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敦煌研究院第60期“敦煌读书班”简讯

摘要: 2019年12月27日下午,敦煌研究院第60期“敦煌读书班”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敦煌文献研究所一楼阅览室如期举办。来自兰州各高校、博物馆、研究院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读书班活动。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首先对参加此次读书班的各位学者、老师及学生表示欢迎,其次回顾了之前读书班的丰硕成果,肯定了读书班的意义所在,高教授对读书班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读书班的良好平台给大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且读书班报告的许多文 ...

2019年12月27日下午,敦煌研究院第60期“敦煌读书班”在敦煌研究院兰州分院敦煌文献研究所一楼阅览室如期举办。来自兰州各高校、博物馆、研究院的老师和学生参加了此次读书班活动。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首先对参加此次读书班的各位学者、老师及学生表示欢迎,其次回顾了之前读书班的丰硕成果,肯定了读书班的意义所在,高教授对读书班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读书班的良好平台给大家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并且读书班报告的许多文章在交流中得以修改和完善,大部分均已发表。“敦煌读书班”起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高教授表示此次读书班是2019年最后一期,预祝其圆满成功。

此次“敦煌读书班”分别由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李永平、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刘志华、兰州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李树辉分别进行主持和评议。

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李永平

甘肃省博物馆研究员刘志华

兰州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教授李树辉

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贵州省博物馆馆员袁炜、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博士生叶凯歌分别作了题为《中国大北方弧形带岩画中的尖顶帽人》《中亚希腊化钱币的嬗变》(和杨富学教授合著)《从头韵诗看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之关系》的报告。

高启安教授的报告首先对中国大北方弧形带进行了解释,即中国北方从阿尔泰山、天山到祁连山、贺兰山、阴山山脉及黄河谷地,形成了一个弧形带,跨有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等省区,地理学中称之为“蒙古弧”。而这个地带是中国岩画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地带,占中国目前发现岩画的绝大部分。而“尖顶帽”人岩画,也多分布在这条弧形带上。岩画中的尖顶帽人,不同于墓葬或中原汉族艺术品中尖顶帽作为“胡人”标志的服饰出现,而应是自己所刻画。前者是以他者的眼光或观念中的影像,有格套化倾向;后者是对自身的描述,真实现实。因此,出现在岩画中的尖顶帽,更具有写实的意味。

高教授在对前人的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北方弧形带岩画中的尖顶帽进行了分类,大致可分为高尖的尖顶帽、帽尖前倾尖顶帽、帽尖后倾尖顶帽、低矮尖顶帽、宽沿尖顶帽5种类型。并以大量的图片材料为基础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高尖的尖顶帽(如嘉峪关黑山四道股形沟一组岩画中的尖顶帽),很可能与新疆洋海古墓所出冠饰所显示的尖顶帽相似,根据墓葬时代,四道股形沟的尖顶帽人岩画,其时代可能在战国、汉朝之间,其族属可能与乌孙人、月氏人有关。同时还提出岩画研究是需要慎重的课题,其并不是族属、时代考订的绝对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高教授提出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即岩画研究必须与史前文明、早期考古遗存、齐家文化各期研究等相结合,为判断岩画的族属和年代及相关问题打开了广阔的思路。

兰州财经大学高启安教授

袁炜馆员的报告通过对巴克特里亚地区政治、宗教等的变化分析了自公元前305年巴克特里亚地区开始铸币至公元132/133年迦腻色迦终止希腊文流行,这一时期的中亚希腊化钱币铭文的嬗变,将其分为塞琉古和巴克特里亚王国、塞种和月氏—贵霜王朝三个阶段。对于塞琉古和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的中亚希腊化钱币铭文,其指出在公元前155年至公元前130年在位的米兰德时期,在印度的希腊君主已经开始使用Rajarajasa/ΒΑΣΙΛΕΩΣ ΒΑΣΙΛΕΩΝ(王中之王)这一称号,而非塞琉古米特拉达提二世才开始复兴这一称号并被毛乌斯引入西北印度。此外,有欧克拉提德一世钱币上出现的maharajasa rajatirajasa也可能并非后铸,欧克拉提德一世和米兰德几乎同时使用王中之王这一称号。针对汉武帝时期发行的白金三品,提出了解决问题关键点,即如何将文献中的白金三品与出土铅质圆形、方形、长条形实物对应;如何将出土铅质圆形、方形、长条形实物与当时中亚钱币相对应。塞种时期,兴都库什山以南的印度-希腊王国、印塞王国、后印度-希腊王国、印度-帕提亚王国、印塞总督也依然发行希腊文-佉卢文双文钱币,但需要指出的是,第一印塞王朝时期的毛乌斯、乌头劳钱币上的希腊文打制的很规范,说明塞种人在占据罽宾后吸收希腊文化,继续使用希腊工匠打制钱币。但第二印塞王朝时期、印度-帕提亚王国和印塞总督时期,部分钱币上的希腊文逐渐出现讹写,说明希腊文化在西北印度地区逐渐衰落,铸币工匠很可能并不认识希腊文,而是照之前钱币上希腊文的样式刻印打制的。月氏—贵霜王朝,第一次出现了受汉文化影响的“天子”意思的铭文。中亚地区希腊化钱币铭文的嬗变直接反映了希腊化中亚地区的政治、社会、文化、宗教的变化。

贵州博物馆馆员袁炜

叶凯歌博士的报告首先指明头韵诗定义,即诗歌前一句的开头部分和后一句的开头部分形成的押韵。以蒙古、满、柯尔克孜、东部裕固族诗歌等北方阿尔泰语系押头韵诗的例子向大家直观展示了押头韵诗的例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押头韵诗歌产生的原因及背景。重点分析了满族押头韵诗产生的原因,即满族族源女真人受回鹘文化影响、满族先民女真与蒙古的关系、清初统治者对蒙古的政策、清朝统治者个人因素。同时也阐释了没有押头韵特征的阿尔泰语系各族。认为古代北方诸族有着经济上互相往来,文化上相互吸收,血统上互相融合的密切关系。尽管各族之间发生过战争和纠纷,历史上也不断出现对抗、割据、分裂的情况,但各族间还是存在逐步接近,互相吸收,互相依存,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不同民族的诗歌中出现了相同或相近的押韵方式,就是这种融合的产物。维吾尔族和裕固族作为回鹘后裔,文学作品必定受回鹘文化直接影响,而蒙古族、满族等其他北方民族,并非与回鹘一族一脉相承,但也受到了回鹘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而头韵诗的出现即是民族之间经历漫长斗争或融合过程后相互影响的结果。

兰州大学博士生叶凯歌

三位报告人发言结束后,分别由主持人进行评议,然后进入讨论环节。由于报告文章提前已在读书群内挂出,方便大家览读,因而提出的问题较有针对性,并且建议都非常中肯。大家针对黑山岩画中的高尖帽人的族属问题、尖顶帽和军事装备中头盔的异同问题、汉武帝时白金三品的铸造问题以及押头韵诗的量化分析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无论对发言者还是参与者都是很好的提高学习的机会,收到了良好的研讨效果,为2019年敦煌研究院“敦煌读书班”画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