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资讯

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2019年度考古业务汇报会 学术汇报(一)

摘要: 2019年12月28至29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2019年度考古业务汇报会。相关工作人员围绕“探索扬州地域文明”“扬州地区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成果”“其它与考古学相关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开展16项学术汇报与研讨,内容涵盖城市考古、墓葬考古、陶瓷考古以及专题研究等领域。一、曹庄东汉砖室墓的发掘与收获曹庄东汉砖室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庙村曹庄组,2013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发掘了隋炀帝墓。

2019年12月28至29日,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2019年度考古业务汇报会。相关工作人员围绕“探索扬州地域文明”“扬州地区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成果”“其它与考古学相关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开展16项学术汇报与研讨,内容涵盖城市考古、墓葬考古、陶瓷考古以及专题研究等领域。

一、曹庄东汉砖室墓的发掘与收获

曹庄东汉砖室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西湖镇司徒庙村曹庄组,2013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发掘了隋炀帝墓。201810月,在实施隋炀帝陵地下防渗漏工程排水廊道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区域存在一座小型砖室墓,在取得国家文物局执照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葬进行了布方发掘。

此次发掘面积27平方米,清理了东汉中晚期砖室墓葬1座,出土文物6件,清理隋至初唐时期地面1处,了解了汉代以来该区域的地层堆积状况。尤为重要的是,了解了隋炀帝墓封土堆在营建过程中,首先进行了地面整平等工作,然后在地表直接夯筑封土堆,为了解唐代陵墓封土堆的营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闫璘研究馆员汇报

墓葬位置示意图

T1③下平面图

探方及扩方平剖面图


二、扬州西陈庄(万达北地块工程)墓葬发掘

蜀冈西陈庄(万达北地块)墓地位于江苏省扬州市西北、邗江区西湖镇蜀冈村西陈庄组,地处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甘泉—杨庙战国至五代墓葬埋藏区”范围内。为配合扬州万达广场建设,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取得国家文物局执照后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在此地块清理汉至清代墓葬47座,其中汉墓26座,唐墓1座,清墓20座,出土珍贵文物608件(组)。26座汉墓的时代多属西汉早中期,下限至新莽时期或晚至东汉初。其中北侧9座汉墓、南侧8座汉墓排列规整、方向一致,可能为家族墓葬。尤其是北侧9座汉墓基本呈南北向,可分成4排,间距不大,且前后排之间排列基本错开,从出土陶器等物来看也是由南向北逐渐偏晚。M29中出土两枚铜印,可知其墓主人为西汉都尉徐横,则这几座或为徐横家族墓葬。西陈庄(万达北地块)墓地的发掘,丰富了扬州地区汉代墓葬的资料,为扬州地区汉代墓葬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周赟副研究馆员汇报

扬州西陈庄(万达北地块)墓地位置

西陈庄(万达北地块)北侧汉墓分布航拍

西陈庄(万达北地块)M29

“徐都尉印”龟钮铜印

“徐横”、“臣横”铜印


三、扬州市GZ093地块考古发掘

江苏省扬州市GZ093工程工地(城北三星村胡桥组)墓葬位于唐子城东侧、罗城东北。秦宗林首先梳理了该地块以往的考古工作和地方志记载,据其介绍,该地块共发掘古墓葬405座,其中汉代墓葬40座,六朝墓葬3座,唐五代墓葬333座,宋代墓葬13座,明清墓葬16座,出土陶瓷器、铜器、漆木器等文物650余件(套)。还对地块内的水沟(叶桥大沟)进行了解剖发掘,明确了该水沟的自然冲沟性质。

秦宗林指出,本次发掘的墓葬时代跨度大,为古代丧葬习俗的变化提供了资料;墓地以唐五代时期墓葬最为集中,规模较小、且被盗严重,但多排列有序,墓向多东南,少量西南,推断此处墓葬区具有公共墓地性质,为研究唐末五代平民墓葬习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最后还分析了唐末五代时期扬州地区的盗墓现象,并着重指出M403中所出上书“同轨坊”的纪年买地券对扬州里坊研究的重要性

秦宗林汇报

发掘区局部航拍

Y3、Y4

M403前端


四、中国古代的“代人”俑

——以扬州出土五代“柏人”俑为中心

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建兴廿八年(340年)木牍,长35.8、宽9.4、厚0.8-1.2厘米,正面中央墨绘一人,人腹部书写“松人”二字,四周及背面写有目前所见最长关于解除术的文字,解除文中既有松人又有柏人。这是之前学界公认的时代最早的自名为“松人”“柏人”的解除、代厄实物,据传可能出土于武威磨咀子。近年来,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城市基本建设,抢救性发掘了大量晚唐五代时期的古墓葬,既有大型的砖室墓,也有小型的土坑墓,其中不乏出土墓志或地券的纪年墓。墓葬中出土有少量有墨书字迹的木俑,这些木俑皆自名“柏人”,与古代代厄、解除术有关,其中华纺大墓出土的五方柏人木俑为考古首次发现。本文以扬州发现的柏人木俑为中心,梳理中国古代“代人”俑的考古发现与相关研究,试图勾勒古代“代人”俑发展演变的完整序列。

