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前沿

【清源观察】从近日“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看我国文化遗产保护趋势

摘要: 图/智珠寺 图片来自网络清源文化遗产微信号 mobiheritage2019年1月12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协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乡村遗产酒店2018年示范项目授牌仪式”在北京智珠寺(Temple东景缘)顺利举行。本期清源文化遗产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与梳理此次论坛的精彩之处,希望从专业视角与大家共同思考这次重要活动以及如今遗产保护领域对人、对遗

钟乐 清源文化遗产

图/智珠寺 图片来自网络

清源文化遗产
微信号 mobiheritage

2019年1月12日,由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大地风景文旅集团协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乡村遗产酒店2018年示范项目授牌仪式”在北京智珠寺(Temple东景缘)顺利举行。本期清源文化遗产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与梳理此次论坛的精彩之处,希望从专业视角与大家共同思考这次重要活动以及如今遗产保护领域对人、对遗产价值、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本次论坛上,二十余名在全国范围内从事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事业的资深领导、专家、从业者、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代表围绕“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遗产活化理论探讨:价值观和方法论”、“遗产活化案例实践:公共属性与利益平衡”三大演讲议题进行分享,并展开“乡村遗产空间改造与在地文化运营”、“寻求可持续的遗产活化利用模式”两大圆桌对话。逾百名来自海内外关注遗产活化利用发展的各界人士出席论坛。


由演讲议题到圆桌对话的题目可以看出,此次论坛的主题和内容涵盖了从实践到理论,从规则制定到运营管理,从官方决策到民间力量,从学术讨论到资本参与等极其广泛的内容。本文尝试从三个方面来观察与梳理此次论坛的精彩之处——对人的关注、对遗产价值的关注、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这三个方面也正组成了论坛对未来遗产活化利用事业展望的三要素——更多的人,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发现、表达、传播更广泛的遗产价值。


一、 对“人”的关注

回顾论坛全过程,与人相关的关键词出现频率是最高的,比如扶贫、在地运营、社区参与、公众参与等等。


除了这些与人相关的关键词频频出现,从各种“人”的视角来看待遗产保护及活化利用的诸多政策与案例也是这次论坛的一大特点:


在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的主旨讲话一开始就开宗明义地提到了中央对于文物、遗产活起来的要求,这种活起来针对的受众当然是广泛的人民群众。在主旨演讲中,宋新潮副局长也从当地民众对古村落的自豪感、自信心和保护的自觉性的角度介绍了国家文物局和建设部对于传统村落名录认定与保护工作,以及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展的拯救老屋行动。

图/浙江省松阳县横樟村,一栋正在修缮的老屋中,木匠正在刨木材。 图片来自网络


而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的讲话中也从“人”的角度强调对活化的评价问题中居民生活与商业化的问题,居民对当下生活方式的需求与保护和利用关系等内容的关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教授特别强调了对游客参与的关注,这种关注尤其着重于对年轻人,因为年轻人是传播传承文化遗产的重点,他指出有了年轻人的参与与认可,中国梦才可以传下去。

图/云南景迈八角塔进行的山龛节祭祀活动 摄影:万家沐


三位的演讲都阐释了“人”不仅是遗产活化利用的主语,也是活化利用事业最终服务的目标。


之后的议题分享、圆桌对话中,对“人”关注的视角几乎成为了一个主线:


议题1遗产活化与乡村振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龙家有对于南粤古驿道的案例介绍以及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关于乡村民宿与旅游扶贫的介绍都紧扣遗产活化利用与当地振兴、扶贫的关系,而且这种关注不仅仅局限于乡村的现代化与物质丰富,更是从当地民众、外来从业者、旅游参与者等角度来强调了文旅融合与遗产活化带来的体验与变化。

图/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参与者 图片来自网络


议题2遗产活化理论探讨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秘书处主任燕海鸣代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做题为“面向公众的遗产价值解读”的主题发言,就完全是以对“人”——公众的关注为视角来阐述遗产价值解读的问题,其中的很多案例都引发与会者对这个视角下的遗产价值阐释的思索。


而上、下午的两场圆桌对话环节,来自于乡村遗产酒店、政府管理部门、学界、投资界等实践者的发言更是与对“人”的关注密不可分,其中乡村遗产酒店的创办者、经营者都表示,当地的“人”是他们最特别也是最珍贵的优势,是遗产的一部分。


