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数据库

嵩岳寺塔

摘要: 嵩岳寺塔(Songyue Pagoda),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岳寺内,为北魏时期佛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嵩岳寺塔为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塔刹组成。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下部上下垂直,外壁没有任何装饰。塔身之上是15层的叠涩密檐, ...
嵩岳寺塔(Songyue Pagoda),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岳寺内,为北魏时期佛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
嵩岳寺塔为15层的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通高37米,由基台、塔身、15层叠涩砖檐和塔刹组成。塔身分上、下两部分。上部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下部上下垂直,外壁没有任何装饰。塔身之上是15层的叠涩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柔和的抛物线。塔刹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宝珠等组成,塔下有地宫。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反映了中外建筑文化交流融合创新的历程,在结构、造型等方面具有很大价值,对后世砖塔建筑有着巨大影响。
1961年3月4日,嵩岳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8月1日,包含嵩岳寺塔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509年),原为宣武帝的离宫,后改建为佛教寺院;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年),改名闲居寺。
嵩岳寺塔建筑年代与闲居寺同时,据唐朝李邕所撰《嵩岳寺碑记》载:“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之离宫也。正光元年,傍闲居寺……十五层塔者,后魏之所立也。拔地四铺而耸,凌空八相而圆。”
隋文帝仁寿二年(601年),闲居寺改名嵩岳寺,嵩岳寺塔亦由此得名。
唐代,嵩岳寺塔塔顶重修。
建筑特色
嵩岳寺塔为砖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边形塔,其近于圆形的平面,分为上下两段的塔身,都与印度“stupa”相当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态。嵩岳寺塔的轮廓线各层重檐均向内按一定的曲率收缩,轮廓线柔合丰圆,饱满韧健。
嵩岳寺塔刚劲雄伟,轻快秀丽,建筑工艺极为精巧。该塔造型深受古印度佛塔的影响,塔身各部做“宝箧印经塔”(阿育王塔)式样,并做出火焰形尖拱等,明显具有古印度犍陀罗艺术风格。 
嵩岳寺塔不仅以其独特的平面型制而闻名,而且还以其优美的体形轮廓而著称于世。整个塔室上下贯通,呈圆筒状。塔虽高大挺拔,但却是用砖和黄泥粘砌而成,塔砖小而且簿,历经千余年风霜雨露侵蚀而依然坚固不坏。

