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遗产视野丨“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展览观感三则

摘要: 在我看来,展览的故事可以被理解为几层平行的线索,首先,中意交流的路线是具体怎样行进:马可波罗是怎么样来到中国,借助什么样的工具,看到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回去,又在中国留下了什么。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线路问题,这个故事是由众多器物,指南针,丝绸,地图等等一个接一个串联起来的有肉感的故事。其次,历史在这个故事中被向大众“可视化”了,这也是策展人李军想借助这个展览向大众推广的一点理念。



在我看来,展览的故事可以被理解为几层平行的线索,首先,中意交流的路线是具体怎样行进:马可波罗是怎么样来到中国,借助什么样的工具,看到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回去,又在中国留下了什么。这涉及到的不仅仅是一个线路问题,这个故事是由众多器物,指南针,丝绸,地图等等一个接一个串联起来的有肉感的故事。其次,历史在这个故事中被向大众“可视化”了,这也是策展人李军想借助这个展览向大众推广的一点理念。学术文本的难懂在于平面性和语言障碍,而通过将之转化为图像,成为人人可以把握和学习的立体的故事。再次,展览涉及到的众多器件文物组成了一个庞大又各具独特特点的整体,它们背后分别由丝绸史,青铜史,地图史等等专业知识支撑起来,使得整个展览在沿着中心框架行进的同时有着严肃的学术脉络可循,不失为一个多面的故事。


——奇梦


展陈设计遵循学术写作的方式,始终以问题作为导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环状结构,如同带领着观众畅游数百年的时光、千万里的路途又回到了原点,寻找到回答问题的可能性。或许这也是几百年前每一个东行或西行的旅人都会经历的过程:了解对方,看到自己,最终解开发自本心的追问和谜题。而这个过程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需阶段,所以本次展览毫无疑问将促使观众响应时代的要求,思考在现今如何推动中西方文化更深刻深入的交流。


——高中同学A


进入中意跨文化交流特展的展场就会看到展览标题下方罗列的四十多家国内外博物馆的名单,单从这份名单就能或多或少窥见展览的筹划、展品的挑选与借取等工作之不易。从前所见的历史文物展览陈列有按照时间、类别进行展示安排的,也有出土于同一遗址地的文物按一定主题进行呈现的,博物馆又常分有历史部、策划部等进行文物的研究与展览的策划工作。此次中意跨文化交流特展以策展人的学术研究为支撑展开,不同的展品可能属于策展人某一研究的重要讨论对象,而这些研究又统一在“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这一大的主题中,数量不小的跨时空和跨媒介的作品就这样串联起来。展览本身不仅在学术上,在展览策划方面也给人不少的启迪,不仅对于相关专业的学者来说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也为普通观众打开了一片新的领域。从学术研究到展览陈列,再到观众所接收的信息,中间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虽然未曾参与到展览的筹备,但通过参观可以看到背后的参与者努力拉近了观众与展品、与学术前沿的距离,当然这背后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能进一步呈现给观众。


——一碗扁粉


发布于“王逊美术史论坛”微信公众号,图片均由湖南省博物馆提供。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