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十大考古候选项目|浙江安吉发现龙山越国贵族墓园

摘要:   首次发现并完整揭示了一处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园,发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越墓器物坑,填补了越国贵族墓园制度研究的空白。▲安吉古城及周边遗存  安吉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东距越都 ...

  首次发现并完整揭示了一处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园,发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越墓器物坑,填补了越国贵族墓园制度研究的空白。

▲安吉古城及周边遗存

  安吉古城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递铺街道古城村,东距越都绍兴约140公里,是太湖南岸保存最好的先秦城址。城址平面近方形,四周城墙及外围护城河总体保存较好,其中城墙边长为550—600米,底宽约23米,残高3—6米,城墙外护城河宽6—11米,城内总面积约33万平方米。

2001年起,通过连续近20年的考古工作,尤其是2011年起课题意识主导下的主动性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基本明确了城址始建于春秋战国,沿用至汉晋,是秦汉时期鄣郡及故鄣县治所。除中心城址外,在古城周边发现了10余处与城址时代相近且相互关联的遗址,初步建立了包括中心城址、外围小城、大小不一的多层级聚落,以及三个分布密集的古墓群在内的大遗址格局,遗址群分布总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

▲安吉古城和龙山107号墓(八亩墩)

▲龙山107号墓墓园结构全景航拍

▲龙山107号墓园全景航拍

安吉龙山107号古墓葬(俗称八亩墩),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完整墓园,西北距安吉古城城址约850米。

整个墓园由中心主墓、外围陪葬墓(小型土墩)和隍壕三部分组成,包括隍壕在内的墓园总面积达35000平方米。

中心主墓土墩耸立于小山之巅,为东西向长方形覆斗状。主墓外围现存30座排列整齐的小型土墩,紧紧围绕中心主墓,大体呈两周等距离两两对应分布。小型土墩外围是围绕山体一周的规整隍壕,隍壕转角为方正的曲尺形,周长约630米、宽21—23米。

2016年10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始了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截至2019年10月,已完成中心主墓、外围31座陪葬墓和东侧已填埋隍壕的发掘,完整揭示了整个墓园,出土印纹陶、原始青瓷等随葬器物514件,另有大量以绿松石为主的玉石器需转移至室内进行实验室考古清理。

▲陪葬墓之一 D111M1平面(东南—西北)

▲陪葬墓D125M1随葬品分布

外围小型土墩均为馒首形,内圈土墩分布在山坡,外圈土墩分布在山脚,土墩间距5—8米,直径10—20米,高2米左右。发掘表明,土墩之间未发现明确的叠压打破关系,各土墩中心均仅发现一座墓葬,墓葬形制包括土坑石床墓、土坑木椁墓及石室墓,其中土坑石床墓最为多见。除一座石室墓外,均为东西走向,且多有朝向西端的墓道,墓内随葬品多集中堆放在墓室后端,显示出与中心主墓的高度一致性。

▲D107土墩夯土分块版筑平面局部(南—北)

▲D107M1土墩及块石护坡(南—北)

中心主墓是在高低不平的小山顶部人工夯筑而成,由上下叠压的两层覆斗状土台和同样形制的墓上封土构成,土台营建采用分块版筑技术,其中下层土台外围见有整齐的块石护坡,上层土台的底脚有大块石围砌的大石坎,人工营建部分的垂直总高度达15米。

墓葬开口在墩顶3.5米下,平面为东西向甲字形,由墓坑和墓道两部分构成。墓坑口长15米、宽5米,深6米,其中底部岩坑深0.4米,其余5.6米均为熟土堆坑。因局部滑塌等原因,墓坑边壁不规则,墓坑底内收明显,长12.7米、宽4.4米。

▲D107M1墓坑及墓道平面(东—西)

▲D107M1墓道支撑木与封门墙(西—东)

