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王建新:欧亚草原游牧经济与游牧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摘要:   把握游牧经济与游牧文化的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欧亚草原地区考古发现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开展相关考古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课程特邀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著名考古学家王建新教授,于2022年11月1日晚走进立德楼0305课堂,发表了题为《欧亚草原游牧经济与游牧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的演讲(图一),《北方民族 ...

  把握游牧经济与游牧文化的特征,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欧亚草原地区考古发现的认识,对于进一步开展相关考古工作至关重要。基于此,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课程特邀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中心主任、著名考古学家王建新教授,于2022年11月1日晚走进立德楼0305课堂,发表了题为《欧亚草原游牧经济与游牧文化的形成与演变》的演讲(图一),《北方民族考古》课程主讲教师王晓琨副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罗武干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赵前教授、中国人民大学2022级考古文博班硕士生及线上300余位朋友聆听讲座。

图一 讲座海报

  讲座伊始,王建新老师(图二)首先明确了欧亚草原的空间范围:欧亚草原位于欧亚大陆的北方,西起欧洲东部黑海西岸多瑙河下游的匈牙利草原、东至亚洲东部大小兴安岭以西的蒙古草原、约在北纬40度与60度之间横贯欧亚大陆北部的草原地带,这一地区是游牧人群分布的主要区域。

  基于目前有关于欧亚草原的考古材料,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一区域,游牧经济最初是在什么样的环境和社会经济状态下形成的?导致游牧经济出现的动因究竟是什么?如何从考古学上判断游牧经济的出现?游牧聚落与农业和半农半牧聚落的区别?游牧经济和游牧人群出现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演变?在不同的地域和生态资源环境下游牧人群与农业人群的关系?

图二 王建新老师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主要分为七个部分,循序渐进地对游牧经济和游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讨论:

  ①游牧经济不可能在森林草原地带最早出现;

  ②游牧经济最早出现于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

  ③中亚北部与新疆北部是最早出现游牧经济的区域;

  ④游牧聚落遗址的出现是游牧经济出现的考古学标志;

  ⑤游牧聚落分布的季节性特征;

  ⑥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

  ⑦古代游牧关系的不同模式。

  01 游牧经济不可能在森林草原地带最早出现

  目前关于游牧经济的起源问题,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是起源于森林草原地带,其二是起源于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二者都位于欧亚草原中部和西部的内陆地区,以北纬50度线为界,以北属于较寒冷的森林草原地带,以南则属于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

  森林草原地带纬度较高,气候寒冷,从考古学的角度来看,农业在这一区域出现得较晚,以西伯利亚地区为例,直至距今约5000年的安德罗诺沃文化时期,才进入了半农半牧的经济模式,农业首次出现在这一地区。同时,这一地区的农业应非本地起源,而是由他处传播而来的。

  从气候特征的角度来看,在森林草原地带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无论是从事畜牧业或农业,定居是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群的必然选择。为了防寒,特别是为了度过寒冷且漫长的冬天,人们一般会选择海拔较低、气温较高的河谷、盆地和避风向阳的山南或山谷作为定居场所。出于防寒保暖的需要,这一区域的古代人群较早掌握了用石材和木材构筑房屋的技术,后来,这一技术还被运用于墓葬的构筑,这一点受当地的文化传统所影响,与定居的生活方式相关联。

  同时,在这一地区的农业出现之后,可供农业发展的区域较为有限。以西伯利亚地区为例,仅在米努辛斯克盆地、叶尼塞河流域、鄂毕河上游河谷等地区具有进行农业生产的条件。能够开展农业行为的区域一般符合以下两个地理特征:纬度相对较低、海拔相对较低。这些区域的温度较为温暖,无霜期延续时间较长,基本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由于在森林草原地带中,具备这一环境条件的区域和范围都有限,故而这一地带农业生产发展的规模被大大限制了。在缺少农业经济、受寒冷气候制约的背景下,这一地区的人口规模一直难以扩大。

  同时,这一地区降水量丰沛,森林草原分布广泛,植被面积较大,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自然条件。但由于人口规模难以增长,畜群规模不需要、也不可能扩大。在畜群规模较小、草原发育较好、植被茂盛、饲料充足的背景下,在森林草原地带定居的古代畜牧业人群,缺乏向游牧转变的内在动力与外来压力。同时,由于北方地区冬季气候较为寒冷,在阿凡纳谢沃、奥库涅夫、安德罗诺沃文化时期生活的人群,都曾出现由北向南迁徙的情况。虽然以阿凡纳谢沃文化为代表的诸文化的定居点分布较广,但其定居点的规模并不大,定居点分布状况也较为稀疏。这一情况的出现,应与游牧经济活动无关,也非其存在游牧行为的证明,而是与森林草原地带的气候变化有关,是在极端寒冷气候影响之下的,北方人群南下事件的表现。

  由此可以发现,从现有考古资料和环境资料来看,游牧经济不可能从单纯的定居畜牧业经济中产生,森林草原地带也不可能是游牧经济最早出现的区域。但是,由于森林草原地带具备发展畜牧业的资源环境条件,特别是在温暖的夏季,有大片植被茂盛的草原。因此,在游牧经济出现之后,随着游牧人群的发展壮大,森林草原地带很快就会成为他们扩张的区域,成为古代游牧人群良好的夏季大牧场。

  萨彦-阿尔泰地区约公元前八世纪以阿尔然国王谷墓地为代表的游牧文化遗存,应当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出现的。但与其他地区所发现的早期游牧文化遗存相比,这一地区的游牧文化遗存的出现年代较晚,据此不能证明欧亚草原东部早期游牧经济起源于森林草原地带。

  02 游牧经济最早出现于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

  在讨论这一观点之前,王老师首先对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的地理范围进行了划定(图三),这一地带主要包括:天山山脉以北的新疆北部地区和伊犁河、楚河流域;锡尔河以北的哈萨克斯坦草原;黑海和里海北岸的第聂伯河、顿河、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同时,东亚地区的蒙古草原也应属于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这一地区的年降水量约为200-400毫米。

  而在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以南分布的内陆干旱地带主要包括以下区域:吐鲁番-哈密盆地、塔里木盆地、费尔干纳盆地、锡尔河以南的泽拉夫尚河、阿姆河及其主要支流瓦赫什河、苏尔汉河流域,克孜勒库姆沙漠和卡拉库姆沙漠等。这一地区的年降水量在多数情况下不足200毫米。

图三 森林草原地带、半干旱的荒漠草原地带、内陆干旱地带的分区

  从以上地理范围的划定来看,除紧邻西亚的土库曼斯坦之外,在从新疆到中亚的广阔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至今未能发现和确认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遗存。这表明,由于干旱的气候环境制约,生活在这些地区的远古人群未能自身产生农业,因而人口数量很少,考古学遗存也很难发现。

  直至公元前3000~2000年期间,这一地区的文化格局才发生了变化。在这一时期,北方森林草原地带的人群南下,西方伊朗-高加索一线的人群东进,南方印度河流域的人群北上,东方黄河上游甘青地区的人群西进,这些人群在新疆和中亚,包括半干旱地带和干旱地带的广大区域中交汇融合,共同创造了这些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并开始在这里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由此可见,这一地区的农业与畜牧业的产生,均为人群迁徙促使外来文化传播至此的结果。

  发展农

分类: 中文 研究 专家观点
关键词: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