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鬼吹灯》里的黑水城居然真实存在

摘要: 这里就是国家地理!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国家地理》  《鬼吹灯》里提到的黑水城真实存在,这里全年降水量仅为30毫升,遇见雨后的彩虹实为上天的眷顾。撰文、摄影:徐崔巍    黑水城,又叫黑城(蒙语哈拉浩特),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济纳河(黑水)下游北岸的荒漠上。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中的黑水城。黑城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拍摄于1987年。  提起黑水城,很多人可能很陌生,喜欢盗墓小说的就比较

这里就是国家地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国家地理》

  

《鬼吹灯》里提到的黑水城真实存在,这里全年降水量仅为30毫升,遇见雨后的彩虹实为上天的眷顾。


撰文、摄影:徐崔巍

  

  黑水城又叫黑城(蒙语哈拉浩特),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额济纳河(黑水)下游北岸的荒漠上。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中的黑水城。

黑城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拍摄于1987年。

  提起黑水城,很多人可能很陌生,喜欢盗墓小说的就比较熟悉了,这里藏宝无数,机关重重,很多人丧生在这里,黑城向来是神秘莫测的地方。

  

《鬼吹灯》改编电视剧宣传海报

  

  玄幻小说《鬼吹灯》里面有一段关于黑水城的描述:

  “西夏有位通天晓地的大臣,夜晚路经黑城子,见距城十里的外围土城上空,三星照耀,有紫气冲于云霄之间,便大兴土木,将那里改建成通天大佛寺,希望自己死后能埋葬在那里。但是后来这位大臣为李姓王朝所杀,建于寺下的陵墓就始终空着。再后来黑水河改道,整座黑水城大半被沙土吞噬,就成为了弃城。”

大漠孤城

  

  历史上,黑城是中国北方民族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古都,党项语称“亦集乃”(和“额济纳”同音),译为“黑水城”。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攻入居延,据守在这里的西夏“黑山威福军司”被打败了,后西夏国投降成吉思汗。从此,亦集乃古城为元朝占领,在这里建立了亦集乃路总管府。

  

黑城全年降水量仅为30毫升,遇见雨后的彩虹实为上天的眷顾。


一颗胡杨木深插于城外的沙漠中。胡杨生而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黑城被废弃已有数百年了。历经戈壁滩上的风蚀沙侵,古城高大的城墙依然耸立,整个城池轮廓完整地保留着。黄土夯积的土墙高达10米,城内城外的街道和墙基依稀可见。沿西墙向北,四公尺高的尖顶卒塔婆立于古城墙的西北角上,成为黑水城特有标志。

  

从空中俯瞰黑城全貌,拍摄于1987年。

  

  1275年,马克·波罗曾经来过这里。他描述说:“居民颇有骆驼牲畜”,“以农业牲畜为主”。可见当时此城还是一派兴盛祥和的景象。

  

  那么,黑水城何以被废弃?毁于何时呢?

  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的传说:

  

  “很早以前,黑城原本是西夏国的古都,守城的将领叫“巴特尔哈拉”(黑将军)。他凭借自己有战无不胜的军队,试图攻打中原的皇帝。皇帝派大军征讨,双方在沙尔扎山激战,黑将军巴特尔哈拉被打败了,退回黑城。中原大军久攻不下,便截断了从黑城南北两面流过的河流。巴特尔哈拉见水源被断,就组织军民在城西北角上掘井,一直挖了八十多丈深,仍见不到水。巴特尔哈拉决定弃城决一死战。他把全部财宝投入枯井,金银财宝就有八十多车!他毒死妻子儿女,率众冲杀城外,结果全军覆灭。从此黑城成为一片废墟,而中原来的军队始终没找到投入枯井中的财宝。”

  

断壁残垣——拍摄于1987年。


航拍现今的黑水城。

  

  传说自然不能代替事实。黑水城废弃的时间并不像传说的那样早,元朝曾在这里统治了九十年。明太祖发布讨元公告,1372年遣大将军冯胜出征河西。将领傅友德途经亦集乃时打败守将俞窦兵,亦集乃总管逃跑,另一守将卜颜铁木尔投降,黑水城陷落而遭遗弃。

  

黑水城遗址东南角,一处清真风格的遗址。

(该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黑水城人去城空,但是城中藏宝却诱惑着一批又一批的中外探险家。1929年前苏联地理学家科兹洛夫,第三次来到黑水城。他雇佣当地牧民进行了两个月的挖掘。挖到一定深度,便赶走牧民,由他的人自己挖。两个队员跳入坑中,立刻鼻子流血,一人当即死亡,挖宝被迫中止,洞穴重新填埋。

  

  又有“洞内有大蛇守护,凡人不得入内”的传说散布开来,给黑水城涂上了更为神秘、虚幻的色彩。

  

俄罗斯探险家、考古学家科兹洛夫(Pyotr Kuzmich Kozlov)分三次对黑水城进行了洗劫,他的“探索”并不是考古式挖掘,而是破坏性挖掘——这位俄罗斯籍“摸金校尉”从黑水城盗宝无数,据称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都没能整理完他所盗之宝的具体规模。