斜坡墓道位于墓坑西端正中,长9米,宽2.5—2.7米,墓道口窄底略宽,横截面呈梯形,底部宽2.7—2.9米。墓道两侧及底部发现木柱、竹篱笆及横撑木朽烂痕迹。立柱直径0.2—0.3米,间距0.3—0.6米,圆形木柱一半在墓道壁内,另一半则被墓道填土包护,自墓道底部直达墓道口。墓道边壁及底部发现的其他遗迹还包括:介于木柱之间竖向竹篱笆痕迹,墓道底部横撑木及上部支撑的横梁,他们与立柱一起,共同支护起一条东西向的巷道。根据立柱与墓道边壁的相互关系,结合土墩营建中的分块版筑技术初步判断,墓葬主体是在木结构支护的基础上人工堆筑而成。

▲D107M1草包泥封门墙(东南—西北)

墓坑底部分为墓室和封门墙两部分,墓室位于中后段,墓室与墓道之间为草包泥封门墙,其中草包泥封门墙南北宽3米、东西长3.2米,高度2.9米。

▲D107M1墓底棺椁平面 (西—东)

椁室平面为东西向长方形,长8.6米、宽2.4米,根据坍塌后的填土判断,木椁为平顶箱式结构,椁外有熟土二层台。棺木位于椁室中部,根据朽烂后的弧底形态判断为独木棺,长3.9米、宽0.69米。

▲D107M1外围器物坑局部(西—东)

主墓外围发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越墓器物坑,平面呈东西向长条形,长23米、宽1.3米、深0.7—1.2米。坑内分段摆放原始瓷和印纹陶器,其中饮食类原始瓷器成组集中摆放在西段,带盖印纹陶坛、罐类存储器整齐排列在坑的中、东段,个别罐内发现牛骨和海产角蝾螺,初步推断带盖印纹陶器内原应盛放不同的物品,已全部取样并做进一步分析。

▲D107M1原始瓷器出土状

▲D107M1器物坑成组原始瓷器

▲D107M1棺内头饰及冠饰

▲D107M1棺内绿松石串饰

▲D107M1绿松石组饰

▲D107M1绿松石珠组饰

主墓的随葬器物包括陶瓷器和玉石器两大类。陶瓷器主要集中在墓室后段,器物坑内则全部摆放陶瓷器,器物种类包括印纹陶坛、罐,原始瓷碗、盅、杯、罐、器盖,泥质陶鼎、盆,夹砂陶三足盘等。玉石器主要分布在独木棺内,以绿松石管、珠类饰件为主,包括簪、髻及绿松石串饰组成的冠饰、头饰和服饰,因尚未完全清理到底,具体数量不详。

根据墓葬形制、随葬品所反映的文化和时代面貌初步判断,墓园范围内墓葬均为春秋晚期的越墓,中心主墓为越国高等级贵族墓。




  本次发掘是继绍兴印山越王陵之后越文化考古的另一项重大成果,对研究春秋晚期越国的政治和历史文化变迁、越国的疆域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首次发现并完整揭示了一处越国高等级贵族墓园,墓园要素齐备、布局整齐,结构独特,全国罕见,这一发现填补了越国贵族墓园制度研究的空白。

2

  中心主墓由人工夯筑的上、下两层覆斗状土台构成,下层土台以护石包边,整体气势恢宏,堪称东方的“土石结构金字塔”。

3

  土台营建采用分块版筑技术,墓道边壁发现了明确的立柱、横撑木及竹篱笆痕迹,为探索江南大型土墩墓熟土堆坑的营建找到了关键性证据。

4

  主墓外围发现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越墓器物坑。坑内器物整体排列整齐,器内已发现动物骨骼及海螺等样本,器内样品的检测将为越国贵族墓葬的埋葬制度研究提供极为难得的资料。

5

  本次发掘,是在大遗址格局下,以聚落考古的理念,紧紧围绕安吉古城这个中心实施的。除完整揭示墓园外,还利用调查、勘探等手段,探索城址、墓葬之间的布局关系。发掘在明确的学术目标引导下,全程采用多种数字记录手段,注重多学科横向联合,始终兼顾考古发掘和保护展示利用。发掘成果为探讨安吉古城的历史地位,早期越国的政治、文化,越国的疆域和历史变迁,为探讨越国贵族的墓园制度、还原墓葬墓园的营建过程及遗址公园的展示利用提供了重要资料。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安吉县博物馆)

  编辑:韩旭川

  审核:贾昌明

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 侵权必究


    分类: 中文 资讯 文博信息
    关键词:

    分类信息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