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讲座通讯|陆离:一组关于唐朝五台山僧人经吐蕃统治的河陇西域地区赴天竺朝圣的藏文书信研究

摘要:   2018年12月7日晚,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陆离教授应我所之邀,以“一组关于唐朝五台山僧人经吐蕃统治的河陇西域地区赴天竺朝圣的藏文书信研究”为题,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陈波教授主持,张延清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所霍巍、玉珠措姆、邹立波、许渊钦、杨清凡等老师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本次讲座系“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三场,吸引了来自川大、


  2018127日晚,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陆离教授应我所之邀,以“一组关于唐朝五台山僧人经吐蕃统治的河陇西域地区赴天竺朝圣的藏文书信研究”为题,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陈波教授主持,张延清副教授担任评议人。我所霍巍、玉珠措姆、邹立波、许渊钦、杨清凡老师出席讲座并参与讨论。本次讲座系大吉青年藏学家系列学术讲座第二十场,吸引了来自川大、西南民大众多师生及其他社会人士前来聆听。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陆离教授介绍了有关英藏敦煌IOL Tib J 754号五件藏文书信的相关研究情况及其书信的内容和注记。其后,陆离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对五件藏文书信的几个地名、年代与其它几个相关问题作一些新的解读和考证。

IOL Tib J 754号中包含的一组藏文书信)

一、教授对leng cur、ga lu、dan tig shan三个地名进行了考证。第一个地名leng cur。书信一、二都出现了leng cur,有人认为是灵州,有人认为是凉州。教授根据张延清曾译解过的pt1653-1号波罗密多经背面的藏文书信出现的leng cur为吐蕃控制下的河西走廊地区,认为leng cur是凉州。因为唐朝的灵州没有被吐蕃占领,被吐蕃占领的只有凉州,所以此处的leng cur只可能是吐蕃统治下的凉州城。

第二个地名ga lu。前人将其理解为河州,但教授认为应是凉州西边70里的嘉麟,唐朝凉州的属县。根据敦煌藏汉对音文献记载,“嘉”的标音就是“ga”,“麟”的标音就是“lu”,所以ga lu可以对应嘉麟。书信中提到这个地方有金庙和绿松石庙,应该是当地重要的寺院。其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被吐蕃占领,大量吐蕃、党项、吐谷浑人进入凉州。吐蕃统治结束后的归义军时期,嘉麟县仍然有吐蕃、党项、吐谷浑等人群。根据敦煌汉文文书S.2589与S.389记载,嘉璘作为凉州西边的门户,归义军使节出使中原王朝时,需要经过凉州城西边的嘉麟县。甘州回鹘占领甘州之后,与凉州温末接触也要先经过嘉麟。晚唐时期2672号唐人佚名诗人诗集中的一首《嘉麟县》,也表明晚唐时期嘉麟县居住着很多羌、吐蕃、吐谷浑等人群,同时当地原来的汉人即唐人后裔已吐蕃化。故,当时凉州境内嘉麟县的金庙、绿松石庙为吐蕃时期当地的重要寺院。

第三个地名是dan tig shan。之前的研究者都认为dan tig shan位于青海化隆县中的藏传佛教后弘期发源地之一的丹底寺。但教授认为“shan”在语音上并不吻合,故而另作他考。凉州东部有著名的天梯山石窟,开凿于北凉时期。在吐蕃时期,天梯石窟被继续开凿。根据天梯山石窟考古报告,天梯山第17窟右侧有壁画三层。其中,第二层于上世纪50年代剥离,剥出吐蕃供养人像四身,其中一个是高级官员或王者,他后面围绕有三人,构图与莫高窟159窟所画吐蕃王子及其侍供基本相同。另外天梯山石窟还残存有几处中唐时期的壁画,也应属于吐蕃时期。12世纪的藏文史籍《第吾宗教源流》记载,赤祖德赞时期吐蕃全境有重要的寺院静修地30处,其中有用于修行的寺院12处,记载了dan tig shan,这里dan tig shan应指天梯山。另据西北民大才让研究,《娘氏教法源流》中提到的dan tig shel为位于黄河谷地化隆县境内的丹底寺。所以,陆离教授认为dan tig shan与dan tig shel 、dan tig读音不相吻合,dan tig shan应是天梯山。

