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摘要: 洛陽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7年9月26-27日中國·洛陽9月26日  8.20-8.40 開幕式(洛陽開元智選假日酒店三層會議室)  主持人: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袁凱聲研究員  1,河南省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占倉研究員致開幕辭  2,日本明治大學東亞石刻文物研究所所長氣賀澤保規教授代表國際學術界向大會致辭  3,中國殷商文化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原副所長王震中研究員代表國內學術



洛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7926-27

中国·洛阳

926

  8.20-8.40 开幕式(洛阳开元智选假日酒店三层会议室)

  主持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袁凯声研究员

  1,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研究员致开幕辞

  2,日本明治大学东亚石刻文物研究所所长气贺泽保规教授代表国际学术界向大会致辞

  3,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王震中研究员代表国内学术界向大会致辞

  9.00-12.00 主题演讲(三层会议室)

  主持人:李漪(河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

  张占仓:洛阳学初论

  朱士光:初论洛阳古都文化

  气贺泽保规:中国中古洛阳的历史地位

  侯甬坚:洛阳学建立的基本依据

  王学峰:“未来城市”与洛阳学研究

  王震中:从华夏民族的形成论“何以中国”

  王子今:东汉洛阳的国际市场

  张新斌:“中”的历史地理变迁及其文化意蕴

  郭挺彩:隋唐洛阳城国家历史文化公园保护建设的构想

  15.00-18.00 分组讨论

  第一组:洛阳大古都与洛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洛阳师范学院伊滨校区)

  第二组:洛阳历史名人与洛阳历史文化的传承(洛阳理工学院王城校区)

  第三组:洛阳学构建与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河南科技大学博园)

927

  8.00-10.00 大会发言(三层会议室)

  第一阶段主持人:王晓峰(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

  刘庆柱:洛阳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

  丁海斌:论中国古代多京制体系中两京主体制

  禹成旼:韩国史料中的洛阳印迹

  韩建华:考古学视野下的隋东都洛阳城初探

  孙君恒:丝绸与洛阳王权政治

  叶骁军:洛阳对中原文化的贡献与洛阳古都资源的旅游开发

  潘明娟:因袭与创新:隋代都城大兴与洛阳的规划思想比较

  10.10-11.20 大会发言(三层会议室)

  第二阶段主持人:宋文献(洛阳师范学院副校长)

  李久昌:中国古代都城的洛阳模式

  王记录:论汤斌《洛学编》

  陈隆文:清代河南府药材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道药材

  薛瑞泽:论洛阳学的内涵

  毛阳光:2000年以来洛阳唐代墓志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闵祥鹏:洛阳墓志所见唐代家族认同与情感表达

  扈耕田:路朝霖及历史上第一部《洛阳龙门志》

  11.30-12.00 闭幕式(三层会议室)

  主持人:赵保佑(河南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金会负责人)

  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承哲作学术总结

  洛阳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亚伟致闭幕辞

分组论文

洛阳大古都与洛阳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朱士光:初论洛阳古都文化

  王震中:从华夏民族的形成论“何以中国”

  张新斌:“中”的历史地理变迁及其文化意蕴

  李玲玲:从三代洛阳历史地位的变迁看先秦择都理念的发展

  许智银:《古诗十九首》与东汉洛阳都城文化

  张佐良:从“光武都洛”看我国古代的建都思想

  聂晓雨、程有为:汉魏洛阳城在中国古代都城建设史上的地位

  李久昌:中国古代都城的“洛阳模式”

