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闭幕仪式在莫高窟举行

摘要: 11月25日,2017“‘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闭幕仪式在敦煌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主持,学员代表与讲师代表分别发言,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致闭幕辞。随着闭幕仪式的结束,此次由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180余位师生组成的研究班,圆满画上句号。研究班虽然暂告一段落,却标志着中外多位学员,特别是中国年轻学者以敦煌石窟的研究为 ...

11月25日,2017“‘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闭幕仪式在敦煌研究院学术报告厅举办。仪式由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主持,学员代表与讲师代表分别发言,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致闭幕辞。随着闭幕仪式的结束,此次由来自中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180余位师生组成的研究班,圆满画上句号。研究班虽然暂告一段落,却标志着中外多位学员,特别是中国年轻学者以敦煌石窟的研究为依托,对丝绸之路沿线遗址的文化艺术深度的实地考察、源流比对和解读研究,开始了播种式的探索。

学员代表王涵发言

仪式上,学员代表媒体记者王涵、西北师范大学敦煌学院青年教师武海超作了发言。王涵提到,研究班的学员们来自不同的地域、学术专业、职业,我理解为这是敦煌研究院的又一次开放,以更开阔的眼界和胸怀迎接不同专业,使对敦煌、丝路有着热情的人来到此处学习。在研究班上,能看到无数为丝绸之路默默无闻的前辈,他们甚至将几乎一生的时间付给了丝绸之路的考察研究事业,这份精神感召着青年学人。

学员代表武海超发言

学员代表武海超提到,作为敦煌人,通过这次学习更深度的认识敦煌。研究班的每一次报告都是享受,学员们零距离聆听国际顶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不同层面解析丝绸之路文化历史源流,解读巴米扬、龟兹和敦煌石窟,探究佛教文化艺术的前沿理论和信息。

老师代表苗利辉发言

新疆龟兹研究院的苗利辉研究员代表老师们作发言。“从巴米扬到敦煌”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研究班的讨论对老师们也颇有启迪,期待大家以此为平台,能持续的进行多方交流、加强联系与互动,拿出一份虔诚、拿出一份执着,共同为发展和传承敦煌和丝绸之路的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旭东作总结致辞

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作总结致辞,他首先对研究班的老师们表达了尊敬之情,对学员们的结业表示诚挚祝贺。王旭东提到,近年来,随着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倡议,给予敦煌研究院走向丝绸之路的契机,使得学人们沿着古人走过的路进行学术探索和民心交流,从而回溯过去,延续中华文明的血脉。未来,敦煌研究院将举办更多围绕丝绸之路的学术研究班和学术会议,不仅涉及中亚,还将涉及韩国、日本,因为古代的丝绸之路辐射辽阔,交流多于争端,和平大于冲突,才会促成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和平繁荣。正如总书记提到的,丝绸之路是文化交流之路,也是民心相通之路。敦煌研究院作为国家设立的科研机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着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北石窟寺6处文化遗址。这6处石窟是古代丝绸之路多元文化、多民族交流的重要见证,敦煌研究院有着重要的历史责任、文化责任,为“一带一路”的倡议发挥积极的作用,是天然的责任与担当。敦煌研究院将不断的举办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和研究班,深度挖掘丝绸之路的价值,唤起更多人关注敦煌,探索敦煌文化艺术的源头——丝绸之路,见证中华文明的和平、开放、包容。敦煌研究院践行的开放与国际化,是将敦煌的文化艺术放置在丝绸之路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一方面是学者身份的国际化,一方面是思维和理念的国际化,在保证石窟文物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多层面、多方式共享敦煌石窟。此次研究班,有来自多个区域、不同职业的学员,期待各位年轻的学员,以敦煌研究院为契机和平台,发挥聪明才智,在不久的将来,走出敦煌、走出国门、走向丝绸之路,为“民心相通”,为国际间的人文交流做出积极贡献。

闭幕式的最后,由研究班的老师们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