   通过以上地名的考证,教授根据书信二所载的吐蕃统治时期汉僧朝圣经行河陇地区的路线,认为五台山僧人当时从唐朝的灵州出发,穿越腾格里沙漠,进入吐蕃统治下的凉州地区。首先到达凉州西部的嘉麟(ga lu),然后到达凉州东南部的天梯山(dan tig shan),再向东南行至青海地区的宗哥(Tsong ka),再北上向西返回分别到达凉州(leng cur)城(mkhab)、甘州城(kam cu mkhar)、沙州(sha cu),即如下图所示

二、对藏文书信的年代进行了考证。书信四、五出现了社稷王政(chab srid)、尚论(zhang lon、赛巴千户部落(gser bas tong sde等词,都与吐蕃王朝的职官和军政制度有关。前人认为书信年代为五代北宋时期,因为五代凉州有折逋氏,“折逋”为藏文“ched po”“chen po”btsan po的音译,从而书信中出现了社稷王政(chab srid尚论zhang lon)、赛巴千户部落(gser bas tong sde等与吐蕃王朝有关的军政机构。教授根据藏文史料记载,认为吐蕃本部氏族有许布(zhud pu)和徐布(zhu pu)氏,音译也可能就是“折逋”,五代宋初凉州首领折逋氏不可能自称赞普(btsan po;在关于晚唐五代北宋时期凉州地区吐蕃化的唐人后裔嗢末部族和吐蕃六谷部族的史料记载中也没有见到有尚论(zhang lon)称谓的部族首领。第四封书信出现的尚论(zhang lon)应该是凉州、甘州等地的吐蕃官员,赛巴千户部落(gser ba stong sde)正是当地的吐蕃千户部落。第五封书信中出现有东君汉人君王(tong kun rgya rje),tong kun rgya rje应该和stong khun rgyal po含义相同,即东方汉人君主,具体应该是指唐朝皇帝。《旧唐书》卷17《敬宗本纪》记载长庆四年(824)九月吐蕃遣使者向唐朝求取五台山图。《册府元龟》卷999《外臣部·请求》则称长庆四年九月灵武节度使李进诚奏报唐廷,吐蕃遣使至灵州求《五台山图》。敦煌壁画中有相当数量的《五台山图》,最早出现即在吐蕃统治时期,分别保存于159窟、222窟、237窟、361窟,四幅画在风格上大致相同,都是在窟内对称的《文殊经变图》下方出现的小型屏风画。构图上也大致相同图样来自长安一带IOL Tib J 754号五件藏文书信提到的五台山僧人赴天竺朝圣僧人西行时间应在长庆四年九月吐蕃遣使至灵州求《五台山图》之后不久

三、与藏文书信相关的其它几个问题。第一,吐蕃统治时期河陇以及宗哥(Tsong ka)地区佛教的情况。长安西明寺僧人乘恩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来到凉州,吐蕃统治时期在当地教授佛法,传播唯识学《百法论》。宗哥(Tsong ka)在吐蕃统治时期是汉地佛教禅宗的重要传播地区。第二,IOL Tib J 754号文书分为三部分:1吐蕃文书信,其中插入一些汉字2汉文《报恩经》,背面为吐蕃密教仪轨3汉文凉州感通寺的愿文,其中有明确标明时间的题记:乾德六年(968)六月廿二日僧道昭记之耳。五件吐蕃文书信与其它2部分内容并非抄写于同一时间,其它2部分抄写年代靠后,当是在五代北宋时期,后来这3部分又被粘贴在一起。第三晚唐五代时期连接中原和西域重要的通道灵州道在824年或稍后即已开通。

(霍巍教授做总结)

之后,张延清副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精彩点评,认为陆离教授将敦煌汉文文献与汉文史籍结合来证明藏文文献的研究方法,让人耳目一新。并赞扬其对敦煌藏、汉文献有熟练的掌握,对汉文典籍也如数家珍,体现了其在民族学、敦煌学上的高深造诣。在讨论阶段,在场老师向陆离教授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教授与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随后霍巍教授感谢了陆离教授的分享,并做了总结:陆离教授对于唐代五台山僧人朝圣路线的个案研究,正是唐代西北地区陆上交通研究的具体体现,更是研究唐代吐蕃与敦煌,与长安、益州交流的重要线索。最后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撰稿:阎 翠

摄影:郭 

审稿:李志英

编辑:孙昭亮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