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巴西国家博物馆大火的警示:文化遗产该怎样防火?

摘要:   当地时间9月2日晚,巴西里约热内卢有着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现场画面显示,火势已蔓延到大楼的所有地方。该博物馆收藏的逾2000万件藏品受到威胁。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现场情况图片来源:网络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Michel Temer)称:“巴西失去的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是无法估量的,两百年的建筑、研究和知识都丢失了,这对所有巴西人而言都是一个悲伤的日子。”这一惨痛的灾难提醒着我们,


  当地时间9月2日晚,巴西里约热内卢有着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发生大火。现场画面显示,火势已蔓延到大楼的所有地方。该博物馆收藏的逾2000万件藏品受到威胁。


巴西国家博物馆火灾现场情况

图片来源:网络


巴西总统米歇尔·特梅尔(Michel Temer)称:“巴西失去的国家博物馆的藏品是无法估量的,两百年的建筑、研究和知识都丢失了,这对所有巴西人而言都是一个悲伤的日子。”


这一惨痛的灾难提醒着我们,文化遗产的防火工作不容忽视。


文化遗产防火的重要性

在各种保护技术与措施中,文化遗产的防灾建设是重中之重。相对于缓慢的老化、腐蚀,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就可以直接摧毁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灾难包括地震、火灾、水灾、飓风、战乱、犯罪等。


这其中,火灾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灾害。


2008年2月,韩国首尔发生崇礼门纵火事件。崇礼门是李氏朝鲜时期京畿道汉城府(今首尔)四度城门之中规模最大的城门,始建于1398年,1962年12月确定为韩国“一号国宝”,被誉为韩国的“国门”。


火灾现场与灾后的崇礼门

图片来源:网络


崇礼门火灾发生后,火势巨大,整个建筑除了下半部的石砌部分仍保持完整外,上层的整体木质框架连同脊梁瓦片均被烧毁。


日本奈良的法隆寺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法隆寺金堂中的壁画,绘制于公元700年前后,是日本飞鸟时代留存的唯一佛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1949年,该壁画因火灾受损。日本政府以此为契机制定了《文化财产保护法》。


1949年1月,法隆寺管主佐伯定胤合掌立于火灾后的壁画前

图片来源:网络


在我国,文化遗产的火灾事故也时有发生。据国家文物局统计,2017年,全国发生文物火灾事故共17起,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生火灾事故6起。为此,国家文物局于2018年2月举办了全国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些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和文物单位火灾隐患明察暗访工作情况。


近年来,发生火灾的文化遗产地还包括意大利拉特兰教堂、英国阿派克宫、山西太殿庙等处。


文物安全警钟长鸣。那么,文化遗产该如何防火呢?


火灾的起因

文化遗产发生火灾的必备条件是火源。火源分自然火源与人为火源两种。自然火源往往为雷击等自然灾害引起的燃烧。人为火源可分为以下几种:


1

用火不慎

一些文化遗产地与博物馆,日常工作中违规使用液化石油气、煤火炉等具有安全隐患的设备。在建筑和设施的维修中,使用喷灯、电气焊等明火工具。

2

电气设备使用不当

乱拉电线,超负荷使用大功率电气设备。

3

吸烟,乱扔烟头、火柴棒

这些不文明行为既危害自己与他人的健康,也为文化遗产带来安全隐患。

4


纵火


5


宗教或迷信活动引起火灾

一些文化遗产是宗教建筑,存在焚香、点蜡、烧纸、供灯等宗教行为,易引发火灾。

6


外部起火

文化遗产地与博物馆周围的住宅、公共建筑、厂房或仓库起火。


文化遗产防火攻略

为防止火灾对文化遗产造成损害,在日常的管理中,必须注重消防体系的建设。

建筑防火

文化遗产地与博物馆,需要提高其建筑空间的防火功能。


在建筑布局中,须设置防火间隔。遗产地内不同的单体建筑之间、遗产地和周围建筑之间,须留有一定距离,以起到防火的作用。同时,建筑中须设置防火墙。


我国古代建筑常采用山墙来防火,其中,硬山墙与马头墙的效果最好。硬山墙为砖石砌成,不开门窗,高出屋面。马头墙依屋顶斜坡面而成阶梯状,常见于南方。

硬山墙与马头墙

图片来源:网络


在近来大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中,常能看到妃嫔们行走在高大的宫墙之间。故宫主殿与东西六宫之间的这些高墙,形成了宽约5米的深巷,这一设计的目的正是防火。


故宫高墙之间的深巷能够起到很好的防火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建筑的材料应具备耐火性。我国古代建筑曾采用涂泥抹灰的方法,提高建筑材料的耐火性。对于大量的木建筑来说,可以涂刷、浸渍阻燃剂来提高耐火性。现代博物馆在建设时,须使用具有一定耐火强度的材料。


另外,要留出疏散通道。我国古代建筑常采用大块石材为门框,就是为了提高疏散通道的耐火能力。


最后,还要在建筑中布置防雷设施,以杜绝雷击引起的自然火源。

预警体系

文化遗产地与博物馆,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火灾预警体系。


火灾预警离不开各种类型的探测器:

感烟探测器,能够在烟多、热辐射少的阴燃阶段,探测到险情。

感温探测器,能够探测温度变化预警火灾。

火焰探测器,火灾发展迅速、有强烈的火焰辐射与少量的烟热时,火焰探测器能及时预警。

可燃气体探测器,能够及时探明空间中的可燃气体,进行火灾预警。


这些探测器组合使用,再配以工作人员的人防体系与视频监控系统,能够建立文化遗产火灾的预警体系。

灭火体系

足够的源储备是灭火的基础。水是天然的灭火剂,一方面,水浇到燃烧物表面时,能够降低燃烧物表面温度,有助于其降到燃点之下;同时,水蒸发后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能够稀释燃烧区的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故宫的金水河和太平缸,便是古代建筑防火的水源储备。


故宫的金水河与太平缸

图片来源:网络


气体灭火器也能起到很好的灭火作用。如常见的二氧化碳灭火器,通过大量喷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稀释燃烧区的氧气。当燃烧区的二氧化碳浓度到达30-35%时,燃烧就会停止。


二氧化碳灭火器与消防栓

图片来源:网络


通过建造蓄水池,联系市政水网,布设消防栓、消防水枪、自动消防炮体系等措施,能够建立起文化遗产地与博物馆的灭火体系。遗产与博物馆室内可以配备灭火毯、灭火沙等设施。

日常管理







由于火灾多数起因为人为因素,因此,完善的日常管理机制,是防止文化遗产火灾的关键。


文化遗产地与博物馆,应制定火灾的应急预案,明确责任机制;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维护保养,开展消防安全自查;组织消防安全培训与灭火、应急疏散演练。



同时,文物建筑与博物馆等单位,要加强用火用油管理,严控明火,严禁携带堆积易燃易爆物,对吸烟行为进行控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筑防火、预警体系、灭火体系和日常管理的基础上,时刻警惕与责任意识是防火的关键。制度设计离不开落地实施的工作人员。大多数火灾的发生与灾情扩大,都与人为因素相关。要做到消防制度的实行不走过场、不作秀,踏踏实实日复一日地小心防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防火体系的效用。


结语


用火是早期人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术。火能够带来温暖与安全,也可以吞噬生命与财产。人类文明的前行,伴随着黑暗长夜里的一束束火光。愿我们保管好这些火光,在照亮前路的同时,不要烧坏了来时路上的印记。



编辑:大上造
审核:夏寅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