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会议资讯丨科学保护 创新发展: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简述

摘要: 科学保护 创新发展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简述金秋时节,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在龙城太原召开,300多名来自各地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聚集一堂,探讨新时期文物保护理念,分享实践经验,交流信息。本次会议共收到两百多篇论文,涵盖文物保护理念,金属质文物保护、陶瓷质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文物建筑保护,漆木类文物保护、彩绘彩画保护、纸张文献类文物保护,丝麻皮革类文物保护、考古现场保护、预


科学保护 创新发展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简述


金秋时节,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十次学术年会在龙城太原召开,300多名来自各地的文物保护工作者聚集一堂,探讨新时期文物保护理念,分享实践经验,交流信息。


本次会议共收到两百多篇论文,涵盖文物保护理念,金属质文物保护、陶瓷质文物保护、石质文物保护、文物建筑保护,漆木类文物保护、彩绘彩画保护、纸张文献类文物保护,丝麻皮革类文物保护、考古现场保护、预防性保护、文物保护相关技术等内容。30多名专家学者进行大会及分组学术报告。本文仅对演讲交流部分予以扼要梳理。


科学认知


今年3月,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完成了换届工作。协会理事长王时伟简要介绍了换届选举及各专委会的情况。他说,传统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是文物保护创新研究方向,传统工艺技术需要科学化认知,现代科技要适应文物保护的需求。


科学认知,是文物保护与传承利用的基础,本次论文中无论是理论探讨还是案例分析,都涉及对文物性质、价值等的认知。


敦煌研究院武发思在报告中对比了石窟寺、墓葬和博物馆等不同环境中壁画生物病害的类型特点,阐释了优势病害生物危害壁画的作用机理,影响壁画生物病害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认为“水”是文物生物病害之源,针对病害微生物及蝙蝠、鸟类、昆虫等病害动物的防治依然是壁画保护中的棘手问题。四川博物院姚雪介绍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张大千临敦煌画稿价值评估研究。认为这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适用于馆藏临敦煌画稿的价值评估,也可为其他文物价值评估提供方法借鉴。


上海大学范永丽分享了以山西洪福寺古砖为例,针对古建筑墙体砖(雕)进行的风化侵蚀反应的热力学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靠近地面一定高度内的古建筑砖,地下水分通过墙体砖内部的毛细管网络不断向上部和表面进行迁移,随着环境温度的交替变化,可溶性盐类的结晶以及水结冰时产生的压力是造成砖体风化破坏的主要因素。对于长期酸雨较多的地区,空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雨水或露水带入砖体表面,并与砖体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盐类,这些盐的结晶、溶解、流失也是导致古砖破坏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地下水无法渗透到的墙体砖,可能成为主要的物理化学损毁因素。


检测分析


检测分析是基础研究、科学认知的重要一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检测设备应用于文物研究与保护中。这些现代装备和技术的应用效果如何呢?上海博物馆研究员熊樱菲报告了他们的调研结果。他们从统计分析角度入手,分析了现代检测分析技术在国内外各种文物类别中的使用情况和发展趋势,特别是新兴仪器的优势和动向。对比国内外应用于不可移动和可移动文物保护中的各类分析测试技术,总体而言,国内外测试技术种类方法已经相当接近。通过对文物保护研究中X荧光分析技术应用案例的深度解析,可以看出,检测技术在文物保护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如果缺乏对技术本身局限性的认知,就会引起分析数据的错误解读和结论误判。因此,加强文物检测技术的研究对提升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在本次大会收集的论文中,就有20余篇论文直接讨论检测分析装备和技术的应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可介绍了基于多光谱成像与光谱数据的壁画颜料信息分析;北京林业大学张文博作了古建筑木构件劣化状况的近红外光谱评价。故宫博物院王莫以景福宫为例,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等现代测绘技术在彩画现状记录中的应用,并进行了数据分析。认为现代测绘技术能够在不接触彩画的条件下快速、全面、准确地采集现状数据,并将数据处理成果以各种形式直观展现,它比目前使用的传统方法更加符合专业人员的实际需求,因此古建筑彩画的现状记录工作应当逐渐改用现代测绘技术,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测绘技术进步带来的必然结果。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崔强以莫高窟第8窟为例,分享了古代壁画保护研究中的无损分析技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员凡小盼演示了“巫山神女路墓地出土东汉鎏金铜案的腐蚀研究”中多种检测技术的综合检测结果。


