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库
姑溪河—石臼湖流域先秦时期聚落考古调查与研究
基本信息:
主编:王春法
编著:中国国家博物馆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5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9年5月
印次:1
ISBN:9787030557292
内容简介:
姑溪河-石臼湖流域大部分位于安徽省东部马鞍山市当涂县境内。2008~2011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选择在这个区域进行区域系统调查。经过调查,我们探索出一套适宜江南丘陵和冲湖积平原地貌的调查方法,共发现自马家浜文化时期至两周时期遗址80余处,散点10余处,新发现遗址的数量是原已知遗址数量的3倍。基于调查发现不同时期聚落的信息,得以对此区域内先秦时期的长程社会变迁做出观察,对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先秦时期尤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自然环境(1)
一 地貌(1)
二 水文(2)
三 气候(2)
四 区域地质演变(3)
第二节 区域历史沿革(3)
第二章 调查概况及工作方法(5)
第一节 调查概况(5)
一 区域考古工作概况(5)
二 课题缘起及目标(5)
三 调查范围(6)
第二节 调查方法及经过(6)
一 田野工作方法(6)
二 信息采集和处理方法(8)
三 遗址与聚落的确认方法(9)
四 调查经过(10)
第三节 资料整理方法与过程(10)
一 整理思路和方法(10)
二 报告整理和编写过程(10)
第三章 调查材料(12)
第一节 Ⅰ区青山河流域(太白镇)(12)
一 渡口遗址(13)
二 金家遗址(16)
三 庙墩遗址(17)
四 窑墩遗址(18)
五 船村遗址(22)
六 船头遗址(23)
七 三界村遗址(25)
八 船头村遗址(25)
九 包子山遗址(27)
十 船头山遗址(29)
十一 高家屋遗址(31)
十二 大庙遗址(33)
十三 新庄遗址(33)
十四 孙家村遗址(34)
十五 公场遗址(35)
十六 孙家庄遗址(36)
十七 散点(38)
第二节 Ⅱ区大青山东麓(护河镇)(40)
一 薛村遗址(41)
二 王大下遗址(44)
三 郑家遗址(45)
四 散点(46)
第三节 Ⅲ区甑山—白山西麓(城关镇)(48)
一 钓鱼台遗址(49)
二 五星山遗址(49)
三 坨塘遗址(50)
四 陆家甸遗址(53)
五 浦塘遗址(53)
六 浦塘西遗址(57)
七 高田遗址(59)
八 甘家坳遗址(59)
第四节 Ⅳ区甑山南麓—白紵山马寺山—大官山之间(城关镇)(60)
一 戴马遗址(60)
二 前高遗址(62)
三 立新遗址(63)
四 杭大遗址(67)
五 尹家村遗址(68)
六 大唐庄遗址(69)
七 小唐庄遗址(70)
第五节 Ⅴ区十里长山以南、姑溪河北岸(姑孰镇)(70)
一 前进村遗址(71)
二 周陶村遗址(72)
三 四围遗址(74)
四 老坝遗址(79)
五 老坝头遗址(80)
六 山上村遗址(81)
七 杨塘坟遗址(81)
八 陈墩遗址(87)
九 老坟山遗址(89)
十 团团山遗址(90)
十一 散点(92)
第六节 Ⅵ区花津河与丹阳河流域(丹阳镇和新市镇)(92)
一 朱岗渡遗址(93)
二 周村遗址(98)
三 袁岗遗址(99)
四 小岗头遗址(100)
五 船墩头遗址(101)
六 小船墩遗址(105)
七 小庄遗址(107)
八 小坟山遗址(109)
九 登庄遗址(109)
十 三甲村遗址(111)
十一 栗山遗址(113)
十二 诸家坊遗址(115)
十三 吕村遗址(116)
十四 龙山遗址(117)
十五 猪山遗址(120)
十六 锤墩山遗址(121)
十七 新庄遗址(122)
十八 小陈塔遗址(124)
十九 大楼山遗址(125)
二十 小楼山遗址(126)
二十一 小耳墩遗址(128)
二十二 老庄Ⅰ遗址(129)
二十三 老庄Ⅱ遗址(130)
二十四 团林遗址(130)
二十五 洪塘坝遗址(132)
二十六 上河东遗址(134)
二十七 泉墩遗址(134)
二十八 夏村遗址(136)
二十九 廖家甸遗址(136)
三十 黄花坝遗址(138)
三十一 散点(139)
第七节 Ⅶ区丹阳湖北岸(新市镇)(140)
一 釜山遗址(141)
二 周家村遗址(141)
三 东夏庄遗址(143)
四 张家甸遗址(144)
五 戎塘遗址(150)
第八节 Ⅷ区博望河流域(博望镇)(152)
一 小村遗址(152)
二 朱象村遗址(153)
三 孙堡村遗址(155)
四 柘墩头遗址(158)
五 柘墩头南遗址(160)
六 船墩山遗址(160)
七 护林土墩墓群(161)
八 散点(162)
第九节 芜湖附近地区(163)
一 楚王城遗址(163)
二 蒋公山遗址(164)
第四章 区域考古学文化与聚落分析(169)
第一节 先秦时期区域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及性质(169)
第二节 聚落变迁(172)
一 聚落景观(172)
二 聚落变迁(176)
第三节 聚落人口估算(184)
附表(188)
附表一 遗址登记表(188)
附表二 采集点数据登记表(189)
附表三 剖面登记表(189)
附表四 浮选登记表(189)
附表五 钻探登记表(190)
附表六 加速器质谱(AMS)碳-14测试报告(190)
附表七 各期聚落信息表
附录一 区域聚落考古的比较分析(195)
附录二 崧泽时代的皖江两岸(204)
附录三 姑溪河流域考古调查植物遗存分析(239)
后记(247)
图版1~图版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