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信息

长城上"长树"不是好事—世界遗产魏长城保护现状

摘要: 遗存在陕西韩城市部分村落,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战国魏长城,如今墙体上树木、杂草疯长,成为保护魏长城遗址安全的潜在隐患。而魏长城周边及墙体上的村民耕地,也成为有可能破坏魏长城的不确定因素,如何有效地保护魏长城,成为一道待解的难题。

遗存在陕西韩城市部分村落,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战国魏长城,如今墙体上树木、杂草疯长,成为保护魏长城遗址安全的潜在隐患。而魏长城周边及墙体上的村民耕地,也成为有可能破坏魏长城的不确定因素,如何有效地保护魏长城,成为一道待解的难题。

被树根崩塌的魏长城夯土层 记者 霍海澎 摄

    现状:杂树疯长长城开裂

    墙体宽大,遗存较为完整的魏长城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给韩城最好的“馈赠”。作为中国长城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魏长城已同中国其他长城一起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如今,因为墙体上草木疯长,韩城魏长城遗址保护面临挑战。

    8月18日,记者沿韩城市魏长城遗存较好的马陵村至城南村一段探访前行,宽大的魏长城墙体上,城墙一侧较高的墙体上长满了茂盛的树木,其中以酸枣树居多。在中间将近十余米宽的城墙上,当地村民种植的花椒树以及撂荒的地面上杂草丛生。城墙下方,当地村民种植的农田紧挨着城墙。

    沿着魏长城前行,临近城南村,原本宽大的魏长城在农田以及道路的包围中明显变窄,最窄处仅有一米左右,不少生产道路从城墙穿过。变窄的魏长城城墙上方长满了树木,部分树木枝干足有碗口粗细,不少树木的根系深深地生长在墙体之中,原本坚实的墙体上不时可见因为树木根系生长崩开的裂缝,多处地面可以看到由于树木根系生长被崩塌的城墙夯土。

    除了树木疯长带来的威胁,魏长城两侧的农田、道路也将墙体紧紧包围,有不少农田则直接“侵入”城墙范围。靠近村庄的魏长城墙体上,仍然有村民曾经建造的房屋以及在墙体上开的门洞。

    韩城魏长城遗址,据考证,于战国时期魏惠王十九年(公元前351年)所筑,距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据韩城市魏长城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马建军介绍,韩城魏长城分布在龙亭塬上的城南村、马陵村、东西论功村等13个村庄,总长21.5公里,城墙本体宽度达20多米,其中遗存最完整的是从马陵村至城南村一段。

    记忆:挖土建房开荒种地

    尽管在1957年8月13日,魏长城就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1987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及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由于种种因素制约,魏长城的保护却一直差强人意。

    “原来靠城墙还有一座老城,老城的南门、北门、西门的城门都有,沿着城墙上面还可以走一圈,城里还有一些大祠堂。后来‘文革’破四旧时,就把祠堂拆了,再后来,村子里村民修房子,慢慢地原来的老城城墙就不见了。”回忆起村里当年的景象,今年63岁的城南村村民徐民章说。

    “城墙上的夯土非常细、没有杂质,原来每年过年,大家就到城墙上挖一些土,和成泥抹墙。平常下雨时间,到城墙上取些土垫牲畜圈舍。”同样是城南村的村民徐仁孝说。

    由于靠近村庄,不少村民在建房时到邻近的魏长城上取土,原本宽大的魏长城仅剩2、3米宽。“后来村上将土地分给村民,紧挨魏长城的村民种地靠着城墙根,并不断地向墙体侵占,还有的在长城上几米宽的平台上种地。”徐民章说。

    不少当地村民回忆,原来魏长城上面很平整,即使长出草木,也被村民砍了当柴烧。后来,长城有人看管以后,当地村民就不在到城墙上砍柴。如今,长城墙体上的树木越长越旺盛。

魏长城城墙上村民种植的花椒树

    保护:杂树治理迫在眉睫

    尽管魏长城墙体上的杂树异常茂盛,而且部分段落的杂树对城墙夯土层已经显现出较强的破坏力,但对于杂树如何治理,仍有不少争议。由于魏长城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任何治理实施方案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申请审批手续。

    “魏长城上的杂树杂草如何处理,各界持有不同的看法。今年五、六月份,我们对魏长城高速公路西约20米一段进行了实验,对杂树、杂草进行了清理,但是引起了较大争议,特别是相关专家认为,杂草丛生的‘野’正是魏长城的一大特色,二是杂树杂草消除后,会引起水土流失,反而对魏长城墙体造成不稳。”韩城市魏长城文物保护管理所副所长马建军说。

