: 2023-8装帧: 平装ISBN: 9787560451947
德国学者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丝绸之路的概念后,欧美各国以及俄罗斯、日本等国的学术界长期以来对丝绸之路考古研究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占据着丝绸之路考古研究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我国学者虽然也有一些丝绸之路考古研究的成果,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中国考古学界对于丝绸之路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中国境内,对境外很少研究 ...
西北大学在丝绸之路考古方面有深厚积淀,深入中亚十余年,积极同中亚国家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经过长期努力,最终确认了古代月氏和康居的文化遗存,取得了中国科学家在中亚考古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为用中国话语阐释丝绸之路历史提供了实证资料和科学依据,助力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 丝绸之路考古为何既需西方视角,也需东方视角?国际合作 ...
把握游牧经济与游牧文化的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欧亚草原地区考古发现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开展相关考古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课程特邀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著名考古学家王建新教授,于2022年11月1日晚走进立德楼0305课堂,发表了题为《欧亚草原游牧经济与游牧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的演讲(图一),《北方民族 ...
来源:《西域研究》2019年第3期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萨扎干遗址先民动物资源利用研究内容提要 本文以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萨扎干遗址出土动物骨骼鉴定为基础,鉴别出鸟类、龟鳖目、啮齿动物、狗、熊、驴、猪、黄牛、羚羊、绵羊、山羊11种动物。遗址周围古代环境较为干旱,有较为开阔的山地,有充沛的牧草资源,灌木丛生,山间分布有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
内容提要:农作物在生长期间伴生杂草种群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现象,而古代遗存中也经常在农作物之外发现杂草类植物遗存。许多学者尝试建立农田杂草和农作物数量的比例关系模型来复原古代农作物的种植和处理过程。新疆巴里坤草原分布着大量公元前一千纪的聚落遗址。西北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哈密市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合作,在这些遗址上持续开 ...
“敦煌、祁连间”究竟在何处?王建新 王茜◇基本信息 摘要:对于古代月氏人西迁之前的故乡“敦煌、祁连间”的区位,长期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是在河西走廊西部。本文通过对文献记载的汉武帝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攻匈奴的进军目标、路线、过程和结果的再次探讨,结合对出土文献资料、环境资料和考古资料的分析,进一步明确了今祁连山并非汉祁连山,汉代的祁 ...
2020年10月30日下午,西北大学王建新老师应邀为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师生带来了题为《丝绸之路考古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详细介绍了西北大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在丝绸之路沿线的考古工作和学术成果,并分享了许多的学术理念与研究方法。本次讲座由尤悦老师主持。 王老师以西北大学在中国西北地区和中亚地区20年来的考古工作为主线,详细介绍 ...
东天山地区早期游牧文化聚落考古研究王建新 席琳(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古代游牧民族有无“常处”之所?古代游牧文化是否会留下聚落遗址?这在我国史学界和考古学界长期以来并无明确的认识。由于古代游牧民族特别是早期游牧民族几乎没有留下记载本民族历史的文献,正像欧洲学者研究古代游牧民族主要依据古代希腊、罗马、波斯等国 ...
作者简介王建新,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西北民族大学中亚与中国西北边疆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关楠楠,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生,兰州大学图书馆馆员。摘要: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中原与西部乃至域外世界的交通枢纽和经贸通道,也是中央政府治理西北边疆的战略要地。河西走廊在古代中华文明的凝
作者: 王建新 李并成 高荣 黄达远来源: 中国民族报开展走廊地带的研究,对形成中国特色的历史叙述和民族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重要意义。中国民族报社与陕西师范大学-河西学院“丝绸之路经济带河西走廊智库”共同策划了大型理论专栏“从走廊发现中国·河西走廊篇”,先后组织了十余位学者,就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区域关系、民族、生态等各个层面展开讨论,提出了“走廊”作为历史社会文化空间的重要性,聚焦中国 ...
说到“丝绸之路”你一定会想到长安、张骞、西域......本期《知道中国》将迎来本季最后一位开讲嘉宾——西北大学王建新教授他将带我们从丝绸之路的起点重新认识这条连接着远古、现在和未来的古道王建新教授现任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二十年来数百次往返于丝路之路带领团队踏遍天山的东西南北2016年6月22日,主席曾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专程会见了包含王建新(左三)在内的1乌开展考古和文
我生于1953年,1966年小学毕业,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于是上学耽搁了。到了1968年才算进入初中,然而当时的中学也主要不是学习,而是干各种学习工农兵的活动,比如修防空洞。在老师的桌底地下都是地道,修防空洞的砖还是从城墙上拆下来的。现在想来那时候实在是在破坏文物,然而当时谁也没有这种意识,明朝的砖很沉,确实是体力活。学习一点儿俄语,现在已经忘光了,当时已经和苏联决裂了,因而俄语教育也只是学习一点儿, ...
公元前2世纪,原生活于中国境内的古代月氏人在匈奴和乌孙的打击下,被迫西迁至中亚阿姆河以北的区域,从而引发了张骞出使西域、全线贯通丝绸之路的壮举。古代月氏西迁中亚是丝绸之路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人群和文化的交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古代月氏研究成为国际历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学术课题。 这一课题的研究,对于厘清丝绸之路的历史,探讨欧亚大陆古代东西方人群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