文物遗存
综述
嵩岳寺塔为青砖、黄泥砌筑的15层密檐式砖塔,平面呈十二边形。总高37.045米,底层直径10.6米,内径5米余,壁体厚2.5米。塔的外部,由基石、塔身、宝刹组成。密檐之间矮壁上砌出各式门窗492个。密檐自下而上逐层内收,构成一条柔和的抛物线。塔顶冠以砖质宝刹。
基台
基台平面为十二边形,高0.85米,宽1.60米。现台基已非原构。台体内砌砖以黄泥浆粘合,外部砖壁表面饰白灰皮。台基之南,砌月台,条砖铺地。月台之南,以青石和青砖砌踏道。台基北面,有一甬道通向塔后大殿,甬道两侧以石块砌筑。与台基相接处以青石踏跺相连。月台和甬道均为后代补砌。
塔身
塔身分为上、下两部分。即第一层用叠涩腰檐将塔身分为上、下两部。塔身下部高3.59米,上下垂直。上部高3.73米,东、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采用两伏两券的砌筑方法,门上有尖拱形门楣和卷云形楣角,尖拱门楣顶部置三瓣莲花组成的饰物。塔身上层外壁八面,每面砌一座单层方形塔龛,塔龛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龛上部砌出叠涩檐,正面嵌铭石1方,铭石下辟半圆拱券门,用一伏一券法券砌,有尖拱状门楣和卷云形楣角。门内为长方形小室,室后壁尚存佛像背光图案,故知室内原供置佛像。龛下部为长方形须弥座,座的正面辟壸门二。门内各有砖雕护法狮子1个,共16个,正、侧、蹲、立形象各异,昂首挺胸,直竖长尾,写实性强,与龙门石窟等中原地区北朝佛教石刻中的护法狮子风格特征相同。在一层上部塔身各转角处均砌1个八边形倚柱,柱头饰火焰宝珠与覆莲,柱下为砖砌覆盆式柱础。
叠涩密檐
塔身上部有叠涩密檐15层。叠涩檐之间,是极矮的直壁。由于诸层檐叠出的砖数不一,叠涩檐弧度各异,各层檐间的壁高自下而上递减,檐宽逐层收分,使之外轮廓呈现抛物线造型。叠涩檐间的塔壁上均辟有门窗。每面正中砌筑板门2扇,门上皆有尖拱状门楣,楣角呈卷云形。多数门楣下施垂幔。有的两扇板门紧闭,有的则一扇稍开。门两边各配一“破子棂窗”,每窗多为4根窗棂。唯第十层因壁面狭小,仅一门一窗。除南面第五、七、九、十、十一、十三层及东南面的第十五层辟真门外,其他皆为假门。叠涩檐间共砌门窗492个。 [4] 
塔刹
塔刹通高4.745米。自下而上由基座、覆莲、须弥座、仰莲、相轮及宝珠等组成,皆为青灰条砖平顺垒砌后砍制而成。宝珠与七重相轮上涂白灰层。宝珠上部残为平顶,伸出金属刹杆,刹杆上饰件已失。
地宫
嵩岳寺塔地宫的结构分为甬道、宫门、宫室三部分,以塔体轴线呈东西对称,自南向北分布。甬道砖砌,平面作梯形,里口宽120厘米,外口宽140厘米,长220厘米,甬道底至上口高156厘米。从建筑结构和布局来看,嵩岳寺塔地宫是较为典型的“甲”字型平面地宫,在唐代以后历代佛塔地宫多依此形制;从装饰风格角度分析,该塔地宫宫门、宫室石制构件上的衔绶凤鸟、枝蔓石榴等主题较为清晰,反映出唐代中期前后的时代特征。
历史文化
学界观点
20世纪30年代,建筑学家刘敦桢到嵩岳寺塔考察后,在其《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笔记》中说:“后来的唐代方塔,如小雁塔、香积寺塔等均脱胎于此……”
建筑大师梁思成曾向中央政府开列一份必须重点保护的文物清单,根据重要程度,梁思成在其前面分别标上五个圈、四个圈、三个圈……而在嵩岳寺塔前赫然标上了五个圈。 [7] 
纪念邮票
2018年9月,《中伊建交60周年纪念邮票》正式发行,邮票图案设定为伊拉克巴别塔与登封“天地之中”嵩岳寺塔,由伊拉克邮政发行。

文物价值
嵩岳寺塔历经1400多年风雨侵蚀,仍巍然屹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也是全国古塔中的孤例,充分证明中国古代建筑工艺之高。嵩岳寺塔无论在建筑艺术上,还是在建筑技术方面,都是中国和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件珍品。 
嵩岳寺塔作为密檐式塔的鼻祖,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西域建筑交流的见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它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嵩岳寺塔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
保护措施
1961年3月4日,嵩岳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岳寺塔因长年失修,在河南省文物局争取下,20世纪80年代国家文物局拨出专款进行全面整修,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承担了整修任务,1989年4月开工,1991年9月竣工,而前期现场调查和筹备从1981年就已开始。
2003年,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郑州市登封观星台嵩丘寺塔少林寺塔林保护管理条例》,并由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调整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列其中。申遗期间,国家文物局多次派员和组织专家赴现场实地考察,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家文物局的意见,先后完成了申遗文本编制、遗产本体保护和展示、环境整治、专项法规建设、管理机构建设、档案资料建设、遗产监测、社会宣传等工作。
2010年8月1日,嵩岳寺塔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最新评论


img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友谊西路68号小雁塔历史文化公园
邮件:secretariat#iicc.org.cn
电话:(+86)029-85246378