(该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繁华落尽,一梦成殇。


城外西南角的伊斯兰教礼拜堂。穹庐式屋顶的壁龛样式礼拜堂,完全由黄土坯垒就,整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

  

  其实真正的珍宝还是大量的西夏以及元代文物,如佛像、佛画、文书、纸币等等,甚至还有西夏文汉文字典。干旱缺水保护了这些文物,可惜的是许多文物被英、俄等国探险队多次挖掘出土,带出国外。

  

西夏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内页。

(该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黑水城出土的大势至菩萨丝绸画,现存于俄罗斯冬宫博物馆。

(该图片来源于维基百科)

  

  在黑水城中黄沙入侵,古城东侧早已被流沙吞噬。城南部和西北各有一条宽阔的干河床。城外清晰可见大量的民宅、街道遗痕。古河床连着条条水渠穿插于城外的村舍阡陌之间。

  

  可以想见,当年的黑水城曾经是三面环水,城内城外有水网相连。男士荷锄耕作引水浇田,女人在溪边淘米洗菜、浣衣劳作。考古学家认为,黑水城的兴废与水有关。古城中没有任何焚烧痕迹,从出土文物中有大量完好的丝织品、纸质书稿推断,古城废弃非战火所致。额济纳河水源枯竭造成严重缺水,无法生存是直接原因。

  

戈壁沙漠时而会遇见沙暴。蓝天一角,狂风骤起,风卷着地上的黄沙,在天地之间翻滚着来袭。

  


  天山以北的世外桃源巴里坤

  

  新疆四面有山——她被阿尔泰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等世界著名的大山环绕,天山横亘其中。天山像一条扁担,担起了山北的准噶尔盆地,山南的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北接阿尔泰山,塔里木盆地南缘昆仑山脉。所以说“三大山脉相间两大盆地”构成了新疆的地形轮廓。

  

天山北麓


  天山在这片土地上是极其显赫的。这不仅因为他有三列东西走向的山脉,重要的是他有无数条河流孕育泄出,其水源是陷落盆地、草原和绿洲的生命线,与人类有着密切的伴生因缘。山南是农耕民族的绿洲家园,山北是游牧民族世代巡回迁徙的草原。

  

巴里坤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下辖自治县,此处一派田园风情。

  

  当远方出现了森林、村庄、田野时,在大漠里奔波的人甚至不敢相信,害怕那是骗人的幻觉,空欢喜一场。可是雪山也已历历在目,天山!他是绿洲的“灯塔”!天山下准有绿洲。


夕阳的暖调让人一扫疲惫

  

  天山山脉东端,巴里坤的确是一个奇迹,它呈条状东西伸展,整个草原一马平川,四周为群山环抱。得天独厚的是,这片草原被天山山脉泻出的河水滋润,数条河水汇成了巴里坤湖(古称蒲类海),于是水草丰茂,人类生息。

  

静谧的巴里坤湖

天隅之间

  

  巴里坤湖属于高原湖泊,但竟是咸水湖。既不能饮用,也不生有鱼虾。湖中蕴含储量丰富的芒硝矿和盐田,湖水中含有水生生物卤虫(丰年虫),而这正成为禽鸟栖息觅食的好地方。时而鸟群奋飞,叽叽喳喳,声闻数里。夕阳西下,湖面静谧而莫测。青山绿谷之中,湖水在夕阳的映衬下娇艳清澈。

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

巴里坤湖,鸟儿的栖息所。


天空高远


此处山峦之下是哈萨克族人的家。

  

  巴里坤的确是个好地方,宜牧宜农的丰饶土地成了兵家必争之地。自汉以来至明、清各代,巴里坤一直是匈奴等北方民族与中原王朝激烈争战的地方。近一二百年间,哈萨克族聚迁巴里坤,正式成为这里的居民。他们赖草原、牛羊、骆驼以为生,曾经鲜与外界往来,把巴里坤当作自己遗世独立的家园。

哈萨克毡房内,哈萨克妇女缝制传统毛毯。

  

  哈萨克族人热情淳朴,由于语言不同,我无法与他们聊天交流,看得出,他们十分友善。每当我举起相机,哈萨克人就会双手垂下,与你直面,静静地等你为他拍照。我用手比划着,想用手势告诉他们我并不想过多打扰他们。

  

  

  

  哈萨克民族向以骁勇善战著称,但巴里坤一带的牧民,曾经是为了躲避战乱、赋税而集聚到这里的。常年饱受战乱之苦、接连几代的与世隔绝,使他们具备了谦和卑恭的品性,他们善待客人,甚至景仰外族人。一时间,我被这些谦恭、纯朴而又严肃的哈萨克人、被巴里坤哈萨克部族的身世打动了,我也慢慢地跪了下来,怀着一腔复杂,拍下了他们。

  

名叫曼夏木哈那依的哈萨克族女子,一把冬不拉,弹奏几十年。

  


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国家地理中文网”

今天点一下“好看”

明天的文章会更好看哦

  


分类: 中文 深度阅读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