二、 对遗产价值的关注

如果说对“人”的关注是整个论坛非常突出的主线,那对于遗产价值的关注则是一整天所有讨论的背景与底色,尤其是此次论坛参与方非常广泛,既有文旅融合的政府改革背景,也有理论与实践交织的参与方,所有的讨论、思考、争议都与遗产价值密切相关。这一较为本质的问题在一次论坛中并无法达成简单共识,但论坛给了与会者一个交流的平台和出发的起点。当天探讨的观点选录如下:


首先是遗产价值与保护是绝对密切相关的,这一点已经在各方都达成共识,可以说“保护文物、保留传统、保存文化是有价值的”这一点已经在各个方面深入人心。这是多年来文物部门与各方机构、学者做出努力的结果。以此为基础,遗产才有了活化与利用的可能。


  其次是遗产价值是一个非常广泛、复杂的问题,可以说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都有自己对价值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不可能被某一个机构或者群体所垄断,遗产要活起来用起来不会只有一种价值观与一种方法。 这一点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变得比以前更为突出,相信以后会有更多不同角度对于遗产价值的讨论与实践,遗产价值也会更加丰富。

与此同时,价值的复杂多样也使得对其的关注亟需各方有效的沟通,演讲与讨论中涉及诸多有关案例。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第一批乡村遗产酒店示范项目进行授牌,遗产酒店作为一种正在兴起的遗产活化利用方式,如何体现甚至提升遗产价值,旅游界、遗产研究界、规划设计界等表示需要沟通,需要互相了解。

图/论坛举行了乡村遗产酒店2018年示范项目授牌仪式。 拍摄:姚丞

▲左右滑动查看 乡村遗产酒店2018年示范项目:北京瓦厂乡村精品酒店、山东荣成海草房唐乡酒店、广西阳朔秘密花园、四川丹巴罕额庄园、安徽猪栏酒吧乡村客栈。

三、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对于遗产可持续发展的讨论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吕舟教授关于“国际视野下的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演讲开始,他介绍了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诞生到发展的全过程,并从国际化的视角对“可持续发展”中遗产、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和“可持续发展”底层逻辑的一致性进行了阐述,并强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整体体系,这些观点提供了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进一步讨论的基本语境。

  在此语境下,如果说前面两个方面是遗产活化利用的主语与宾语的话,那么可持续发展就是遗产活化利用的谓语,或者说是动力。所以论坛上对于这一方面的关注显得是尤为迫切的。特别是政府机构改革后文旅融合的前提下,旅游业在遗产活化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中将扮演何种角色,成为了论坛的一个热点。更加完善的立法与体系建设、更多新型的活化利用方式——例如IP开发、IP注入、更广泛的社会参与——包括资本的参与都是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方向。论坛上很多演讲者都提到了法律与政策的制定对于遗产活化利用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政策的一些不足与滞后。限于论坛的时间这一部分没有能够展开,但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讨论。

  论坛最后的圆桌对话以“寻求可持续的遗产活化利用模式”为题,政府管理方苏州文广新局副局长尹占群、文保单位运营方大理喜林苑创始人林登、社会资本方洪泰大文旅产业基金主管合伙人金城以及有社区参与经验的清源文化遗产的负责人魏青参与了这一对话,总结来说,各方面都相信遗产的活化利用是可以做到可持续发展的,也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这一点其实也是本次论坛一个很积极的要素,很多与会者都表示看到了未来与希望;与此同时,各方面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又有不同的理解,也会有互相的误读,还需要更多磨合以保障可持续性。例如社会资本方的代表金城就表示资本本身一定是追逐利益的,但是投资的利益与社会的效益在较长的时间周期上是可以达到一致的,需要将合适的资本与遗产的活化利用结合起来。

小结

在北京的冬日,论坛结束时已经新月初升,但走出论坛的每一位脸上都一种兴奋的神情,仿佛不是走入暮色而是面对朝阳,这可能就是此次论坛带给与会者的一种感受。遗产活化与利用是站在过去遗产保护事业的累累硕果上的一次新出发、一段新征程。感谢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主办的精彩活动!如此多的同伴济济一堂又各自上路,期待遗产活化利用事业在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分类: 中文 研究 研究前沿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