文保材料


在发言交流中,文物保护材料研究占有相当的比重。


相对于陆上考古发掘现场而言,水下发掘现场的环境更为复杂,怎样在水下第一时间加固这些一盘散沙的脆弱文物呢?浙江大学张秉坚教授在大会发言报告中介绍了其研究团队关于水下考古临时固型提取技术的探索性研究。水下临时固型材料除低熔点、挥发性和环保外,还必须满足哪些要求?他们基于薄荷醇,找到一种密度大于水且不溶于水的环保香料——藜芦醛。经研究发现,该材料能够在水中黏结砂土,以及铁、陶、木等文物介质。熔融的藜芦醛能在一种聚丙烯纤维布上润湿展铺,并将破碎的文物介质和沙土包裹黏结,整体提取至水面;而且,藜芦醛能够在空气中升华,自动跑掉,使破碎文物在保持水下分布状态的前提下搬迁到修复场所。该工作已完成材料学研究和实验室小试,将进入水下实验准备。


同济大学教授戴仕炳介绍了传统风解石灰及其应用初步研究,提出了“灰作六艺”概念: 石、锻、解、方、技、固, “固”为“初心”及目标。呼吁开展明代及之前石灰灰浆的系统研究,从水硬与气硬角度研究石灰的性能,同时研究风吹消解及其生成的“风解石灰”应用与开发。


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徐飞介绍了水硬石灰作为贺兰口岩画加固材料的耐候性能研究。认为,水硬性石灰具有良好的耐水性能、耐热稳定性,耐热稳定性能明显强于环氧树脂。但在北方干燥环境中由于养护不完全,力学性能降低,黏结力下降。模拟贺兰山环境极端湿度下冻融外观和力学性能均发生较大变化,应用在室外不可移动文物上会逐渐剥落,保护作用下降。建议在北方的冻融环境中,慎用水硬石灰作为灌浆填缝剂或者加固剂。环氧胶泥固化后质地坚固,受湿度影响较小,极端湿度下冻融力学性能稳定,相较于水硬性石灰更适合应用在北方干燥环境中。


保护案例


山西博物院研究员钟家让以山西朔州水泉梁北齐墓葬壁画的保护修复为例,通过墓葬壁画的揭取、修复加固与展示等环节探讨了墓葬壁画的复原保护实践,以及这种方式在还原壁画的历史真实性等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同时也将工作中的不足诚恳地与大家交流。


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也为“文物活起来”提供了强劲支撑。云冈石窟研究院何勇从四个方面分享了近些年来云冈石窟在数字化应用上的一些心得体会,在未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终端相互融合的时代,他们将着重打造融保护、研究、管理、展示为一体的数字化平台——“智慧云冈”。


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刘亮以鹊尾炉修复为例探讨了3D打印技术在文物修复上的应用,认为3D打印作为一项前沿科技,目前还远远谈不上颠覆传统的修复技术。随着关键技术3D打印材料和颜色的发展,3D打印出来的产品会越来越精确,作为文物工作者来说,在享受利用3D技术等高科技给文物修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加强对高科技的了解和研究,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关于文物鉴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问题。


装备应用


本次学术会议也为文博单位、文物保护装备企业的沟通与交流,提供了平台,双方就文物保护装备适用性、专业性、可靠性和系统性开展了讨论。


山西云冈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潘鹏介绍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在文物领域的应用;郑州枫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马笑然介绍了物联网式文物库房专用恒温恒湿解决方案。西安元智系统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杨双国介绍了田野石质文物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北京融通新风洁净技术有限公司王继伟介绍了该公司在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方面可提供的装备设施;深圳市华图测控系统有限公司张立志介绍了环保节能技术在文物环境保护的应用;天津森罗科技有限公司就馆藏文物展储环境调控设备与技术作了介绍。


致力保护 也着力传播


王时伟表示,作为国家级学术团体,在新形势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将按照中国科协的要求,根据文物保护工作的需求,继续推动学术交流平台的提升建设,还将推动教育培训平台、智库平台、技术评奖平台等的建设,以在更广泛范围内发挥学术团体凝聚人才、培养人才的优势,创新协会工作,促进学术科研成果的切实落地,为文物保护、文化传播、传承服务。在本次会议期间,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与中国知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是本次学术年会的一个亮点,标志着协会的视野将更加开阔。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郝振国就《文物保护专题数据库》等框架内容予以了介绍。


后生可敬


放眼望去,整个会场,中、青年人占绝对多数,年轻人对待工作的严谨、认真,令人佩服。他们带来的学术成果更不可小视。就在演讲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康思静还在反复地征求同行的意见,斟酌演讲用辞。她的“素裙间色随风还——新疆尉犁县营盘墓地出土间色毛裙的保护修复”演讲,从前期研究、分析检测、制定方案,到保护修复、建立档案,一气呵成。演讲标题中的一个“还”字高度概括了文物修复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王丹“汉代漆纱残片的检测与研究”、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陈绍慧的“唐代黄地花瓣团窠对含绶鸟纹锦的保护修复”、湖南省博物馆董鲜艳的“湖南省平江县明代古墓出土纺织品文物的现场保护”等演讲都展示了他们扎实的研究与修复功底。可谓一代文保新人正在茁壮成长。


发表于《中国文物报》2018年9月28日。


美术遗产

美术 | 考古 | 建筑 | 文物保护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议程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