  丁海斌:论中国古代多京制体系中两京主体制

  武亨伟:长安与洛阳:都城区位的竞争与互补

  王子今:东汉洛阳的国际市场

  程嘉芬:从聚落分布试析汉代两京间的道路交通

  梁万斌:东汉建都洛阳与关西的没落

  潘明娟:因袭与创新:隋代都城大兴与洛阳的规划思想比较

  韩建华:考古学视野下的隋东都洛阳城初探

  王建华:考古学视野中的古都洛阳

  张艳:从墓葬看古代洛阳的经济文化

  田冰:古代洛阳水环境变迁与城市经济发展

  王静:“堰洛通漕”与“国阳胜地”:北魏洛阳城南新城区的开发

  祝昊天:试论“砥柱隘”对三门峡漕运的影响

  王云红:洛阳“圣地圣城说”考论

  杨世利:唐宋时期洛阳政治地位的变迁

  张宪功:浅议洛阳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黄锦前:洛阳邙山出土竞诸器系联研究

  晁会元:洛阳太学汉石经周易研究与经碑复原

  商春芳:洛阳孟津象庄石象性质再探讨

  王东洋:洛阳汉魏石经与十六国北朝的政治演进及文教发展

  李乔:从洛阳出土墓志看粟特人的祖先认同

  张应桥:隋唐荥阳郑氏北祖幼麟房墓志与世系构建

  毛阳光:2000年以来洛阳唐代墓志的收藏、整理与研究

  张鸿亮:洛阳东汉时期高等级墓葬的发现与研究

  闵祥鹏、赵玲:洛阳墓志所见唐代家族认同与情感表达

  谢翠维:从巩义出土墓志铭看北宋宗室妇的风范

  张祥云:宋代西京分司官制度述论

  曹颂今:钱幕文人集团的雅文化品位与洛阳地域环境的关系

洛阳历史名人与洛阳历史文化的传承

  王敏光:以身观身:老子群己观的一种释读视角探赜

  刘可馨:老子洛邑出走的人生智慧探密

  赵志浩:洛阳之行对孔子一生志向及人格的影响

  尚伟芳:从《伯夷叔齐列传》解读司马迁的人生价值观

  李建华:东汉洛阳兰台、东观文人群体及其创作考论

  张蒙蒙:试论魏晋诗人的邙山情结

  席格:《洛阳伽蓝记》美学研究的合法性与价值

  董灵超:谈《洛神赋》中女性美内涵的提升

  郭善兵:杜子春《周礼注》考论

  赵壮道:论关公精神的共同体价值

  吴涛:略论关公信仰产生的原因

  郭炳洁:汉唐间释奠礼的演变

  王建国:北魏河洛地区的佛教文化论略

  于涵:定鼎嵩洛与北魏洛阳诗赋的复兴

  曾谦:唐代早期的政治局势与武则天的崇道倾向

  谌娟:武则天崇佛重道思想及其行为表现

  张玉霞:试析武则天嵩山封禅的道教因素

  陈勤娜:试论白居易洛阳诗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赵娜:唐五代时期洛阳地区的南宗禅研究

  殷海卫:论宋代文人对白居易的接受

  郑先兴:论二程的史学思想

  王思远:二程“理一分殊”思想研究

  鲍君惠:宋代洛阳人的嵩山情结

  张显运:北宋西京洛阳佛寺述论

  翟爱玲:明代洛阳地区的民间信仰及其文化特色

  李小白:明代河南府进士区域分布研究

  魏淑民:河洛康家:明清以来巩县康百万家族谱系研究

  扈耕田:路朝霖及其《洛阳龙门志》

  徐春燕:清初乡绅与地方教育——以嵩阳书院的复兴为视角

  王记录、许仁凤:论汤斌《洛学编》

  陈隆文、代玄烨:清代河南府药材空间分布特征与地道药材

  张忠:论吴佩孚洛阳练兵

洛阳学构建与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建设

  气贺泽保规:中国中古洛阳的历史地位

  张占仓、唐金培:洛阳学初论

  侯甬坚:洛阳学建立的基本依据

  赵金昭:关于创建洛阳学的初步思考

  薛瑞泽:洛阳学研究状况及研究走向

  钟昌斌:洛阳学的学科结构特点及其重要价值

  陈建魁:洛阳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李龙:“洛阳学”与“中原学”浅议

  高远:《四库全书》录存洛阳籍学人著述与洛阳学文献建构

  师永伟:公众史学视域下洛阳学的理论建构

  朱宇强:环境史学与洛阳学的构建

  王灿:“前孔子时代”的中心文化:洛阳学的最重要文化价值

  陈习刚:河南与历史时期“丝绸之路”的关系及地位

  任崇岳:洛阳与丝绸之路——以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例

  孙君恒、熊盼:丝绸与洛阳王权政治

  韩永奇:葡萄与葡萄酒在河洛地区的发展与传播

  王梦阳:新媒体下洛阳历史文化的传承

  蔡杰:博物馆在洛阳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和地位

  牛建立:论红色文化对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潘树仁:传承洛阳生德文化·续创普世生命教育

  刘保亮:洛阳打造武则天文化名片刍论

  司艳宇:古洛阳八景及其变迁研究

  叶骁军:洛阳对中原文化的贡献与洛阳古都资源的旅游开发

  唐金培:“一带一路”视域下洛阳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

  尤晓娟:“一带一路”背景下洛阳运河遗产廊道的开发与利用

  崔腾:建设洛阳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路径策略探析

  黄瑞:将洛阳打造成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门户网站英文版建设

  程安霞:洛阳关林祭祀空间的可参观性生产

  梁明:“一带一路”背景下洛阳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成曦:洛阳市住宅小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困境与对策

  卢守亭:洛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与对策建议

  (感谢韩建华、陈习刚二先生提供信息!)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