刘刚副研究馆员汇报

华纺M14

华纺M14出土木俑


五、扬州市三布厂北地块考古发掘

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在取得国家文物局执照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原三布厂北侧地块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此次共发掘汉至明清时期古墓葬94座,出土遗物194件。汉至明清时期水井171座。尤其是发现的汉代水井,总计122座,排列整齐,时代上先后延续,出土遗物较为丰富。

通过发掘:1.了解了发掘区域内汉至明清时期古墓葬和水井的分布情况,出土了一批文物,对了解区域内汉至明清时期的丧葬习俗等提供了实物资料。2.了解了区域内汉至明清时期水井的分布情况,尤其是密集的水井分布,对了解汉代以来扬州城东门外的聚落布局等提供了详实的资料。3.汉代水井的发掘是此次发掘的一大收获。虽然这些水井已经失去了地层,但是,我们对大部分水井清理至底,出土了一批汉代积水用具和农具、生活用品等,对于了解汉代广陵城东门外的生产布局提供了实物资料。

姚施华汇报

地块位置图

发掘总平面图

J59

水井中出土遗物


六、仪征青山镇石室墓发掘工作汇报

201947日在仪征市青山镇垃圾场封场渗滤液池提升改造工程施工作业时,挖出青石条板,初步确认为一座石室墓。在取得国家文物局执照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葬进行了发掘清理。该墓葬为竖穴土坑石室墓,南面带有斜坡通道。墓圹为方形,东西向双墓室布置,在东室为一座明代墓葬打破。墓葬盗掘严重,仅在修墓通道内出土粉盒盖、黑釉罐、青瓷双系罐、亚字纹铜镜,在墓室及盗掘回填土内出土数枚宋代铜钱。

根据此次发掘可以发现,在以往扬州地区发现的宋墓中大多为竖穴土坑木棺墓或砖室墓,像这种具有一定的规模平铺长条石板作顶的石室墓还是第一次发现。该墓墓室构筑较为考究,墓壁采用7块长块条石为墓顶部,条石间有高低榫咬合,间缝亦为白灰浆灌筑,缝隙大者用青砖填补。该墓的发掘为研究江苏地区宋代石室墓的结构和葬俗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

薛炳宏副研究馆员汇报

墓葬全景

出土粉盒盖

出土铜镜


七、江苏省扬州市蜀岗西陈庄(万达南地块)工程工地墓葬

西陈庄墓地位于汉广陵城西南,其周边区域已发现的汉代墓葬数量颇为可观,其中不乏与吴国、广陵国或江都国宗室有关的大中型墓葬,可见这一带是汉代居民的重要葬地。取得国家文物局执照后,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地块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共发掘墓葬65座,出土文物339件。以汉代墓葬为主。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仅1座带墓道。葬具多为棺椁葬,少量为单棺,另有1座为瓮棺葬。汉代墓葬出土器物主要有陶、铜、铁、漆、玉石等质地,器型中陶器多为釉陶罐、瓿、壶、鼎、盒等组合;铜器多为镜、刷、鼎等;漆器多盒、奁等;铁器多为剑。这些墓葬虽多遭盗掘,但仍为扬州地区西汉时期墓葬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另发掘明代墓葬5座,墓葬排列具有一定规律,根据其中两座墓葬出土的墓志,推断此处为明代钱氏祖茔。

魏旭汇报

西陈庄位置

M56

M104

八、扬州地区汉墓画像板与徐州一带汉画像石异同初步认识

扬州地区与徐州一带虽地域相邻,但地理环境、资源条件及历史背景不同,从而造成两地汉墓形制及随葬品特征的相异。扬州地区汉墓画像板与徐州一带汉画像石便是其中典型一例,两者在材质、特点、源流、年代、墓主身份及文化因素方面均有所差异。即便如此,两者由于地域相邻、相互间存在一定影响,加之汉一统进程的推进,汉文化因素渐进成为两者的共同特征。

刘松林副研究馆员汇报

胡场M1画像板

胡场M20画像板(线描图)


文章已于修改

    分类: 中文 资讯 会议资讯
    关键词: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