    即便如此,从目前不少草木覆盖茂盛的墙体来看,草木根茎直接穿过魏长城原本坚实的夯土层,导致墙体上破开了裂缝,不少区域的城墙夯土层直接被植物生长的根系崩塌,城墙上的杂树也需要尽快治理。

    根据实际情况,韩城市魏长城文物保护管理所已经委托2家具有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资质的单位编制了魏长城两个重点段的保护方案,已上报国家文物局,待国家局批复后,组织实施保护工程。届时,如何治理杂树将会有比较明确的依据。

    呼吁:尽快实现退耕还城

    相对于杂树治理,魏长城保护面临的另一难题便是收回城墙上的责任田,实现退耕还城。

    尽管1996年魏长城就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从公布以来,由于魏长城属于遗址类文物保护单位,在韩城境内长达21.5公里,涉及13个自然村,长城土地属性一直为沿线村民集体所有。改革开放以后,长城作为责任田分给相关村民,部分村民一直在长城上及长城遗址上种植农作物。近年来由于农业产出较低,许多村民放弃了种植,造成杂草、杂树丛生的局面。韩城市文管部门也尝试对其进行清理,但由于土地产权属性问题,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目前,魏长城上面的退耕还城工作对于文管所来说是比较大的工作,现在上面都种着地,要更好的保护长城,首先要退耕还城,栽界桩划定保护区。”马建军说。记者 霍海澎

记者观察

    何日在关中游长城

    长城是冷兵器时代最重要的防守屏障。从楚国修建方城起,在随后2000多年的岁月中,长城一直是农耕民族、国家赖以防御外部入侵的最有效手段。

    关中地区的战国魏长城,见证了曾经的烽火狼烟。战国时期,魏、秦两国常在西河之地发生战争。为阻挡秦国东扩,魏惠王十九年,魏王派龙贾将军率师在其西部边境,开始修筑防御秦国的长城。

    魏长城南起今陕西华阴县华山北麓的朝元洞,向北经大荔、蒲城、澄城、白水等县折向东,经合阳县止于韩城市的黄河西岸。此后,又由黄河西岸继续修筑至陕西北部富县的雕阴城。修筑历时大约30年,总长度260余公里。魏长城现存夯筑墙体50多段,有些地方的城墙甚为壮观,墙体最高时达18米,墙基最宽至20米。其中韩城市境内长约20余公里的魏长城遗址,保存得较好,城墙高5米,基宽8米,有些地方还能看到当年的烽火台。

    尽管如今被草木和农田包围,但穿越了连绵战争和悠久岁月的韩城魏长城遗址,在多少年之后的今天,依然弥漫着神秘的光芒和色彩。尽管没有成熟的游览线路和游览条件,但在韩城、在关中,游览魏长城依然让人期待。

    人文气息浓重的司马迁祠、古朴典雅的韩城古城、独具特色的党家村民居,让拥有“关中文物最‘韩城’”美誉的韩城对游客拥有先天的吸引力。而距离司马迁祠一步之遥的魏长城,未来开发旅游资源的优势非常明显。

    当然,保护好长城才是进一步开发的先决条件。面对极具潜力的魏长城旅游,韩城只有在做好保护工作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游览设施的前提下,才能有的放矢,让更多的游客在关中也能游览到雄美壮丽的长城。

    记者手记

    还关中一段好长城

    战国魏长城作为关中仅存的长城遗址,具有非常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对于研究战国时秦魏等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有着重大意义。规模庞大的建筑体、整齐可见的夯土层、高低明晰的城墙防御体系,尽管无法看到当初的全貌,但通过这些细节,我们依然能清晰的找寻到当初魏长城的影子。

    沿着韩城魏长城遗址前行,当看到越来越多的农田、道路不断的蚕食墙体之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象着弥补城墙断裂带,试图勾勒出长城最初的轨迹,正如它曾经像巨人一般完整的横亘在大地上守护城墙内的生灵。

    从108国道旁的韩城市马陵村到2公里之外的城南村,国道、高速公路、乡村道路,几乎所有要跨过城墙的道路,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推开豁口从长城上横穿而过。而魏长城墙体上的农田、草木以及杂草堆里倾倒的各种垃圾,每一处都宛如一块块伤疤。与此同时,由于魏长城一侧墙体上方长满了树木,不少地方能看到城墙夯土层被植物根系生长撑塌,尽快清理杂草树木,保护治理魏长城显得较为紧迫。

    文物遗址具有唯一性,当一段完整的长城墙体在破坏之后,我们便再也不能恢复它原来的样子,魏长城也是如此。眼下,尽快启动相关的保护方案,划定长城保护带,退耕还城,消除可能影响魏长城保护的各类隐患,当成为保护魏长城的首要目标。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